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領兵:明朝歷史中神秘難解的現象

2020-12-25 澎湃新聞
本文選摘自《明代宦官》,蔡石山著、黃中憲譯,啟真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經授權,澎湃新聞轉載。

說到職務的重複和部分重疊,最明顯的例子出現於明朝的軍事機構裡。明朝皇帝指派宦官到帝國各地擔任鎮守、守備之職,讓職業指揮官與統兵宦官一起帶兵,以便他能「高枕無憂」。在軍隊指揮體系裡安插統兵宦官,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中較神秘難解的現象之一。由於這個安排,一直有傳言認為明廷最核心的圈子裡瀰漫陰謀詭計的氣氛。這類傳言的確很精明,它們出現於14和15世紀之交時。

1402年至1403年內戰期間,已有許多宦官展現軍事長才,且有許多宦官在秘密情報工作上為永樂帝的奪權立下大功。永樂帝在登上大位的過程中,作風殘酷,以鐵腕鎮壓所有反對勢力,無疑讓許多人哭,讓許多人流血。1403年起,永樂帝指派精於戰術的宦官到邊疆、沿海和最需軍事鎮壓的地區,對付他的頑敵。8年後,永樂帝命宦官馬靖鎮守甘肅,馬靖因表現出色,獲得朝廷授予相當於法國十字勳章的殊榮。馬靖的職銜是鎮守,在明朝軍事體制裡一般位列正一品。馬靖獲指派的任務只是「巡視」,但宦官之參與明朝軍事機構,無疑已經開始。1411年時,至少還有3位宦官(王安、王彥之、三保脫脫)在幾個軍事單位裡擔任監察。

永樂帝於1424年夏死於榆木川(今察哈爾境內)時,就是握有實權的宦官馬雲下令密不發喪,直到他將明朝遠徵軍安然帶回,才發布噩耗。然後,1425年1月,海軍將領鄭和被封為南京守備;一個月後,宦官王安(漢化的女真人)被任命為甘肅鎮守,宦官出任鎮守就此成為定製。1426年夏末,又有兩位宮中宦官黃讓、陳錦被派去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淮安,鎮壓漢王高煦主導的叛亂。簡而言之,永樂帝死後才兩年,宦官在明朝軍務的管理上就愈來愈受倚重。但最重大的人事任命出現在1439年,那一年,正統帝違反明朝傳統,任命宦官吳誠和曹吉祥為總兵官,命他們平定四川山區的叛亂。

接下來幾年,愈來愈多宦官被委以軍事任務,特別是捍衛北疆。最著名者包括曹吉祥、劉永誠,兩人都被授以統兵之職,守衛長城關口和長城以外地區。但最引人注意的任命案,乃是指派另一位女真人出身的宦官,即後來成為第一任遼東鎮守太監的亦失哈,招撫中國東北邊疆地區。亦失哈上任後,一再派兵遠徵西伯利亞,以收服該地區的部落,擴大明朝勢力範圍。應該指出的是,明朝進行這些人事任命時,戰事平息已久,因而這些宦官似乎獲準可靈活行事侵奪武官的職權。然後,爆發了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正統帝聽信寵臣宦官王振的意見,御駕親徵,反遭擄走。時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王振,承擔了這場大禍的所有罪責。

但宦官染指明朝兵權之事未因此減少,因為這時也是明朝軍隊正在發展新式火器的時期,而由於火器製造方法被視為國家機密,新式火器只能在京城裡、在宦官的注視下製造。有一種粗陋火炮以黃銅或鐵鑄成箭囊狀;將內填火藥、石頭的內筒,從炮口裝進去,士兵點燃導火線,就能讓石頭如從箭囊射出。第二種火器是現代大炮的原型之一,士兵使用這類武器將鐵箭頭射到100 米外。這一新科技的問世,宦官有多大貢獻如今不得而知,但明朝史料顯示,朝廷指派他們到北京周邊山區架設火炮,1448年,已有兩位太監曹吉祥、王瑾成為京師炮兵團的指揮官。15世紀50年代,曹吉祥官運亨通,最後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他的一個侄子獲封侯位。但曹吉祥野心太大,1461年初秋突然發動兵變,因此不得善終。兵變遭敉平,曹吉祥及其親屬遭處死,財產充公。曹吉祥的罪行並未削弱宦官的整體勢力,但已顯示出明朝軍事制度開始偏離原來的構想。

明朝軍官,一如明朝文官,有等級之分,最高是正一品,最低是從六品。設於縣內的軍事地區叫「所」,編制約1120名士兵,指揮官(正千戶)位列正五品。涵蓋兩縣的軍事地區叫「衛」,理論上編制有5600人,指揮官(指揮使)位列正三品。15世紀初期,全國約有493個衛、359個所,但由於邊界一直不定,衛所數目在此後大增。除了派駐各要地的衛所部隊,還有戍守京師的四十二京衛和直屬於皇帝的親軍十三衛。鎮戍北京、南京的京衛後來增加為七十二衛,親軍衛則膨脹為二十六衛。據明朝官方記錄,1392年有兵力1198442人,但到了15世紀40年代已增加為3150000人,16世紀末期則達到4000000人。17世紀之前,大部分軍人為世襲軍人家庭的子弟,但之後,募兵取代徵兵。

此外,兵員增加的同時,軍人素質卻在降低。因為在明朝末年,傭兵成為兵員的主要來源,且軍隊公文有很長一段時間未受核查。指揮官往往給開支灌水,多報參戰士兵人數。更糟的是,許多士兵被指揮官調去為他個人服役做工。似乎因為無能、腐敗、缺乏嚴格訓練,部隊最終失去鬥志。1550年,蒙古人進京時,兵部尚書只能糾集五六萬士兵,而且還得強逼他們才肯出戰。耶穌會神父利瑪竇寫道:「這些披堅執甲的人全過著令人不齒的生活,因為他們從事這一行不是出於對國家的熱愛、對皇帝的奉獻,或對榮譽的熱愛,而只是為了飯碗。」利瑪竇說,明朝國勢日衰時期,軍隊是社會廢物的傾置場,裡面儘是遊手好閒者、流氓、犯人、攔路搶劫的土匪。

一如在文官體制上的規劃,明朝開國者也從抓住兵權的角度,在軍事制度裡設立了數道安全機制。所有衛所地區統歸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五軍都督府管轄,由五軍都督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五軍都督府各由一群人數不定的都督領導,分別是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都督掌控軍隊的戰術方向,監督軍事行政體系方面的專業作為,但基本戰略的制定以及人事、軍需供給、部隊動員的決定,皆操在北京的兵部之手。兵部由一位正二品的尚書和兩位正三品的侍郎領導。簡而言之,都督只能執行兵部的命令和政策帶兵打仗。有戰事時,部隊奉京城命令,從多個衛所動員,總兵官則從五軍都督府中選人擔任。但戰事一結束,部隊即回歸各自的衛所建制,總兵官歸還將印。設立這樣的制度,旨在防止帶兵官與士兵建立親密關係,而一旦碰上緊急軍事危機,這樣的制度也帶來許多統合、溝通上的問題。

陸疆沿線和北京近畿地區需要時時派兵戒備,因此明朝皇帝往往以他們所信任的宦官,而非職業軍人出身的都督統兵。從永樂朝起,禁衛軍(親軍)就與宦官關係密切,不受五軍都督府管轄。甚至連北京的京衛都不受五軍都督監管,反受皇帝的閹僕嚴密掌控。1425年起,愈來愈多宦官被授以鎮守之職,統管部隊。在這之前,鎮守一職只授予公、侯、伯或其他權貴。接下來兩百年裡,宦官成為鎮守制度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扮演補充而非取代武官的角色。此處再度凸顯明朝政府的雙頭馬車管理特色。

最初,鎮守太監只派到易遭侵犯的城鎮、要塞、港口、長城關口、邊境關卡和其他需要派兵駐守的邊疆地點,但隨著時日推進,愈來愈多宦官基於某種理由被派往內陸要塞,朝廷特派的鎮守太監與武官共同統率附近衛所地區的部隊。例如1445年,有一位鎮守太監與另外13位武官在盜匪為患的閩浙兩省密切合作。有時因情況需要,一個省級單位內派駐的太監不止一位。山東始終由一名鎮守監管,但1494年,弘治帝指派其親信宦官李全前往專門處理黃河泛濫引發的民亂。雲南也有一名常設的鎮守太監,但為防土著叛亂,弘治帝加派宦官孫敘前往,使西南邊疆的鎮戍兵力增加了一倍。在明朝九個最敏感的邊疆地區,這類任命更為頻繁。這九個軍事重鎮,即所謂的九邊,包括位於今中國東北的遼東,位於北京東北的薊州,位於北京西北的宣府,位於山西北部的大同,涵蓋山西中部、西部的太原,陝西北部的榆林,涵蓋陝西中、西部的固原,陝西北部長城外的寧夏,還有極西的甘肅。整個明朝始終有鎮守太監常設或短期駐守這些戰略要地。

在京畿,明朝皇帝特別在意安全問題,因此設立了更為嚴密的數重衛戍部隊。16世紀初期,有24位鎮守太監派駐北京都會區北緣各地。例如昌平鎮守太監守衛居庸關和八達嶺長城,維護長城上等距布置的城垛,以便有敵情時發揮烽火臺功能。此外,在保定、薊州各有一位鎮守太監,薊州鎮守的職責是保衛靠近渤海的戰略要地山海關。到16世紀中葉,6000千米的長城沿線129個關口的每個關口及重要城市、邊疆地區許多重要的寨和關卡,乃至聖山或運河沿線的貿易站,全都在皇帝宦官的監視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明朝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處在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因為從外部環境來看,14-16世紀,同時期的西方正處於「文藝復興」的關鍵時期,西方在文藝復興之後,資本主義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雖然依舊處於封建社會,但當時也是有資本經濟萌芽的出現,而且社會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 漢、唐和明三朝飽受宦官危害,三朝宦官專權有何異同之處?
    導讀:宦官是歷代皇室中的服務人員,但是在東漢、唐朝和明朝三朝中為患深重。宦官獲得權力都源於帝王的偷懶懈怠甚至是出於對相關利益集團的致悅:唐玄宗、漢宣宗啟用宦官是出於偷懶,而東漢和帝劉肇啟用宦官是獨抗外戚奪回皇權。
  • 解碼明朝內閣與司禮監,兩個影響大明命運的神秘機構
    這樣大明朝一個有些四不像的機構慢慢顯現出來:內閣,開始掌握一定的權力,並向相權靠攏。雖然它與曾經獨立的相權相距還很遠,但它掌握的權力,既非朱元璋的初衷,老朱當時就把它當作一個打醬油的。也將妨礙皇帝絕對專權的需要。因此,明朝的皇帝們需要一個與之抗衡的權力機構,司禮監這個神秘機構粉墨登場了。
  • 從朱祁鎮對王振的寵信,看明朝皇帝重用宦官的原因
    宦官們的黃金時代,無疑是明朝。雖然不能像趙高那樣謀朝篡位,也能與朝中大員平起平坐,甚至不把高官們放在眼裡,相當威風。 《大明風華》裡的王振,被視為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權傾朝野,能在某種程度上左右明英宗朱祁鎮,就算後來在土木堡之變中死於非命,他這一生也算值了,後世那些「有志向」的宦官們無不以他為榜樣,渴望活成他的樣子。
  • 「核爆」現象竟然出現在明朝兵工廠,炸飛2萬人,並且一絲不掛
    歷年來中國出現過諸多的超自然現象,在2004年6月一位拍攝愛好者在西藏拍到兩條十分奇異的「龍」;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可能存在一個「百慕達」,在30年內吞噬過200多艘船以及1600多人,除此之外在明朝時期的兵工廠驚現「核爆」,瞬間炸飛2萬人,更讓人驚奇的是死者竟然都赤身裸體,一絲不掛
  • 你知道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宦官出使最為盛行的時期是哪個朝代嗎?
    在明代之前就有宦官出使的相關記載,但是宦官真正走上外交的歷史舞臺和朝臣相抗衡甚至超過朝臣成為重要的外交使節則明朝的一個顯著特點,以至於形成了歷史上的「宦官外交」的局面。 宦官出使古已有之。早在漢代就有遣黃門與應募者,入海市異物之舉,到了唐代這個宦官大規模幹政的時期宦官出使諸蕃及海外與以往相比較為常見。根據《冊府元龜》記載:開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命內使竇元禮使於吐蕃;元和四年(809)正月唐憲宗命中官元文政往渤海充弔祭冊立使;十一年(816)二月命中使二人送回鶻使歸國。宋代的外交使者雖然以朝臣為主,但是史書中也有一些零星的宦官出使的記載。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說起「宦官」一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作為影響中國政治局勢的重要政治勢力之一,從秦漢時期就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直到明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宦官勢力才基本消退。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
  • 明代第一位專權的宦官,土木堡之變的主導者,使明朝由盛轉衰
    他開啟了明朝宦官弄權的先河,專政七年間,排除異己,陷害直臣。正統十四年,他挾英宗親徵,兵敗於土木堡,英宗被俘,他為亂兵所殺。王振是自願進入宮中的。他自幼飽讀詩書,卻怎麼考也考不中,只好在鄉間教書。當燕王朱棣奪取帝位後,殺死了皇宮中大部分宮人和宦官。隨後又徵召宮人,以填後宮之缺。王振就利用這個機會,懷著個人目的,自願"淨身"進入皇宮當了宦官。
  • 明朝歷史上英明的皇帝!
    明朝歷史上英明的皇帝!老皇帝在梳頭的時候對給他梳頭的張敏說,自己已經老了但是卻沒有個兒子,張敏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就哭著對老皇帝說了他還有一個孩子的前因後果。六歲被接入皇宮,十八歲登基的朱佑樘因為從小吃足了苦頭所以深深地知道社會底層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因為他父親的昏庸導致他接手的江山就是一個爛攤子,所以他登基以後就勵精圖治,每天要開早朝,午朝,還有晚朝,是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之一。他對自己的臣子親如家人,總是對他們很溫和,後世有人說他在位時期就是君臣一家親的典範。
  • 明朝宦官當道,包庇侄兒強娶錦衣衛小妾,結局出乎人意料
    明朝宦官當道,包庇侄兒強娶錦衣衛小妾,結局出乎人意料。 《明史·列傳第三十八》記載「會與瑄辨殺夫冤獄,益忤振,下獄,謫戍大同。」 在《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中,對這件事,有更為詳細的記載:「指揮某死,妾有色,振從子山欲納之,指揮妻不肯。妾遂訐妻毒殺夫,下都察院訊,已誣服。
  • 深受宦官之患的兩個朝代-唐朝和明朝
    宦官專權是影響整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治的重大隱患。說起宦官專權就不得不提深受其害的兩個朝代,即東漢和唐。我們先來說一下東漢。東漢宦官專權開始出現於漢和帝以後。時間一長,朝政大權幾乎都落到皇帝母族的手裡,隨著他們權利的增大,就形成了外戚專權的現象。隨著皇帝慢慢長大,對權利的追逐日益迫切,然而自己身邊卻沒有可以依附的勢力,只能依靠宮中的宦官們,於是皇帝就開始培植宦官的勢力,等到宦官勢力發展壯大,就可以一舉扳倒強大的外戚強權者們。然而當外戚被扳倒後,親近皇帝的宦官開始當權。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021年事業單位考試備考資料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由寧夏華圖教育整理髮布,更多備考資料可訪問寧夏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備考資料頁獲取。
  • 韓國古裝歷史題材喪屍劇《王國》:外戚權臣出場後,宦官勢力登場
    第三季的預告片除了出現全智賢的出現,還有另外一大勢力的出現,那就是宦官。封建社會最高權力來自於皇權,圍繞最高權力皇權的是外戚、權臣和宦官三大集團的鬥爭和權力分羹。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世子李蒼與權臣和外戚的代表趙學洙是全劇鬥爭的焦點。趙學洙作為朝鮮議政府的領議政,積極在朝中布局,並利用生死草來操縱傀儡皇帝。
  • 從皇家對宮女和太監搞「對食」的態度,看宦官在當時朝中的權勢
    從皇家對宮女和太監搞「對食」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太監在當時的地位高低,是否存在宦官幹政的情況,因為,凡是皇家對宮女和太監搞對食禁止的時期,都是皇權比較穩固,宦官遠離權力的時期;而凡是皇家對宮女和太監搞對食的問題,比較寬鬆和開明的時期,都是宦官幹政比較嚴重的時期。所以說,不是皇帝不想管,而是,有些時候是管不住,也有些時候是沒有能力去管了。
  • 明朝宦官為禍的鍋到底該誰背?不是永樂帝祖孫,而是他朱祁鎮
    中國歷史上宦官為禍最為嚴重的三個王朝都是大一統的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和明帝國,眾所周知,明帝國第一個放任宦官為禍的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鎮。但仍然有人都覺得朱祁鎮冤枉,因為他父親、他曾祖父的緣故,才讓他陷入宦官的包圍之中,好像他的錯要分攤給他長輩一點似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禍」的鍋不能讓「制度」來背,王振為禍朝廷還真就是朱祁鎮的鍋,絕對不能甩給別人。
  • 《狄仁傑之奪魂夢魘》宦官當道,盛唐拍出明朝風
    影視作品中,宦官當道的橋段也有不少,特別以明朝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居多! 但以唐朝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太監的重點形象似乎很少,只有各部楊玉環中的高力士比較有名! 而這部《奪魂夢魘》一開場,立刻刻畫了一個手握重權的大宦官宋義的形象。
  • 地球北緯30度"神秘線" 12大難解怪異現象(圖)
    第9頁:馬爾他島上的軌跡第10頁:加州「死亡谷」第11頁:動植物一邊倒的神秘地帶第12頁:百慕達魔鬼三角區   在地球北緯30度附近,有許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現象。沿地球北緯30°線前行,眼前既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存在著許多令人難解的神秘怪異現象,正是這些飽含著地球文明資訊的現象讓我長年處於極度興奮的夢魘之中。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
  • 中亞歷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難解的千古之謎,新疆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於新疆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裡的羅布沙漠中,東距樓蘭古城遺址175公裡。2004年11月中旬,中國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研究所將聯合對小河墓地進行首次全面發掘,翻開了世界考古史新的一頁。據考古學者判斷,"上千口棺材的墳墓"小河五號墓地封存了至少3800年歷史。
  • 明朝16帝聚在一起,以朱元璋的暴脾氣,哪些皇帝會挨他的揍
    自古以來,我國已經出現了十多個朝代,四百多位皇帝,各朝代中,昏庸、暴君很常見,但是像明朝這樣,出現了很多奇葩皇帝,還是少見的。朱元璋雖然為人殘暴,殺了很多功臣,但他勤政,也算一個好皇帝。他這樣一位脾氣暴躁的皇帝,假如見到他之後的16位明朝皇帝,他會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