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提到的七把名劍(八卦史記197)

2020-12-14 大嘴讀史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劍,古之聖品也。

中國的劍文化源遠流長,那麼《史記》中又提到了哪些名劍呢?

《史記》中最集中提到名劍的部分在《史記·蘇秦列傳》中,蘇秦在遊說韓宣王的時候,說:「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

但是,這段話中羅列的八個名詞,有的是鑄劍地名、有的是鑄劍師的人名、有的是劍名,很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雖說有指代的意思,但讀起來總覺得怪怪的,所以大嘴覺得統統不算。

《史記》中提到的名劍,分別有太阿、步光、屬鏤、魚腸、徐夫人匕、龍淵、赤霄。

讓我們一個個來看。

1、「服大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出自《史記·李斯列傳》。

這裡的大阿,就是太阿劍,中國十大名劍之一。

這是李斯在著名的《諫逐客書》中的內容。

2、「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鈇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步光劍,春秋時期越國名劍。後世,西晉皇帝司馬熾也曾經鑄劍,取名為步光。所以,歷史上至少有兩把步光劍。

3、「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屬鏤劍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寶劍,是夫差賜給伍子胥自殺的名劍,在其他的典籍上,又被記載為「獨鹿」、「屬鹿」、「屬盧」等。

相傳,越國滅吳之後,文種自殺也是用的這把劍,所以說,這把劍上纏繞著兩縷忠魂。

4、「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徐夫人匕是荊軻刺秦時用的短劍,成語「圖窮匕見」中的「匕」就是徐夫人匕。

燕太子丹為了加大荊軻刺殺的成功率,不僅重金求購利刃,而且在匕首上淬毒,達到了見血封喉的效果。

必須澄清的一點,徐夫人匕的製造者徐夫人是趙國的鑄劍大師,姓徐,名夫人,是個如假包換的堂堂男子漢,並不是望文生義的女流之輩。

5、「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這裡並沒有寫明專諸所用匕首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這就是聞名天下的魚腸劍。

魚腸劍,也叫魚藏劍,十大名劍之一,被稱為勇絕之劍。

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勾踐所制,當時一共鑄成了五口劍,魚腸是其中之一,另四把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和巨闕。

6、「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在逃亡途中,在前有大江,後有追兵的危急時刻,一個漁夫適時出現,將他渡過江,化險為夷。

事後,伍子胥用身邊的寶劍答謝漁夫,被漁夫拒絕。

相傳,伍子胥的這把寶劍就是龍淵劍。

龍淵劍,又叫七星龍淵,同樣是中國十大名劍之一,被稱為誠信高潔之劍,相傳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鑄造。

龍淵劍後來成了唐高祖李淵的佩劍,為了避諱,改名為龍泉劍。

7、「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劍,相傳是中國十大名劍的赤霄劍,被稱為帝道之劍。

劉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從南山得到赤霄劍,從此成為劉邦的佩劍。「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就是指這把赤霄劍。

應該不完全,希望大家拾遺補闕。

相關焦點

  • 《周易》誕生的最大功臣是監獄(八卦史記05)
    數學家伽羅華在獄中搞出了群論,伏契克在獄中寫下了《絞刑架下的報告》,西門子在監獄裡做實驗獲得了驚人的成功,由此改進了鍍金的方法……就連司馬遷的《史記》,也有不少是在監獄裡完成的。在監獄裡發表論文的物理學家保羅·弗蘭普頓說出了其中的秘密:「監獄為我提供了大量不受幹擾的時間。」
  • 《史記》在中國,《史記》研究也在中國
    一是《五帝本紀》中涉及的上古「聖王」的歷史真實性問題,一直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聚訟紛紜,難有定說。對此,編纂者不強加裁斷,而是在【匯注】和【匯評】中注意兼採各家的不同觀點。既採用顧頡剛等「古史辨派」人物的質疑性論斷,也保留有針對性的駁論。司馬遷在《五帝本紀》篇末的「贊」中「傳疑」而不做明確論斷的態度,古代學者也有精到的議論,編纂者也將之收錄其中。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史記》是一部大書,歷代學者對其不吝讚美之辭。鄭樵在《通志·總序》中說:「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易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書。」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夫史遷絕學,《春秋》之後一人而已。」的確,《史記》以其嚴謹的結構、深邃的意蘊以及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深遠影響,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學人。
  • 名劍風流:上古十大名劍排行榜!
    截至目前,出土發現的古代名劍,主要有越王勾踐劍和少虡劍,現在雖然在各大博物館奉為古代名劍,但卻都不屬於上古名劍序列。關於十大名劍的記載,多見於古籍或上古傳說。在《史記》、《越絕書》、《列子》、《吳越春秋》的記載中說,有些是真實存在的,而有些只是人們的假象,或者是文學渲染的產物。
  • 有關《史記》的三次哭泣|閱讀《史記》
    史記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紀傳體通史,自當學生以來,我先是聽過負荊請罪、圯上納履、胯下之辱、破釜沉舟、烏江自刎等情節生動的故事;後來,又陸陸續續讀過一些《史記》選本中的白話文本;再後來,潛心看了一些《史記》文言文原著和《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更是對司馬遷佩服得五體投地。
  • 日本文學中的《史記》投影
    當代小說家伴野朗則說:「這一生能與司馬遷及其《史記》相遇,是莫大的幸運與快事。」  《史記》大約在8世紀傳入日本。到了平安時代,《史記》已成為日本宮廷講書制度中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當時的天皇還常在宮廷中舉辦宴會研讀《史記》。宴會上,天皇令文人墨客以《史記》人物為題賦詩,以助雅興。當時的貴族詩人島田忠臣,曾以《史記》中「毛遂自薦」的故事為題作詩:「趙勝知士早,毛遂出群遲。
  • 旗子與靶子——《史記》在明代文學中的地位和影響
    而另外一些文學家倡導相反的文學主張,也會把《史記》當成靶子,通過對它的闡釋和批評,構建自身的理論體系。於是作為前代文學經典的《史記》,就成為明代文學發展的一個風向標。考察《史記》在明代文學中的地位和影響,也成為觀察明代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視角。  明朝前期的整個社會文化風尚,總體上以程朱理學為正宗,在散文創作方面則是以與理學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唐宋古文為依歸。
  • 司馬遷的史記歷程
    談到史記,就不能不說到它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人,也即今天的陝西韓城縣,出生於公元前145年。其父親也漢朝太史令司馬談,司馬談去世後,司馬遷繼任太史令。司馬遷自幼生活在民間,二十歲起遊覽名山大川,考察文物古蹟,廣為搜集資料,為他日後撰寫《史記》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 《史記》中的性格細節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以代表魯迅對《史記》的總體評價,也是最高評價。這兩句話,一指其史學地位,一言其文學價值,自是非常允當。然而,兩句話的關係究竟怎樣?歷來人們談論得卻不是很多,而在我看來,這倒恰恰是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史記》之所以成為「史家之絕唱」,就因為它是「無韻之《離騷》」,即因為它的文學性,也即因為它對人的關注、對人性的透視。眾所周知,史學以「事」為研究對象,文學以「人」為描繪中心,似乎是各有側重。然而,看看歷史,所有的「事」又都是「人」做的,無一例外。
  • 關於《史記》:司馬遷首創《史記》的紀傳體例 流傳至今
    (《史記·太史公自序》)子長述先人之業,作書繼《春秋》之後,成一家言,故日《太史公書》,以官名之者,承父志也。以虞卿、呂不韋著書之例言之,當雲《太史公春秋》,不稱《春秋》者,謙也。斑史《藝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馮商所續《太史公》七篇,俱入《春秋》家,而班叔皮亦稱為《太史公書》,蓋子長未嘗名其書日《史記》也。
  • 《史記》中的「富貴」觀
    《史記》客觀地記述歷史,對相關現象有所反映。面對儒學輕利重義的義利觀,司馬遷的態度似乎是有所保留的。他對於博取「富貴」的人生志向持寬容理解的態度。面對成就「富貴」的工商業者,《史記·貨殖列傳》使用了讚譽的語詞。就「富貴」與道德修養的關係、「富貴」與政治權力的關係、「富貴」能否繼世持久等問題,《史記》中又提出了若干立足於歷史觀察的清醒、開明的見解。有些認識,至今仍有啟發意義。
  • 八卦是周文王演變為六十四卦的嗎?《史記》的記載有差錯嗎
    有一位名為趙日金141的熱心網友,已經是第三次在評論區這樣留言:周文王演衍《周易》,《史記》如此說,「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記》還記載孔子為之作《易大傳》即現稱《易傳》傳授《周易》。
  • 《史記》
    《史記》 作者:司馬遷  一、 圖書內容簡介  《史記》是我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它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  《史記》是司馬遷一生的結晶。集中著述,花了15年左右,如果把資料的準備工作在算在內,那要超過20年。《史記》記錄的歷史,是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為止,大約三千年。其體例為紀傳體,多以人物或者家族為單位展開,故事性很強,文筆出眾,是後代傳記文學的先驅和樣板,影響至深。
  • 司馬遷與《史記》
    其次,《史記》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以利相合的醜惡行徑及驕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呂太后本紀》寫劉邦死後,呂雉對爭立太子的政敵戚姬及趙王如意母子,先鴆殺如意,後又對戚夫人斷去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手段殘酷,令人髮指。
  • 春秋最牛老爸(八卦史記38)
    (故事詳見「大嘴讀史」之八卦史記37)故事三:兄弟爭位。國王位置空出來了,身在國外的兩個繼承人姜小白和姜糾星夜兼程,展開一場賽跑,誰先到誰就是齊國國君。姜糾的師傅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管仲,管仲在姜小白回國的路上設下埋伏,一箭射中姜小白的衣帶鉤,姜小白假裝中箭,用影帝表現瞞過了管仲。管仲解決了麻煩,姜糾一行慢悠悠回到齊國,那邊拼命趕路的姜小白早就衝線成功,姜糾功虧一簣。後來,姜小白放過了暗殺自己的管仲,在管仲的幫助下成就春秋霸業。如果沒有那個衣帶鉤,姜糾當上齊國國君,會不會是另一個齊桓公呢?
  • 史記麻辣鍋丨張怡微專欄
    我已經不記得我第一次去史記麻辣鍋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去他們隔壁的史記牛肉麵倒是有印象,兩家店的老闆是同一個。似乎也是差不多在2012年的時候,我採訪作家舒國治,那時他是資深美食家,帶我們一行人去了史記。史記牛肉麵門口貼著一張報紙,上面就是舒國治抱著一隻大碗的照片。老闆看到舒先生來了招待特別殷勤,送了我們不少小菜。舒先生不在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了。
  • 【榕城故事】史記中的閩越國
    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撰寫了不朽的歷史著作《史記》。其中對僻處東南的閩越國歷史記載頗詳,是研究福建地方史的開山之作,也是福建秦漢考古的重要參考書。  《史記》列傳第五十四卷為《東越列傳》。為什麼司馬遷把閩越國歷史命名為《東越列傳》,這就要回顧閩越國後期東越王餘善的所作所為。
  • 《史記·秦本紀》的考古學解讀
    《史記·秦本紀》的考古學解讀 2020-11-18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史記》書名的由來,「太史公」得名的由來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書中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公元前2700年左右),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之間近三千年的中華古代歷史。《史記》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獨樹一幟的,魯迅先生就讚譽為「史家之絕唱,無語之離騷」,《史記》也是我國文學園地的瑰寶。回到標題來,實際上,《史記》在成書時並沒有明確的書名,那麼,這部恢弘巨著為什麼會被命名為《史記》呢?
  • 《史記》曾是日本古代教育中重要的教科書
    《史記》是歷朝國王經筵中必講內容。大臣往往借講史之際,聯繫現實政治,提出參考建議,以便更好地治理王朝。燕山君時期,領事魚世謙對國王說:「進講《史記》,欲觀古人已行之事,法其善、戒其惡也。」明宗時期,有大臣上疏曰:「自上聖學高明,《四書》必講之後,當以《史記》進講。治亂興亡,人物邪正之易知者,莫如《史記》。」可見,總是將治國之事與講《史記》聯繫起來,這樣,使經筵日講有經世致用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