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難吃的巧克力,美軍二戰D口糧那些事兒

2020-12-20 瘋狗的輕武

相信諸位看過兄弟連的夥計對劇中這一幕不陌生,在第四集市場花園行動中,韋伯給了當地小朋友一塊巧克力,而這孩子吃著巧克力露出天使般的笑容。然而...如果這孩子當時吃的要是真美軍D口糧巧克力的話,臉上要還能露出笑容就見鬼了。所以今天咱們來談談美軍當時這個稱之為D口糧的巧克力到底是個什麼鬼。

D口糧是1937年開始發行,當年美軍的軍需官保羅·洛根(一個被美軍深惡痛絕的人)接觸到了好時巧克力公司。要求好時給美軍研發一款作為專用應急軍糧的巧克力棒(之前好時也給美軍提供軍用巧克力,但那種特好吃,用來勞軍的,和D口糧不是一回事兒)

要求是:

重量4盎司(113.4克)

能量高

耐高溫

口味差(當時明確的要求是,口味只能比煮土豆好一點點,怕當兵的貪嘴)

好時公司立馬就拿出了他們的樣品(上圖),咱們知道高能量是巧克力本身的特徵,這不用改。而耐高溫則需要在巧克力中加入大量燕麥粉以吸收可可脂,讓巧克力的熔點從32°增加到49°,方便熱帶地區作戰攜帶,但燕麥粉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硬。至於口味,少放點糖和添加劑就行了。

軍需官洛根含著淚咬了幾口之後,確認過眼神,覺得這就是應該發給美軍的應急口糧。1937年6月,90000支D口糧被送往駐菲律賓、巴拿馬、德克薩斯州這些相對熱的地方試用,得到的反應是成功的(反正肯定不是士兵說的)。繼而D口糧正式進入生產環節,成就了一代二戰美軍的噩夢。

D口糧的熱量很高,4盎司的一塊能提供600卡路裡(單位熱量比很高),而單兵包裹裡邊就帶著三塊裝這玩意(1800卡路裡是當時美軍最低消耗標準)。而作為一種應急軍糧,他和K口糧一樣是不允許隨便食用的,只有在無法獲得戰地廚子提供的A、B餐,甚至連C、K這種罐頭口糧都沒辦法送達的時候,在上級軍官允許下才能吃D口糧。

但美軍對於D口糧的風評真的是差到家,首先這玩意很苦、很硬。口感絕對算不上優秀,但這本來就是官方刻意為之。另外這東西被美軍吐槽的說吃的快很容易肚子疼、腹瀉;另外這種巧克力的外層還會起白霜(這個現代巧克力也會啊)

所以不少美軍抗議這種巧克力因為起白霜是變質,導致人拉肚子,甚至稱其為痢疾巧克力。後期好時公司還在包裝上特意印上求你們這幫大爺慢慢吃,起碼半個小時再吃完,另外還可以丟在滾水裡當做可可飲料喝,反正你們這幫大爺的C、K口糧裏白糖多到吃不完,還嫌可可苦自己丟糖去;霜化是巧克力正常現象,求你們不要太作;痢疾是因為被蚊子咬,求你們有點醫學常識等等。

但即便如此,美軍依舊對這種口感極差的應急軍糧很反感。甚至稱其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吐槽影響腸道),而且因為巧克力太硬,牙口不好的人抱怨根本咬不動。即便牙口好的人也吐槽說這玩意需要用刀子一點點刮下來吃。以至於不少美軍在佔領區拿這個巧克力去和當地居民或者盟軍(比如英軍)換一些更容易入口的食物來吃。但騙只能騙一次.....

好吧,其實我的想法是:讓我一天單頓吃正常巧克力我都要鬼火冒,何況三頓吃這種硌牙苦口的D口糧。但打仗時候還那麼多抱怨,美軍你們是要鬧哪樣?

相關焦點

  • 巧克力不能比土豆更好吃!世界各國野戰口糧難吃真是故意的?
    三哥給士兵吃飼料和烏毛倒賣美軍援助口糧之類由貪汙腐敗引起的先不算。臺灣倒真有拿口糧給晚上站崗值班的當宵夜,不過,怎麼看都是是因為只有餅乾且分量太少……舊款:新款:深潛者:所謂的難吃口糧是巧克力棒之類的應急充能食物吧?
  • 二戰各國夥食都如何?美國人巧克力最難吃,此國用木屑做麵包
    >尤其是在二戰初期,德國人佔領了蘇軍最依賴的烏克蘭糧倉,情況更是急轉直下,蘇軍基層士兵,很難吃到葷腥,情況稍微好一點的時候,蘇聯士兵的一頓飯,包括了小麥湯、黑麵包和豬油,除此之外,還有沿海特有的鯡魚。 而關於黑麵包最殘酷的歷史,發生在列寧格勒保衛戰期間,作為二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圍城期間,城內每一個人每天的口糧,就是
  • 二戰各國軍隊夥食對比,美軍最豪華,中國軍隊最讓人心疼
    01 美國在主要參戰國中,美軍的戰時口糧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好到什麼程度?美軍甚至可以在二戰時享受冰淇淋。我甚至懷疑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大兵就沒挨過餓。美軍戰時口糧從大原則來說保證每個士兵都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肉類,還為士兵提供各種零食。
  • 二戰美德兩國巧克力大比拼,是美食還是黑暗料理,帶你一探究竟
    早在二戰期間,兩國為士兵提供的巧克力就曾在歷史上留下過深刻的印記,直到今天,這兩國的軍用巧克力依然是軍糧界中數一數二的存在。一、"好吃的"美軍巧克力巧克力在美軍中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一戰期間。而且為了減少巧克力中的苦澀味道,製作時還要加入大量的糖,這使得巧克力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熱量殺手";其次巧克力中蘊含的咖啡因和可可鹼,能讓軍人在戰鬥間隙保持提神作用,增加興奮力。時間轉眼來到二戰,1937年美軍開始在標準口糧中加入巧克力,其製造廠商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糖果巨頭好時(Hershey's)。
  • 舌尖上的抗戰:人人都愛的美國巧克力
    換句話說,巧克力是一種相當好的救命口糧。熱量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巧克力的體積很小、重量輕,非常利於大量攜帶。二戰時期,各國軍用口糧基本都是罐頭類食物,很重很大。比如經常吃的C級口糧有6個罐頭和1個附件包,很大一堆,重達2公斤多。如果以巧克力提供同樣的熱量,不過是很輕的幾根而已。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就開始使用巧克力作為輔助的軍糧。
  • 二戰美軍有多壕?衝繩島上日軍啃鹹魚幹,美軍卻是連午餐肉都嫌棄
    二戰中的美軍夥食,哪怕在現代也不是人人都能達到,在當時更是令各國士兵都感到羨慕。美國有個霍梅爾食品公司,1937年首次生產了罐頭午餐肉,二戰時大範圍推廣,名叫「斯帕姆午餐肉」,這種罐裝預烹肉製品成為盟軍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是二戰中最富盛名的口糧之一。
  • 午餐肉罐頭這麼好吃,二戰時美軍為何做得很難吃?其實這招很高明
    很多戰爭拼到最後,拼的都是後勤保障,而在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一直是非常令人羨慕的。當時美軍軍營中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午餐肉罐頭,這種食物便於攜帶便於儲存,並且能夠快速補充能量,是行軍途中的佳品。而且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國家的軍人或許飽飯都吃不上,但是美軍卻對著那些午餐肉罐頭直搖頭,這麼高的標準他們依然不滿意?這是怎麼回事呢?在美軍隊伍中,午餐肉罐頭幾乎是他們最厭惡的食物。當時他們行軍攜帶的食物有午餐肉罐頭、能量棒和麵包,如果要挑一種丟掉,他們一定會選擇午餐肉罐頭。
  • 二戰期間,美軍的單兵口糧有多奢侈?可口可樂1年就喝掉10億多瓶
    二戰是被稱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因為大部分國家都在這場戰爭損失巨大,甚至有些國家直到今天都還沒有緩過來,但當時本就很強大的美國,卻近乎完整的躲過了這場災難。
  • 美軍吃得有多好?肉罐頭當垃圾丟 天天加餐冰激凌 空投火雞大餐
    比如美軍的夥食,從二戰開始就極其豐富。而為了滿足一線士兵的「胃口」,還想盡一切辦法搞出各種花樣。二戰美軍口糧得益於儲藏技術的發展,在二戰中,罐頭產品在美軍中已經完全普及。在基地和後方,美國兵的夥食自然沒得說,但哪怕到了前線,仍然有數量充足、方便攜帶,還經過合理搭配的野戰口糧。美軍當時的野戰口糧經過了多次測試,試圖做到最優,還運用了許多最新的儲存技術,依靠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大為生產。根據戰場環境、執行任務的不同,當時的美軍就有各種型號的野戰口糧搭配。其中最有名的是其所謂的K口糧。
  • 美軍後勤保障厲害!一百萬軍隊一年消耗7500萬磅咖啡和10億磅麵粉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其軍隊待遇自然是墜吼的,擁有全世界最先進和最發達的後勤系統。美國士兵夥食標準和平時期是每人每天7美元,戰時則提高到每天10美元。美軍平時在國內可以吃到的食物有千餘種,包括23種飲料(含各種酒精飲品)、近80種甜點、118種沙拉、114種三明治、近250種素菜以及近500種葷菜(包括各種海鮮)。
  • 再好的野戰口糧也不如一鍋雜菜亂燉
    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最晚,也是後勤保障能力最為強大的美軍,其士兵在戰場上都吃些什麼呢?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美國,我們主要說的是美國陸軍,因為美國海軍總是能吃到新鮮食物,畢竟軍艦本身就有很強的後勤保障能力,而港口更是能提供足夠的食物。而美國陸軍則因為要在戰場上長期作戰,所以他們並沒有這樣的機會。
  • 日本巧克力那些事兒
    日本巧克力那些事兒    劉秀玲  期待在特殊的日子收到一塊巧克力?對日本男性來說,這個門檻不算高。因為即使收不到暗示自己是對方真命天子的「本命巧克力」,還會有一份裝滿情義和感謝的「義理巧克力」「兜底」。  在日本,女方會在特殊日子、譬如2月14日所謂「情人節」,給男方送巧克力,男方給女方回禮則要等到一個月後的所謂「白色情人節」。顧及同一職場沒收到巧克力的男性「面子」,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種無關愛情的「義理巧克力」開始在日本流行。
  • 二戰各國的軍用罐頭都有哪些品種
    二戰美軍的C口糧各國的軍用罐頭從食用方式來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半成品罐頭,還有一種是開罐即食型的。二戰日軍的紅豆罐頭當然,二戰裡軍用罐頭最有名的,當屬美軍的單兵戰鬥口糧和午餐肉罐頭了。二戰時美軍的單兵戰鬥口糧是罐裝的熟食,打開罐頭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 舌尖上的抗美援朝戰爭:炒麵和火雞腿,志願軍和美軍各自吃什麼?
    作為世界公認最「出手闊綽」的美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起初美軍是帶著輕視散步一樣打到鴨綠江邊的,隨即被志願軍平推到三八線。然而美軍並不滿意,二戰後的美國大裁軍導致極為嚴重的部隊缺編和未就緒狀態,在戰爭爆發之際,美軍並沒有考慮過這會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財大氣粗」的美軍也第一次體會到補給不足的痛苦。在戰爭初期,美軍大量配發的戰場食品主要分為A、B、C、K四種食品。這一分類並非創新,早在二戰開始前就已經投入使用。美軍通常將野戰廚房使用新鮮食材製作的食品稱為A型食品。
  • 現在的軍用罐頭和二戰時的軍用罐頭有什麼區別?
    並且罐頭食品最雜牌也是拿破崙在四處徵戰時,為了解決食物腐敗變質的問題而懸賞發明出來的。二戰期間最著名的美軍「斯帕姆午餐肉」罐頭,其生產商「荷爾美公司」在戰爭期間總共生產了數以億計的「斯帕姆午餐肉」,總產量據說甚至超過了十四億盒之多!「斯帕姆午餐肉」的味道與現在的午餐肉沒有多少區別,只是更鹹一些,這是因為士兵們在戰場上通常運動量都比較大,需要補充鹽分(鈉)。
  • 二戰各國軍用罐頭都裝了啥?美軍罐頭都是肉,蘇聯打仗不忘喝酒
    那麼在二戰時期各個國家的罐頭裡都裝著什麼呢?二戰時期,美國的經濟很發達,在世界範圍內遙遙領先。由於國內沒有遭受戰火的波及,以至於他們自產的罐頭成本很低,而且裡面的食物還非常豐富。所以美軍是參戰國裡最強大的國家,也是吃得最好的國家。
  • 二戰日軍夥食究竟如何?一個塵封70年的箱子給出答案
    二戰期間,日本對周邊國家發動了大規模侵略戰爭。有些人至今不敢相信,小小的日本竟然能夠在二戰中侵略如此多的國家。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通過了解日本在二戰期間的夥食供應情況,或許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到真實的歷史。
  • 韓軍戰鬥口糧生財有道,「泡菜」罐頭賺取外匯5700萬美金!
    說起軍糧,今天小切就跟各位聊聊韓軍開發戰鬥口糧那些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朝鮮半島由美國和蘇聯接管,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南北,後來分別建立了政權,朝鮮半島陷入分裂。在朝鮮南部的大韓民國成立於1948年8月,同年12月韓國軍隊組建完成,不過韓軍戰鬥口糧的歷史還要再遲些才開始。
  • 各國單兵口糧對比,美國熱量大,德國最嚴謹,我軍什麼樣?
    軍用口糧作為戰場上最為重要的後勤物資,最主要的就是要滿足戰士們在戰鬥情況下對於各種能量的攝入,尤其是熱量是一定要保證的,對於口味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就已經被放到了最後。所以說士兵的口糧也會包含很多種類,一定要做到營養的均衡,美軍的口糧非常的豐富,基本上都是高熱量的食物,比如說像是菠蘿豬排飯,烤鹿肉,威化餅乾和玉米餅等,更是還有像是口香糖,食鹽與糖等小物件,這種傳統很早就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的口糧標準就不僅僅是能填飽肚子而已。
  • 【薩沙講史堂第十九期】拯救了二戰的美軍午餐肉
    對於這四點要求,最符合的顯然不是美國現在流行的牛肉罐頭,豬肉火腿罐頭,羊肉罐頭,鴨肉罐頭,甚至火雞肉罐頭。相比這些價格較高的罐頭,午餐肉罐頭要便宜的太多。美國軍需部毫不猶豫的將午餐肉選中,作為美軍主力制式罐頭。買一罐牛肉罐頭的錢,可以買三四罐午餐肉罐頭,傻瓜也會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