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巧克力那些事兒
劉秀玲
期待在特殊的日子收到一塊巧克力?對日本男性來說,這個門檻不算高。因為即使收不到暗示自己是對方真命天子的「本命巧克力」,還會有一份裝滿情義和感謝的「義理巧克力」「兜底」。
在日本,女方會在特殊日子、譬如2月14日所謂「情人節」,給男方送巧克力,男方給女方回禮則要等到一個月後的所謂「白色情人節」。顧及同一職場沒收到巧克力的男性「面子」,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種無關愛情的「義理巧克力」開始在日本流行。
如何區分自己收到的是「本命巧克力」還是「義理巧克力」?有日本網友整理了幾個要點。
首先,收到巧克力的場所不同。兩人單獨相處時收到的巧克力極可能是「本命巧克力」,而在眾人面前收到以「分發」方式給予的巧克力一般是「義理巧克力」。
其次,「本命巧克力」包裝更加用心、精美,價格更高,有時會夾帶一些卡片和寫滿心意的紙條。
隨著巧克力文化在日本發展,送給同性朋友的「友情巧克力」、獎勵自己的「犒賞巧克力」近年佔據巧克力市場半壁江山。
日本GMO傳媒旗下研究所針對10歲至20歲女性的問卷調查顯示,一名女學生平均會給15.2個人送巧克力,其中送給女性朋友的最多,佔比為91.2%。
《朝日新聞》援引松屋銀座百貨店2016年底對3.2萬名會員的問卷調查所獲結果報導,2月14日買巧克力「犒賞自己」的調查對象比例高達54.5%,預算平均為3507日元(約合203元人民幣)。這一比例和預算金額甚至超過用於向欽慕對象告白的「本命巧克力」。(完)(新華社專特稿)
註:本文作者系新華社前駐東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