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食+」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22歲的張少海即將實現自己的「廚師夢」。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他熟練掌握了潮汕菜基本的烹飪技藝,「回鄉後,準備開一家『農家樂』。」

    張少海的家在廣東省饒平縣樟溪鎮軍寮村。初中畢業後,他在建築工地打過工,也在酒家做過雜工,「但自己一直有個『廚師夢』,也很羨慕掌勺的師傅。」張少海說,學習烹飪,既是因為喜歡,也是想有個一技之長,作為謀生的本領。

    幫助張少海圓夢的,是廣東省正在實施的「粵菜師傅」工程。

    在2018年4月召開的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李希倡導並部署了這一工程。此後,該工程作為廣東省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實施的一項舉措,在全省推開。

    得益於「粵菜師傅」工程,大埔縣西河鎮內六村的賴迎新參加了當地「大埔小吃」的培訓後,已在深圳市龍崗區開了自己的「迎記麵店」,還帶動了9個人就業。

    作為美食大省,「粵菜」一直是廣東一張鮮亮的「文化名片」,目前,全省有147所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了粵菜相關專業。藉助這一優勢,許多地方都著眼於城鄉勞動者的技能培訓,把培養專業粵菜烹飪人才作為精準扶貧、教育脫貧的一項舉措。一些地方還以鄉土人才培養工程為切入點,聘請名師、名廚,建立「名村帶名廚,名廚帶名徒,名徒成名廚」的人才培養模式。

    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楊紅山介紹,圍繞「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廣東加快「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大師工作室」建設,建成了廣東粵菜研究院、廣東粵菜學院。通過首創的「新型學徒+行業研發」雙軌並行培養模式,成為集實訓、研發、交流於一體的「粵菜師傅」培養平臺,「短短4個多月,廣東省培訓的『粵菜師傅』就達5100多人次。」楊紅山說。

    根據前不久出臺的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到2022年,廣東將培訓「粵菜師傅」5萬人次以上,並以「粵菜師傅」為引領,打造、建設1000個鄉村粵菜美食旅遊點、100條鄉村旅遊美食精品線路,以此帶動30萬人的就業創業。

    溫瓊格是雲浮市新興縣天堂鎮區村黨總支部書記,也是提供宴席全套「一條龍」上門服務的「輝格流動餐廳」負責人。

    在他的帶動下,「輝格流動餐廳」從十幾人起步,發展成為有300多人的餐飲團隊,許多村民一邊學習一邊打工,不少村民因此走上了學廚的路,100多戶村民因此脫貧。

    「一門手藝帶活一個產業,一個能人帶活一片鄉村。」在新興縣縣長袁夥月看來,一個勞動力的背後就是一個家庭,增加一位勞動力的就業,也就意味著可以少一個家庭的貧困。

    目前,僅雲浮市就有「粵菜師傅」2.7萬人,帶動城鄉勞動力就業達7.5萬人。其中,解決的貧困勞動力就業有8300多人。

    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不少地方依託現有蔬菜、畜禽、海產品的種養基礎,結合「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深挖傳統鄉村粵菜美食,創新、推廣鄉村本土特色菜品,讓「美食+」成為當地鄉村旅遊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此外,有的地方以「粵菜師傅」工作室為平臺,構建「客家菜師傅培養、綠色農家樂旅遊、特色產品產銷」的產業鏈,在提升區域餐飲業服務的同時,讓美食成為激發當地文旅業態和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潛能;還有的地方通過「粵菜師傅+旅遊」模式,打造精品鄉村文化美食旅遊線路,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振興發展的後勁。

    潮安區歸湖鎮獅峰村魚塘眾多、盛產淡水魚,藉助「粵菜師傅」工程,潮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專門為獅峰村設計了酸甜松子魚、荔枝燴蝦仁等菜品,並幫助村裡培養「潮州菜師傅」,為有意願的村民提供專業培訓。「烹調出特色淡水水產美食,可以更好地吸引遊客,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說。

    據了解,目前廣東已建起了饒平「永善古村落農家美食」、河源萬綠湖景區、清遠「清城白切雞」、梅州南口及鬆口等63個鄉村粵菜美食旅遊景點。打造了河源「萬綠湖湖鮮」、東莞「休閒農家體驗」、清遠「安慶興農樂」等39條鄉村粵菜美食旅遊精品線路。

    在「粵菜師傅」工程新一輪部署中,廣東各地紛紛致力於打造粵菜「名廚、名菜、名店和名村」,把「粵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結合,以推動當地農村的富民興村、產業興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潔 董碧水

相關焦點

  • 南粵古驛道成廣東鄉村振興新引擎
    原標題:與農業旅遊互動引發節假消費熱潮,帶動地方增收數十億元 南粵古驛道成廣東鄉村振興新引擎「沒想到今年廣東鄉村遊這麼熱門!我們提前一個月組織的親友團,致電西京古道乳源精華段邊的大橋古鎮訂房,酒店和民宿都說訂滿了。」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合陽縣在脫貧攻堅伊始,就將目光對準了達成全面小康的後續發展上。致力於打造農村發展更加強勁的新引擎,將產業升級晉檔做為主要抓手長抓不懈。
  • 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強化「農」的屬性,突出「遊」的功能,去年接待遊客44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7.6億元——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宿遷網訊(記者 張雲 通訊員 趙聰)1800畝的70餘種海棠花競相開放,燦若雲霞,眾多遊客在花間拍照、直播,現場車輛綿延數裡,附近飯店家家爆滿
  • 泗縣:鄉村旅遊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泗縣大莊鎮將發展鄉村旅遊與脫貧攻堅有機整合,大力探索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新機制,發揮基層組織的堡壘作用,全體黨員幹部起到了很好的幫帶作用,精心打造出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畫景,有效助推了該鎮鄉村振興發展。
  • 江海區禮樂街道打造「甜蜜產業鏈」 葡萄經濟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面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基層黨建引領規模化種植葡萄以來,禮樂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成立葡萄協會,不斷進行產業探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打造一條「甜蜜產業鏈」,葡萄經濟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目前,禮樂街道葡萄種植戶超200戶,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值超6000萬元,其中巨峰葡萄佔半壁江山。
  • 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文旅復甦新引擎 鄉村振興新活力
    作為粵東最全業態的一站式旅遊新地標,客都人家不僅成為文旅復甦的新引擎,還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活力。 客都人家是粵閩贛地區首個以客家文化為載體的文旅綜合體,突破現有客家圍屋旅遊模式,全方位展示梅州風情,集文化展示、實景演出、健康美食、休閒度假功能為一體,打造國內最全面、產業鏈最完整的綜合休閒文化旅遊勝地
  • 桐柏吳灣:抓牢鄉村振興新機遇 讓鄉村旅遊成致富「新引擎」
    漫步在位於桐柏縣城南9公裡的城郊鄉吳灣村,不禁被這個土色土香的小山村所吸引:平整硬化的鄉村道路,連綿不斷的青山綠樹,錯落有致的香菇大棚,傳統文化風格裝飾的文化旅遊場所……悠然自在的鄉村美景格外引人注目。令人不由得讚嘆該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原標題: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後池村位於涉縣東部,距縣城51公裡,距鄉政府駐地16.2公裡,自然條件艱苦,全村365戶1200口人,916畝梯田,石多地少,收入低下,曾經是典型的窮山村。兩年前,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裡百餘位老人釺鑿錘擊義務修建了六千米致富路,其事不避難、敢為人先、主動作為、艱苦奮鬥的精神被稱為「新愚公精神」。
  • 鄉村旅遊成為鄉村振興重要引擎
    對比城區的主要景區景點,假期的鄉村旅遊市場,無論從體驗度還是舒適度方面,都更有優勢。」儼然,鄉村旅遊已是杭州全域休閒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培育品牌:  10條農旅融合精品線路首發  農旅融合,讓全域旅遊更具魅力,也揭開了杭州旅遊縱深新圖景。
  • 景縣發展鄉村文化旅遊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這是景縣致力於以旅遊帶動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景縣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遊,以安陵鎮華家口村、留智廟鎮白草窪村為示範,啟動了廣川董子文化小鎮、安陵運河文化小鎮、博隆生態休閒農業園等一批特色鮮明、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環境優美的鄉村旅遊項目。
  • 四川十大特色民宿亮相 民宿產業成助推鄉村振興新引擎
    2018四川鄉村旅遊示範榜樣表彰大會在成都舉行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6日,「四川鄉村旅遊示範榜樣表彰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公布了「詩意的棲居——四川特色民宿(客棧)全民大推選」結果。  記者了解到經過半個月的全民推選、網友點讚和專家推薦,浮雲牧場、禪驛·憶村院子、一水峨眉、路之青城、青城向東漫生活館等10家民宿榮登十佳之列。
  • 四川郫都區:創新引領 打造鄉村振興市場化引擎
    通過一條彩色大地景觀隧道與戰旗十八坊相連的,是呂家院子,青石鋪成的小道串聯起一座座掩映於高大喬木與低矮竹林中的農屋。院子裡小橋流水、鳥語花香,豬圈咖啡屋、草房書吧、蜀繡工坊,一切都古樸而自然。2018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郫都區「買全川·賣全球」理念,和蜀都鄉村振興公司以打造天府水源地公用品牌為抓手,促進農業產業價值鏈提升和產業集群發展的做法,得到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的高度認可。
  • 一花一葉,成為猴橋鄉村振興「新引擎」
    一場疫情,反而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無限潛力。對猴橋而言,『貧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但鄉村振興中的一個重要矛盾就是如何發展壯大一二三產業,走通『產業興旺』這條路。」猴橋鎮黨委書記濮進炳說。同時,按照「一村一廠」模式新規劃建設存欄量300頭以上養牛場9個,實現年出欄10000頭以上。「脫貧只是第一步,脫貧後如何鞏固成果,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是黨和人民交給鎮黨委政府的答卷。我堅信,猴橋的未來前景可期,這『一花一葉』必將撬動多元產業的齊頭並進,必將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猴橋鎮黨委書記濮進炳笑著說。
  • 濟寧「菱花模式」,鄉村產業振興新引擎
    以生產人民大會堂宴會專用調味品而聞名的菱花集團,在新時代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按照「循環經濟+現代農業+健康食品」的發展定位,實施「種、養、加、銷、觀」一體化發展,讓資源乾乾淨淨來、香香甜甜用、清清潔潔去。菱花集團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創新出一個帶動鄉村振興的「菱花模式」。
  • 顧幸偉:讓美麗鄉村成為廣東鄉村振興的樣板
    1 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經驗遵循 南方日報 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吸引了全省上下的積極參與。您覺得該系列評選活動的意義何在?對廣東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會有哪些影響?
  • 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在梅州大埔舉行
    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會場。   1月7日,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在梅州大埔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鄉村振興 廣東行動」。   廣東「三農」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廣東區域和城鄉發展中表現尤為突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廣東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指明了方向。
  • 「網紅」鎮頭村 開啟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鎮頭村黨總支委員王魯丹介紹說,鎮頭村以前是無優勢、無特色、無產業的「三無村」,現在變成了鄉村振興的「網紅村」,已有近2萬人次來參觀學習,兼職當導遊,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改變,離不開當地政府對曾經的「鎮頭大隊」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 2020「百縣千紅新農人」賦能廣東英德鄉村振興探索
    2020年12月16-17日,由新浪集團扶貧合作辦公室和碧桂園集團聯合發起的2020「百縣千紅新農人」收官季活動(簡稱「活動」),在13-14日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啟動後,走進廣東英德市。  活動中,美食專欄撰稿人、微博vlog博主@美食味道菌,與淘寶主播@靈靈-玲及活動相關人員,走進連江口鎮連樟村、石灰鋪鎮英州紅茶場、浛洸鎮魚咀村、九龍鎮河頭村,了解和展現英德特色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 廣東省委黨校舉行學員論壇 交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廣東經驗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交流學習廣東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11月26日下午,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舉行學員論壇(第9期)。論壇深入交流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廣東經驗,為新發展階段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建言獻策。
  • 古驛道成鄉村振興路
    原標題:古驛道成鄉村振興路   本報廣州12月8日電 (記者鄧圩)孫中山赴澳門的求學路,利瑪竇的上京路,林則徐的貶謫路……古驛道是過去千百年中廣東歷史往事的一個個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