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文獻研究中心在四川省圖書館落成

2020-12-15 紅星新聞

今(22)日,張大千文獻研究中心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落成,新落成的文獻中心將以千冊珍稀紙質文獻和「張大千文獻資料庫」,以不同方式向公眾展示張大千先生文化創作精品,讓公眾更深入了解「500年來一大千」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卓越成就。

現場照片

張大千文獻中心設在四川省圖書館一樓,面積210平方米,分為門廳、閱覽區、專家室三個部分。該中心是海內外第一家以專門收藏張大千相關文獻為職能的文獻機構,集中入藏巴蜀繪畫大家張大千先生相關的藝術著作和研究文獻,同時我館建設了「張大千文獻資料庫」,通過數位化手段向公眾展示張大千先生文化創作精品,提供張大千相關研究成果,並計劃最終建設成為集「搜、藏、展、研」等職能為一體的文獻中心。目前,張大千文獻中心收集有紙質文獻共1500餘冊,涵蓋了張大千、張善孖以及大風堂門人的畫集畫冊和與之相關的著作、研究文獻。其中包括古籍《大千世界第一集:張大千青城十景神品》(民國)《張善子張大千兄弟合作山君真相(下集)》(1936年)《大滌子山水冊》(1924年)《農髯臨鶴銘》(民國)《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第一集》(1947年)等十餘種;海外及港臺出版文獻《苦瓜妙諦 PAYSAGES:album en huit feuilles》《張大千繪畫展 The cultivation of elegance : paintings by Chang Dai-Chien : March-April, 1992.》《Master of Tradition The Art of Chang Ta-ch'ien 傳統宗師-張大千之藝術》《張大千書畫集》等60餘種,還有部分關於美術的研究文獻和畫冊套書。該中心另有資料庫資源近1T。

現場照片

張大千先生是在巴蜀土壤上孕育出來的一代奇才,先生雖然晚年遊走他鄉,但一直心繫故土,「十年去國吾何說,萬裡還鄉君且聽,行遍歐西南北美,看山須看故山青。」張大千的這首詩透露出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對故鄉四川深深的眷戀之情。「張大千文獻中心」的建立,是家鄉人民對張大千先生最好的紀念。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攝影報導

編輯 包程立

相關焦點

  • 四川省圖書館張大千文獻中心正式開館
    張大千文獻中心開館現場6月22日,四川省圖書館張大千文獻中心正式開館。該中心是海內外第一家以專門收藏張大千相關文獻為職能的文獻機構,集中入藏巴蜀繪畫大家張大千相關的藝術著作和研究文獻。據悉,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大對巴蜀文化名人的宣傳,四川省圖書館在報請原四川省文化廳同意後,於2017年10月成立了「張大千文獻中心」項目工作小組,不斷推進此項目的各項工作,並最終於今年6月全部建成。
  • 張大千文獻中心正式在蓉落成
    圖為張大千文獻中心展出的文獻。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6月22日電(嶽依桐)張大千文獻中心22日在四川省圖書館落成。鍾欣 攝據悉,文獻中心面積達210平方米,分為門廳、閱覽區、專家室三個部分,該中心是海內外第一家以專門收藏張大千相關文獻為職能的文獻機構,並計劃最終建設成為集「搜、藏、展、研」等職能為一體的文獻中心。圖為活動開幕式現場。
  • 張大千文獻中心在省圖落成 -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
    川報觀察記者 吳曉鈴 吳夢琳 6月22日,張大千文獻研究中心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落成,新落成的文獻中心將以千冊珍稀紙質文獻和「張大千文獻資料庫」,以不同方式向公眾展示張大千先生文化創作精品,讓公眾更深入了解「500年來一大千」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卓越成就。
  • 內江張大千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24日起閉館
    1月24日,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及內江市圖書館均發布公告,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控制工作,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可能帶來的傳染風險,當天起,張大千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及內江市圖書館均實行閉館,恢復開館時間另行通知。
  • 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 張大千博物館今日在內江開館
    活動現場,張大千博物館於今日正式開館,此次「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共展出張大千書畫作品60件套和文獻資料40餘件。開館儀式上,中國美協副主席、天津市美協主席王書平在致辭中表示,「我相信,張大千博物館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內江又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 成都文獻中心主任張志強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作報告
    成都文獻中心主任張志強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作報告 2017-06-29 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   6月27日,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張志強受廣東省科技圖書館
  • 廣美圖書館前館長掉包竊取了上百張齊白石張大千八大的畫作
    廣美圖書館前館長掉包竊取了上百張齊白石張大千八大的畫作 澎湃新聞記者 陳詩悅 2015-07-21 18:34 來源:
  • 梵蒂岡圖書館所藏中文文獻終於「回家」
    4月28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與大象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西文明交流的歷史碩果:《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梵蒂岡圖書館館長布魯蓋(Jean-Louis Bruguès)、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卜鍵、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孫有中等出席會議並致辭。
  • 四川首個森林圖書館在都江堰落成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成棟)11月24,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100+1計劃推進會暨北京國際兒童閱讀大會成都分會在都江堰花溪農場舉行。會議現場,四川省林業廳、四川省關工委對第三批「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實踐示範基地」授牌,並正式啟動了全省第一個「森林圖書館」——螢火蟲森林圖書館。
  • 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創辦的《出土文獻》創刊號正式...
    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創辦的《出土文獻》創刊號正式出版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 近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創辦的《出土文獻》期刊創刊號出版發行。這是出土文獻學科的第一本正式期刊,引起學界高度關注。
  •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要轉到成都?國畫大師張大千博物館明年落地成都
    說起張大千與內江的淵源,我想在內江生活過的人都會想起這麼一句話:「內江,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沒錯,張大千是在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出生的地地道道的內江人!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內江,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APP正式上線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APP正式上線 2019年05月17日 15:1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新館落成
    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新館落成   本報北京3月1日訊 記者胡果報導:日前,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在國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副主任圖道多吉陪同下,出席了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新館落成典禮
  •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揭牌成立
    12月22日,「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在省圖書館揭牌成立,這意味著我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又增添了一個新的陣地,中原文獻典藏和研究又創建了一個新的載體。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是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合作在省圖書館創立,進行宣傳推介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閱讀服務平臺。
  • 「文本的張力:檔案文獻與鹽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本次研討會是由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學院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聯合《鹽業史研究》編輯部、中國鹽業協會、北京市中鹽鹽文化傳播中心、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自貢馳宇鹽品有限公司、自貢市檔案館、中國商業史學會川商史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並主辦,來自各地55個高校、科研機構、文博單位、
  • 「智慧圖書館發展研究」主題研討班在江西省圖書館舉辦
    2020年12月8日至10日,在江西省圖書館百年館慶之際,由中國圖書館學會、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江西省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學會承辦的「智慧圖書館發展研究」主題研討班在江西南昌舉辦,中國圖書館學會秘書長王雁行,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潘之鈺,江西省圖書館館長陶濤,以及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館長
  • 中科院文獻中心:鮮為人知的古籍「寶庫」
    文章中提到的珍籍所在地——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難道不應該是自然科學的大書庫嗎?為何會有古籍?而且,據文章介紹,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的古籍,不僅包括敦煌寫本、西夏文鈔本、宋槧元刻、活字本、套印本,還有大量稿本、鈔本、名人字畫、契約、家譜等。古籍閱覽室帶著好奇,記者探訪了位於北京北四環西路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收藏古籍的地下書庫。
  • 劍橋大學圖書館即將公開稀有中國古代文獻
    中國網 6月1日倫敦訊 (記者Tom Cunliffe 陳瀟 王志永)五月底,中國網記者採訪了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負責人艾超世(Charles Aylmer),了解到該館即將在本月上線的數字圖書館公開展出其珍藏的稀有中文文獻資料。自1632年白金漢公爵贈送該館第一批書籍開始,劍橋大學圖書館收藏中文文獻資料的歷史已超過380年。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影印書目
    4冊 1800元 2003中國古代養生文獻輯錄 8冊 4000元 2006中國風土文獻彙編 10冊 4800元 2006五雜組 2冊 600元 2006吉林省圖書館藏名人手札五輯 2冊 800元 2006
  • 國外免費學術文獻、電子讀物、電子圖書館資源分享——系列二
    同學,你還在為找學術資料、查科研文獻、借工具書發愁嗎?來來來,國外免費學術文獻、電子讀物、電子圖書館資源趕快分享給你。網頁連結:https://arxiv.org/ 維吉尼亞大學電子文獻中心這裡有超過10000部可以公開獲取的著作,以及超過164000幅數位化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