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一鎏 「一半山水一半城」、「一橫一縱兩條生態軸線」、「多樣的生物種群」……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羅湖區舉行雙周發布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專場,羅湖區在全市首發區級生態地圖,躍動的生態廊道、精緻的生態節點、豐富多樣的生物種群、浩瀚如海的生態風景林、波光粼粼的湖庫,展示了羅湖良好的生態格局。
作為全市最早開發城區,羅湖至今仍保留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態格局,全區面積78.75平方公裡。其中,建成區僅34.67平方公裡,生態保護區面積佔比超過50%,森林覆蓋率達51.86%,城市綠化覆蓋率達 64.6% 。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局長唐湘良表示,森林、溼地、湖庫和野生動植物共同構成羅湖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從橫軸線看羅湖,有銀湖山—布心山—深圳水庫—仙湖植物園—梧桐山;從縱軸線看羅湖,有圍嶺公園—洪湖公園—翠竹公園—人民公園—文化公園。躍動的生態廊道、精緻的生態節點、豐富多樣的生物種群、浩瀚如海的生態風景林、波光粼粼的湖庫,形成了良好的生態格局。
其中,梧桐山海拔943.7 米,景區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深圳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森林覆蓋率達 88.6%。植被類型多樣,最具特色的植物是毛棉杜鵑群落景觀,在盛花季節,「杜鵑谷」「萬花屏」呈現震撼的花海景觀,吸引無數市民遊客前來觀賞,成為深圳一大盛景。梧桐山風景區被譽為深圳「綠肺」,是深圳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國內罕有的位於中心城區、以濱海、山地和自然植被為景觀主體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風景區。
深圳水庫於1960年建成,幾十年來水質達標率始終保持100%,持續為深港人民提供優質飲用水,被譽為深港兩地人民的「大水缸」。此外,轄區還有小坑水庫、橫瀝口水庫、銀湖水庫、仙湖水庫、金湖水庫上庫、金湖水庫下庫等6座小型湖(庫)。
在公園、綠道建設上,截至2019年,羅湖區共有公園129個,公園綠地面積1712.1公頃,城鎮人口公園綠地面積人均約為16.8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64.6%,綠化覆蓋率和城鎮人口公園綠地面積都位於全市前列。羅湖區建成綠道155.2公裡,包括省立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等,塑造了羅湖綠道5號線、淘金山綠道等深圳市精品綠道。
其中,深圳最美綠道——羅湖綠道5號線:融山水、休閒、生態和文化於一體的特色精品綠道,全線共分為山水休閒線、果林野趣線、河濱沁爽線三段,依山傍水而建,有效融合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把城市生活引入山水美景,使自然風光更加貼近市民生活,形成「一路山水、一路文化」、獨具羅湖特色的風景線。淘金山綠道以梧桐山山水生態環境體驗為中心,以「精緻」「野趣」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保留、提升部分邊境設施和現狀環境,旨在打造一條結合了梧桐山生態環境、海綿城市設計、智慧綠道建設、及沿路二線關文化特色的郊野生態型綠色廊道。
另一方面,轄區內梧桐山的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館與動植物基因庫,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珍稀動植物的庇護地和資源庫之一。隨著近年來河流整治工程的不斷推進,梧桐山河以及深圳河蓮塘段、布吉河三角臺段、深圳水庫排洪河東湖公園段等河段吸引了大批珍稀鳥類棲息,肉眼可見魚兒在河底嬉戲,已成為市民娛樂休閒的好去處。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