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拉和設拉子,歌海娜和加爾納恰,仙粉黛和普裡米蒂沃……這些都是同一品種的不同叫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釀酒葡萄雖不同名,但卻是同一品種,而且有些品種甚至有數十個別名,隨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一同了解一下吧。
國際葡萄品種目錄(Vitis International Variety Catalogue,簡稱VIVC)統計的數據顯示,世界上登記在冊的葡萄屬現已多達23,000種,其中歐亞葡萄(Vitis Vinifera)在2015年就達到了12,250種,而其中可用於釀酒的葡萄品種僅有約6,000種。這是因為許多釀酒葡萄雖不同名,但卻是同一品種,而且有些品種甚至有數十個別名。
一、西拉(Syrah)
常見別名:設拉子(Shiraz)
不少人都曾誤把西拉和設拉子當成兩個不同的葡萄品種,其實這情有可原,因為分別標註了這兩個品種名的葡萄酒受不同風土的影響,從整體的風格到具體的口感、風味和酒體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圖片來源:www.pierre-amadieu.com
在氣候溫和的法國北羅納河谷(Northern Rhone Valley),西拉是成就羅第丘(Cote Rotie)和埃米塔日(Hermitage)這兩個著名產區的葡萄品種;在往南一些的南羅納河谷(Southern Rhone Valley),它亦是羅納河谷丘(Cotes du Rhone)混釀紅葡萄酒的重要組成部分。涼爽、溫和的氣候下孕育的西拉葡萄酒架構更緊實,帶有典型的胡椒風味。另外,這些葡萄酒在法國橡木桶中陳年後,醃肉風味會更加顯著。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西拉被稱為設拉子,用其釀成的葡萄酒風格奔放、大氣,尤以氣候炎熱的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和溫暖的邁拉侖維爾(McLaren Vale)產區的設拉子葡萄酒風格最為鮮明。澳洲的設拉子葡萄酒帶有濃鬱的黑色水果和甜香料風味,口感順滑,而且陳年過程中使用的美國橡木桶能賦予其更多的香草和巧克力風味。
不過,除了對比強烈的羅納河谷西拉和澳大利亞設拉子,也有一些產區的西拉/設拉子葡萄酒佔據著「中間地帶」,比如在紐西蘭的霍克斯灣(Hawke's Bay),採用該品種釀造的葡萄酒不僅擁有濃鬱奔放的果味,還帶有絲絲黑胡椒的風味。
二、歌海娜(Grenache)
常見別名:加爾納恰(Garnacha)和卡諾娜(Cannonau)
歌海娜是法國種植面積第二大的紅葡萄品種,僅次於梅洛(Merlot)。這個喜好炎熱乾燥氣候的品種有著強壯的枝幹,能夠抵禦猛烈的大風,所以極其適合種植在密斯託拉風(Mistral)盛行的南羅納河谷。這裡的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和吉恭達斯(Gigondas)都是優質歌海娜的經典產區。
圖片來源:www.pierre-amadieu.com
歌海娜在西班牙被稱為「Garnacha」,是該國種植面積第三大的紅葡萄品種,僅次於丹魄(Tempranillo)和博巴爾(Bobal)。目前,這個品種主要種植在西班牙的普裡奧拉託(Priorat)、裡奧哈(Rioja)、納瓦拉(Navarra)和阿拉貢(Aragon)產區。
在義大利撒丁島(Sardinia),歌海娜有了另一個名字——「Cannonau」,用其釀成的葡萄酒通常風格較為粗獷、宏大且強勁。
三、丹魄
常見別名:菲諾(Tinto Fino)、紅多羅(Tinta de Toro)、烏爾德耶布雷(Ull de Llebre)、森希貝爾(Cencibel)、羅麗紅(Tinta Roriz)和阿拉哥斯(Aragonez/ Aragones)
丹魄之名「Tempranillo」實際上可以拆分為「temprano」與「illo」兩部分,前者在西班牙語中意為「早的」,後者則意為「小」,兩者結合,清楚地說明了丹魄早熟且果實小的特點。這個品種廣泛種植於西班牙的裡奧哈、杜埃羅河岸(Ribera del Duero)和託羅(Toro)等產區,其中,真正讓丹魄發光發熱的是裡奧哈產區。受高海拔和大西洋冷涼海風的影響,裡奧哈的夜間氣溫較低,晝夜溫差顯著。得益於此,這裡的丹魄葡萄在充分成熟之餘也能維持均衡的酸度。
與中國「十裡不同音」的語言差異相似,丹魄在西班牙的其他產區也有不同的叫法。它在杜埃羅河岸名為「Tinto Fino」,在託羅產區取名「Tinta de Toro」,在佩內德斯(Penedes)和拉曼恰(La Mancha)地區,丹魄又分別被稱作「Ull de Llebre」和「Cencibel」。
葡萄牙是繼西班牙之後種植丹魄最多的國家。在葡萄牙的杜羅河谷(Douro Valley),丹魄被稱作「Tinta Roriz」,雖然鮮少用於釀製單一品種葡萄酒,但卻是釀製波特酒(Port)的5大品種之一。在葡萄牙南部的阿連特茹(Alentejo)產區,丹魄又被稱作「Aragonez/ Aragones」。
四、灰皮諾(Pinot Gris)
常見別名:Pinot Grigio
灰皮諾是由黑皮諾(Pinot Noir)基因突變產生的白葡萄品種,誕生於法國勃艮第,而今是阿爾薩斯(Alsace)「四大貴族品種」之一。與大多數白葡萄品種不同的是,灰皮諾的果皮顏色較深,呈粉色或紫色。在一些較溫暖的產區,該品種的顏色更深,甚至接近黑皮諾的顏色。
灰皮諾經常以兩個名字示人:在法國名為「Pinot Gris」,而在義大利則被稱作「Pinot Grigio」。在阿爾薩斯這個經典產區,灰皮諾可釀造出幹、半乾、半甜和甜型的葡萄酒。這些葡萄酒酒體較飽滿,口感及層次豐富,具有成熟的桃子、梨、蘋果、金銀花和蜂蜜的氣息,陳年後還會發展出餅乾和黃油的風味。典型的義大利灰皮諾葡萄酒通常為幹型,酒體輕盈至中等,酸度適中,其中以東北部的上阿迪傑(Alto Adige)、特倫蒂諾(Trentino)和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Friuli-Venezia Giulia)出產的幹型灰皮諾葡萄酒更為優質。
五、白詩南(Chenin Blanc)
常見別名:施特恩(Steen)
白詩南源自法國羅亞爾河谷(Loire Valley),擁有天然的高酸,被認為是最能反映風土的葡萄品種之一。在較為涼爽的氣候下,白詩南葡萄酒一般果香奔放,擁有令人口舌生津的酸度;而在溫暖的氣候下,白詩南葡萄酒則以多汁的核果風味為主導。
作為白詩南的故鄉,羅亞爾河谷亦是該品種的經典產區。這裡的武弗雷(Vouvray)、安茹(Anjou)、索米爾(Saumur)、薩韋涅爾(Savennieres)和萊昂丘(Coteaux du Layon)等都是白詩南的優質產區。武弗雷釀造的白詩南葡萄酒風格多變,從幹型到甜型應有盡有,還可釀造活潑的起泡酒;索米爾以傳統方法釀造的白詩南起泡酒而聞名;安茹釀造的乾白葡萄酒往往經過了新橡木桶熟化;薩維涅爾的乾白葡萄酒酒體飽滿;而萊昂丘則出產該產區極有名氣的甜白葡萄酒。
白詩南雖源自羅亞爾河谷,但卻是南非種植最廣的葡萄品種,並在此擁有另一個名字——Steen。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Vine and Wine,簡稱OIV)統計,白詩南在南非的種植面積在2015年達到19,000公頃,幾乎是法國的兩倍。在南非,白詩南主要用來釀造簡單易飲的白葡萄酒。不過近20年來,一些生產商充分利用老藤白詩南的優勢,釀造出香氣濃鬱複雜且質感豐富的葡萄酒。
六、仙粉黛(Zinfandel)
常見別名:普裡米蒂沃(Primitivo)、卡斯特拉瑟麗(Crljenak Kastelanski)和特麗比佳格(Tribidrag)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仙粉黛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葡萄品種。儘管它常被用於釀造果香四溢的桃紅葡萄酒,但最能反映其品質的還是紅葡萄酒。加州的仙粉黛紅葡萄酒口感豐富,酒體飽滿,風格多樣,其中納帕谷(Napa Valley)和索諾瑪縣(Sonoma County)出產的一些老藤仙粉黛風味更加集中,酒體飽滿,常帶有奔放、誘人的紅色水果風味。
圖片來源:Doris Schneider, Julius Kuhn-Institut
仙粉黛的另一個名字——Primitivo,是其在義大利普利亞(Puglia)產區的別名。這裡的普裡米蒂沃葡萄酒風味濃鬱,口感順滑。更靠內陸的焦亞-德爾科萊(Gioia del Colle)由於山地較多、晝夜溫差大,出產的普裡米蒂沃葡萄酒風格更為清新,而沿海地帶的曼杜裡亞普裡米蒂沃(Primitivo di Manduria)葡萄酒則風格更強勁,充滿力量感。
在克羅埃西亞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仙粉黛則被當地人稱為「Tribidrag」或「Crljenak Kastelanski」。
七、慕合懷特(Mourvedre)
常見別名:莫納斯特雷爾(Monastrell)和馬塔羅(Mataro)
圖片來源:vinosalicantedop.org
「Mourvedre」是慕合懷特最廣為人知的外文名,據傳是由西班牙城市薩貢託(Sagunt)之名演變而來。這座小城舊時名為「Murviedro」,在此名上稍作改動,朗朗上口的慕合懷特就此誕生。在澳大利亞,慕合懷特取名為「Mataro」,據說這個名字是源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Catalunya)地區的同名小城「Mataro」。
雖然「Mourvedre」和「Mataro」都與西班牙息息相關,但慕合懷特在該國卻被稱為「Monastrell」,也許是為了不凸顯太過濃烈的地域色彩而選用一個更為官方的「中性名」。
八、馬家婆(Macabeo)
常見別名:維奧娜(Viura)和馬卡貝奧(Maccabeu)
馬家婆的外文名有「Macabeo」、「Viura」和「Maccabeu」等。其中,「Macabeo」是這個品種最通用的名字,而「Viura」是其在西班牙裡奧哈的叫法,最後一個則是在法國朗格多克-露喜龍(Languedoc-Roussillon)的別名。
馬家婆是來自西班牙的白葡萄品種,擁有大而緊密的果串,果實顆粒中等,果皮較厚,呈青白色澤。馬家婆可用於釀造靜止葡萄酒和起泡酒。在不鏽鋼罐中進行陳年的馬家婆葡萄酒通常散發著花朵的芳香,口感清爽,而經過橡木桶陳年的馬家婆葡萄酒則會發展出堅果和蜂蜜的甜美風味。在加泰隆尼亞產區,馬家婆是釀造卡瓦(Cava)起泡酒的主要品種之一,常與帕雷亞達(Parellada)及沙雷洛(Xarel-lo)進行混釀。
除了上述八個品種,葡萄界還有許多葡萄品種擁有自己的別名,如馬爾貝克(Malbec,又名Cot)、佳麗釀(Carignan,又名Mazuelo/Carinena)、阿爾巴利諾(Albarino,又名Alvarinho)和門西亞(Mencia,又名Jae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