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或國外的遊戲市場,一直都是以男性為主導,《魔獸世界》、《英雄聯盟》等如雷貫耳的主流大牌遊戲都是針對男性市場,迎合男性的喜好、審美。但最近,在微博等社交平臺都能見到很多女生秀出自己捏臉「女兒」,到處尋求約會攻略。這些都是遊戲《雲裳羽衣》女性玩家的貼文,玩家們大方秀出自己的設計,再度掀起女性向遊戲的熱潮。
女玩家消費力不容小覷
過往,女性玩家人數遠遠不及男性玩家,因此遊戲公司主要針對男性市場設計遊戲。以男性玩家為受眾群的遊戲大多是動作、冒險類遊戲,著重視覺、聽覺體驗,追求官能刺激;而女性向遊戲的一大特點是重視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共鳴。早期,女性向遊戲始終屬於少數,主要分為乙女向遊戲和腐女向遊戲,類型大多是養成、換裝等遊戲。
日本的電子遊戲出產量龐大,早期的女性向遊戲大多出自日本,《心跳回憶》《美少女夢工廠》等都是經典的代表作。在國內,很多人對女性向遊戲的認識都來自「橙光遊戲」,遊戲以女主角為玩家視角,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宮鬥、養成等題材比比皆是。雖然女性向遊戲一直不乏捧場客,但始終不如傳統遊戲般主流。
近年,女性玩家人數顯著增長,《2017年全球移動遊戲產業白皮書》顯示,中國移動遊戲用戶中的女性玩家比例達50.2%,超過男性玩家的49.8%;女性在遊戲市場的消費數字更是不可忽視,根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18年中國女性遊戲研究報告》,2017年女性遊戲市場收入高達430.7億元人民幣。
在2018年初,手遊《戀與製作人》成為了現象級女性向遊戲,引起全民養老公的熱潮,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都被紙片人老公刷屏,遊戲裡四位男主角更經常登上微博熱搜榜單。《戀與製作人》上線首周單日IOS收入已超過30萬人民幣,首月收入更突破5000萬元。在1 月13 日晚上,遊戲男主角之一李澤言的生日當天,女玩家們透過社群集資,投放慶生廣告於深圳京基100 大樓的LED 屏幕,「李澤言生日快樂」、「你不要大驚小怪」、「是用你黑卡買的」等字符串輪播,花費約24萬人民幣,可見女性玩家的消費能力與意願都不比男性的低。
唯美畫風吸引女性
8年前開始接觸女性向遊戲的海倫直言,一開始是被遊戲的男主角吸引。女性向遊戲的畫風通常比較唯美,男主角的顏值都比較高,相比男性向遊戲的角色造型更美型,更符合女性的審美。「其他遊戲沒有那麼多男性角色,也沒有那麼帥,遊戲玩法又總是戰鬥、打架。」
玩女性向遊戲將近11年的李小姐從網頁遊戲轉戰至手機遊戲,從《美少女成長計劃》玩到《美男大奧》,宮鬥、養成、戀愛等題材都有涉獵。在她看來,女性向遊戲通常都是架空或穿越背景,能體驗到現實生活中無法擁有的身份和生活,而且女性向遊戲的劇情和角色設定比較夢幻,女主角總是很幸運及很受異性歡迎,能滿足自己的幻想。「不用怎麼動腦子,不血腥驚嚇,就像看輕小說,閒時玩一下又能排解壓力。」
過去網頁遊戲盛行時,玩家比較難支持遊戲公司,但現在手機遊戲IP發展成熟,除了遊戲中會有限時活動、抽卡、故事卷等活動吸引玩家「氪金」,還會出周邊商品,甚至以遊戲為藍本創作舞臺劇,拉近了玩家和遊戲的距離,紙片人二次元的世界感覺更真實。不過,李小姐覺得社會未能完全接受女性向遊戲,仍然存有一定偏見和輕視,例如覺得玩戀愛養成遊戲的女性玩家都是愛幻想的單身宅女等。隨著女性向遊戲愈來愈受重視和流行,她相信,會有更多人認識女性向遊戲,題材也會更多元。
性別歧視嚴重
由於遊戲市場過去一直由男性主導,不少男性遊戲玩家都有一個固有觀念,覺得女性不愛玩遊戲,即使玩遊戲,也只是玩一些操作簡單的休閒遊戲,輕視女性玩家。在玩競技性強的遊戲時,部分男玩家遇到技術不佳的玩家,更會用「女玩家」來吐槽其他人「玩得這麼差,你是女的嗎?」「女玩家果然反應慢玩得爛」,加上部分媒體渲染「女性對遊戲一竅不通」、「女性不懂男友玩遊戲的樂趣」等想法,弱化女性玩家的能力和地位,加深遊戲界性別歧視的問題,也令女性玩家的聲音和需求被公眾忽視。
玩了英雄聯盟7年的茜茜慨嘆,在遊戲界,女性玩家被歧視的案例屢見不鮮,部分男性玩家甚至會性騷擾女性玩家,她認識的女性玩家都表示曾經在遊戲中有過類似的不愉快經歷。「有一次我和其他男性朋友組隊玩英雄聯盟,遊戲一開始,對面隊的一名隊員在全頻道問在場有沒有女性玩家,我的朋友把我指了出來,隊員就開始不停問我有沒有生理反應,我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是在遊戲中檢舉那個玩家,但仍然感到十分不安、無助。」
根據企鵝智酷發布的某款遊戲的調研報告,在2億用戶中,54%玩家是女性,人數超過一億,可見在一般男性向遊戲中,女性玩家的數量也不可小覷。與此同時,男性向遊戲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十分嚴重,缺乏相關的教育和宣傳,不少男性玩家習慣性地輕視女性玩家,甚至出言騷擾或羞辱,使女性玩家反感,但又缺乏投訴或檢舉機制去保護女性玩家。遊戲體驗不僅僅包括遊戲的質量,也包括整個遊戲的氛圍和玩家之間的交流。如果女性玩家被歧視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遊戲體驗質量下降,久而久之,女性玩家的流失量會愈來愈大。
隨著2018年初,《戀與製作人》和《旅行青蛙》兩款遊戲爆紅,女性向遊戲的未來潛力吸引了更多遊戲公司的目光,也讓女性玩家有了更多選擇。不只是女性向遊戲市場有顯著轉變,傳統男性向遊戲的女性玩家也愈來愈多,可見女性市場將會是未來遊戲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更多瞄準女性喜好和需求的遊戲將面世。但女性玩家的權益問題也不容忽視,要留住女性玩家,就要建構一個對女性友好的遊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