良田鎮壩草火龍果喜獲豐收 牟元媛/攝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郭其村村民王正紅查看生薑長勢 王應雄/攝
鎮寧自治縣良田鎮壩草火龍果基地採摘忙 曹業輝/攝
鎮寧自治縣江龍鎮「扶貧高粱」 楊慶玲/攝
寧西街道果寨大壩水稻豐收 王恆山/攝
扁擔山壩區的貴州盛泰綠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薑基地 王應雄/攝
鎮寧自治縣馬廠鎮蔬菜產業示範園 薛 峰/攝
簡嘎鄉百香果結果 周慶子/攝
良田鎮壩草火龍果採摘正當時 牟元媛/攝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省中部安順市偏西南方向,南北走向,而且北高南低,從北至南海拔從1678米下降到356米,最低處位於良田鎮壩草村出縣界處。儘管深處雲貴高原腹地,山多田少,但是,南北狹長的地理走向與海拔從北向南逐漸降低的優勢,造就了鎮寧自治縣「立體」的氣候優勢,為鎮寧自治縣農業產業的布局提供了天然的條件。從北向南,北部、中部、南部產業分布無不是氣候、環境等的結晶。
北部片區:平坦大壩育豐年
走進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雙龍山街道、寧西街道、扁擔山鎮等北部片區的鄉鎮(街道),山間中的壩子無不寬闊,或是金黃色的稻穗成片隨風飄香,或是鎮寧自治縣小黃姜的清香味道撲面而來,又或是綠油油的蔬菜鋪滿田野,總叫人嗅到豐收的味道。
在果寨大壩,一條小河從壩區流過,每年到了稻穀變黃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人前來拍照留念,來過這裡的人都會讚嘆這片田壩太美了。
山間能有如此大的壩子,這在雲貴高原來說稀罕也稀罕,說不稀罕也不稀罕。稀罕的是,這樣的大壩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說不稀罕,是因為在鎮寧自治縣北片區屬於常見。換成在鎮寧自治縣南片區的六馬鎮、良田鎮、簡嘎鄉,這樣的大壩真的是稀罕之物。
眼前的果寨大壩,金黃色的稻穗,無不凸顯了豐收之年。與果寨大壩相比,在果寨大壩東北方向的丁旗街道慶和村、郭其村等,鎮寧自治縣小黃姜的清香味足以沁人心扉。站在栽種小黃姜的田坎上,即使是無風,藍天白雲下鎮寧自治縣小黃姜的清香味都很十足。
「你這裡有多少?我這裡有三畝多。」丁旗街道郭其村生薑種植戶王正紅補充到,「這裡只是一部分,我種的大部分在上面。」王正紅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向大片生薑種植的方向。
「我是想著這裡是路邊,先帶你們看看這裡,稍後再去看那邊。」王正紅半開玩笑半嚴肅地說道。
無論是介紹眼前這片三畝左右的生薑,還是指向大面積的生薑,王正紅都是樂滋滋的,正如他所說,「去年的姜價從一塊七、一塊八逐漸上漲,今年姜價再怎麼低,剛剛開始也不會低於兩元一斤。」
如今,這裡的生薑已開始上市,當地農戶自己將生薑拿到市場上銷售,目前都是三元一斤,正如王正紅所預料的那樣,「不會低於兩元一斤」的價格。
不菲的價格走勢預期,同樣在扁擔山鎮扁擔山壩區的生薑種植大戶王勇處得到「證實」。
「今年價格肯定不錯的,就是目前有的農戶自己在趕集日拿去賣,價格都是三元了。」王勇一邊恁著姜葉,一邊說道。
確實如此,不僅是生薑價格不菲,其他壩區也是豐年在望,凸顯了鎮寧自治縣壩區建設的成效。
截至目前,鎮寧自治縣共有壩區18個,面積達5.7萬畝,著力打造2個樣板壩區、9個達標壩區,實現11個創建壩區年初通過省級認定。實現壩區八個指標有效灌溉80.34%、田間道路通達率90%以上、良種良法覆蓋率100%、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75%、主要農作物政策性保險參保率48.74%、新型經營主體覆蓋面積覆蓋率56.1%、土地流轉率46.9%、平均畝產值達3883元。
中部片區:各展優勢顯豐年
沿著鎮壩公路往南,可以到達鎮寧自治縣中部的募役鎮、馬廠鎮、江龍鎮、革利鄉等鄉鎮,雖然地勢不見得像北部片區那麼平坦,但是,可以說壩子也好,山間也罷,各展優勢,壩上產業成片,山上茶果成林。
在江龍鎮隴西村,讓人想到《紅高粱》裡面的場景,雖然這裡沒有東北的地闊,規模也比不上。但是,這裡的高粱託起了脫貧致富的小康夢想。
「以前,做農業不僅要看天吃飯,還要看市場吃飯,天好收成好,但要是賣不出價錢,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老百姓。現在政策好了,政府免費發高粱種子和肥料,還有農業專家上門培訓種植技術,收成後還有保底收購價,自己就出點勞力。今年看,收成可以,明年我還要多種點。」江龍鎮隴西村郭永華高興地說。
不僅如此,正如郭永華所言,在鎮寧自治縣,農業產業政策扶持到位、技術培訓到位,市場收購保障到位。
據了解,江龍鎮創新產銷模式,高粱收成後按每斤2.3元保底價收購,解決銷售的後顧之憂,一改看天吃飯的農業傳統,群眾吃下了「定心丸」,廣泛提高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據統計,2020年江龍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共訂單式種植高粱1700畝,覆蓋全鎮24個村(社區),其中涉及12個貧困村,農民畝產收益可達1840元,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
「村民是傷不起的,種得出來,也要有市場,農民積極性才會高,而且,明年才會更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本寨鎮本寨社區駐村第一書記伍道勝說道。
正是在縣、鄉鎮和各駐村第一書記的努力下,用足用好脫貧攻堅政策,不僅江龍鎮的高粱碩果纍纍。縱觀鎮寧自治縣中部各鄉鎮,可以說,募役鎮瓜蔞種植長勢喜人,馬廠鎮的蔬菜種植異軍突起,本寨鎮的芋頭碧葉遮天,革利鄉的刺梨維C四溢······
據統計,募役鎮桐上村一期投資1100萬元,核心種植瓜蔞1100畝,已完成種植560畝,並已掛果。馬廠鎮完成蔬菜種植12000畝、生薑6000畝、食用菌150萬棒;新增精品水果3900畝,其中櫻桃種植2000畝、武昌桃1000畝、軟籽石榴700畝,紅提200畝。本寨鎮芋頭種植7000畝。革利鄉通過退耕還林項目實施刺梨種植,已驗收合格4522.1畝;為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全鄉種植刺梨9000畝。
南部片區:熱帶水果見豐年
如果沒有人提前作簡要的介紹,又沒有到過良田鎮壩草村的人,不會知道同一個縣的溫差會如此之大。
「這個溫差估計有八度左右。」良田鎮壩草村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的確如此,從鎮寧縣城坐車一路往南,車輛基本上是一路下坡,已經足以讓人感受到海拔越來越低的變化。
「外面的溫度不低啊。」9月9日一同前往良田鎮壩草火龍果基地參加農商旅促銷採摘季的鎮寧自治縣攝影家協會主席曹業輝,一邊開玩笑一邊看著車窗外的藍天白雲說道:「一會兒你們下車就能感受到什麼是貴州的『小三亞』了。」
在車輛到達良田鎮壩草火龍果基地時,熱浪一波一波地襲來。
不過,此刻人們的心思已不再是溫度,而是被掛滿枝頭的火龍果吸引。
「我們這裡海拔高度350米至700米,年平均氣溫19.1℃,年降雨量1100毫米,全年無霜,是典型的亞熱帶低熱河谷自然氣候區。」良田鎮扶貧開發公司總經理盧聲磊說道。
正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造就了這裡成為鎮寧自治縣最南端的熱帶水果基地。
據了解,目前良田鎮火龍果種植面積20800畝,其中投產面積12800畝,預計畝產2400斤,產值1.2288億元。
另外,良田鎮百香果種植面積突破10000畝,其中投產面積4800畝,預計畝產2000斤,產值達0.2880億元。
不僅是良田鎮,鎮寧自治縣南部片區的六馬鎮、簡嘎鄉、沙子鄉等都可算是鎮寧自治縣精品水果出產的地方,而且「六馬蜂糖李」等久負盛名,一貫成為貴州省內外叫得響的李子中的貴族。
雖然,這個季節不是櫻桃的季節,但是,鎮寧櫻桃「甜的像初戀」被廣大群眾熟知。每年在櫻桃成熟的季節,慕名而來,前往鎮寧自治縣馬廠鎮、募役鎮等地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在以脫貧攻堅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引下,統籌涉農資金,用好「五步工作法」,狠抓產業發展「八要素」,結合鎮寧自治縣南北走向、北高南低的地理、氣候優勢,壩區農業產業結構更優、規模更大、品質更好,中南部茶果成林、蔬菜成片、產業集群等等,一派豐收的景象盡收眼底,繼續促使脫貧底子更厚、底氣更足,脫貧成效更穩。
據了解,截至目前,鎮寧自治縣累計發展蔬菜32萬畝,主要為辣椒、西紅柿、蘿蔔等品種;茶葉7.02萬畝,投產5.6萬畝,主要分布在江龍鎮、革利鄉,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中藥材17.41萬畝(含生薑15.1萬畝),食用菌2555萬棒;水果產業種植面積位居安順市第一,面積達40.99萬畝,精品水果「五朵金花」種植面積29.17萬畝,其中蜂糖李16.16萬畝,櫻桃6.25萬畝,火龍果2.56萬畝,百香果1.8萬畝,芒果2.4萬畝。另外,生態家禽存欄261.7萬羽,生豬存欄10.6萬頭、肉牛存欄5.09萬頭、羊存欄1.45萬隻,水產品產量3391噸。
截至目前,「鎮寧櫻桃」「鎮寧蜂糖李」「鎮寧小黃姜」等已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累計有100個,面積累計54.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證累計40個,有機農產品累計8個。
來源 貴州民族報
作者 王應雄 記者 李析晁
原標題:《山南山北 碩果纍纍是豐年 ——鎮寧自治縣依託地理優勢壯大農村產業經濟側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