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83周年今天!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七七事變歷史回顧 祭奠...

2020-12-24 中國小康網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悍然發動「七七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拉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83年過去了,今日中國,早已不是往日中國,但歷史不可忘記!祭奠先烈,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時間過去了83年,烽煙已經遠去,歷史永在人心——之所以銘記和紀念,是對抵抗外敵入侵的流血犧牲者的緬懷,是牢記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是告誡世人受侵略的歷史不容重演。著名軍事史專家徐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和平的關鍵在於國力的平衡,我們現在著力於發展,這是改變國際地位,永遠擺脫落後挨打的唯一辦法。

積貧積弱,衝突爆發在所難免

「七七事變」的背後是國力對比問題。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負,日軍直接跑到了盧溝橋中國守軍哨所面前幾百米處,搞「實彈演習」,對中國進行挑舋。徐焰認為,表面上看,「七七事變」是偶然爆發的,但背後也存在必然性。

「當年日本要侵略並企圖滅亡中國,是明治維新後確定的國策,至於選擇何地進攻、尋找什麼藉口以及在什麼時間挑起,則要視時機而定。自從日本明治天皇頒布詔書,鼓吹『開拓萬裡波濤,布國威於四方』,並親自製定了以侵略朝鮮、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之後,日本便產生了各種版本的侵華構想。日本那些瘋狂的少壯軍人,還經常不待政府首肯便主動尋舋,因而表面看似偶發的盧溝橋事變,實屬必然。」

徐焰說,根據當時的軍力對比,日本在華北的軍力大概五千七百人,而中國的二十九軍在平津地區有十萬人。為什麼五千多人敢挑戰十萬人?根本塬因在於當時國弱民貧,極為落後。即便中國軍隊進行了回擊,在日本增兵之後,當時的北平、天津還是被放棄了。

徐焰表示,「七七事變」爆發,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七七事變」之後,中國方面不論日軍如何進攻,都以抵抗的槍聲回擊,八年持久抗戰,直到日軍繳械投降。

抵抗是民族意識覺醒的關鍵

「七七事變」後不久,音樂家麥新創作了《大刀進行曲》,正如歌詞中所唱「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中華民族由此開始,吹響了全面抗戰的號角。

「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的反抗展現了中華民族覺醒的精神。徐焰認為,受到外來壓迫,敢抵抗就是一種崛起的精神,近代民族國家的意識,在抗戰中逐漸成形。

「近代中華民族覺醒的精神,從孫中山的叄民主義就已經開始。」徐焰表示,在此之前,中國正如梁啓超所形容的,「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群眾沒有民族概念,也沒有世界概念。割地賠款也無所謂,地就是一人之私產,丟了就丟了。到了民國時期,尤其是抗戰期間,沒有當權者敢輕易割地賠款,因為民族利益,天下為公的觀念已經產生。因此,中國近代尤其是抗戰期間,整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過程。

自「七七事變」開始的抗爭,帶來的成效是顯著的。從整個世界來看,中華民族的抗戰讓其他國家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能夠做到自立於世界,擺脫了殖民地的形象。

「儘管很窮很弱,但中國敢抗爭,敢起來,那世界上對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中國能成為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這些就是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打出來的成果,古老的民族正是從那個時候煥發了新生。」徐焰如是說。

和平的關鍵在國力

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影響國際和平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們應該如何維持和平?徐焰認為,和平的關鍵在於國力的平衡。

「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敢於「欺負」中國,是因為中國當時的貧弱。而中國要與日本平等相處,首先實力要與日本在同一個水平上,中國發展強大了,中日才能真正友好相處,力量不對等,很難有真正的友好。當年,即便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依舊沒有換來日本的「平視」,因為中國仍然積貧積弱。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成為核大國,發射了「兩彈一星」,在軍事上取得優勢,但經濟和科技實力仍然大幅落後於日本。甚至到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需要引進大量日本外資,向日本學習。直到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提升,軍事力量大大領先的情況下,中日兩國才逐漸「平視」。

所以,徐焰總結道,「一切取決於力量對比」,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最根本的,我們國家現在著力於發展,「這是改變我們的國際地位,永遠擺脫落後挨打的唯一辦法。」

(綜合新華網,人民網報導)

相關焦點

  • 七七事變83周年:無法忘卻的那一天
    七七事變83周年:無法忘卻的那一天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 盧溝橋畔紀念「七七事變」72周年(圖)
    本報訊 (記者楊曉斌 通訊員謝東光)昨天,是「七七事變」爆發72周年,在豐臺盧溝橋上,市民自發向盧溝橋敬獻花圈緬懷先烈。  早八時,豐臺盧溝橋畔就聚集了十多名當地村民和小學生,他們每人手握一枝菊花,在曾任盧溝橋鎮第一任鎮長鄭福來老人的引領下,緩緩向盧溝橋走去。為祭奠在「七七事變」中英勇犧牲的第29軍將士,村民們把一個用菊花紮成的花圈敬獻於橋頭,一條黑色的輓聯上寫下了市民們對先烈追思的話語。
  • 二次世界大戰全程紀錄 1937·7:七七事變
    二次世界大戰全程紀錄 1937·7: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華北日軍居然藉口一名士兵走失,要搜城,悍然發動七七事變 。
  • 重回「七七事變」爆發地:78年前後的盧溝橋(圖)
    人民網北京7月4日電 (邱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紀念「七七事變」的第78周年。3日,人民網記者重回盧溝橋,並走進「七七事變」中遭日軍炮轟的宛平城,又一次回顧了當年那些不能忘卻的記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
  • 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1937年7月7日 烽火之日
    80年前的7月7日,悶熱之中,暗流湧動。1937年7月7日的白天並沒什麼「事變」,衝突在夜晚發生,真正的戰鬥則發生在7月8日凌晨,整個「七七事變」,則從7月7日夜一直延續到7月28日,事態層層升級,背後則是日本侵略者吞併華北乃至滅亡中國的無限野心。
  • 7月7日: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
    23年7月7日發生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昆陽之戰」,劉秀殲滅了王莽主力軍。  1862年7月7日馬克思在德文《新聞報》發表《中國記事》一文,熱烈讚頌太平天國起義。  1902年7月7日清朝政府就英印軍隊進犯西藏照會英國。  1903年7月7日《蘇報》被查封,史稱「蘇報案」。
  • 1937年的7月7日,藏在「盧溝橋事變」背後的驚人細節
    1937年7月7日夜,駐紮在北平盧溝橋的日本軍逕自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隨後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史稱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 1937年「七七事變」紀實老照片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我軍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七七事變」83周年 香港工聯會遊行促日本政府道歉
    來源:海外網圖源:文匯網海外網7月7日電7日是「七七事變」83周年。當天,香港工聯會發起遊行活動,促請日本就這一事件作出道歉。據香港文匯網報導,7日早上,包括香港立法會議員陸頌雄、郭偉強,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等在內的一批工聯會成員,由中環郵政總局遊行到日本駐港領事館。他們沿途高喊「認清史實,日本道歉」及「正視歷史,不容抵賴」等口號,要求日本政府正視侵華事件並且道歉。此外,鄧家彪還促請日本政府不要就香港社會問題幹涉中國內政,破壞中日之間的和平。
  • 徐志民:日本對七七事變的認識及中日論爭
    全文閱讀 摘要: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七七事變一周年之際,《朝日新聞》組織事變相關者以書面形式參加「盧溝橋事件一周年回顧座談會」,從6月28日至7月81941年7月,一木清直在偕行社編纂部組織的「盧溝橋事件回顧——中國事變四周年紀念座談會」上,指出他是根據牟田口聯隊長的命令,在找到「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後堅持強硬交涉,以免降低「皇軍」威信[20
  • 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城內外抗戰現場老照片
    七七事變發生後,他積極活躍在戰場各處,拍攝了大量照片。圖為宛平城東城門。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圖為在平漢鐵路沿線狙擊日軍的士兵。圖為北平街頭的防禦工事。
  • 七七事變:我們不能忘卻的歷史
    落日盧溝橋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本是迎送客人的門戶,卻在83年前的7月7日,招來炮火侵襲。1937年7月7日,日軍悍然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史稱「七七事變」。七七:不能忘卻的紀念七七,祭告遇難同胞:正義不容褻瀆,歷史不會重演!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演習地帶傳來槍聲,日軍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 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聽盧溝橋上的獅子講述「七七事變」的...
    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文明網推出《紅色之旅——走遍抗戰紀念館》系列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爆發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地——北京市豐臺區宛平城內。「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 七七事變日寇老照片,侵華戰爭罪行圖,不忘歷史民族之恨
    這是收集的一組關於77事變的老照片,圖中是當年守衛盧溝橋的29軍戰士,在盧溝橋上,這名戰士注視著前方一舉一動,可是誰能想到,就是因為這座橋,掀開了全民抗戰的一頁。只此危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七七事變之後,日寇的軍隊踏上盧溝橋的場景,「七七事變」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日寇在當時製造的一次不算太大的軍事摩擦。可是事變之後演變成了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七七事變後日寇進攻天津,圖為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在天津活動。隨著北平的陷落,天津也沒有保住。七七事變後日寇侵入天津,圖為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的增援部隊。
  • 臺灣多個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83周年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紀念這一重要日子時呼籲兩岸中國人汲取歷史教訓,團結起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這樣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等團體7日在臺北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專家學者等100多人參加。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表示,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今年也是臺灣抗日125周年。
  • 從幾個細節,揭秘日本發起「七七事變」的真相
    83年前發生的「七七事變」,點燃了中日戰爭的導火索,中國從此走上了全面抗戰的道路。抗日戰爭已經結束75年了,可日本史學界至今還有人在歪曲歷史,說這起事變是偶然的,起因是一名日軍士兵「失蹤」、中國軍隊先開槍而引發的。也有無良的國內媒體,罔顧歷史事實,信口雌黃地誤導讀者。
  • 七七事變紀念日:勿忘國恥
    七七事變紀念日:勿忘國恥枯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了盧溝橋事變,從而開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今天,是七七事變八十周年紀念日,我們隆重紀念為抵抗日寇犧牲的所有中國同胞!隆重紀念被日本殘酷殺害的國民同胞!隆重紀念為抵抗小日本拋頭顱灑熱血的中華志士!  我們要警惕小日本,不管到了任何時候都要警惕!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引發七七事變的日本兵,是真失蹤還是另有隱情,歷史文獻最終解密
    2020年7月7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83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以失蹤一名士兵為由,藉口進城搜查,遭到我軍言辭拒絕後,引發了「七七事變」。眾所周知,七七事變並不是一場偶然事件,而是日軍籌劃已久的陰謀,隨著歷史文獻的解密,七七事變爆發前的真相一一被解開。
  • 國民黨軍官回憶1937年盧溝橋事變
    1994年3月,95歲的張壽齡在上海錄製口述實錄77年前,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擊破了盧溝曉月的寧靜,此後三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者在和談再和談中拖延時間,終於全面發動進攻,中國抗日戰爭自此全面爆發77年後,還有多少親歷者能夠見證當年那段歷史?7月6日,報社獨家獲得一份抗戰老兵口述實錄。講述人張壽齡最高軍銜為國民黨陸軍中將,七七事變爆發時任國民黨第29軍(即在盧溝橋事變中迎敵的軍隊)軍事訓練團教育長。這份錄製於1994年、長達35分鐘的訪談視頻,是關於七七事變發生前後國民黨守軍高層策略、部署以及戰役細節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