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內發生電梯故障困人難求救、地下車庫驚魂無法撥出電話等事件並不稀奇。經南海網網絡在線調查和現場走訪發現,小區電梯或地下車庫無手機信號現象也比較普遍,信號覆蓋卡在哪裡?
南海網記者調查了解到,市民對基站輻射的錯誤認知,及小區物業對運營商設置進駐門檻是主要原因。一方面,不少市民每次談及信號與基站的關係時,既想要通信順暢,又想遠離基站,令各方左右為難;另一方面,物業方和運營商就電梯信號基站索要進場費的問題也頗具爭議。
有運營商呼籲,在樓盤開發時就將室內分布系統(以下簡稱室分系統)建設納入配套建設,如此既降低室分的建設、協調成本,也避免重複建設或破壞小區原有建築和裝潢。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隨著4G精品網絡建設力度的加大,電梯信號覆蓋質量將有顯著提升。
小區物業對基站進駐設置門檻 開出上萬元「進場費
運營商信號進小區物業是否支持呢?海口市現代花園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使小區信號全覆蓋,給業主帶來便利,該物業很支持三大運營商到小區建基站等設施。但運營商進小區建基站會佔用小區的場地和用電,物業會適當收取電費,屆時會按季度或年度來收費,也不會「獅子大開口」索要高額進場費,因為這事關大家的利益,誰都需要手機信號。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許多物業公司都會對進駐小區內的運營商收取一定的費用,設置一定的「門檻」,讓一些運營商放棄進駐,導致出現信號覆蓋不完善問題。
針對小區電梯無信號的原因,運營商紛紛表示有苦難言,因為要進駐小區做信號基站或室內分布系統時,通常物業會要求交一定的施工費給物業。據海口一家運營商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保障用戶通訊質量,物業收取的費用只要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我們都會儘量滿足。如果物業收費太高,在無法協調的情況下,我們也只能選擇放棄。」該負責人表示,某些樓盤物業收費甚至開出上萬元的「進場費」,但他們通信企業的投資也是有限的。
採訪中,也有運營商表示,電梯內信號覆蓋不到位,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有些電梯公司要求他們拆除室分系統或者不讓通信企業安裝。「因為他們覺得我們在電梯內裝一個盒子,會影響電梯的正常運行,甚至存在安全隱患。」該負責人表示,類似情況大部分發生在一些住宅區。
市民對基站輻射存錯誤認知 運營商進場難
然而,與物業的高收費不同的是,「有些小區的物業根本不讓手機信號基站進,給錢都不讓進,因為業主難協調。」這種情況雖然比率較低,但是也頗讓運營商頭痛,海南一家通信企業負責人坦言,目前社會上對基站輻射的錯誤認知,導致部分小區的物業由於擔心業主反對,因此對信號覆蓋問題十分敏感,並且堅決不讓運營商進駐。
「我們有些地方甚至都是裝了又拆掉,這樣的小區佔的比例也不小。」該負責人表示,當務之急是消除市民對基站輻射的錯誤認知,因此,呼籲媒體加大宣傳,引導物業、業主配合基站或者室分系統的建設。
基站輻射比微波爐還要低 專家建議基站進駐掃除信號盲點
基站或者室分系統分布到每層樓的樓道和電梯口輻射會很大嗎?據了解,通信運營商一般都把這些系統的頻率調到最低,他們的輻射甚至比電磁爐、微波爐還要低。
基站輻射真可擔憂嗎?據海南日報曾刊載的「5·17世界電信與信息社會日"上的報導稱,海南省環保廳對於基站建設環評執行嚴格標準,對於多項目(同址共建、同塔共建基站)取場強限值是每米8.5伏,或功率密度限值每平方釐米20微瓦作為評價標準。
通信基站多,並不等於電磁波增強,相反,基站密度合理,能讓小區的環境更加綠色環保。而基站建的太少相反會使手機信號弱,導致輻射增大。
報導同時引用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博士、副教授盧軍話說:「小區業主們如果真的很在意健康,就應該把基站請進小區,而且幫助運營商掃除信號盲點,而不是阻止運營商基站進小區。」伴隨4G時代的到來,基站採用智能天線,發射功率更小,實際輻射就更小了,遠遠低於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計算機、微波爐、電視等常見電器的輻射。
運營商呼籲將通信信號納入小區驗收 政府給予室分建設補貼
中國聯通海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海網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他們已在海口建成超過1000多個場所的電梯、地下室的室分覆蓋,涵蓋了住宅小區、政府單位、寫字樓、酒店、醫院、商超等場所。在開展電梯、地下室等室分建設難度主要是業主協調困難,物業常以收費問題、業主常以輻射為由不讓建設室分系統。
因此,該負責人也提出,由於電梯、地下室等區域涉及安全緊急問題較多,能否將室分系統建設等同於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樓盤開發時就進行配套建設,降低室分的建設、協調成本。同時也重複建設或破壞小區原有建築和裝潢。其次,由於室分建設收益低,建議政府能否給予室分建設補貼。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海南聯通正繼續加大4G精品網絡建設力度,將室分覆蓋納入到建設中,覆蓋點將達到2000多個,屆時覆蓋質量將有顯著提升。
省通信管理局:無明確法律條文 信號未覆蓋可投訴
海南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處長陳澤飛在接受南海網記者採訪時說,從2015年初開始,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政府在無線信號覆蓋方面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其中,2015年9月25日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及海南省通信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住宅小區電信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房地產企業、物業服務企業或業主委員會向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提供水、電,房屋設施以及施工建設有關的服務等發生的費用,可以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或按照約定收取相關費用,嚴禁以任何形式或巧立名目向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收取進場費、協調費等不合理收費,不得以任何藉口阻撓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進入住宅小區提供服務。」
陳澤飛說,通過目前通信管理局掌握的情況,基本上來說不是運營商不想對信號覆蓋進行優化,運營商確實實實是有心而無力。物業這關談攏了,住戶們卻不同意,這樣子也會讓運營商們望而卻步了。
不過,對於電梯內以及地下庫信號覆蓋是否有相關條例來要求運營商執行?陳澤飛說,的確存在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來要求運營商必須對每個小區的信號盲區死角都做到全面覆蓋,只能是各大運營商根據自己的用戶分布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逐步優化。因此,市民所在的小區如果存在信號太差,可以直接撥打相應運營商的電話進行投訴或建議,他們也會派人前來查看維修。如果市民長期投訴手機信號得不到解決,也可以撥打12300進行投訴,通管局會繼續進行跟蹤、督辦。
律師建議:如有業主拒絕 可通過業主委員會協調
針對電梯通訊信號存在盲區,該如何協調各方利益的問題,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李君律師認為,目前國家法律並沒有要求小區必須全面覆蓋信號,信號覆蓋更多根據是一些指導性的條款,遇到矛盾時只是通過多方溝通來解決。當有個別業主拒絕運營商進小區建基站時,可以通過小區業主委員會進行討論,此舉是否恰當,大家一同討論解決此事。
如果業主在電梯遇到危險情況,電梯裡又沒有信號,最後導致業主無法及時求助遭受傷害,應該誰來承擔責任呢?李君律師表示,這個是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看這件事有沒有因果關係。比如說物業有沒有對電梯及時監控,電梯公司有沒有按時維護電梯等。
(南海網海口8月9日消息 記者 陳麗娜 陳望 實習生 馮滿秀)
相關報導》》
關注信號死角| 千名網友參加南海網民調 六成稱電梯沒信號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8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近日,家住海口市鳳翔東路的李先生向南海網記者投訴,說不久前他乘坐小區電梯時突然停電,電梯裡的緊急呼叫按鈕失效了,手機又沒有信號,雖然最後安全出來,但是經歷了「電梯驚魂」的李先生認為,電梯裡手機沒有信號,居民乘坐電梯,很沒安全感。8月4日,南海網推出民調,截至8月7日,有六成網友都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區電梯沒有電梯信號,小區電梯、地下車庫信號死角問題再次引起關注。>>>點擊進入南海網調查頁面
民調:六成網友反映電梯內沒信號 呼籲儘快消除安全隱患
電梯發生故障時,手機信號成了救命稻草,可是當電梯出現無信號或信號差時,安全隱患不可忽視。其實不光電梯如此,小區的底下停車庫也是如此,如果發生突發事件,當事人將面臨求助無門的難題。
你身邊有信號死角嗎?自8月4日,南海網推出網上民調,僅一天時間,就有近千名網友參與討論。截至8月7日,有六成的網友反映,小區電梯是信號死角,有三成的網友說,地下車庫沒有信號,也有網友說自己所居住的小區內信號很差。也有網友反映所在的整個小區信號都很差。網友所在的小區包括海口的千禧郎8號小區、佳元·椰風水韻、金城萬花坊、南海花園、水岸星城、濱江海岸、濱海明珠、椰子郎花園等等多個小區。
「必須重視信號死角的問題,安全隱患很大,一旦發生危險情況,求救都難,如果是老人、小孩就更麻煩了。」、「太不方便了,打個電話都撥不出去,要是碰到緊急情況怎麼辦?後果誰來負責?」……網友吐槽,以往發生電梯安全事件未能及時發出求救信號,也讓大家有了電梯恐懼症。【詳細內容】
海口多處電梯沒信號 一旦有人被困救命電話撥不出去
電梯事故,我們已不是第一次聽聞,全國各地電梯致人傷亡事故屢有發生。這些被困電梯未能及時救助造成的死亡事件,多數是因為電梯內未覆蓋電信運營商信號,這一點引發高度關注。記者在近半個月時間內,走訪了海口市厚土青蘋果小區、銀谷苑小區、金山小區、水雲天小區、海岸豪庭小區、濱濂新村四隊、濱涯村安置房以及部分商場總共105部電梯,發現大部分電梯確實存在手機信號差或沒信號的情況。【詳細】
相關評論》》
電梯救命信號早到達需政府更多擔當
「近日,家住海口市鳳翔東路的李先生向南海網記者投訴,說不久前他乘坐小區電梯時突然停電,電梯裡的緊急呼叫按鈕失效了,手機又沒有信號,雖然最後安全出來,但是經歷了「電梯驚魂」的李先生認為,電梯裡手機沒有信號,居民乘坐電梯,很沒安全感。8月4日,南海網推出民調,截至8月7日,有六成網友都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區電梯沒有電梯信號。「(8月8日南海網報導)
電梯,又是電梯!在海南八月炎熱的天氣裡,這樣一個看似尋常的調查,卻讓筆者後背一陣發涼!近年來,在海口,電梯給人們帶來的傷痛已夠多,人們不會忘記,2015年12月24日,海口海甸二東路水岸陽光小區B區,一名住戶在電梯內被困近三個小時後從13樓墜亡。當時的監控顯示,該業主曾在電梯內反覆撥打電話,可以肯定,當時一定是沒信號,不然絕不會被困三小時。實際上,近年來,海口「電梯驚魂」和「電梯困人」事件屢屢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公開報導的海口「電梯驚魂」事件就超過了6起。
但可怕是,時至今日,在公開的調查中,仍有六成網友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區電梯沒信號。也就是說,海口還有不少小區的電梯一旦出現故障,救命電話是打不出的,被困者只能聽天由命!
電梯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因其使用頻繁,出事的機率也相應較高,任何一個隱患都可能是致命的,比如電梯內無信號。誠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樣的,記者在調查中也指出了一些,譬如一方面在於小區物業「獅子大開口」,索要高昂的進場費,導致運營商與物業難以達成一致,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部分居民擔心基站有輻射,導致運營商無法找到合適的地方安裝大型基站,有時需要在大樓樓頂安裝基站,都可能被居民要求拆除。此外,國家法律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等等。
但這些在寶貴的生命面前都不應該成為問題。目前來看,儘管質監部門每年也都在開展電梯故障排查,加強監管,但從現在的調查數據來看,力度還遠遠不夠,解決問題的點子也還太少。電梯隱患仍普遍存在,說到底,政府主管部門還需要有更多的責任擔當,要敢於用強力,真正當作大事來抓。梳理好各方關係,加大對小區居民的引導,同時應儘早把制定地方性管理法規列上日程。生命高於一切,電梯吃人事故絕不能再發生了!(大河浩蕩)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