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城邦國家建立之前的社會圖景:氏族社會制度

2020-12-11 十三姨太侃娛樂

導語

著名的文學家奧斯卡·王爾德曾說過:「實際上,我們現代生活中的一切都受惠於希臘人,而所有不合時宜的東西都應歸咎於中世紀」。雖說後半句的論斷有失偏頗,中世紀的歷史並非如此不值一提,但希臘人確實為現代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起到了先導性作用,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是現代民主原則的靈感來源、奧林匹斯運動會延續至今、《荷馬史詩》被奉為民族史詩的經典。

我們對古希臘社會最了解的恐怕就是其城邦中的民主政治了。民主平等的原則、言論自由的精神至今仍然為人稱頌。但我們對這段輝煌歷史之前的過去可能知之甚少,古希臘城邦文明之前的社會是什麼狀況?民主政治又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針對這些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在我們熟悉的梭倫改革之前的古希臘社會,從其原始的氏族社會制度中探尋其中隱含的民主政治元素。

一、地理上的分散導致氏族內部民主,對外霸權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西方學者一直將古希臘譽為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實際上,古代希臘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文化和地理概念,其不僅包希臘半島和愛琴海諸島,而且還包括小亞細亞沿海地區和西西里島。

(圖一·古希臘地圖)

在這一區域,古希臘人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其哲學、政治學、文學對西方影響深遠。更為重要的是,古代希臘人天生就是一個具有政治智慧的民族,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為人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為什麼說希臘人「天生」具有政治智慧呢?這或許可以從古希臘特殊的地理環境中窺見一二。希臘位於歐洲的東南角,巴爾幹半島的南端,由伯羅奔尼撒半島和愛琴海中的3000餘座島嶼共同構成。希臘境內多山,四分之三均為山地,沿海有低地平原,可耕地不多,不適宜農作物種植。因而,一位歷史學家說,「希臘總是與貧窮相伴。」

(圖二·古希臘商人出售橄欖油)

為了擺脫「天生」的貧窮,希臘人選擇藉助海路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從而促進了與其他民族的接觸,這一點或許也是古希臘在氏族社會階段時各部落之間存在著難解難分紐帶的原因。

同時,希臘所處的地中海氣候冬夏兩季氣候十分分明,恰如古希臘氏族社會乃至後來城邦文明的政治一樣:對內民主、對外霸權,也就是說,希臘人對待希臘公民是很包容的,但卻對外來人十分敵視。具體體現在,要想在氏族社會中取得公民資格,必須有血緣上的關係,這倒有點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圖三·採礦的古希臘奴隸,不屬於公民

二、古希臘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制度

古希臘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荷馬時代,也叫英雄時代,指的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這一時期的古代希臘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希臘半島的雅典居住著4個希臘人的部落,他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了一定的社會秩序。

這4個部落包括12個胞族,都擁有各自單獨的聚居地。各部落由血緣關係劃分,要想獲得公民資格,必須加入兄弟會,而且要依靠與氏族的特殊關係,從這一點上來看,血緣無疑是劃分各部落的重要標準,這一點也符合原始社會狀況的基本準則。

(圖四·氏族社會文明狀態還十分落後)

而在部落內部,形成了議事會、民眾大會和軍事首領。這些機構還比較簡單,相互之間也沒有明確的分工,職責也沒有專業化,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一些後來城邦政治的雛形。

三、議事會、軍事首領和民眾大會是氏族社會決策者

議事會是部落的常設機關,最初由部落首領組成,後由氏族成員選舉的代表組成,議事會中的成員逐漸演變為後來的貴族。議事會能夠控制民眾大會,左右軍事首領的決策。國家產生之後,又演變為元老院。這些代表一般來說首先要有高貴的血統,其次還要擁有一定數量的土地和牲畜。

「巴賽勒斯」,也就是軍事首領,是戰爭的統帥,其擁有祭祀、審判、行政權。由氏族成員選舉產生,要成為部落首領,個人需要擁有智慧、勇敢和才能,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人們的忠誠和信服。

(圖五·氏族社會中的軍事首領首要職責

值得注意的是,軍事首領絕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君主,而是要受到議事會中貴族的制約。議事會與軍事首領的關係類似於金庸小說中的喬峰與丐幫長老,軍事首領在遇到重大事件需要決策時,要招集議事會成員討論決定,可以說,軍事首領是受到議事會成員約束的。

民眾大會主要負責討論和解決有關本氏族部落的重大問題,比如戰爭、媾和、遷徙等問題。召開方式為由議事會召集,或者是自發聚集在議事會周圍,以歡呼和叫喊來影響議事會的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民眾大會決策的方式還沒有到達投票那種更為科學民主的階段,而是看哪一方呼喊的聲音大,哪一方的決策就通過。這種決策方式在我們現在看來當然是十分原始的,但其實在後來的歐洲陪審制度中依然存在,這說明古希臘的一些原始習慣在後世歐洲被保留了下來。

(圖六·軍事首領遇到重大決策需要議事

而在民眾大會上,只有成年男子才有發言權,女性是被排除在外的。這固然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種常態,父系社會中男子地位必然高於女性,但後來建立的古希臘城邦中只有成年男性才有公民權,也可以看作是這種習俗的保留。

四、氏族社會中的平等不斷受到衝擊

從上面我們提到的氏族社會中的三種決策機構來看,還沒有哪一方能完全取得最高決策權,軍事首領必須經由議事會討論才能進行重大決策,議事會由民眾選舉必然受其制約,民眾大會在財產和血緣上不佔優勢。可以說,古希臘在氏族社會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是,這種微妙的平衡不斷地受到衝擊,國家雖然還未建立,但是氏族內部的平等已經逐漸喪失,階級分化已經出現。雖說此時貴族和平民還沒有形成較大的差距,但我們從這個時代的英雄史詩中不難看出,故事的套路一般都是英雄拯救世人於水火之中,平民很少成為故事的主角。不論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還是《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奧德修斯等英雄,他們都具有貴族的身份,這說明貴族儼然已經成為身份的一種榮耀。

(圖七·財富成為貴族身份的一部分)

於是,在財產上佔有優勢的貴族地位不斷上升,在經濟地位之外又逐漸獲得了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攀升,而平民逐漸淪為了被動和無足輕重的處境。伴隨著貴族地位的上升,財富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戰爭逐漸失去正義這一標籤,成為爭奪奴隸與土地的手段。

在氏族社會中,由於還處在原始社會時期,自然不會有成文法的約束,古希臘氏族社會依靠的是習慣法,也就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口耳相傳的規定。而「正義」正是這種習慣法的基礎,我們看《荷馬史詩》不難發現,英雄都是以維護正義為行動準則,而一旦做到這一點,就會被相應地賦予一定的權利。宙斯神是神界正義的維護者,人間的秩序便是由各英雄來維護。

(圖八·古希臘會為了利益進行殖民)

但這種「正義」真的是平等嗎?我倒覺得這實質上是一種被隱藏的不平等,因為英雄為了榮譽而戰純粹是個人性的,說白了,他們是為了權力而戰,他們要求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平等權利。實際上,正是這種看似正義的行為加速了英雄與平民的分化,也加速了氏族社會中的階級分化。當然這並不是批判這種行為,畢竟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國家還是歷史的進步。

結束語:

由於記錄古希臘氏族社會的資料比較少,我們只能從現有材料中推測出當時的社會狀況。總的來說,這個時期的古希臘由於地理上的分散,各氏族部落各自為政,氏族內部由議事會、軍事首領和公民大會決策重大事務,已經出現了古希臘城邦政治結構的雛形。

而由於財富的逐漸集中、貴族與平民的不斷分化,氏族社會內部的平等正在不斷被打破,新的社會結構正在孕育。而氏族社會中的一些民主因素並沒有隨著原始社會的結束而消失,而是被古希臘城邦所繼承,迎來了古希臘民主政治的輝煌。

相關焦點

  • 政治語境下,雙重角色的古希臘城邦,演繹希臘社會舞臺的精彩絕倫
    古希臘城邦是古希臘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經歷過漫長的發展時期。希臘從部落社會邁向城邦時代,也就開始上演希臘社會的精彩絕倫。古希臘城邦作為舞臺之上的主角,有著不同的角色演繹。政治語境之下的古希臘城邦既是國家的一種形式,也是社會的一種制度。兩種角色的相互融合,開啟希臘民主政治以及社會經濟等的繁榮局面。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邁錫尼文明的出現與興起邁錫尼文明是古希臘之前的愛琴文明的另一個部分,它大概出現於公元前1900年。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邁錫尼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並且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渡海來到克裡特島,把上面的克裡特文明消滅。在這個過程中,邁錫尼文明繼承和發展了克裡特文明,成為了古希臘地區的主導文明。
  • 希臘史15:古希臘城邦的形成背景、類型、特徵及主要城邦介紹
    希臘各地退回到原始社會,經歷一個相對落後的「黑暗時代」(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反映這段歷史情況的文獻主要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因而又稱為「荷馬時代」)。荷馬時代處於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管理向奴隸制度轉變的時期。當時的社會,實行軍事民主制,管理機構有3個,即軍事首領、氏族長老會議和民眾大會。
  • 《希臘思想的起源》:城邦催生古希臘哲學,隱含西方哲學起源奧秘
    一、黑暗時代孕育了古希臘城邦制度通常所說的古希臘社會,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形成。這個時候,中國正在經歷西周末期到東周初期的戰亂年代。不過,在古希臘社會產生之前,希臘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文明史了。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最早建立的國家都是城邦類型的小國,再由小國演變為大國以至帝國。希臘文明的特點卻是,長期保留城邦小國紛立的局面,拒絕大一統;而且在城邦體制下達到文明繁榮昌盛的高峰。
  • 古希臘人的「城邦」,究竟算不算一個國家呢?
    在國內關於城邦的概念,學者們的意見似乎也不太一致。一種認為,所謂城邦,就是指城市國家,即以一個城市為中心,結合周圍的鄉村地區而組成國家,城邦是從氏族社會發展而來的早期國家形態,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這種將城邦推廣到全世界的觀點並不被所有學者所接受。
  • 以城邦國家為主的古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
    到了公元前八至六世紀,沉睡中的古希臘人甦醒過來,開始步出黑暗,走向地中海世界,他們掀起一浪又一浪海外殖民的風潮。在希臘半島和地中海、黑海沿岸建起了幾百個城邦,這就是希臘歷史上的古風時代。在這個時代,軍事領袖和王的權力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最終大半消亡。城邦的建立者,公民集體取得了最高權力,這些城邦在古希臘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貴族統治的危機,正義思潮的盛行:古希臘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確立
    公元前七世紀到公元前八世紀,古希臘的城邦制度正式建立,逐步成為一個完善的國家。但是,在此之前,古希臘也有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貴族統治時期,後來隨著平民階層的不斷鬥爭,「正義思潮」開始盛行,繼而推動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動,城邦制度才逐漸確立起來。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同時,與其他文明的聯絡也消失了,導致社會文化等發展的全面停滯。荷馬時代的多裡安人沒有建立國家,尚處於軍事民主制度時期,這一時期的多裡安人部落有議事會、人民大會、軍事首領三種機構。古希臘城邦地圖公元前8世紀末,斯巴達人建立起一個基本統一了拉科尼亞的城邦。
  • 古希臘城邦制度下的一夫一妻制:男女分工明確,女性仍需負重前行
    引言古希臘時期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實行城邦制度和奴隸制度,在這兩種制度的結合實施下,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地位截然不同,不僅因為性別上的差異,還有分工和身份上的差異。古希臘的婚姻也是非常講究男女雙方的背景和社會地位,男方在接受女方之前都會看她的身份地位和她所來自的城邦。
  • 古代城邦:宗教觀念形成擴展的社會組織
    一如人類最古的兩河文明,其種子落在黎凡特以西,於是有了被稱作古典文明的古希臘羅馬社會。古典世界繼承了兩河最重要的城邦文明,包括議會政治、民法與神權國家,在基督教出現導致政教分離以前,這三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對眾神的崇拜決定了城邦的憲制,如果說有不同,可能在於它的宗教色彩更加強烈。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25 古希臘城邦文明:西方文明源頭之一」
    古希臘城邦文明----西方文明的輝煌起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制度逐漸形成,希臘文明進入城邦時代。西方現代國家的君主制、議會制和民主制都可以看作是城邦時期政治制度的變體。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類對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嘗試之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城邦時代的古希臘文化也是西方文化思想的源頭,決定了此後數千年西方文化的走向。
  • 戰爭是古希臘的「家常便飯」,探析城邦政治中的戰俘問題
    古希臘社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直貫徹著崇尚武力的精神。基於其小國寡民的現實情況,各城邦之間就不得不通過戰爭的方式來促進自身城邦的發展。無論是哪場戰爭,人們都會面對如何處理俘獲的戰俘這個問題。而對戰俘們所採取的不同方式,一方面是出於個人盲目的仇恨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整個希臘政治大環境的考慮。
  • 從小到大,由家及城:古希臘宗教祭祀是如何「催化」城邦誕生的?
    引言古希臘城邦是古代國家起源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在古希臘城邦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宗教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古希臘早期,對遠祖的祭祀活動總是以家庭為主要單位。在這種祭祀傳統下,以家庭為中心的小共同體意識逐漸形成。
  • 【古希臘列國志】希臘黑暗時代(一):起源
    希臘黑暗時代(一):起源 希臘黑暗時代(英語:Greek DarkAges),又稱荷馬時代(根據荷馬史詩)、幾何時代(根據當時的幾何藝術),是指希臘歷史中從公元前12世紀邁錫尼文明覆滅到公元前9世紀第一個城邦的建立的歷史時期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城邦到大帝國的轉變
    而通過研究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古希臘文明內部,國家形態的發展在不同時期之內,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縱觀整個古希臘時期的發展就會發現,從城邦到大帝國,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之下,古希臘文明的表現形式也有一些特殊的差異。
  • 希臘城邦的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奪取政權而建立的個人獨裁統治。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希臘各城邦普遍地實行這種政權形式。僭主,希臘原文為」rdpavvos,據現代的古希臘史學家考證,可能起源於呂底亞,公元前7世紀中葉最早出現於帕羅斯島詩人阿爾希洛霍斯所寫的詩中。從當時詩人用詞的含義來看,「僭主」與「王」是同義詞,意思是君主,或城邦的統治者。並無貶義。
  • 古希臘城邦的中產階級:重裝步兵階層是如何產生的?
    古希臘重裝步兵這一概念從廣義上來說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內涵:從軍事層面來說,重裝步兵體制指的是以裝備頭盜、胸甲、大盾等全套防具,使用長矛、佩劍等近距離格鬥兵器,並以符合其裝備特色的軍事戰術進行作戰的徒步士兵為核心構建的軍事作戰體制;從政治經濟層面來說,重裝步兵階層是古希臘城邦時代一個特定的社會階層,這個階層作為古希臘城邦的中產階級,在城邦內部有著較大的政治發言權,
  • 古希臘社會,特殊的土地制度
    古希臘社會較為特殊的土地制度,奠定了古希臘公民政治的經濟基礎和政治權利的基本結構,這促使古希臘公民形成了旨在保護財產利益特別是土地利益的公民權利意識,主要是政治權利意識。古希臘城邦政治存在著這樣一種基本原則:土地是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權利的基礎,私有土地權與政治權利相結合。所以,必須使大多數公民都擁有土地。例如,在雅典公民中約有4/5的人或多或少的佔有土地,為此要不時地調整公民土地的佔有規模。例如,梭倫就曾利用傳統風俗中的平等和民主因素成功地進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
  • 古希臘的城邦文明並非其獨有,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常態
    所以,古希臘文明一般特指古典文明時期,之前的邁錫尼文明已被多利安人所毀滅,希臘重新回到了原始社會。古希臘城邦的形成,源於原始村社的聯合,同時聯合後的村社不再是平等的關係,而是有了階級的分化,當人類開始分化為各個不平等的階層,文明便到來了。
  • 你不熟悉的古希臘城邦
    ▼古希臘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邦構成。什麼是城邦呢?其實就是一個個城市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