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茶與人 陳加恩:茶拒絕了年輕人,而不是年輕人拒絕茶

2021-03-03 一品威客創客空間

本文轉自|深度廈門

「茶業太傳統,沒什麼搞頭,最起碼年輕人不喝茶」

陳加恩,理工男,90後創業者,喜歡碼字和《羅輯思維》。廈門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創業孵化基地,陳加恩的茶也團隊選擇在一品威客創客空間「孵化」。


選擇進入茶行業,陳加恩坦言很偶然。在創業之前,他從未深入接觸過茶。而引領他進入茶行業的,是他的一個高中同學周淮翔。

大學時,自視為「悶騷男」的陳加恩,喜歡在網上發表一些犀利言論。他的言行,引起了一位高中同學的關注,一來二去,兩人愈發熟絡。二人時常交流創業的想法,發現創業這塊餅能想到的、能做的幾乎已經被人分走了,再高端點的科技方面的變革,他們更無力進入。

一次尋常的聊天中,周淮翔透露家裡有意讓他回家繼承茶業生意,但他不大願意接受家裡的安排。陳加恩最初也認為「茶業太傳統,沒什麼搞頭,最起碼年輕人不喝茶。」這是他們第一次討論茶的問題。後來的一段時間裡,陳加恩繼續努力考研,周淮翔則忙於工作。

等到周淮翔辭職、陳加恩也考研失敗後,兩人開始認真思考創業。這時,曾被他們拋棄的茶,又進入了他們的視野。脫離紙上談兵,他們進行了市場調研後,著手進入茶創業的行列,「那時候就覺得,網際網路等高大上的創業需要屠龍刀的,我們只有牛刀,殺茶這頭雞還是可以的(後來發現茶行業真不小)。」

「茶拒絕了年輕人,而不是年輕人拒絕了茶」

和周淮翔名正言順從事茶行業不同,陳加恩的家人並不支持他創業,不過陳加恩還是突破阻力,開始創業。很快,他們成立了「茶也生活」文創工作室。


茶也團隊成員:從左至右分別是陳加恩、洪增明、周淮翔

陳加恩的暱稱是貓,創業以後,為了讓大家把他和茶聯繫起來,改叫「茶貓」。

茶也的設計師洪增明是陳加恩「挖牆腳」過來的。洪增明家裡也賣茶,在與陳加恩的交流中,兩人竟一拍即合。很快,他決定辭去房地產設計的高薪工作,加入團隊。房地產老闆很欣賞他的設計才華,百般挽留,還是沒能留住他。

團隊中另一個非正式成員,是尚在學校學習茶學的廖澤明。廖澤明深諳茶葉工藝,經常深入茶區做茶,陳加恩欣賞他對於做茶葉痴迷的態度。他說像這樣能夠靜下心,專注制茶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

創業之初陳加恩做了許多功課,翻閱書籍和資料,到福建安溪茶產區調研,對年輕消費群體進行市場調研。他發現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不愛喝茶,對茶葉有疏離感。雖然這是行業共識,茶商都默契地同中年人做生意,但鮮有人深究其中的原因。

陳加恩分析,年輕人不喝茶主要是因為茶葉對於經濟消費水平較低的他們來說,還是輕奢物品,他們不會自主承擔茶葉消費,也沒什麼機會喝到好茶。年輕人在口感上很直接,只要求好喝,「但是茶的口感,是需要類似開味蕾的一個培養過程」。而且傳統飲茶方式十分不方便,洗杯子、泡茶、倒茶渣一套流程下來,有些繁瑣。「一言以蔽之,茶拒絕了年輕人,而不是年輕人拒絕了茶。」

研究之後,陳加恩決定針對辦公群體的飲茶方式做些創新開發,比如研發適合辦公場景的茶具。他說辦公室飲茶的要求是「動作要小,像平常那樣泡茶,老闆一定會覺得你太滋潤了。」

「我的經營理念,總體來說是推進茶的現代化進程」

當別人問他想把茶做成什麼樣的時候,為了讓人好理解,陳加恩每次都和人說「我要做茶行業裡的星巴克」。實際上,他深知茶葉跟星巴克不一樣。他曾在知乎裡討論過《在中國做一個類似星巴克的新概念中國茶館會不會有前途?》,也在自己創建的茶交流群裡積極探討茶的「星巴克式模式」。

他的核心理念是希望推進茶的現代化進程。「往淺的講,就是不要讓茶文化那麼玄乎,從外在的品牌形象上看,是簡單易懂的。往深的講,就是結合現代技術來變革茶的製作工藝乃至整套產業鏈,這是內在的功力,要做一些技術上的創新。」


茶也的產品設計

他說以他們現在的能力只能做淺一點的創新,例如前面所說的優化茶器;針對年輕的飲茶群體做更直觀易懂的內容營銷;在產品包裝設計上做得更生動、現代化,心態上更開放一些。

作為團隊總負責人,陳加恩平日常去拜訪同業者。一些傳統茶商不太認可他的經營理念,認為他顛覆傳統的行為不可取。但他解釋說「我不是在顛覆傳統,否認傳統,我只是在傳統中做些不一樣的嘗試,實現另一種生態。我們會賦予茶一些有趣的東西,比生活稍微高一些。」他說自己與傳統茶商的區別在於目標市場不一樣,以傳統茶行業的觀念否定他的理念「不太科學」。

陳加恩看中茶的社交屬性,他不喜歡就茶論茶,更願意同別人談論茶行業背後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其他有趣話題。在他拉的微信群「茶籽」裡,有各派茶商、愛茶人,也有工程師、學生、電商經營者等,他們每天進行觀點的交鋒。「茶葉能否實現標準化生產、能否成為快消品、網際網路+茶葉如何實現」等一時成為群裡僵持不下的話題。陳加恩樂於看到這樣激烈的討論,他將微信群的討論整理成文字發布在茶也的微信公眾號上。

身為「羅粉」(羅振宇,《羅輯思維》創始人)又熱愛思維碰撞的陳加恩,和其他創業者組成了一個「青年聯盟茶會」,「我們大多數人是羅輯思維的粉,所以我們會思考很多東西,我們過段時間會找一個主題,喝茶聊天。」

「茶首先是一門生意,在這之上,可以談情懷」

關於「茶人」,陳加恩認為這是炒作出來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熱愛茶的人是茶人的話,他見過許多一天不喝茶就不舒服的人,甚至還有專業師傅能在喝茶時察覺工序上出現的問題,「我們團隊的茶學專業小夥伴,他的指導老師應該能算茶人吧,這位老師能嘗出這泡茶在炒制過程中鍋裂了,我小夥伴親眼所見。」


茶人這個概念在陳加恩看來是大多數茶商用來包裝情懷的,分實在和不實在的,「我們自己也包裝。」他認為某種意義他只能算半個茶人,「我自己對茶是半懂,因為我團隊中有專業的,我懂太多會陷進固定思維,懂太少不足以深入創新。」

「年輕一代茶人很新,新到什麼程度呢,就我這種初出茅廬從事茶行業的,會想各種營銷、渠道、品牌包裝來詮釋茶。上一輩茶人就從事做茶,更多是做人情,做人際,人際有多廣就可以賺多少的錢。」這是陳加恩對新老兩輩做茶人差異的理解。在看來,上一輩的茶商很投機。

曾經有個中年茶商讓他做普洱,「因為賣茶只是茶的價值,普洱還附加了很多的概念價值,忽悠人信這個概念就行。」但他觀察到現在的新人茶商,主要談情懷賣文化,講生活情調,怎麼包裝也不會太離譜。

清香型鐵觀音從臺灣傳過來已有二十幾年,原有的傳統工藝式微,於是有人說要回歸傳統,傳統的工藝才是好的。陳加恩團隊內部特意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他認為無論傳統工藝還是新工藝,都是市場使然,今天市場喜歡新的,就賣新的,明天市場膩了,就炒舊飯,把傳統翻出來。「其實無論新老,茶首先是一門生意,在這之上,可以談情懷。」

最近,陳加恩打算出一本關於茶的手繪本,將茶的一些知識可視化。他覺得「消費者沒有了解茶的義務,而商家有讓消費者通俗懂茶的義務。」這本書對他的意義重大,如果創業失敗了,他說他至少還有這本書。

茶也的產品已在各大渠道上線,但一切還是未知數。談及未來,他說「我們做這件事肯定是有情懷的,這個時代好在理想和現實是可以兼得的。」

一品創客空間火爆招募中

入駐申請——

一品創客孵化園(集美)

運營中心負責人 邱曉琴

電話 18659229997

QQ 1965544019

微信qiuxiaoqin734784


招商經理 夏金榮

電話 13950123964

QQ 840871921

微信 sley_xia

相關焦點

  • 如何把茶像咖啡一樣賣給年輕人?
    那會兒,他覺得咖啡洋氣,茶老氣。他的朋友裡沒人不這麼覺得。難以捉摸的年輕人轉眼就換了想法。現在,張子驊站在幾臺精巧的玻璃金屬儀器前,急於證明過去被認為和年輕人無關的茶生意還是「比較有希望的」。「茶也可以變得很洋氣。」他很肯定地說。這顯然是針對咖啡說的。張子驊在兩年前開了一間茶店「彼此的茶」,置辦了這幾臺叫 Steampunk 的儀器。
  • 喝果茶、奶茶成時尚,年輕人為何愛上「茶+」?
    「還有人會直播介紹一些有名的奶茶,讓人覺得,奶茶是甜美女孩的必備品,吸引消費者前去打卡。」邵葉雯介紹,不同的茶飲品店有不同的主打產品,有的主打鮮榨果茶,有的則是各種配料和口味奶茶,總之,很多年輕人覺得喝奶茶是一種時尚。
  • 小罐茶:不是年輕人不愛喝茶,是中國的茶太「老」了
    茶從一開始就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在種茶,採茶,飲茶中慢慢地形成了茶文化,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遍覽唐宋元明清文學作品,寫茶的詩詞數不勝數,茶葉在古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可見一斑。然而,今人喝茶越來越成為一種附庸風雅,年輕人更是敬而遠之,轉而追捧咖啡文化。中國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愛喝茶了呢?
  • 【這屆年輕人】喝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做茶的年輕人都在幹嘛?
    一次完整的體驗時間大約為1.5個小時,每位茶客至少能品嘗到兩種不同風味的茶,以及三款搭配的茶點。人們習慣了在瑜伽館裡喝杯熱茶,但在茶館裡做瑜伽?這是一種全新的形式。「我們目標客戶肯定是年輕人,」沈蓉蓉說。
  • Fioretea:匠心特調,為年輕人而來的小眾日式花草茶
    『Fioretea』,為年輕人而來相較於依賴原產地的名貴傳統茶,年輕人對Fioretea這類的花草茶接受度更高,喝一口就很容易愛上。首先,花草茶在生產和製作過程中一般不加添加劑、人工香料和色素,以天然為宗旨,衝泡後花草果粒原色出現,五彩斑斕,賞心悅目。其次,它最大的特點是聞起來有濃鬱的花香和果香,喝起來卻絲毫不感覺甜膩。這也是花果茶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適合在忙碌的一天辦公之後,隨手衝泡一杯,適合喝不慣咖啡苦澀味,又不喜寡淡無味白開水的小夥伴。
  • 今麥郎「茶課」茶果疊韻,做年輕人喜歡喝的果汁茶
    隨著健康口味的訴求及品類形象的不斷年輕化,最近茶飲料又開始出現一波上揚的行情,以今麥郎"茶課"為代表的創新型茶飲料迎來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時代。市場證明,"茶課"果汁茶正成為茶飲料當中快速崛起一個細分品類,這種將果汁和茶相結合,並帶有淡淡甜味的飲料迅速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 年輕人的茶飲創作新派茶之美學
    對於老一輩人而言,泡上一壺茶就可以任坐一整天,怡然自得。但在奶茶咖啡盛行的當下,兩岸年輕人還喝茶嗎?新派茶經濟能夠擄掠兩岸年輕人的心嗎?會有很多年輕人到這裡體驗你可以親自參與到整個採茶制茶的過程第一個會有沉浸式的體驗大家親身體驗第二個就是這裡會有師傅在教喝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比碳酸可樂或者奶茶好喝多了那個時候的心情是特別愉悅和開心的就是體驗式生活在臺灣,清涼消暑的青草茶又名"百草茶",是當地古早飲品之一
  • 消費迭代 年輕人喝的新中式茶是啥樣?
    原標題:消費迭代 年輕人喝的新中式茶是啥樣?   作為最愛美味、最愛養生,也最愛顏值和儀式感的當代青年,有時候,一杯茶就能滿足他們的所有嚮往。
  • 年輕人也不愛喝茶了?且看這些熱愛日本茶的年輕人如何創新…
    它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日本年輕人能重新愛上日本茶。畢竟在全世界的飲品裡,喝茶的人口佔了30億以上,比咖啡的25億還是略勝一籌,平均每5人就有2位愛喝茶,茶的影響力可見一般。只不過要服務現今的這些茶葉愛好者,需要推陳出現,創新飲茶的潮流與商業模式。這幾年,日本也相繼出現由年輕人創辦的新式茶鋪,他們希望也可以像千利休那樣,採用各種器具、空間與飲茶的儀式,企圖傳達不只是茶葉的專業知識,以及背後的現代生活美學。
  • 小茗堂聊茶: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喝茶了?
    根據中國網絡調查平臺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國19歲以下的茶消費者僅佔總數的9%,20至39歲的佔比也不過為21%。從數據上看,中國的年輕人與茶之間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隔閡。所以,是什麼導致了現在的年輕人不愛喝茶?
  • 7萬茶企大混戰,年輕人買誰的帳?
    作者:從淺,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不是年輕人不懂中國茶,是中國茶不懂年輕人。」「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邊埂畔還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未?』」(《中國茶葉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巨大市場規模的背後卻透著茶產業遭遇的各種尷尬:年輕人眼中,從茶葉本身,到衝茶、飲茶,整個流程就如同祖輩人那樣古老而傳統……後浪來襲年輕人不愛喝茶?
  • 「小茶說說」被咖啡這個狐媚子迷住的年輕人,終將會投向茶的懷抱
    如果不是她今天對我說的一句話,我感覺真的會愛上她,早上她問我:你喜歡喝茶嗎?雖然這只是個有趣的段子,但也在我腦海裡閃過一個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喝茶嗎?前幾年就有《被咖啡這個「狐媚子」迷住的年輕人,終將會投向茶的懷抱?》這個疑問,今年,這個疑問依然存在。
  • 打破茶葉刻板印象,擺普讓年輕人愛上喝好茶
    在中國,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代表著一種文化。對於中國人來說,喝茶早已成為一種習慣,如今的茶飲市場正處於風口之中,隨著時代腳步的加快,傳統的喝茶方式程序繁瑣,與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匹配。為了迎合年輕人追求快速、便捷的市場需求,袋泡茶在市場上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 消費迭代背景下,年輕人愛喝怎樣的新中式茶?
    12月1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基於《2020天貓茶行業趨勢報告》趣味數據長圖,揭示Z世代年輕人新式茶飲消費新趨勢,展示新中式茶如何匹配年輕人的潮流風向,以豐富的口感、多元的搭配一步步佔領年輕消費者心智的秘訣。
  • 「網紅」新式老虎堂TIGER SUGAR潮飲,讓茶融入年輕人的生活
    茶,是我們國家的歷史特色產物之一,相關茶的文化少說也有4700年的歷史。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傳統的茶飲消費在廣大的市場佔比中並不高,中國七萬多家傳統茶企難以抓獲年輕人的心,導致產業一再受挫,難以發展。
  • 創新與跨界並存,喜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三大奧義
    8月22日,喜茶白日夢計劃的第五家喜茶門店--迪士尼小鎮店正式開業。開業以來,迪士尼小鎮喜茶店以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創新的玩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過硬的產品,不斷迭代的空間及周邊設計,跨品牌強強聯合,這三者是喜茶始終保持活力的源泉。嚴苛品控要求,不願將就的口感產品是品牌的基石,最好的產品便是最好的廣告,喜茶選擇與具備優質條件的原產地和良好工藝的上遊供應商合作,耗費2-3年時間生產定製茶葉,反覆嘗試挑選適合年輕人的口味,不斷的回爐重造只為追求極致的口感。
  • 火了幾年的喜茶,是如何讀懂年輕人的?
    喜茶成功的原因,在於讀懂了年輕人當代大學生周末活動人手一杯喜茶已是常態,喜茶店面裡每天都會排起長隊,即使手機點單往往前面也需要等待幾十甚至幾百單,朋友圈裡經常能看見喜茶的身影。不管是微博、大眾點評還是小紅書,喜茶都擁有高人氣。
  • 劉昊然代言的小鹿茶 會幫瑞幸咖啡佔領年輕人下午茶場景嗎
    茶飲與咖啡已經成為最受辦公室年輕人歡迎的兩大飲品。進軍新式茶飲是瑞幸咖啡的既定戰略。」瑞幸方面稱,目前茶飲市場,頭部連鎖茶飲品牌少,加盟店模式導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供應鏈管理能力不足,現做模式不能嚴格保證產品的衛生健康問題,用戶不能預點單、排隊購等買體驗難以得到保證,這些都是當前新茶飲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 奈雪的茶拿什麼「吸粉」年輕人?
    (奈雪的茶5L裝的桶裝寶藏奶茶.限時)寧願排隊兩小時也要喝上一杯的新式茶飲為什麼能抓住年輕人的心?奈雪的茶就是其中的典型,2015年11月,以「茶+軟歐包」的形式迅速打開市場,隨後圍繞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將門店面積越開越大,並不斷拓展產品邊界,還跨界咖啡、酒飲以及文化周邊產品。截至目前,奈雪的茶已擁有了349家門店,商業版圖更是擴展到了新加坡,且有繼續向美、日等國擴展的趨勢。
  • 開「茶吧」、賣茶冷飲,吳裕泰「放招」俘獲年輕人
    趙書新講,在吳裕泰銷售的茶葉中,300元至500元一斤、六七窨一提的茉莉花茶賣得較好,但老北京人更喜歡喝幾十元一斤的高碎茶,在五花八門茶葉品牌鋪天蓋地、電商猛烈衝擊的當下,以茉莉花茶為主打產品的吳裕泰目前仍保持一年銷售7億多元的業績,在北京的消化量就高達80%。工藝創新、開發衍生品,鎖定年輕消費群  什麼原因讓吳裕泰能做成百年茶企、又能保持鮮活生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