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雖然最終失敗,卻留下兩句勵志名言

2020-12-19 魯迅來了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著名的農民起義,特別在每次新舊朝代更替的時候,農民起義的影響更大,比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新莽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隋末農民起義(河南瓦崗軍、河北竇建德軍和江淮杜伏威、輔公祏軍)、唐末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和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運動等。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講講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雖然陳勝/吳廣起義最終失敗了,但陳勝給我們留下了兩句著名的勵志名言,流傳了2000多年,至今仍被使用。

第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即陳涉)年輕時家裡很窮,經常跟其他窮苦人一起靠給富裕人家種地維持生計。一次,陳勝停止耕種坐在田埂上休息,因對自己的人生遭遇失望而憤慨嘆息了很久,他對其他小夥伴說:如果有一天我們中的誰富裕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其他僱工聽了後笑著回答道:「你是一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哎!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用來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陳勝生活在秦末社會底層,遭受上層階級剝削,常常感嘆自己命運悲苦,能提出這句名言,可以看出他是不甘心過現在的生活,胸懷遠大抱負。

第二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到了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起義時,為了號召農民起義,他說出了第二句名言,同樣記載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原文為:「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況且壯士不死則罷,死就要留下大的名聲,王侯將相難道就是天生的貴種麼?

這句話體現了陳勝反抗和叛逆精神,而且對於激勵農民揭竿起義有著極強的鼓動性和號召力,跟「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澤鄉起義

公元209年,陳勝和吳廣本來是被秦朝強迫徵兵派往漁陽(北京密雲)戍守,同去的有900名農民,他們被兩名秦吏押送日夜兼程趕路,結果到了安徽大澤鄉的時候,遇到大雨阻斷了北上的道路,無法繼續前行,按秦律例,不按時到達就會被處斬。

在這緊要關頭,從小就胸有大志的陳勝,便和剛認識不久的吳廣商議,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還不如反了,說不定還能創一番大事業。

於是兩人決定以楚國項燕和秦國扶蘇的名義發動起義。古時人相信迷信,他倆用硃砂在一塊綢帕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大字,然後把綢帕塞在漁民捕來的魚肚子裡,士兵們買來魚,發現肚子裡的這個「丹書」,紛紛表示驚奇。與此同時,陳勝還安排吳廣夜晚在士兵駐紮附近的山上扮狐狸叫聲,大呼「大楚興,陳勝王。」士兵們半夜聽到叫聲,大家更是感到恐懼。

後來陳勝藉機向大家宣布了推翻暴秦、建立張楚(即張大楚國)的起義建議,在一頓安利之後,加上之前魚肚裡丹書和狐狸叫聲,士兵們更相信這是老天爺安排,於是大家群情激昂,都同意起義。附近的很多老百姓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竿而起成語典故),加入起義隊伍。

很快起義隊伍控制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區,並攻佔了戰略要地陳縣(戰國時期陳國及楚國都城),此時起義隊伍已經有數十萬之眾。陳勝吳廣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陳縣為都城。建立政權後,陳勝吳廣又西徵和北伐,西徵攻到秦朝首都鹹陽附近,北伐打到燕、魏等地。不過因組織渙散,內部分裂,各王割據,加上秦朝名將章邯剿滅,張楚政權很快消滅。最後陳勝被自己的車夫莊賈砍死,吳廣也因與起義軍將領田臧不和而被田臧以陳勝名義殺死。

從陳勝吳廣發起大澤鄉起義到滅亡,前後時間不到一年。但這次起義卻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3年後,劉邦攻入鹹陽,秦滅亡。

陳勝是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兩句名言卻流傳至今。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從反抗封建腐敗到最終變質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一次起義的結局最終失敗了。很多人對於農民起義是持有同情態度的,因為農民起義是為了反抗腐敗的封建王朝。但是太平天國最終的失敗卻並不值得同情,因為太平天國最初雖然是為了反抗封建腐敗的政權,但是最終的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卻發生了變質,而且在一些情節上比起來清政府甚至更加過分,這也讓太平天國最終走向了滅亡。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我們小時候學語文都會背一些重要的文言文,那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場農民起義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要記住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已經非常清楚了,戰爭時期秦國實行的法家策略根本不適用戰爭後的國家,而始皇帝在統一之後並沒有採取休養生息,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了更多壯舉。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是怎樣產生的?
    的抗辯,當他遭到別人無情的嘲笑時,他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驚世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不錯,就是這樣一個善於思考而又志向遠大的人,最終吹響了反秦的號角,揭竿而起,在他之前,人們似乎還不知道受到欺壓還可以反抗?
  • 歷代農民起義都是反抗剝削,為何遭到否定?
    歡迎點入予象才的文章,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歷代農民起義都是反抗剝削,為何遭到否定?」被否定的根源在哪裡農民起義歷代都有,它的出現,也就是給這個王朝的政權敲響了喪鐘,但我們可以發現,歷代的農民起義成功的很少見,所以我們常常在書上看見「**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給**王朝予以沉痛的打擊。」
  • 陳勝吳廣最先發起反抗秦朝的農民起義,最終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小時候學歷史的時候大家一定對陳勝和吳廣不陌生,這兩個人是最先發起反抗秦朝暴政起義的,雖然最後秦朝是滅亡了,但是卻不是他倆的這場起義結束的秦朝。只能說他倆起到了帶頭的作用,也給發動起義的人勇氣,他倆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呢?
  • 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的《農民起義》有何區別?
    軍人獨裁者韋爾塔總統已經落荒而逃,農民有史以來第一次站上墨西哥政治舞臺的中心。 後世的人們津津樂道這樣一個故事:薩帕塔和比利亞兩位農民領袖,攜手步入國家宮(總統府),看到了鑲金的總統寶座。
  • 《史記》寫陳勝精彩至極,簡直就是一個鹹魚翻身的勵志故事
    陳勝吳廣是一對失敗的英雄,司馬遷卻詳細的從陳勝的出身,一直到起義前期的準備,再到企業的失敗寫得惟妙惟肖。仿佛一個現代版的農民企業家的成長故事。掩卷沉思不得不佩服司馬遷老人家寫故事的高超本領。把歷史寫成暢銷讀物,估計司馬遷絕對是第一人。
  • 以善道教化天下的他最後卻起義造反?
    他還自稱大賢良師,該稱號取自《太平經》「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把自己看成大眾的先覺者,便是所謂的「以善道教化天下」。他還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每方設渠帥負責,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麼張角又為什麼要起義呢?
  • 北美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白人難忍被印第安人襲擊,怒燒自家城池
    北美大陸上第一起農民起義(殖民者定義的,似乎印第安人的農民起義不算)卻和印第安人對殖民者的「反攻倒算」有關。在宗主國英國的壟斷政策和印第安人的襲擊下,北美殖民地的莊園主們忍無可忍,這場農民起義就這麼爆發了,而他的後續影響也是相當耐人尋味……英國通過自己的殖民擴張成為世界上的日不落帝國,而作為英國一大殖民地的北美洲,在殖民地時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國,北美大陸上的百姓也受盡了宗主國的殘酷剝削。
  • 表達百姓夙願,反抗腐朽統治,盤點史上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的核心是廣大被統治階級對生產生活質量的最低要求的夙願,當廣大農民階級連生產生活的夙願都無法滿足時,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此應運發生了。農民起義的發生往往伴隨著戰亂、疾病、人口減少,雖然這並不是發動者希望看到的,但是打破固有社會秩序,必須會帶來混亂。
  • 勵志的名言警句 最經典的勵志名言名句
    關於勵志的名言警句整理分享,走好自己的路,邁好自己的步,生活充滿了選擇,而生活的態度就是一切,那麼關於勵志的名言警句都有哪些呢?一起來欣賞
  • 《水滸傳》:寫農民起義的書看不到農民?不怪施耐庵,只怪後來的我們
    文/夢都行者 很奇怪,一個看不到農民形象的作品居然被奉為描寫農民起義的經典。農民起義,從哪裡說起呢? 按照通行的說法,由施耐庵所著的章回小說《水滸傳》是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全書一百二十回約一百萬字的篇幅無不圍繞著「GUAN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為我們塑造了眾多不堪暴政欺壓最終揭竿而起的
  • 大澤鄉起義:開創農民起義的先河,喚醒人民反抗精神
    秦王嬴政去世後,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即位。但是,新的皇帝並沒有改變當時國家危難的現狀,秦二世反而變本加厲,繼續著剝削人民的生活。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徵發農民戍守邊疆,數百名農民被秦政府強徵去守邊。可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大雨,當時的人們並沒有交通工具,途中只能靠雙腿行走。下了這麼大的雨,自然是無法繼續趕路的。
  • 日本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16歲少年是領袖,一城三萬人被斬首
    日本歷史上,對類似「農民起義」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一揆。
  • 大澤鄉起義:太史公在書中記下的這句話,隱藏著巨大的歷史真相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他的爆發反映了秦朝社會的深刻矛盾已經到了無法圜轉的地步。作為這場起義戰爭的領導者,陳勝因此成為歷史舞臺的主角,並因此被太史公列入世家之列。但這場農民起義僅僅經歷了九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死於非命,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此告一段落。關於這場起義,還有一些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探尋。
  • 登臨宿州涉故臺,感受兩千年前叱吒風雲的農民起義
    陳勝,這位兩千多年前叱吒風雲的農民領袖,這位曾經撼動了秦二世胡亥寶座的陳勝王,如今靜靜地長眠在芒碭山中的一堆荒冢之下。可是,他和吳廣率領的抗秦英烈們創造的那一段光輝歷史,卻仍舊像大澤驚雷一樣,千秋萬代,不絕於耳,久久地在人世間轟鳴。
  • 漢高祖斬蛇起義之地,反秦領袖陳勝亦長眠於此,名勝古蹟眾多
    它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斬蛇起義而聞名於世。而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揭竿反暴秦的陳勝亦埋葬於此地。它的名字,就是芒碭山。陳勝園,是反秦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的魂歸之處。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每一次的改朝換代,總是起源於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這裡以線刻石碑為載體,為人們展現了眾多扼腕而嘆的人物和往事 。
  • 陳勝死後,項梁為何沒有擁兵自重,而是擁戴楚懷王成為領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就是著名的大澤鄉起義。這次起義的意義不僅僅是開啟了農民起義的先河那麼簡單,而是在其之後,農民起義猶如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全國,極大動搖了秦朝的統治,為秦朝的滅亡打下基礎。
  • 世界史上最重要的兩次失敗起義,因為它,後來才有了工人階級運動
    最終,1831年的這次裡昂工人起義以失敗告終。到了1834年,起義再次爆發,但依舊以失敗告終。 之後,裡昂的《工場回聲報》在追懷這次起義的革命先烈時,這樣寫道:「安息吧!……你們的鮮血滋潤了這片土壤,從那裡一定會生長出無產者解放之樹!」裡昂工人起義是法國歷史上第一次無產階級領導的武裝起義,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所以,它的失敗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