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咖喱不是印度的,是英國人的

2020-12-14 奇人怪事小心說

如果我告訴你,在幾乎每一個印度家庭中享受上帝般的榮耀的卑微的咖喱可能不是印度的?

據我們所知,印度咖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98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來到印度南部海岸尋找豆蔻、丁香和黑胡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品之一。是當時只在印度種植的香料。

咖喱是一種醬,葡萄牙人想不出來怎麼形容這種辛辣的醬,於是葡萄牙人只好編了一個詞。這個詞取自泰米爾語中的「Kari」。

那時,「咖喱」一詞已經被日本和新加坡的文化所同化。然後它走了很遠的一條路。

接著是東印度公司,它推翻了葡萄牙人,奪取了印度的控制權。因為英國人相信他們把印度的一切都做得更好了,所以他們把「kari」這個詞改成了「咖喱」。他們用咖喱這個詞來形容由西紅柿和香料等最基本的原料製成的各種厚厚的燉肉,以及米飯或麵包(Roti)。

這不是英國人對印度咖喱做的唯一件事。

英國人會在印度學習如何烹飪咖喱,但卻回家在家端上「印度咖喱」,試圖讓人聯想到原汁原味.

到19世紀中期,你找不到一本英國烹飪書。無不帶咖喱粉的咖喱食譜。結果是什麼呢?

咖喱正式成為英國人。

印度人一直以獨特的態度對待這道狂熱的菜餚。在印度,咖喱是一種風味,它是一種味道,它是一種毫不費力但充滿香料的菜餚,是印度必須提供的所有東西的健康組合,與世界如何對待咖喱形成鮮明對比

咖喱是一種溼重辛辣的菜餚。

印度咖喱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印度的咖喱,竟然是英國人發明的?
    15世紀,葡萄牙商人在印度西海岸做生意,無意中嘗到了一種口感辛辣的燉菜,便根據印度南部方言泰米爾語中一個「醬汁」發音為Kari的詞語,創造出了「Carel」這個稱呼。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在亞洲地區進行貿易活動,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就擠走了葡萄牙人,成為亞洲地區的海上霸主。
  • 咖喱和飛餅不是印度的?你在開玩笑嗎?
    美味的咖喱和飛餅竟然不是印度的,你在印度的也買不到它們。有沒有很驚訝?明明名字都和印度有關,卻不是印度的。咖喱,這個即使你是頂級手殘也很難做毀了的美味料理,它來源於印度,但這個詞卻是英國人發明的,你在印度找不到叫「咖喱」的食物。英語中的curry源於印度南部的泰米爾語,大概意為「多種香料混合」、「醬汁和肉、蔬菜、豆子等混合在一起煮」的意思。
  • 咖喱源自於印度,那為什麼印度沒有一個叫做咖喱的美食呢?
    有國內有一部非常火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我不是神藥,電影裡面拯救了無數的人的一個神藥,真的非常神奇,神藥其實是來自於印度,但其實這些藥也只是印度人們仿造的!!!說到這裡小編就想到了咖喱,咖喱是很耳熟的了,咖喱也是源自於印度,源自於印度那印度一定會有咖喱啦,不是的,印度根本就沒咖喱這個東西!!現在一說到咖喱,很多人就會想要咖喱飯,咖喱粉等等的,但是你們知道這麼多關於咖喱的混搭美食,可是不知道咖喱的發源地原來是在印度,可是在印度根本就沒有一個叫做咖喱的詞,在印度也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叫做咖喱的美食。
  • coco壹番屋將在印度開店 日式咖喱PK地道印度咖喱
    coco壹番屋(資料圖) 人民網東京7月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咖喱連鎖店「coco壹番屋」 6日表示將在英國和印度開店。咖喱起源於印度,傳入英國後研製出咖喱粉,之後再傳入日本。此次壹番屋將日式咖喱帶入咖喱文化的發源地,挑戰「最地道」的咖喱。 目前,壹番屋主要以東亞和東南亞為中心,在海外約有160家分店,此次通過進駐英國和印度,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具體時間尚未確定,但據悉預計明年在英國開店,之後將著手準備在咖喱的「母國」印度開店。
  • 蔡瀾:印度沒有咖喱
    一說到咖喱,就聯想起印度。但是你去了印度,或到世界上任何一家印度餐廳,都沒有咖喱這道菜。他們分成奶油浸肉(KORMA)、咖喱番茄燉肉(ROGAN JOSH)、印度土豆花菜(ALOO GOBI)等等,把各種香料舂碎了,加油慢慢煎出香味,再把魚、肉或蔬菜加進去,煮至熟為止。
  • 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英國人「野蠻」的分類法最早來到印度的歐洲列強並非英國,而是大航海的先驅葡萄牙人,他們先是在孟買等地建立了殖民地,並發現了印度料理中豐富的香料組合併帶回葡萄牙加以推廣,這就是為何現如今的澳門特色菜「葡國雞」,使用的香料和咖喱粉很接近的原因,因為二者都源自印度最早的香料烹飪。
  • 吃了這麼久的咖喱,正宗的印度咖喱到底是什麼味?
    吃了這麼久的咖喱,正宗的印度咖喱到底是什麼味?很多人都喜歡吃咖喱,因為咖喱有著溫暖明快的顏色和鮮美的味道,搭配上香噴噴的米飯,非常美味。而日常在家製作起來也非常方便,因此,在我國很多人愛吃。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咖喱來自印度,但是實際上,我們所吃的咖喱是英國改良後的產物,在印度,甚至沒有「咖喱」這一說法,他們所說的「kari」,大意是多種香料混合。17世紀,英國人到達印度,才使用「curry」即「咖喱」的英文,來形容這種食物。
  • 咖喱居然是日本最受歡迎美食?印度根本沒有咖喱?嘗試做道印度菜
    咖喱源自印度,咖喱是音譯,源於泰米爾文,意思就是調料,不是針對某種物品的稱謂,所以印度是沒有咖喱的。所謂的咖喱是各種不同香料的混合。印度人使用香料的本領絕對世界領先,通常印度家庭的廚房裡都會常備十幾種不同的香料,辣椒、芥末籽、豆蔻、蒔蘿籽、薑黃根粉等都是最常用的。做菜時將各種香料混合搭配,得到千變萬化的口味,常見的配方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不會被簡單叫成咖喱。
  • 被重新發明的印度文化:咖喱-虎嗅網
    有一次,他們拿了一碗咖喱雞來,因為我爸覺得這個兒媳婦既然是印度人嘛,在上海肯定會想念咖喱,所以就特地做了咖喱雞給她。我一看那咖喱雞的色澤就知道多半是用中國這邊超市買的咖喱粉做的。我太太嘴巴很刁,一看那外觀覺得不對,一嘗那味道更是皺眉頭:「這是什麼咖喱啊?這根本不是咖喱嘛!」
  • 印度不僅有神藥,還有咖喱啊
    《我不是藥神》在上映前,曾擬用《印度神藥》但如果撇開劇中的「世界藥房」人設,印度讓人念念不忘的,恐怕不是「神藥「,而是好吃到舔盤的咖喱吧!發明「咖喱」的,其實是英國人岡本商店當年推出的咖喱廣告:「來自倫敦的土產」真正為「咖喱」賜名的,是跟著葡萄牙人登陸印度的英國人。
  • 這就是印度國寶「咖喱」粉的由來
    隨著大英帝國的不斷強盛,英國殖民者擊敗了各路歐洲豪雄一舉奪得了印度的控制權,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也就堂而皇之的控制了這片南亞次大陸,成為了世界上地盤最大的貿易公司。英國人來到印度可不是為了「慈善」,掠奪才是他們的目的所在。
  • 去印度旅遊吃不到「咖喱」,信不信?
    中國遊客喜歡去的是泰國、日本,去泰國除了泰國的消費低,還因為泰國有很多人好奇的事物,比如泰國人妖,紅燈區啦等等,去泰國旅遊的人,基本都把這個列入旅遊項目中;去日本是因為日本的旅遊環境好,服務好等。但是很少人去印度,印度給我們的印象很差,除了「髒亂差」之外,就剩下印度的咖喱和印度的歌舞電影了。
  • 印度:Little PaPa印度尼泊爾菜咖喱
    大洋網訊 如果說中國在西方人眼中神秘而奇妙,那麼在我們眼裡,印度可能更為神奇而陌生。事實上大部分人提起印度的時候,除了眼前浮現出在茂密叢林裡跑出大象的景致以外,更多的可能就是「咖喱」和「印度飛餅」等詞彙了。其實這也難怪,畢竟印度不單是個奇異的國度,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美食大國。
  • 你吃的是正宗咖喱嗎: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咖喱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是17世紀英國人對印度飲食的一種概述,用來指代印度各地加有混合香料的濃稠醬汁或湯汁的菜餚,由印度南部泰米爾語「kari」發展而來,有「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混合肉、蔬菜、豆子等食材,做成濃湯般稠密的醬汁,搭配米飯食用,便成了英國人眼中的咖喱(其實就是一種澆汁)。
  • 我不知道印度有沒有正版「神藥」,但印度真的沒有咖喱!
    01在印度等南亞國家 / 當地語言中並沒有一類稱為「咖喱」的食物 /一提到咖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使用咖喱粉或咖喱塊製成的濃稠的日式咖喱。然而,你知道嗎?印度咖喱 最早帶有「印度咖喱」字樣的英國食譜出現在18世紀,但這個菜僅僅是加了胡椒和芫荽籽的燉肉而已,和真正的印度菜可謂是大相逕庭。後來,一些英國菜譜開始介紹加有多種香料,比較接近真正印度菜的咖喱。
  • 日式咖喱進軍咖喱大國印度 新德裡開店
    人民網東京12月25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23日,日本餐飲集團KUURAKU GROUP經營的日式咖喱店「TOKYO TABLE」進軍咖喱大國印度,在印度首都新德裡開設了第一家店鋪。而考慮到印度教將牛供奉為聖物,因此菜單也入鄉隨俗,並沒有出現牛肉咖喱。 印度有許多素食主義者,因此該店鋪使用的咖喱粉中均不含有動物性油脂,僅加入蔬菜熬製。咖喱中的主要食材則為雞肉、芝士、蝦等。除沒有牛肉外,考慮到印度也有許多伊斯蘭教徒,因此菜單中也沒有豬肉。雞肉咖喱的售價為大約560日元(約合人民幣32.5元)。
  • 印度咖喱雞
    這咖喱粉是我印度朋友家傳多代的配方,非常香,是手工調配,不是工廠製作包裝。你給個郵寄地址及電話吧。」 隔了一天,元德兄大概擔心我不會料理,又來訊:「日式煮法如何我不知道。印度與馬來西亞的咖喱料理,通常會加紅蔥頭、蒜頭,即把二者切碎或攪拌然後把咖喱粉加入調均,油熱後倒入,小火拌炒至香,下砍塊之肉,中火,繼續拌炒至出油及香味,下水煮至肉熟及所要軟度,下鹽調味,上桌。
  • 日本咖喱品牌印度開店引熱議:咖喱是如何成為日本國民食物的
    咖喱的「日本化」:作為中介的英國也許很多人已經知道,在印度是沒有「咖喱」這道食物的。被音譯成各種語言的英語單詞「Curry」據說最早來自於泰米爾語的「Karli」。有說法認為它指被放入湯中的食材,也有強調它「用香料來調味」的內涵。但無論如何,它都不是指某種具體的食物而更像是一種料理方法。
  • 如果在印度提到咖喱,為何大多數印度人曾會陷入迷惑?
    與印度傳統的素食主義大相逕庭,代理商行的英國人帶來了英國鄉紳喜好吃肉的傳統,然而在東南亞溼熱的氣候裡,英國人很快發現,新鮮的肉類無法久存,印度的廚房也不適合烹飪歐洲菜餚。這種生硬的歸類造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如果在印度提到咖喱,大多數印度人會陷入迷惑——印度人並不知道咖喱是什麼,咖喱只是外來者的一個名詞創造。 藉助縱橫印度次大陸的鐵路系統,英國人將自己的軍隊連同英式咖喱運往印度各地;同樣,英國人也將咖喱料理帶回了歐洲。
  • 來杜拜怎麼能錯過印度咖喱!
    因此,在杜拜的餐廳中,印度餐廳也是獨樹一幟,說到印度飲食,印度咖喱怎麼也繞不開,既然生活在杜拜,也了解一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印度朋友們,對於咖喱有著怎樣的情有獨鍾。對,沒錯,很多中國人可能會覺得香料是用來調味的,不是吃下去的,可是印度人就是把香料磨成粉然後一起吃下去了。對於印度人來說,咖喱不僅是一種食物,還是可以帶到他鄉的「信物」。一位印度朋友在上海做生意,他每次去中國前,都要採購大量咖喱粉和咖喱食品。問他:「上海的超市什麼都有,你還帶這些東西幹什麼?」「當然有必要了,我們印度人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吃咖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