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兵每天上知乎:收穫6萬多贊 也被罵"腦殘"(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尹吉先 浮生未半攝

  84歲的老兵尹吉先是知乎上的大紅人。每天一打開電腦,他就會遇到各種奇葩問題。

  「年三十晚上,整個城市轟鳴的煙花聲,是不是跟過去十萬大軍交戰一樣。」

  老人用一根手指戳著鍵盤:「差得遠, 它震不聾耳朵。」

  「影視劇裡,把扔在身邊的手榴彈扔回去,可行嗎?臥倒有用嗎?」

  這些影視劇在老人眼裡就是「瞎扯」,他很專業地解答:「手榴彈從拉線到爆炸3~5秒,落地就炸,臥倒沒有用,等到大腦反應過來,再彎腰撿時間不夠。不可能。」

  還有人問:「中槍是什麼感覺?」 「吃雪什麼滋味?」「戰場上怎麼過年?」

  老人答:「死了,就沒有感覺了。高興。嗨我還沒有死。」「黑白天都不知道,還過年哪」。

  一個「嗨」字贏得好多贊。

  如今這個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韓戰的老兵在知乎上,收穫了65167個朝上大拇指的「贊」,比很多明星、學者還紅。

  可尹吉先並非總受歡迎。知乎回答帖的邊上,除了「贊同」鍵還有個「反對」鍵,如果能顯示反對數的話,估計他也是排名前列,罵他「腦殘」和誇他「可愛」的人數幾乎一樣多。

  知乎上,有32756人關注「老兵尹吉先」。這兩三年來,坐在電腦桌前敲鍵盤至少4個小時,是尹吉先每天要幹的「大事業」。老伴不懂他在「玩」什麼,做好了飯喊不動他,這讓她很惱火。

  因為食指在20多年前幫人搬東西時砸斷半截,他只能用右手中指和無名指點擊滑鼠。他也不會指法,用右手中指「啪」、「啪」、「啪」,一下一下戳鍵盤。

  尹吉先回答的問題多關於韓戰、軍事戰略、時事政治和國際形勢。他旗幟鮮明地擁護黨、政府和國家。連有人問:「強迫自己吃不喜歡吃的食物有什麼後果?」他也說:「若對國家人民有利,不喜歡吃也得吃。」

  他也有些無關政治卻蘊含滄桑的人生感悟,只有「贊」而不招「噴」。比如這個問題:「人活著就該很苦嗎?」他答:「是的,人活在世上就是遭罪的,但是遭罪也不想死。」

  尹吉先大半輩子都在遭罪。

  15歲懵懵懂懂參了軍,他沒來得及學一點作戰技能,便趕上了一個又一個炮火紛飛的戰場。他每天想的唯一的事情是「活下來」。

  他常常看著身邊的戰友瞬間就沒了。山地作戰,他身旁的戰友看天猜測炮彈路線,挑揀隱蔽方位。蹲下,炮彈飛來,戰友炸死了。他善於刨坑,因為打著腳死不了,腦袋衝洞裡一紮,擋住了頭和肩,就減了一半的死亡概率。

  在他的「活著」哲學裡,「趴下不一定活,衝鋒不一定死」。

  朝鮮新興裡戰役,他從戰利品裡撿了一把鐵鍬,隨身帶著,用它挖了上百個掩體。60年後,尹吉先在軍事博物館看到了一把外型近似的鐵鍬。他站著看了很久,不捨得離開。

  他所在連隊赴朝時有120多人。開戰前,士兵們把寫著個人信息的布條縫到軍裝裡側,以備戰死後查驗身份。尹吉先縫著縫著,心頭越來越沉,默念著「千萬別用上啊」。

  後來離開朝鮮,同批士兵只剩3人。「我沒有穿過一件沒被炮彈、子彈打碎的衣服」,他這樣回答知乎上關於「差點死掉」的提問。他最終沒有用上衣服裡的白布條。

  逃出了戰場,尹吉先沒有逃過政治鬥爭。從朝鮮回來正趕上了大躍進,這個「傻大兵」在黨的支部會上冒頭,直言大躍進、大煉鋼鐵勞民傷財。半個月之後軍校裡牽起繩索,密密麻麻地掛上了大字報,其中20多張指控尹吉先是「右派」。

  軍官前程斷了,他帶著壞檔案被分配到郵局押運火車。幹苦力30年,單位「不管不問」。「人家3年自然災害,我家30年!」尹吉先吃過掉進尿盆的菜糰子,吃過餵豬的泔水缸子裡撈的稠渣,也吃過掩埋了的病死豬下水。

  為了「自救」,他會不管不顧。上世紀70年代,尹吉先家7口人住7米長、2.7米寬的房間。有回,他運木頭回家給兒子做床板,領導攔著,他火氣上竄,扛著木頭就往家跑。單位分房,隔壁5口的人家搬去了樓房,沒他份。他氣極,逕自把隔壁空出來的房間佔了。就這樣硬是養活了一家7口。

  雖然總是毫無準備地被擲於困境裡,但對抗子彈、炮火、飢貧,他都贏了。

  兒子曾經對他說:「爸爸,你這一輩子太苦了。」尹吉先極少聽到兒子說這樣的話,一直記著。多年後,在知乎裡,這個文化不高的老人說,這是他這輩子,聽到的最動容的詩。

  大部分時候,他覺得跟兒孫們「說不到一塊」。

  倔老頭人緣不算好,幾乎沒有一個能「說到一塊」的。小院裡的鄰居不怎麼搭理他。每天,街坊們看到腰板硬挺的他,雄赳赳地以「一般人跟不上」的速度快走鍛鍊。

  80歲那年,尹吉先腰椎受傷,動了手術。小兒子說他從沒見父親這麼失落過。一臥床,衰老就像突然降臨,他「腿沉了、腦子也慢了」。

  尹吉先去過養老院,看到院裡聾的、啞的、無法自理的老人,就像「排隊等死」那樣毫無生氣,這讓他恐慌。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尹吉先不肯服老。

  無法阻止其發生的事都被他稱為「自然規律」。在他看來,年輕人因未曾經歷,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日漸淡漠和質疑,也符合「自然規律」。這樣的冷遇他也不服。

  他說,當年在前線打仗還活著的人不多了,「人光屁股來,不該光屁股走」。於是,幾年前,只零零落落念了兩三年小學的尹吉先卯著勁學起了拼音。

  他看著孫子的語文課本、幼兒園拼音招貼畫,把字符抄在本上、手上,走路背,坐車背,有時忘了下車。小孫子每次來,他都會抓緊機會問這問那。但他嫌小孫子不耐心,又不常來,就自己用滑鼠點來點去,摸索著學習電腦操作。

  尹吉先從一個字,打到一個句子,後來試著想到哪就用拼音打出來,硬是學會了用博客寫回憶錄。

  知乎用戶「浮生未半」去年在網上注意到了尹吉先的博客,把這個「堪比大熊貓」的老兵請到了知乎。

  尹吉先剛來到知乎就傻眼了,「這麼多人不愛國」。他突然想到,毛澤東曾預測過資本主義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中國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他看得真遠啊」。

  「浮生未半」看到有人引用朝鮮戰場美軍將領麥克阿瑟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來評論老兵。「這位麥克阿瑟的老對手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每天早上5點從三四環之間到天安門跑個來回」,他說,「老兵不死,也不願凋零。」

  那些擔心老爺子被網絡上烏七八糟的言語氣壞身子的網友,也著實過慮了。上了知乎的尹吉先好像找到了一個新的戰場,年輕人的不同觀點更激發了他反駁的願望。

  尹吉先成了引發爭議的網絡紅人,他不但毫無倦怠地每天回答問題,還練習製作視頻,配以鏗鏘有力的軍旅歌曲,希望能更生動有力地「回答所有問題」。

  有時候,網友把他當「百科全書」。有養生類的:「吃剩飯好嗎」、「怎樣補鈣」、「是否經歷過戰爭的人更長壽」、「為什麼年輕頂風尿三丈,老了順風尿一鞋」;有道德範疇的:「撿到金塊要不要歸還」;有憂國憂民的:「機器人的發展是否會導致失業率上升」。

  當然,最犀利的問題是:「你殺過人嗎?」

  老兵回答問題格外審慎,一邊來來回回地把題目讀出聲,一邊構思答案。答題前,他習慣先把問題複製下來,如果遇上「不是中國人」提的別嘴句子,就修改到問句通順。輸入答案之後,再鄭重其事地朗讀幾遍,最後喃喃絮叨著「複製……粘貼……好,過來了」。一個不到50字的回答,尹吉先用了近半個小時完成。終於,尹吉先點下「發布」鍵,他鬆開擰緊的面孔,咧嘴笑出一臉褶子。

  「像這樣發言就得念兩遍再念兩遍,不然讓人鑽空子。」尹吉先說。即使如此,從不寫錯字、病句的他仍然常常曲解了問題,回答跑題。

  15歲離開家去軍營的路,尹吉先走了4天,他以為遠方的地平線就是天邊,卻怎麼走都走不到,這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知乎有個口號:「發現更大的世界」。84歲他來到知乎,發現了一個更「亂」的世界,那簡直是他這輩子遇到的最後一個「戰場」。

  他自然也沒逃過「自乾五」、「水軍」這類標籤。「我一回答問題,他們就說我叫做什麼黑……」,他皺眉,他不知道,這不是好名詞,是罵人的。實習生 黃昕宇 

相關焦點

  • 84歲老兵每天上知乎:收穫6萬多贊 也被罵"腦殘"(圖)
    84歲的老兵尹吉先是知乎上的大紅人。每天一打開電腦,他就會遇到各種奇葩問題。  「年三十晚上,整個城市轟鳴的煙花聲,是不是跟過去十萬大軍交戰一樣。」「戰場上怎麼過年?」  老人答:「死了,就沒有感覺了。高興。嗨我還沒有死。」「黑白天都不知道,還過年哪」。  一個「嗨」字贏得好多贊。  如今這個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韓戰的老兵在知乎上,收穫了65167個朝上大拇指的「贊」,比很多明星、學者還紅。  可尹吉先並非總受歡迎。
  • 老兵成網紅 知乎上「口述歷史」
    網紅老兵尹吉先口述歷史,用個人回憶錄讓網民切實感受到了硝煙與戰火。一 老兵成了網紅有關老兵尹吉先的報導最早出現在2015年4月9日,《重慶青年報》刊發了文章《老兵尹吉先:年輕人敢罵國家不敢罵單位領導》;2016年8月31日,《北京晚報》再次報導了老兵尹吉先的事例,稱「老兵尹吉先『一指』成網紅」。
  • 8旬老兵成網紅,知乎上講述「戰爭有多殘酷」
    2「網紅」85歲的尹吉先高大挺拔,說話聲音洪亮,語速很快,中氣十足。與人握手時,手臂上肌肉線條依稀可見。若是相熟一些的人,就知道他實際的年齡,也知道他是老兵,但未必認識「老兵尹吉先」。這個看起來直白無奇的偏正短語是一個網名。
  • 知乎爆火的85歲老兵令人震撼!
    在國內極具影響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用戶「老兵尹吉先」有109480個關注者,他所回答的問題一共收穫了236479次網友的點讚支持,這些數字至今還在不斷上漲。  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老兵尹吉先」是一名85歲高齡的「網紅」。
  • 知乎爆火的85歲老兵,令人震撼!
    在國內極具影響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用戶「老兵尹吉先」有109480個關注者,他所回答的問題一共收穫了236479次網友的點讚支持,這些數字至今還在不斷上漲。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老兵尹吉先」是一名85歲高齡的「網紅」。
  • 84歲女神跑完馬拉松,每天12公裡,你還說跑步難?
    今天跑步女神的頭條,留給一位 84 歲高齡的女神級跑步奶奶。
  • 如何對付愛罵你「腦殘」的人?看完就明白了
    △杜海濤跪拜韓星犯眾怒被罵腦殘有些影視劇經常出現「腦殘」這個詞,一般是在罵人的場景中。可能這個詞評價別人的思想行為比較簡潔霸氣,還能凹一下自己的威信,所以越來越多人開始用它來調侃朋友或者怒罵對手了。對照一下,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腦殘,而且還不少。但一個人是不是腦殘,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要用事實和道理來說話。畢竟百度上的解釋過於正軌和理性,其實,許多網友的叫罵,完全與這個解釋無關,只要看你不對勁兒就大罵腦殘,純粹是一種不良情緒的發洩。
  • 原來你每天刷的知乎是這樣一個平臺
    1、知乎做大v能賺錢,月入過萬是萬粉大V的標配,知乎大V的市場價是1萬粉絲1個點讚150元,關鍵是知乎的點讚是沒有限制的哦,只要你有單你可以瘋狂點,大部分大v點讚都有自己的渠道,收入還是相對穩定的;2、知乎號也很值錢,目前市場報價知乎每個粉絲2塊錢,一個1萬粉絲的號,就能賣2萬塊,在知乎的的環境
  • 在B站、知乎寫小說:14歲擁有13萬粉絲,月入近40萬
    文/向陽  編輯/水笙14歲學生香江湘調,通過更新明日方舟的同人文,成為B站網文作者裡的「頂流」,收穫了近13萬粉絲,賺到了人生第一筆來自平臺的收益。在B站、知乎不斷擴張邊界的過程中,網文行業會因此而改變嗎?他們會是作者更好的選擇嗎?1在B站寫文,14歲賺到「第一桶金」用一年不到的時間,14歲學生、網文作者香江湘調在B站上賺到了「第一桶金」。在B站寫網文,是一件非常小眾的事。
  • 在B站、知乎寫小說的人:14歲擁有13萬粉絲,一本小說月入40萬
    很多作者正在離開網文網站,嘗試在不同的平臺寫作,包括知乎鹽選專欄、B站專欄、豆瓣閱讀、微信公眾號等,他們在探索新的玩法和變現方式。14歲學生香江湘調,通過更新明日方舟的同人文,成為B站網文作者裡的「頂流」,收穫了近13萬粉絲,賺到了人生第一筆來自平臺的收益。在B站,聚集著不少初高中網文作者,這個小眾的群體,選擇了一個「非主流」的網文網站更新自己第一部小說。
  • 84歲老兵"親曆日記"再現抗戰風雲 親歷四次"長沙會戰"
    黎樹祥,是一名84歲的老兵,他從10歲就開始寫日記,一直堅持了74年,共寫了約2000萬字。74年間,他用日記記錄了抗日戰爭期間大多數國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他說:「是抗戰勝利改變了我的命運。」  9月2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專訪了這名老兵,跟隨著他日記中的故事,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抗戰時期」的長沙。
  • 在B站、知乎寫小說的人:14歲擁有13萬粉絲,一本小說月入近40萬
    很多作者正在離開網文網站,嘗試在不同的平臺寫作,包括知乎鹽選專欄、B站專欄、豆瓣閱讀、微信公眾號等,他們在探索新的玩法和變現方式。14歲學生香江湘調,通過更新明日方舟的同人文,成為B站網文作者裡的「頂流」,收穫了近13萬粉絲,賺到了人生第一筆來自平臺的收益。
  • 知乎上的他們都年薪百萬嗎?
    去年,當知乎宣布註冊用戶數超過一億時,曾有機構隨機選取其中300萬用戶的職業進行分析,真正的「知乎er」形象在大數據下逐漸浮現。目前,知乎上的主力軍,主要來自學生、產品經理、自由職業、程式設計師、工程師、設計師、教師、人力資源、律師等群體。
  • 臺北西門町最紅歌手常年為老兵行善 被贊觀音菩薩
    臺北西門町最紅歌手常年為老兵行善 被贊觀音菩薩     西門町紅包場常給人帶去安慰圖為今年8月9日,新北市愛維養護中心昨天帶著平日不易出門的身障人士,到西門町紅包場聽歌,讓他們也能感受父親節的歡樂氣氛。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老榮民之女西門町紅包場歌星今子嫣幫孤苦無依的老兵辦喪事,感動許多人。她還捐救護車、輪椅、課外讀物等,收到許多感謝信件和獎狀。
  • 濱州鄒平全縣84.88萬畝應收小麥 已收穫78.95%
    齊魯網濱州6月14日訊當前,三夏生產進入高峰期和關鍵期,濱州鄒平縣利用土地流轉的規模化和集成化效益,在糧食生產中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開創了三夏生產的新速度。在元瑞農業的新高農業基地上,大型聯合收割機往來穿梭,忙碌作業。在這片面積5700餘畝的農業基地上,共有10臺機械進行麥收作業,每天能收割1300畝小麥。同時,這片基地上還同步出動8臺玉米播種機械,每天播種面積達到600畝。
  • 當寫手5個月就收穫2000多「粉絲」、3萬多點讚
    的哥蔣雙平開計程車、微頭條寫手、練書法,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就是48歲的哥蔣雙平每天都在做的事。蔣雙平每天早上6點接班,下午4點交班。下班後,微頭條的寫手是他的「斜槓」身份。在網上,有網友給蔣雙平點讚時稱,他改變了的哥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但蔣雙平覺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他要做「斜槓青年」昨日凌晨5點,蔣雙平就醒了,洗漱完畢後,他換上一件黑色外套,再戴了一頂帽子,和往常一樣出了門。趁著路燈,蔣雙平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他啃著包子,右手比劃著毛筆的筆法。
  • 知乎VS今日頭條:賺錢 應該是神聖的 不容褻瀆
    悟空問答(今日頭條旗下)以每個月2400、4800、7200、12000甚至更高的價格籤約了知乎上超300位的大V答主,而被傳出來的消息則是以每個月3萬的價格,又是罵聲一片,一罵300位「轉會」的大V掉錢眼兒裡了,二罵這些人不值得,三罵今日頭條不道德,四罵知乎不作為,五諷大V們不會有好下場。
  • 10歲的知乎,周源不想出局
    周源矜持而保守,對一個創業10多年的老兵來說,這不容易,他堅定守在了文化事業上。照片中,周源坐在鏡頭最前面,以德高望重的馬化騰為中心的透視關係裡,周源完成了宣告「身後有大佬」的壯舉。騰訊既是周源的無形資產,也是有形資產。從2015年知乎的C輪融資開始,騰訊就一直保持跟投,隨後的三次大額融資,騰訊持續加倉。
  • 10歲的知乎,周源不想出局
    周源矜持而保守,對一個創業10多年的老兵來說,這不容易,他堅定守在了文化事業上。照片中,周源坐在鏡頭最前面,以德高望重的馬化騰為中心的透視關係裡,周源完成了宣告「身後有大佬」的壯舉。騰訊既是周源的無形資產,也是有形資產。從2015年知乎的C輪融資開始,騰訊就一直保持跟投,隨後的三次大額融資,騰訊持續加倉。
  • 我就是那個被挖走的「知乎大V」惡魔奶爸,我有話要說
    B:我們的努力,讓用戶在知乎平臺上所收穫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收益,更是在知乎的社區氛圍中,通過分享知識所獲得的 尊重、樂趣和新機會 。這就是知乎的創始人張亮罵我的理由咯?目前,知乎 Live 講者超過 2000 人,講者平均時薪過萬,我們的出版也為諸多用戶帶來超過 30萬的版稅收入。以下是我隨手一截的live參與人數,嗯,真的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