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鯨歷史上曾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但現在只生活在太平洋。它們生活在北美洲西部和東亞大陸架上相對較淺的水域。有趣的是,雖然灰鯨實際上是灰色的,但它們是由一個叫約翰·愛德華·格雷的人科學地描述的,所以這個共同的名字可能是為了紀念他。
雖然灰鯨體型很大,可達14米,但它們以小型底棲蠕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灰鯨通過一種被稱為「吸力進食」的獨特進食策略,從海底咬下一大口軟沉積物(沙或泥),然後收縮嘴和喉嚨的肌肉,將水和沙擠出來,用鬚鯨須過濾掉食物。這種捕食策略類似於其他大型鬚鯨的濾食性捕食。眾所周知,這些鯨魚在兩極附近的覓食地和亞熱帶保護良好的瀉湖的產仔地之間經歷了漫長的遷徙。然而,與其他大型鯨魚不同的是,灰鯨在這條路上覓食。
像所有的鯨魚一樣,灰鯨是哺乳動物,會生下大鯨魚。因為雌性負責提供牛奶和保護它的嬰兒,她必須儲存額外的能量儲備,因此比雄性大。所有記錄在案的灰鯨都是雌性的。灰鯨媽媽們以特別保護幼鯨而聞名,並攻擊威脅幼鯨的船隻。另一方面,小海豚非常好奇,它們會靠近並調查船隻。這些不同的行為可能會給觀鯨作業帶來潛在的衝突。虎鯨是已知的唯一一種攻擊和食用灰鯨的物種(通常是幼鯨)。
17 -20世紀(甚至更早)的商業捕鯨對灰鯨的數量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數量減少的如此之大以至於北大西洋的人口現在已經滅絕了,而北太平洋的人口在20世紀幾乎滅絕了。幸運的是,在國際法律保護下,東太平洋的鯨魚數量已經恢復到捕鯨前的20%左右,現在已經穩定下來。
西太平洋的物種仍處於滅絕的危險中,直到1980年代被重新發現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它們已經滅絕了。然而,東太平洋的恢復和持續保護意味著該物種作為一個整體現在被認為是最不受關注的。成功的管理和謹慎的保護使這種物種免於滅絕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