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金憑火煉方知色,與人交財便知心」,說的是什麼意思

2020-12-23 百家號

(文/江梳留影)

「金憑火煉方知色,與人交財便知心」,一個關於交友的俗語。意思同樣通俗易懂,說的是金子要經過火的熔煉才知道成色如何,與人經過利益的考驗才知道對方是否為知心朋友。這一期就討論下為什麼會這麼說。

先說「金憑火煉方知色」。真金不怕火煉,由於金子的屬性相對比較穩定,即使熔點不高,變成液態後,一般也不會發生氧化變色。經過高溫後,金子的重量基本不會發生變化。而其他的金屬,如鐵、銅,不但熔點遠高於金,並且在高溫的條件下,極易氧化變色,除去氧化物以後,前後的重量就會有明顯的差距。所以,通過火的熔煉,就能得知金子的成色如何。

再說「與人交財便知心」。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這些都是對人的描述。朋友之間是否真心,如果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是無法看清的。重利是人的本性,所以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如果事情涉及到利益,表面兄弟基本上是分道揚鑣,從此不再來往。如果為真心朋友,在利益面前,一般不會迷失自我,做出有損朋友之事。在朋友困難時,更是願意拿出自己的利益來幫助朋友。所以,與人交財時,就能看出誰是自己的真心朋友,誰是自己的表面兄弟。

總之,交友須慎重,要交就交知心朋友,少交酒肉朋友。知心朋友在你遇到困難時,會想方設法地幫助你渡過難關。酒肉朋友在你遇到困難時,都會想方設法地躲開你。「金憑火煉方知色,與人交財便知心」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以前,這句俗語對我們都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相關焦點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而這些經驗,往往就會流傳在老人的口中,再傳給我們,這就是俗語。誠然,老祖宗的話無法與時俱進,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至今仍然非常適用。比如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這句話啥意思?建議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 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比如"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以及總結出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富有哲理,因此流傳至今,一直未被遺忘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透人性,中年人要注意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又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人之心不可無,又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所以,看清社會,保護自己,特別是當你看出誰是小人之後,要懂得如何與小人相處。有些人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有些人看似簡單,其實深不可測。
  • 俗話說:「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農村很多老人會說起俗語的時候,都會說在理,這在理就說不管做事做人是對的,而農 村俗語能被古往今來的人所認可這也說明老理確實值得很多人傳承。以前的農村教育主要源自先輩們的教導,他們不善華麗的言語,但是通過一代一代 傳承下的俗語一樣教育一代又一代人,俗語包羅萬象說的什麼都有。下面這個就是主要說 的人情冷暖,「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從字面上看著酒色財是不好的,但是這所說的是什麼含義呢?說的在理嗎?下面就給大家聊聊。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腳後跟」是指一個母親說話、做事的方式,母親對於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就可以推測出她的子女是什麼樣的人。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向朋友或家人尋求安慰,他們往往會對你說:「別想那麼多,船到橋頭自然直。」由此可見,俗語至今仍然有很大的作用。對於處於中年的人們來說,不妨多了解一下相關的俗語,也許不能讓事業風生水起,但至少可以讓你看透一些問題。咱們今天講的是這樣一句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人生在世,肯定會遇見不少的人,有的人會成為相伴一生的知音密友,有的人只是擦肩而過,也有人走著走著就分道揚鑣了。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外出靠朋友」,每次離家前,父母總會叮囑我要好好與朋友相處,交幾個知心的朋友,在外面也好有個照應。
  • 農村老人常說「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一些老話俗語也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中,不過大多數是關於天氣和節氣,也算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了,在以前還沒有天氣預報的時候,農村人往往根據自然現象來推測天氣,做好防禦措施,像「蜻蜓飛的低,出門戴鬥笠」、「螞蟻搬家天將雨」、「魚兒出水跳,風雨要來到」等,這些俗語被農村人祖祖輩輩傳下來,一直到今天,即使有了天氣預報,人們也會相信這些老話。
  • 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什麼意思?老輩人的訓誡值得思索!
    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什麼意思?老輩人的訓誡值得思索!除了正常的賺錢途徑,總有人會選擇一些歪門邪道當做生財之道,對此老祖宗有一句俗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財不走急,富不去偏」,這其實也是老祖宗的生財之道,也是在告誡後輩關於賺錢應該怎麼做。這就是所有的前半句「財不走急」的意思是想賺錢不能著急,一夜暴富的情況是非常少的,想要賺錢還是得踏踏實實的積少成多,這樣財富才會慢慢累積。
  •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的老人口中經常會蹦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其實就是農村俗語,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俗語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裡面蘊含的意思和道理。
  • 俗語:「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多年的歷史,在華夏這片沃土之上,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人們的代代相傳,傳承到了現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驗總結而來,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至今。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歲月無情的,有描寫人情世故的等等。「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到過,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財」,是啥意思?究竟準不準?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財」,是啥意思?究竟準不準?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莫名其妙的眼皮跳,而且還是一隻眼跳,一隻眼不跳,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聽家中的老人說一句」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如果是左眼跳的話,那麼就會繼續讓它跳,並且期待著發財,如果是右眼跳,那麼就會揉眼睛,讓眼皮不跳。可見在古時候人們通過眼皮的跳動來判定吉兇的 。那麼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究竟準不準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古語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難測,有道理
    其實,老人家掛在口中的許多話,皆是引自於古語,比如說在《增廣賢文》中,便包含了大量經典之句。我們現在已經處於一個知識時代,但古人的智慧依舊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心理,工作上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
  • 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非常簡單的話語,但是非常的經典,仔細品讀,回味無窮,從中能夠領悟到很多生活的真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俗語就是「屋內添瓦,財走人敗」。
  • 俗語「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論語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大意是人到三十歲要學會自立,四十歲的時候能不再被外界事物迷惑,到了五十歲時,能夠懂得順應天理,淡然處之。這時王奶奶就會立刻罵到:「你個小兔崽子,整天給我找氣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都快三十了,人都說『三十望子』,你如果連這個30歲有個兒子的任務都完不成,還能指望你『四十望財,五十望人』。」
  • 農村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啥意思?說的真的有道理嗎?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俗語自然也就多種多樣了,有指導天氣的俗語,比如「一夜響雷十夜雨」,意思是若是幹打了一夜的雷,恐怕接下來的好多天都得連續下雨了,還有一些關於動物的俗語。比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俗語,這些俗語大多都有現實依據,讓人思考後會感到十分貼切。不過有些俗語就不一樣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們日常生活中肯定會有這樣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眼皮會莫名其妙的跳動,有的時候是左眼,有的時候卻是右眼。
  •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是什麼意思?蘊含著什麼後果?
    文/玉濁清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是什麼意思?蘊含著什麼後果?其實不僅如此,如果和這些農民進行交談的話,就會發現農民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落後,沒有文化,雖然說他們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並不能夠代表他們沒有什麼文化水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學歷不能代表著能力」,是同一個道理。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把人物的性格研究總結的非常透徹,並留下了眾多的生活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定義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和事業方向,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慈不掌兵,義不養財」這句俗語,便是老祖宗多觀察,多體會而出的經驗之語。
  • 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是啥意思?
    而「俗」的一面當中,就包括俗語。俗語,是漢語語彙中由普通老百姓自己創造且在普通老百姓的群體中口口相傳的一種文化體裁,俗語具有簡練和形象化的特點,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在民間,如果經常與普通百姓聊天的話,就會聽到從他們的口中時不時地「蹦」出各種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