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那個打響七七事變第一槍的日本軍官,最終的結局如何?

2021-01-19 歷史文社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揭開了日軍全面侵華的序幕。同時,它也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那個打響七七事變第一槍的日本軍官,最終的結局如何?

牟田口廉也,就是那個打響第一槍的日本軍官。他是佐賀縣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29期。七七事變爆發時,他是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是當時在場的最高指揮官,並下達命令向中國守軍開火,成了挑起事變的罪魁禍首。事件剛剛爆發,牟田口廉也就迫不及待地趕到第一現場,指揮日軍作戰。

7月8日凌晨,牟田口廉也威脅我方談判代表,要求進宛平城搜查失蹤的日軍,還讓中國守軍讓出宛平城東門。他如此過分的要求,被我方代表嚴詞拒絕。他一怒之下,下令向宛平城開炮,點燃了戰火。事後,他因功被裕仁天皇親自授予金鷹三級勳章,晉升為少將。從那以後,他的職位不停攀升,到1940年8月時,他已經是中將了。牟田口廉也先後參加了新加坡戰役、英帕爾戰役等眾多戰役,犯下了累累罪行,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他這樣的人,是過街老鼠,人們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

在緬印地區作戰時,牟田口廉也被同盟軍和中國遠徵軍打得落花流水,先後損兵折將10多萬,令日軍一度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撤了3個師團長的職務,創下了日本建軍以來的醜聞。僥倖躲過一劫的日軍,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鬼畜牟田口」。牟田口廉也不僅打了敗仗,還不經過天皇的同意,擅自做主撤換了師團長,犯下了大忌,日軍大本營很生氣,因此撤掉了他的職務,他於1944年底被編入預備役。

這樣的待遇,是牟田口廉也所不能接受的。他怎麼也不甘心,曾經「戰功赫赫」的自己,如今卻成了預備役,不能上戰場。為了所謂的軍人的榮譽,他曾試圖自殺,但並沒有成功。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12月,牟田口廉也被軍事法庭逮捕,因為他是丙級戰犯。次年9月,他被移送到新加坡接受法律的審判。1948年3月,牟田口廉也被釋放回國。之後,他一直在日本生活。1966年8月2日,他病死在日本。可惜的是,他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相關焦點

  • "七七事變"之後:激戰盧溝橋的中日高級軍官結局如何?
    關於「七七事變」的起因、經過、結局,相關著述為數不少,但對於事變過程中的相關將領的情況,除幾位特別著名人物外,則鮮有介紹。值此抗戰全面爆發八十一周年,不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軍人的簡要情況吧。畢業於陸軍檢閱使署高級軍官教導團,時任第29軍副軍長兼軍士訓練團團長。抗戰全面爆發後指揮所部在南苑抗擊日軍,不幸於1937年7月28日壯烈犧牲。7月31日追贈陸軍上將。1979年8月1日追認為革命烈士。
  • 七七事變時,此上將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後來在金門炮戰中被炸死
    吉星文是抗日名將吉鴻昌將軍的侄子,他是抗日英雄,在「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中,吉星文率部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1937年6月後,日軍更是肆無忌憚,每天都舉行軍事演習。 對此,吉星文部的官兵晝夜難寢,官兵槍不離手,衣不離身,時刻警惕著日軍。
  • 徐志民:日本對七七事變的認識及中日論爭
    「七七事變第一槍」的論據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安井三吉的「偶發」論以承認侵華戰爭性質為前提;其次,確認日本在七七事變之前已經制定武力侵佔華北計劃,而七七事變是在此背景下「偶然發生的」;再次,日本應對七七事變擴大為中日全面戰爭負責;最後,強調七七事變「第一槍」的存在及其導致事變的作用,但對日本學界的第二十九軍士兵開了「第一槍」的主流觀點,因疑點較多「持保留態度」[43]
  • 他是抗日名將,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卻在金門炮戰中不幸陣亡
    七七事變揭開我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這點大家都知道,可在七七事變中帶領中國軍隊打響全民族抗戰第一槍的那個人卻鮮有人知。他是抗日名將,正是他在七七事變時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帶領軍隊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他就是吉星文。
  • 二次世界大戰全程紀錄 1937·7:七七事變
    二次世界大戰全程紀錄 1937·7: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華北日軍居然藉口一名士兵走失,要搜城,悍然發動七七事變 。
  • 七七事變83周年今天!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七七事變歷史回顧 祭奠...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悍然發動「七七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拉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83年過去了,今日中國,早已不是往日中國,但歷史不可忘記!祭奠先烈,勿忘國恥,吾輩自強!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時間過去了83年,烽煙已經遠去,歷史永在人心——之所以銘記和紀念,是對抵抗外敵入侵的流血犧牲者的緬懷,是牢記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是告誡世人受侵略的歷史不容重演。
  •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 此人是一個土匪,眼見東三省淪陷後非常憤怒,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沒開一槍,就把瀋陽拱手讓給日本人。不久,東三省相繼淪陷,東北徹底被日軍佔領。雖然張學良下令不抵抗日軍,但還是有人不願領土被他人侵佔,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並且,此人還是一個土匪。
  • 驛馬嶺阻擊戰:打響八路軍抗日第一槍
    華北抗戰第一槍舊址。耿靜 攝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鏗鏘昂揚的八路軍軍歌中,1937年9月打響的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威名天下揚的起點。在這場聞名中外的戰鬥中,經改編的八路軍115師設伏,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多輛,取得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打響抗戰第一槍的29軍,鼎盛時達到了10萬人,抗戰後他們去了哪裡
    「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三天,音樂家麥新創作了一首名叫《大刀進行曲》的歌曲。歌詞寫道:「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衝啊!
  • 國民黨軍官回憶1937年盧溝橋事變
    1994年3月,95歲的張壽齡在上海錄製口述實錄77年前,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擊破了盧溝曉月的寧靜,此後三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者在和談再和談中拖延時間,終於全面發動進攻,中國抗日戰爭自此全面爆發77年後,還有多少親歷者能夠見證當年那段歷史?7月6日,報社獨家獲得一份抗戰老兵口述實錄。講述人張壽齡最高軍銜為國民黨陸軍中將,七七事變爆發時任國民黨第29軍(即在盧溝橋事變中迎敵的軍隊)軍事訓練團教育長。這份錄製於1994年、長達35分鐘的訪談視頻,是關於七七事變發生前後國民黨守軍高層策略、部署以及戰役細節的重要史料。
  • 盧溝橋——北京城南,永定河邊,宛平城中,抗戰第一槍打響的地方
    建成於1192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初名「廣利」,因跨蘆溝河(永定河),改名為「蘆溝橋」。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盧溝橋建亭刻碑,立乾隆手書「盧溝曉月」於橋頭。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盧溝橋自建成以來,一直是北京進出內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直至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仍不得不經此橋而過。
  • 革命烈士丘之紀將軍,1937年是如何阻止日本在青島發起戰爭的
    我們都知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但鮮為人知的是,此前兩個月日本一直試圖在青島挑起事端,從青島開始對我國的全面作戰,不過這一切挑釁和外交風波都被沈鴻烈將軍和丘之紀將軍給化解了。
  • 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1937年7月7日 烽火之日
    1937年7月7日的白天並沒什麼「事變」,衝突在夜晚發生,真正的戰鬥則發生在7月8日凌晨,整個「七七事變」,則從7月7日夜一直延續到7月28日,事態層層升級,背後則是日本侵略者吞併華北乃至滅亡中國的無限野心。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望歷史,看看在那個悶熱的七七之夜,侵略者的嘴臉是怎樣驕橫,中國軍人怎樣誓死捍衛主權,老百姓又遭遇了怎樣的苦難。
  • 引發七七事變的日本兵,是真失蹤還是另有隱情,歷史文獻最終解密
    2020年7月7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83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以失蹤一名士兵為由,藉口進城搜查,遭到我軍言辭拒絕後,引發了「七七事變」。眾所周知,七七事變並不是一場偶然事件,而是日軍籌劃已久的陰謀,隨著歷史文獻的解密,七七事變爆發前的真相一一被解開。
  • 1937年的7月7日,藏在「盧溝橋事變」背後的驚人細節
    1937年7月7日夜,駐紮在北平盧溝橋的日本軍逕自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隨後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史稱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 從幾個細節,揭秘日本發起「七七事變」的真相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在中隊長清水節郎大尉率領下,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龍王廟(又稱「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地區進行軍事演習。要知道,龍王廟在宛平城西北,大瓦窯在宛平城東北,三地之間相距只有千米距離,而且龍王廟內還有中國軍隊29軍的士兵駐守。
  • 日本入關,七七事變的始末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軍事演習。演習中,一名日本士兵「失蹤」,日軍憑此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20分鐘後,這個士兵已自行歸隊,但日軍大隊長仍下達命令,攻擊宛平城。
  • 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城內外抗戰現場老照片
    七七事變發生後,他積極活躍在戰場各處,拍攝了大量照片。圖為宛平城東城門。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圖為在平漢鐵路沿線狙擊日軍的士兵。圖為北平街頭的防禦工事。
  • 1937年「七七事變」紀實老照片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我軍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