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仙仙,今天小編我要帶你們去看看萬裡長城的第一關,小的時候讀書就立誓將來一定要去一趟萬裡長城,如今就讓小編我帶你們一同去看看,行走在其中總會有萬般思緒縈繞心中。
從北京出發,在長城腳下只有一百多裡路。八達嶺長城,高而硬,是用大塊的條石和城磚建成的。」或許從小學語文課學習《長城》這篇課文起,心中就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後,我一定要去參觀八達嶺長城。第一段到達的長城不是八達嶺,而是萬裡長城的第一關——山海關!
山海關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作為長城的三大奇觀之一,山海關實在值得一去。不管是北依燕山,南臨渤海,還是「兩京鎖鑰,萬裡長城第一關」的獨特設置,不管是六百多年的厚重歷史,還是獨特的文化凝聚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一到北戴河就直接奔向山海關。
由靖邊樓進入天下第一風景區。建於山海關城東南,是明代徐達建關時所建的一座角樓,山海關督師曾在此「統率」駐守山海,督師遼東,調兵遣將。修復後又重建了,後來又毀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現已見到的雙層磚混結構,九脊歇山重簷頂,以及56個箭窗,均為仿照明代復建。
抬頭望去,藍天白雲下,仿木雕的靖邊樓,格外威嚴華麗。走出靖邊樓,就到了長城。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群山,眼前是隨風飄揚的旗子,來來往往的遊人,我漫步其中,思緒萬千。看著長城上的大炮銅像,我不禁遙想,山海關的將士當年是否如辛棄疾筆下的金戈鐵馬,氣吞萬裡虎?她們站在牆邊遙望,有沒有想念家鄉?
世界上最早的城樓也叫鎮東樓,箭樓,高13.7米,上下兩層,比靖邊樓還要壯觀得多。站在鎮東樓望遠或望遠,都有一種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明代洪武年間建成的鎮東樓,雖經數十次修繕,「天下第一關」的雄風依然不減當年
城東大樓正中央的門楣上刻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蒼勁有力。細看不難發現,這塊匾額,傳說是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寫,他把「天」字的上部加長,寓意此「天」再大也沒有「天」大,將「地」字寫成草字,寓意自己只是草民,無力與天爭第一。這件事的真實性無關緊要,單靠仰望這塊匾額,欣賞上面的書法,已經足夠了。
在城樓上樓下,有穿著軍裝的人在賣通關文牒,奉天朝通關文牒,有過關客旅某某人氏,姓×名×,於某年某月某日…等等。越過樓頂可以到甕城哦。雖然甕城很小,但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看著這些舊牆,我仿佛看到了山海關那些斑駁而閃耀的歲月…
所以這個萬裡長城的第一關——山海關,真的不來看看嗎?真的太值得了,不管是歲月留下了的斑駁痕跡還是一磚一瓦的故事,都很值得你們前來好好看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