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宿州涉故臺,2200年前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實地令人感到惋惜

2020-12-16 古村遊

宿州雖是皖北地區一個三線小城,在國內也沒有什麼名氣,但是這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但是隨著城鎮化建設不斷的加快,隱藏在宿州城內各個角落的古蹟、古建築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有的被加以保護,供遊人參觀;有的則慘遭拆除,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中。只有深入到這個城市的腹地,才能夠發現那些依稀尚存的古村,至今還殘留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大澤鄉之於宿州就是這樣的存在。

說到大澤鄉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確實這是一個在皖北地區非常普通的小村子。但是要說到陳勝、吳廣起義,或許很多人都還能記得一二,畢竟這件事多次出現在我們課本中。大澤鄉鎮,是安徽省宿州市下轄的一個鎮,當年陳勝吳廣帶領的農民起義就是發生在這裡,所以這個村子也有兩千多年歷史了。

當年起義的涉故臺保留至今,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很多遊客在閒暇之餘都會過來參觀。秦末第一次農民起義舊址,涉又名射鼓臺、涉鹿臺。該臺由當年起義時,起義軍所築。當時築造這個臺據說有三種用處:一是築臺盟誓,誅伐暴秦;二是點將演武,擊鼓之臺;三是大澤鄉系低洼沼澤,築臺屯兵,共72臺,古稱72連營,涉故臺最大。

陳勝、吳廣起義大型浮雕像,雕像通高9米雕像外形為火炬形,象徵著他們是第一個農民起義,熊熊烈火有燎原之勢。陳勝右手持劍,左手振臂呼喚起義軍,吳廣怒目舉棒,首衝在前。雕工細膩,栩栩如生。

原來的臺上還有後人會紀念陳勝吳廣起義建造的樓、臺、寺並鑄鐘一口,蓋鐘樓一座。幾方古碑,風雨磨洗,字跡已不再清晰,可還記得立碑者心中深深的用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了幾千年來百姓心中的真實願望,對人性的開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涉故臺的不遠處還有一口水井,據說也是當年起義的農民挖掘的,用於在此處生活所用。現在水井依然保存完好,並刻有名字「龍眼井」。還有一棵柘龍樹,考古專家們經考察、論證,此樹是陳勝、吳廣起義時期栽種的,算下來也有2000多年歷史了,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古樹了。當年著名作家賈平凹在參觀涉故臺時,曾在《宿州涉故臺龍柘樹記》的散文這樣描述柘柘樹,「摸之,光膩如玻璃,用石頭敲敲,叮叮價響,石頭已敲碎,虎口震麻,樹上竟不留一點痕跡……」

但是每一位前來的遊客,都為這裡感到惋惜。旅遊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大澤鄉起義更是家喻戶曉的故事。這樣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地方,卻沒有很好的開發出來,著實讓人感到遺憾。那麼你知道大澤鄉起義這個故事嗎?對於大澤鄉這個地方你是否去過?對於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地方卻沒有很好的開發,您都有哪些建議,歡迎在評論處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登臨宿州涉故臺,感受兩千年前叱吒風雲的農民起義
    作為存留下來的歷史見證,便是那一座歷經兩千餘年風雨剝蝕的涉故臺了!涉故臺,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ー一大澤鄉起義的發端 地,位於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涉故臺村。臺上有古柏數株,臺東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餘米,日「龍眼井」,為明代以前建置「樓臺寺」廟宇時的遺存。原明朝萬曆年間鄉人集資修建的鐘樓、寺廟和鑄造的鐵鐘,今已不存。現僅有明、清、民國年間所立石碑四塊。
  • 涉故臺: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見證
    我們先從這19處省保單位開始來了解宿州吧。涉故臺位於宿州市東南20公裡處的西寺坡境內,是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起兵的盟臺。涉故臺於1961年成為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在正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雖然歷經兩千餘年,但圍繞著涉故臺的歷史故事和傳說,通過典籍和當地百姓的口碑,仍代代相傳。
  • 宿州「涉故臺」在寂寞地等待
    原標題:「涉故臺」在寂寞地等待日前,筆者來到位於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的「涉故臺」,附近院內只有一個老人,與老人攀談半小時後,總算來了幾人,車號是河南的。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宿州大澤鄉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政權,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大澤鄉起義紀念館殘破不堪 已列入修繕計劃
    【摘要】 「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專政,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地宿州西寺坡鎮改用「大澤鄉」原名
    所在轄區裡不僅是大澤鄉起義的發生地,而且還遺存有大澤鄉起義的遺址「涉故臺」,卻一直叫著一個和當地沒有歷史淵源的名字。近日,記者從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關於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申請更名為「大澤鄉」鎮已經獲安徽省民政廳批准,這也意味著大澤鄉起義舊址的地名終於實至名歸。
  • 宿州萬達廣場:宿州這兩個地方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啦
    其中年度森林城市上榜的安徽6個城市裡,宿州上榜2個,一下佔了三分之一!還有碭山縣李莊鎮、碭山縣良梨鎮、碭山縣薛樓板材加工園、蕭縣杜樓鎮、泗縣經濟開發區5個地方上榜城鎮名單! 這兩座被大家不太熟知的皖北小城,就這樣讓全省人民知道了~下面小萬就帶這大家一起走進這兩座,千年歷史小城!
  • 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地申請用「大澤鄉」原名獲批准
    原標題: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地申請用「大澤鄉」原名獲批准   所在轄區裡不僅是大澤鄉起義的發生地,而且還遺存有大澤鄉起義的遺址「涉故臺」,卻一直叫著一個和當地沒有歷史淵源的名字。近日,從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關於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申請更名為「大澤鄉」鎮已經獲安徽省民政廳批准,這也意味著大澤鄉起義舊址的地名終於實至名歸。
  • 他是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雖然最終失敗,卻留下兩句勵志名言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著名的農民起義,特別在每次新舊朝代更替的時候,農民起義的影響更大,比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新莽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隋末農民起義(河南瓦崗軍、河北竇建德軍和江淮杜伏威、輔公祏軍)、唐末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和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運動等。
  • 歷史上最讓人惋惜的農民起義,攻入了皇宮卻被大內侍衛圍殺!
    在古代,朝代的更替或是朝廷的腐敗都會讓百姓怨聲載道,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最苦的無疑是農民,因此繼而引發各地的農民揭竿而起,歷史上的農民的起義不在少數,最著名的無疑就是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起義了,這一次起義也成為了有皇帝以來的第一次起義,雖然當時的秦朝腐敗造成了各地農民軍紛紛響應
  • 大澤鄉起義
    爆發了到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是這次農 民起義的領袖。   陳勝又名陳涉,陽城(舊城在今河南省縣封縣東南的告成鎮)人,僱工出 身。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朝統治者徵發貧苦農民去屯守漁陽進縣(在今北京 密雲縣西南)。陳勝也被徵發去了。
  • 西安新五方旅行社:玩轉安徽宿州,看古戰場風雲變幻
    宿州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門,有徐南形勝、淮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馬戲之鄉、酥梨之都等美譽。雄壯的歷史又賦予了古城宿州這塊土地燦爛的勝跡。這裡曾是老子、莊子出入論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遊說的足跡。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是怎樣產生的?
    他第一個創造了武裝反抗強權的新模式,並馬上引發起義洪流。陳勝、吳廣起義在劉邦、項羽浮出水面前,陳勝是反抗強秦的真正英雄。秦末農民起義在沒有任何參考和指導的情況下,陳勝是怎樣領導農民起義的呢?1、首先,他打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吸引了大批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 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的《農民起義》有何區別?
    在歷史愛好者圈子裡,一個常見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有成功的農民起義,而歐洲沒有?」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偽命題。正如高爾基所說,世界各地的傳統社會農民都沒有什麼差別,農民起義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
  • 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起義多?根源在獨特且惡劣的自然環境
    在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非常頻繁,有很多王朝就是直接或間接倒在農民起義之中,比如東漢雖然沒有倒在黃巾起義的災難中,但是卻在鎮壓黃巾起義之中,不得不權力下放,最終造成軍閥割據,最後被曹操的兒子曹丕所推翻,至於明朝和元朝,則是直接被農民起義推翻。那麼,在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為什麼那麼頻繁呢?
  • 安徽宿州7處靜美古鎮古村,尋找身畔久遠人文記憶
    安徽,宿州。地處安徽省北部,皖、蘇、魯、豫四省交界,襟臨沿海。周朝時期始建蘄邑,隋唐年間,因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汴河)段開通,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一起來尋找這片古老大地上留存的記憶,這7處古村古鎮,你去過幾個?
  • 宿州埇橋區25鄉鎮哪個最有歷史?哪個最美?
    灰古:最早的符離縣,現代化農業示範區符離,因北有離山,地產苻草而得名,自秦置符離縣已2200多年,最早的符離城就是秦置符離縣,即在今灰古鎮。秦置符離縣起歷經兩漢三國,西東兩晉,於東晉後期符離縣廢。符離縣治所在此存續600年左右。符離縣幾經移治,在唐宋年間,符離縣移治宿州城,為宿州附郭縣。
  • 起義門小分隊實地領略古城古韻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社會實踐隊分小組實地學習古城風情。其中,起義門小分隊趕赴武昌區起義門景區,以「領略古城文化風情,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為目的,實地學習起義門歷史故事。2020年8月1日,起義門小分隊趕赴武漢市武昌區起義門,進行實地感受武昌古城的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對當時武昌城的地形地貌、人文風景有了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