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2020-12-18 今人大力說古史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俗語,他們是老百姓生活經驗的結晶。比如"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以及總結出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富有哲理,因此流傳至今,一直未被遺忘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四十望財

之前就有這樣一句俗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意思是人到了四十之後就不會感到困闊,經歷過很多對於人生也算是明白了,那麼"四十望財"說的是什麼呢?它是說人四十歲後,子女漸漸長大,父母卻變得越來越年邁,自己身子一年不如一年,也是壓力最大的十年,上有老下面還要記掛孩子,在這期間,不僅要面臨兒女的婚嫁,也面臨為父母床前盡孝,自然面臨"望財"的目標!所以對於過了四十歲的人來說,生活的意義對於他們,更多是要多掙錢來養家。

兩不碰

人過了四十歲之後,不管是金錢方面還是人脈方面,都會有所積累,所以生活消遣的方式也會有所變化,但是在這裡面有兩個不要碰。

第一個呢,就是賭博,因為在四十歲這個年齡,收入基本穩定,但是生活需要更多的錢,便會有想要賺快錢的想法,那麼就有可能會去賭博。小賭怡情,但是有多少碰了賭博的人,能夠斷的乾淨的,嘗了甜頭之後總會希望更大的甜頭,誘惑還是挺大的,但是最後都是落了個人財兩空的結果。

第二個呢,就是婚外情,人一旦有了錢,平淡的生活過膩歪了,總會尋求刺激,都說男人四十一枝花,那麼也就有了自己飛來想要嘗嘗的蒼蠅,但是這個時候要有點腦子,人真的是喜歡你這個人還是喜歡你的錢?喜歡你背後的人脈?退一萬步講,就算喜歡你這個人,你的老婆孩子呢?你的責任心呢?若是選擇了外面的花花,最後妻子離去,老年時候他會陪在你身邊嗎?只會是自己孤零零一個。

三不動

第1, 工作不能動

人到四十歲後,生活事業也就基本定型了,對於工作來說,更不能隨意變動了!畢竟,對於人過四十的中年人,此時生活壓力大,面臨支出也更多!

第2, 家庭不能動

婚姻需要經營,夫妻之間要相互體諒,相互退讓,畢竟,孩子長大了,父母也逐步的老了,不能在折騰了!

第3, 知心朋友不能換

朋友不在多,有幾個知心的足矣,知心的朋友,這都是交心的,也是彌足珍貴的,更要學會珍惜。

四不換

第1、 身體健康"不能換"。

人到四十歲,雖然生活壓力大,但是,身體是發展的基礎,更是守護家人的支柱。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要量力而行

第2、 專注的行業不要換!

四十歲可以說是對於工作的行業早已門清,也有了自己的認知,這個時候想要開始不同的領域,意味著從頭再來,對於年過中旬的人來說,且不說收入銳減,體力也很難支撐了!

第3、 親情不能換。

人到中年後,越發地感受到孤單,倘若親戚沒了,朋友也換了,那麼誰又能在你落魄之時,給你安慰,給你鼓勵呢?

第四、髮妻不能換。

人到中年後,若是經常出沒與會所以及娛樂場,心裡動了歪心思,與髮妻分道揚鑣,即便離婚後,有了新歡!可是,俗話說"半路夫妻,各顧各",猜忌也將成為婚後矛盾的焦點,這走到白頭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俗語真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大智慧,有時候多讀一些俗語對於我們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有很多好處,同時也能讓我們少走彎路,可以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我自己平時就特別喜歡看各種俗語,一方面是對於發生的事情能夠更好地調節心境,另一方面就是讓自己對即將發生的各種事情有心理準備,畢竟是人家自己經歷過然後總結出來的,多聽聽總歸是沒有錯的。

可能有人不知道看什麼?這裡我推薦一下自己在看的《增廣賢文》

這本《增廣賢文》裡面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比如"遠親不如近鄰"、"求人需求大丈夫"等等,可以說是大智慧的結晶啦,裡面都會有注釋,讀起來輕鬆方便,買來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或者講給孩子聽,有些道理是不用孩子去走了彎路才知道的。

這個《增廣賢文》是精裝版的,送禮收藏也不錯,只需要49元就搞定。

喜歡直接戳下面連結啦。

相關焦點

  • 「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中年人不妨看看
    說到俗語,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甚至有那麼幾句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成了順口溜,俗語是口口相傳的,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俗語能夠流傳至今,說明它還是很有作用的,一些俗語對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有這樣一句俗語它不僅很有意義,而且還有著警示的作用。
  •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啥意思?下一句忌諱更是十人九不知!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中年人不妨看看!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俗語: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對於男人來說,四十歲是一個坎,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四十歲之前,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各種各樣的行動。但是在四十歲以後,你不再屬於你個人,你屬於國家、屬於家庭、屬於你的妻兒老小。不管你怎麼做,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考慮到這些。
  • 俗語「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除了論語中有關於三十、四十、五十歲這些年齡的目標要求,咱農村的一些老話對人生這三個具有轉折意義的年齡也有要求。小的時候,對門的王叔上了年紀卻還沒有對象,把王奶奶急得恨不得天天託人給王叔說媒,王叔本人對此卻不以為意,時常和王奶奶就結婚一事爭辯,王叔常說:「我單身我快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你們二老也不用受媳婦的氣,攢的錢你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多好。」
  • 「人到四十兩不碰」,下半句才精闢,可惜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
    比如「人到四十兩不碰」,這句話流傳廣泛,時刻警醒著每個中年人。01人到四十兩不碰,到底蘊含著什麼道理?人到四十兩不碰的下半句說的是「三不動,四不換」,這句話也是最精闢的。到底哪些東西不能動,哪些東西不能換呢?第一就是自己的工作,人到中年的工作應該都是穩定的。所以不管怎樣,你都不能像從前那樣一山望著一山高,應該讓自己的工作穩定下來,千萬別做出換工作的衝動。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地區,你一定在長輩口中聽說過不少俗語。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就喜歡學習俗語,每次回老家都會學上那麼幾句。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出門在外,哪怕是衣服破了,想要一根針用來縫補衣服,也有難處。
  • 老話常說「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寓意深刻,你聽過嗎
    老話常說「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寓意深刻,你聽過嗎在安靜而又和諧的農村中,俗語和老話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這些俗語和老話是一代代老人們通過生活經驗和智慧總結而來的,往往能夠指導我們進行更好的日常生活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與災難,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向朋友或家人尋求安慰,他們往往會對你說:「別想那麼多,船到橋頭自然直。」由此可見,俗語至今仍然有很大的作用。對於處於中年的人們來說,不妨多了解一下相關的俗語,也許不能讓事業風生水起,但至少可以讓你看透一些問題。咱們今天講的是這樣一句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人生過了三十歲,三不動來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是件很幸福的事,這裡雖然沒有城市那麼繁華熱鬧,但農村的環境優美風景怡人,鄰裡之間的關係相處的非常和睦,農民們的生活也很豐富多彩,尤其是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家都會從家中走出來,三五成群的聚在大街上嘮家常,這個過程中就會有人說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以下這幾個農村俗語不知道你們聽過嗎
  • 人到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沾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般孩子們更喜歡跟老人在一起湊著,老人們總是有著講不完的奇幻故事,分分鐘就勾住小孩子的好奇心。有時候老人說出來的一些俗語道理,那時候還不懂,慢慢的隨著長大,閱歷開始豐富起來,漸漸也就能體會到了。之前有句老話是老人們常說的,這農村俗語便是: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沾。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到底是啥意思呢?這其中又有什麼道理,說的通嗎?
  • 俗語:「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多年的歷史,在華夏這片沃土之上,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人們的代代相傳,傳承到了現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驗總結而來,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至今。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歲月無情的,有描寫人情世故的等等。「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到過,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農村,有些老人喜歡用一些俗語和人們聊天。有些俗語都是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在他們心裡,有困難都不算困難,畢竟,他們那個年代更苦。
  • 俗語:「20望妻,30望子,40望財」,來看看50往後是什麼呢?
    俗語:「20望妻,30望子,40望財」,來看看50往後是什麼呢?困擾每個人一生的話題,幾乎都是一句「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活一生,各有各的追求。誰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可以儘量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
  • 俗語「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啥意思?70後都應該看看
    導讀:俗語「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啥意思?70後都應該看看大聖人孔子曾經在《論語·為政》說過這樣的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可以看作是對每個人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生狀態和心理狀態的一種自我要求。
  •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的老人口中經常會蹦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其實就是農村俗語,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俗語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裡面蘊含的意思和道理。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俗語就是「屋內添瓦,財走人敗」。
  • 「細仔望過年,老人怕過年」你們知道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嗎?
    住在農村的小夥伴,或者是老家住在農村的小夥伴,在農村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有關於婚姻的俗語、有關於社會的俗語、有關於做人的俗語、有關於建房的俗語等等,這些農村俗語,大多數都是從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口中說出來的,那麼很多小夥伴都不明白了,在些俗語有什麼意思?
  • 你知道「正月十三閻王忌」的下一句嗎?為什麼這一天連閻王都忌諱
    在上千年的時間中,我們的老祖宗用自己最樸素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總結出來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有些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卻有著自己深刻的內涵和背後有趣的文化傳說。俗語雖短,但卻十分的精闢,其中都蘊藏了一些人生中的智慧和忌諱。
  • 俗語:「四十不立子,五十不發家」,什麼意思?現在也一樣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四十不立子,五十不發家」
  • 俗語:「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 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農村中廣泛流傳著許多俗語,經過長期的實踐而總結出來的一些言簡意賅的道理。相信很多朋友,也聽過不少農村的俗語,「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就是這樣的一句,你聽說過嗎?你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嗎?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