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每天刷的知乎是這樣一個平臺

2020-12-21 金石說自媒體電商

你可能看到身邊的很多人都在玩知乎,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們為什麼玩知乎,今天就給大家看看知乎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1、知乎做大v能賺錢,月入過萬是萬粉大V的標配,知乎大V的市場價是1萬粉絲1個點讚150元,關鍵是知乎的點讚是沒有限制的哦,只要你有單你可以瘋狂點,大部分大v點讚都有自己的渠道,收入還是相對穩定的;

2、知乎號也很值錢,目前市場報價知乎每個粉絲2塊錢,一個1萬粉絲的號,就能賣2萬塊,在知乎的的環境,作為一個小透明,漲粉不難,掉粉更難,因為取消關注要在對方主頁才能取消,所以知乎粉絲是比較保值的;

3、做知乎大V能得名,一旦你有一定的粉絲和關注度的時候,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這人還不錯,很容易就得到大家的認同,當有了很多忠實粉絲之後,做其他的事情是不是就順利多了呢?還有一點就是,知乎官方對大V也是非常友好的,逢年過節的還能收到知乎給的禮物哦。

2、做大V能得勢,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知乎萬粉的,當然從小白到大V還是需要一個過程了,但是只要你知乎做好了有一定粉絲後,可能你在知乎賺不到什麼錢,但是如果你在外文隨便接一個軟文都是1K+級別的,公眾號發文章是有限制的,而知乎沒有。

綜上所述,知乎在自媒體平臺上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有還有一個非常大優勢就是百度的權重特別高,你可能隨便搜索一些問題,知乎在上面的排名都挺靠前的,知乎的內容能夠被百度收錄並且排名在前面,網際網路上什麼最貴,是流量啊,這一點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做好知乎不僅僅是一個自媒體平臺積累粉絲這麼簡單了,順帶連搜索排名也做起來了,這是一件非常有操作價值的事情。

知乎的體量非常大,潛在的目標用戶非常多,知乎被稱為是最強的內容知識社區,早在2018年,知乎的用戶數就達到了1.4億,其中主要以18-35歲的年輕人為主,平均日活用戶超過34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超過1小時,月累計頁面訪問量達到230億,累計產生提問數2300萬,回答數近1億,對比其他平臺,百度貼吧日活用戶是1645萬,豆瓣的日活用戶是110萬,悟空問答的日活用戶是121萬,跟知乎比起來真的不是一個體量,這樣一比較肯定是知乎的投產比高。

知乎最好的內容是交互邏輯,知乎是一個網絡問答社區,一多問是知乎內容交互的邏輯基石,這點相對比直播間多問一答那種交互強多了,開放性也具真實性,從用戶角度看知乎連接著各行各業的人,無論是老總的秘書還是網際網路獨角獸的ceo、還是旅遊景區的導遊、5 6線小城鎮的小作者,都可能回答同一個問題,在知識面前,大家都是人人平等的,很多問題百度一下你幾乎都能搜到,但是對於發散思維的整合,知乎卻遠遠超過其他平臺,百度你找到的答案是什麼是什麼,知乎找到的答案不僅有什麼是什麼,還有更多為什麼會是這樣。知乎不缺用戶也不缺你想要的用戶,針對問題尋找答案,人們更喜歡在知乎去探索奧妙。

知乎的活性非常強,也很容易培養用戶的黏性,你跟用戶聊天互動的過程中一旦說到對方的心坎裡,會很容易激起用戶的黏性,這也是一種社會認同心理,比如說看到別人打哈欠,你也想打哈欠,看到別人給路邊賣唱的打賞你也會跟著給賣唱的打賞,看到別人說靠牆蹲能健身,你也跟著靠牆蹲,這就是社會認同感。知乎的內容觸發特點是,以優質用戶推薦為轉移,在知乎上面,誰回答的問題質量高,誰的內容就易於傳播,質量越高的內容越容易被大家閱讀,知乎點讚的擴散機制,也保障了用戶對於問題的篩選,

知乎的用戶是非常有價值的,玩知乎的人不一定傻但錢肯定多,根據知乎官方社區介紹裡面提到,知乎用戶的群體屬性表現為知識型中產和準中產的特徵,他們大多數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年齡在20-40歲左右,大部分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並希望通過專業知識、才智、技能來換取體面的生活和社會地位,但實際上,知乎只有一半高知青年是內容創造的主要貢獻者,另一半是充滿好奇心的求知大眾,他們由大學生、小鎮青年和一線城市的搬磚者們組成,也就是說中產、寶媽是很有錢的,而大學生、職場女性、城市青年閒錢比較多,這些人群在知乎佔了五分之四,規模上只有微信的五分之一,但它卻聚攏了中國網民裡質量最高、同時也最有購買力的一撮人,也就是我們這樣的人了。

相關焦點

  • 我建議你,少在知乎上看這些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有知乎這個app吧。我和大家一樣,都覺得這個平臺挺不錯,它給出身普通的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這裡, 你可以收穫衝擊性的認知、高價值的乾貨,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比同齡人更快找到成長捷徑。
  • 知乎帶貨最全攻略,人人可操作的副業項目,知乎好物推薦實戰篇
    再加上百度投資了知乎,知乎在搜索端的流量來源會越來越高。第二,知乎用戶質量高。這可不是我隨口說的,想知道用戶群體如何,你就看投放在平臺上的廣告,品牌方不會將錢投放到一個用戶群體不一致的平臺。知乎的廣告很多都是「商務手錶」「奢侈品」「化妝品」「B端投放」..
  • 知乎X 特侖蘇:「知識營銷」打造的刷「瓶」案例
    而這一次,特侖蘇選擇了「知識營銷」,與知識社交平臺「知乎」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界合作。特侖蘇與知乎攜手挖掘了知乎站內54個趣味十足的自然科學知識,並以原生廣告的形式投放到知乎站內。以優質的自然科學知識內容,吸引並贏得知乎用戶的信任,從而轉化為品牌種子用戶,將內容進一步擴散到全網範圍。  第二階段,產品升級「知識包裝」,讓每一瓶特侖蘇都稱為一個「自然科學知識」。
  • 知乎的知識營銷告訴你
    在當今這樣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乎一直是品牌客戶們「覬覦」的一塊寶地。畢竟是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知識平臺,誰都想來這裡圈圈地,留下一個愛知識的好名聲。有時候品牌營銷就像個人形象塑造一樣,誰都願意用知識武裝自己。但品牌營銷比形象塑造考慮的維度要更為複雜。
  • 聽說你想擺攤?那不妨先試試燭逢的知乎撰稿員
    不知你曾刷到過燭逢的知乎動態沒,有分享一個女生獨自出去旅行的難忘經歷,也有實打實的國內外旅行攻略
  • 知乎上的人是怎麼賺錢的?
    前面我們分享了知乎目前的一個用戶群體分析以及平臺的獨特性,大家知道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做知乎的原因,既然知乎這麼值得操作,很多自媒體創業的人都轉戰知乎了,那麼在知乎上的人到底是怎麼賺錢的呢?,那麼怎樣才會 有這個收入呢,當你的知乎達到1W粉並且你的問答能夠持續得到曝光點讚,還有就是你在知乎領域非常的垂直,這樣哪怕你只有幾千的粉絲,也會有人找你合作的。
  • 知乎開啟好物推薦,讓淘客變現更有價值
    網際網路變現,非一日之寒,玩淘客也好,做產品引流變現也罷,選對平臺,用對方法是硬道理,近日知乎也開啟了好物推薦,讓淘客人士又多了一個變現渠道。得到這個消息,我也很興奮,因為我也被知乎邀請了。在分享知乎好物推薦之前,先吐槽一下知乎的用戶量,截至到今天,知乎日活躍粉已高達2600萬,月流量近180億,平臺註冊用戶也有1億人左右,其中的讀者都是中高端粉。這幾年,知乎的變現主要靠商業化盈利,不過看到抖音好物做得風生水起,知乎也想來瓜分點蛋糕,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跟隨時代的步伐,才不至於淘汰。
  • 知乎好物,1篇文章賺2W,我總結了這5點經驗分享給你
    首先,無論什麼回答都有一個流量峰值,達到峰值後就會下滑。他前期的爆文已經脫離流量增長期了,如果爆文在增長期內,最高一天有2W的閱讀,3~5天後每天的閱讀量就會直接滑到1000,3~5個月之後可能每天就只有100~200的閱讀量了。爆文是有持續流量沒錯,但是關鍵點在植入的時間,如果錯過了流量增長期,爆文的流量也只是比普通文章高一點點而已。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社會熱點流量再來看社會熱點流量,知乎更像是「深度版微博」,它已經變成諸多社會公共事件策源發酵的地方,今天的知乎熱榜已經成為類似微博熱搜的存在。這就為知乎創造了一個更加高頻的用戶場景,你每天會去微博上看發生了什麼熱點?那你會不會想知道這個熱點的來龍去脈,想挖掘背後更深入的東西,那麼來知乎吧。
  • 怎樣用知乎引流?小帥說說對知乎的一些內容分享
    怎樣用知乎引流?在知乎你只有做內容分享,這一種輸出才是最有效的一種用戶引導,那麼如果你想在知乎去做一些硬性的一些廣告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各個平臺對於營銷廣告的一些打擊是很大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做好自己的一些內容輸出,幫助更多的用戶去解決他的一個問題,這樣的話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戶關注你,因為你身上有他們所需要的一些答案跟一些技巧,這樣的才是他們最需要的一個作者。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知乎積累的海量內容,加上每天源源不斷生成的新內容,深度參與塑造了中國網民的眼界和思想。2011 年 4 月 7 日,開站不到 5 個月,社長成為知乎第 6332 位用戶。作為一個知乎深度老用戶,社長願意用「兩個知乎」來形容自己觀察到的知乎十年。
  • 曝光民宿刷單套路!原來網紅是這樣煉成的
    但是,據爆料稱無論訂單數量還是評價內容,都有可能是「刷」出來的,有的網紅客棧甚至每天花千元左右「刷單」。文章來源:新華社「刷單」已成行業潛規則有民宿經營者透露,剛開始經營民宿業績慘澹、無人問津,但同期開業的民宿在某平臺上卻異常火熱,打探之下才發現了該民宿刷單的事實。該經營者隨後也照搬了這一套路。
  • 知乎十年,獨一無二
    現在知乎月活躍付費用戶數超過25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不過回溯過去,知乎當年也是猶豫過的。在啟明創投決定投資知乎A輪之前,投委會最大的爭議問題就是知乎能做到100萬DAU,還是1000萬DAU?在主管合伙人甘劍平看來,當一家公司用戶量級足夠大、覆蓋範圍足夠廣、被用戶歡迎、也被政府關注時,商業化或者從社區走向平臺,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 知乎,漸漸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2018年8月知乎完成2.7億美元E輪融資以後,開始全面布局商業化用戶付費知識分享平臺。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知識付費看起來依然處於隨時可以起飛的「風口」。 但隨著知乎商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勢必會阻礙知乎精英知識分享平臺的進一步搭建。
  • 在知乎上刷了100個「寧波」話題之後,我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
    「 這個世界有兩個寧波,一個是知乎上的寧波,一個是寧波。—— 作者知乎,自詡為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早年間因邀請制的存在,社區氛圍友好與理性。如今7年過去,抖機靈,插科打諢式的回答越來越多,大量用戶的湧入水化了知乎偏精英的社區氛圍。不過,相比微博、UC、朋友圈各種「震驚!不轉不是中國人」的鬼畜內容來說,知乎還算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面旗幟。
  • 知乎向左快手向右,內容社區的決定性戰役在「調性」?
    近來,知乎和快手懟上了。 有網友在知乎上發快手點評,沒想到被快手員工「扒皮」。接著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快手接連應對不當,危機公關釀成了更大的危機。一時間,反對快手已經成為知乎上的政治正確。 快手和知乎仿佛兩個國度。而這些分裂的社區們折射出的,恰恰是很多人的生活軌跡: 早晨,在擁擠的地鐵上刷知乎,圍觀撕逼。
  • 知乎用AI鬥槓精兩年多了,微博怎麼還不抄走?
    作為主流社交平臺之一的微博近期更新客戶端,將發帖按鈕換到了右上角,讓很多自動升級的用戶一頓好找。有大V評論,微博用戶確實已經發的少、看的多了。採訪了身邊多位同事後發現,他們也是這樣,被槓無奈。相比微博的認清現實,我們欣慰地發現,知乎仍然是一股清流。
  • 激進的知乎想成為下一個B站?
    當本應該優質的知識共享體系出現一系列問題,知乎的內容難免陷入桎梏。而在內容困境待解的過程中,知乎的另一個困境也逐漸顯現——變現困境。變現難題一直以來,內容平臺變現困難,難以建立自身的商業模式是行業通病,知乎也不例外。
  • 84歲老兵每天上知乎:收穫6萬多贊 也被罵"腦殘"(圖)
    15歲懵懵懂懂參了軍,他沒來得及學一點作戰技能,便趕上了一個又一個炮火紛飛的戰場。他每天想的唯一的事情是「活下來」。  他常常看著身邊的戰友瞬間就沒了。山地作戰,他身旁的戰友看天猜測炮彈路線,挑揀隱蔽方位。蹲下,炮彈飛來,戰友炸死了。他善於刨坑,因為打著腳死不了,腦袋衝洞裡一紮,擋住了頭和肩,就減了一半的死亡概率。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  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