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人坊~「琺瑯彩-三足寶鼎」

2020-12-12 農家小廚朱一勺

【琺瑯彩 - 三足寶鼎】

作者:民間紫砂藝人

泥料:家藏原礦墨綠泥.

容量:450cc

整器造型簡潔明快中蘊含雋永的古典美,別出機杼,耐人尋味。三足承起壺身,增添了縱向的空間感,更古雅清秀。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銜接不見痕跡,通體化為一粒圓珠,雅致靈動中又多了些許可愛。壺嘴與足相似,短且有勁,壺把曲線簡潔優美;壺鈕似葫蘆狀,高高聳起,如燈塔般立於高處,指引遠方歸途遊子,提攜壺之神韻,變化中求統一,以求完美。

製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利用各種顏色的彩料以雙勾技法描繪纏枝牡丹等花卉枝葉圖案,風格嚴謹華麗,畫工精緻;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花紋有堆凸之感。寶藍色做底色,彰顯出成熟、穩重,神秘莫測,暗示渴望。寶藍的出眾,就連黑色也嫉妒起來,壺身中間,配著深邃的黑色菱形圖案,邊緣以橙色繪之,將整器映襯的愈發高貴冷靜。

相關焦點

  • 三石傳奇 亦師亦友的紫砂刀客
    文人與紫砂的結合,少不了陶刻的裝飾。在民國時期,紫砂陶刻界有三位陶刻大家:「石溪:任淦庭」、「北巖:邵雲如」、「巖如:蔣永西」。可謂紫砂界的「三石傳奇」。紫砂七老中唯一一位陶刻先生。其自號「石溪」,也是與下面二巖有關。任淦庭授徒任淦庭的陶刻藝術,在我國美術界影響頗大,與許多美術家結為摯友。
  • 關於龍窯和電窯的區別~紫砂燒制介紹
    很多壺友會對紫砂作品的燒制很感興趣,經常會問到「這紫砂壺是如何燒制的啊?」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兩種燒制紫砂作品的方法;電窯適合燒結尺寸適中、高溫度、高工藝要求的紫砂產品。· 往期回顧 ·紫砂臻品 ·>紫砂五寅:2020庚子年首發《浩玉流光》>紫砂臻品||彭耀年——傳說中的大紅袍《三足寶鼎》
  • 紫砂名人坊~虛扁
    其製作難度為手工成型技法中最難,利用紫砂金銀絲鑲嵌,是紫砂傳統裝飾技法。在紫砂胎體上布局鑲嵌圖案紋飾,將需要鑲金嵌銀的圖案雕刻繪成並抽金銀絲細槽線。此壺外表造型質樸無瑕而又生動,為壺中佳品。出水流暢,不斷流,此乃壺中之精品,值得收藏!
  • 民國時期—— 著名的「紫砂商號」
    (1)創建者/經營者:潘寶仁(1850-1923)「陽羨紫砂陶業公司」印款為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特定年代公司茶壺所用印款,清宣統年間,蜀山潘姓大窯戶建立「陽羨紫砂陶業公司」,聘進名工俞國良、汪寶根、範大生等燒造高檔紫砂茗壺,壺底鈐用大圓章陽文楷書「陽羨紫砂陶業公司出品」印款。分三行,自右向左,與現今自左向右相反。上「陽羨」字款,中「紫砂陶業公司」字款,下「出品」字款。
  • 宜興紫砂~紫砂名人坊~《喜從天降》
    彩繪工藝、貼花工藝與紫砂藝術完美結合,相映成趣,「蝴蝶翩飛,蜘蛛吊」,在民間蜘蛛稱為「喜子」,被人們賦予好運的徵兆,喜蛛從上垂落而下,表示天降好運;蝴蝶是忠貞的代表之一,吉祥美好,又與耋同音,被作為長壽的借指。整器有寧靜和諧之感,用於品茶,韻味十足,此壺無論收藏把玩、還是贈送友人,絕對佳品!
  • 歷代紫砂名家作品鑑賞之現當代紫砂名家「第一篇」
    進入20世紀中期紫砂生產逐步得到發展。尤其1954年,裴石民、吳雲根、朱可心和施福生等七人組建紫砂工場,至1958年「宜興紫砂工藝廠」正式建立,有職工2067名,先後創製各類壺器運銷五十多個國家。1974年~1977年,紫砂外銷市場擴大到歐洲、美洲、澳洲,荼壺、茶具佔紫砂出口量的60%。
  • 阜沙故事——浮虛寶鼎的由來
    可但凡到過浮虛山的朋友都知道,即便不能總覽浮虛山全貌,也不至於失卻方向,皆因有一方寶鼎坐落在山上,莊嚴肅穆,遠遠便能瞧見。鼎腹直徑5.28米,兩耳三足,九龍紋飾,圓鼎方座,合天圓地方的玄學理念,遊人到此,構成「天地人和」的三才聖局。方柱形的麻石底座四周刻有浮雕和「鼎銘」。
  • 清代紫砂八大名家之申錫 ' 後有廣陵絕響之嘆
    清道光 瞿子冶銘申錫制茶熟香溫款段泥石瓢壺「陽羨砂壺圖考」中就有對申錫的記載,這是一部詳細系統載述宜興紫砂藝術的專著,以獨創的目光對壺人壺事尤其是傳器加以評論和鑑賞。其中有載「清代陽羨壺藝能蔚為名家者,當推子貽為後勁,後此則有廣陵絕響之嘆矣」。這位被稱之為廣陵絕響的子貽,便是「申錫」。
  • 民國著名紫砂商號,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缺圖片資料)陽羨紫砂陶業公司」印款為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特定年代公司茶壺所用印款,清宣統年間,蜀山潘姓大窯戶建立「陽羨紫砂陶業公司」,聘進名工俞國良、汪寶根、範大生等燒造高檔紫砂茗壺,壺底鈐用大圓章陽文楷書「陽羨紫砂陶業公司出品」印款。
  • 紫砂文化 丨 香港茶具文物館紫砂藏品欣賞
    紫砂文化 丨 香港茶具文物館紫砂藏品欣賞制」刻款,「道光己酉」(1849年)年刻。27,(清)直腹刻銘曼生壺-「彭年」,「阿曼陀室」印款-「茗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頻迦(郭麐)」識-「嘉慶乙亥」(184528,(清)半葫蘆形刻銘曼生壺-「彭年」,「吉壺」印-「曼生」刻銘-十九世紀初期(嘉慶)
  • 紫砂考古 | 黃健亮 ' 清初至晚清的研究發現
    無巧不成書的是,在1977年底由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謝瑞華(TerseTse Bartholomew)女士策展的「I-HSING WARE」中,也展出了一件完全一致的同款紫砂蓋缽(圖左下),收藏者為LaurenceSickman。此外,臺北某著名收藏家也珍藏一件極為精美的同款紫砂蓋缽(圖右下)。張君德,鮮有文獻記載,生卒不詳,一說為清代雍正、乾隆間紫砂陶人。
  • 「松亭傳人」趙麗娟的紫砂藝術人生
    紫砂名家趙松亭簡介趙松亭(1853-1934),字九齡,(曾用名支泉),號東溪。宜興蜀山上袁村人,清末民初紫砂名家兼紫砂實業家。早年從師邵夫遷,勤奮好學。藝成後擅長「仿古」類作品,其《竹鼓》、《漢韻》、《掇球》、《仿古》等壺端莊圓潤,渾厚古樸,圓中帶韻,韻中帶秀。
  • 紫砂全才——申錫
    點擊標題下的「紫砂茶器與茶文化知識」一鍵訂閱關注「陽羨砂壺圖考」,這是一部詳細系統載述宜興紫砂藝術的專著,以獨創的目光對壺人壺事尤其是傳器加以評論和鑑賞
  • 實揭:紫砂的美,全是裝出來的
    紫砂壺為人們所愛,不僅僅在於它蘊含的古樸韻味,也在於它自創立以來,不斷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形成的豐富的裝飾藝術美。這些裝飾工藝附加於紫砂壺之上,達到了渾然天成、巧奪天工的藝術臻境。
  • 臺北故宮博物館十大紫砂之寶,稀世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宜興紫砂珍品,多數為清代紫砂茗壺,著名的有清康熙朝的「紫砂胎琺瑯萬壽長春海棠式壺」、「花卉瓜稜紫砂壼」、「花卉紫砂方壺」和「花卉紫砂蓋碗」等,都是當時紫砂陶中的最精品。壺底正中先以白色彩料打底,後書「康熙御製」四字藍料楷書款,或可推測其為康熙皇帝御用的茶器之一。
  • 香港茶具文物館紫砂藏品
    新寅紫砂微信號: xinyinzishahu歡迎訂閱新寅紫砂公眾平臺
  • 路朔良大師之仿青銅三足軟耳紫砂大鼎
    江南特色的宜興紫砂陶工藝在近六百年的歷史進程中,歷經各朝各代陶人的努力,形成的砂史長卷,紀錄著各個時期每個陶人的足印。同時反映著代表不同時期的造形和審美持徵,為我們後輩陶人可貴的學習楷模。從本人事陶的興趣和認知,活躍於清康熙年間的著名制陶大家陳鳴遠先生存世的紫砂仿青銅紋三足鼎便成了我事陶學習和臨摹的目標之一。
  • 經典 推崇藏傳紫砂第一人羅桂祥(藏品欣賞)
    23,(清)瞿應紹 仿曼生粉彩梅枝刻銘壺-「吉安(瞿應紹)」;「定郡清賞(載銓)」印,-「行有恆堂主人(載銓)制」刻款,「道光己酉」(1849年)年刻。27,(清)直腹刻銘曼生壺-「彭年」,「阿曼陀室」印款-「茗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頻迦(郭麐)」識-「嘉慶乙亥」(1845)年刻銘-高:7釐米,闊:11.8釐米
  • 乾隆琺瑯彩碗,5.5億同款洋彩玲瓏尊!
    」提到琺瑯彩,常年關注拍場的行家們立馬會想到,就在今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其實剛剛創下過天價,一件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以1.4億港元起拍,最終斬獲2.39億港元(含佣金)。琺瑯彩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它是在大清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將從歐洲傳入的金屬胎畫琺瑯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釉上彩瓷新品種。我們說,一朝天子一朝瓷,光芒萬丈的康乾盛世,投射在瓷器之上,何不是華麗多姿、似錦富貴? 再來看看它的製作成本。既然琺瑯彩是由皇帝欽定,工藝自然非常考究。
  • 樂高EV3機器人第二彈:三足機器人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頑機器人」可快速關注HELLO大家好,今日是EV3機器人第二彈:三足機器人。不管很多大神的三足機器人變成什麼炫酷的模樣,它的本質還是兩個大型電機加一個萬向輪。此案例來自roborisite網站,需要樂高EV3套裝,即45544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