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紫砂名人坊~《喜從天降》

2020-12-12 農家小廚朱一勺

【喜從天降】

泥料:家藏原礦老紫泥.

容量260cc

作者:周洪明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此作品工藝嚴謹,兼具藝術上的變化和統一,器形古樸,渾然天成。壺體敦實圓厚,質樸中見張力,充分展現出輪廓線條韻律美的特點。

從壺嘴,壺身,再到壺把,仿若一條曲線婉轉而成,輪廓清晰,線條流暢柔和,飄逸靈動,線和面的轉折處理得幹凈利落,這也是此壺的精髓之處。

彩繪工藝、貼花工藝與紫砂藝術完美結合,相映成趣,「蝴蝶翩飛,蜘蛛吊」,在民間蜘蛛稱為「喜子」,被人們賦予好運的徵兆,喜蛛從上垂落而下,表示天降好運;蝴蝶是忠貞的代表之一,吉祥美好,又與耋同音,被作為長壽的借指。

整器有寧靜和諧之感,用於品茶,韻味十足,此壺無論收藏把玩、還是贈送友人,絕對佳品!

相關焦點

  • 韓美林紫砂藝術館今日正式落戶宜興
    早在2017年6月,韓美林先生提出將紫砂藝術館落戶宜興的意向後,宜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召集各部門多次進行論證,並於2018年1月確定最終館址及建設方案。2018年4月6日下午,韓美林紫砂藝術館奠基儀式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順利舉行。
  • 宜興:大覺寺、徐悲鴻、紫砂壺
    我一路在想宜興這座江南水鄉古鎮,這座以紫砂名揚天下,這座養育了徐悲鴻、吳冠中、尹瘦石的畫壇巨匠的如詩如畫的水土,這座走出了23個院士和無數個校長教授的文化名鎮和兄弟姐妹皆教授的教授之鄉,這座全國最宜居的生態環保城市總該留下點什麼有點什麼不一樣的風情吧。
  •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3月25日上午,「好景配好盆 好盆出宜興——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在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新加坡賞石協會會長林朝華、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顧紹培以及來自宜興盆藝界、陶藝界、收藏界人士等400餘人參加活動。
  • 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江蘇宜興舉行
    此次展覽匯聚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先生及其徒弟的眾多紫砂藝術精品,均為毛國強師徒多年來的代表之作,完美展現了紫砂文化的厚重底蘊和迷人魅力,詮釋了宜興紫砂與時俱進的工藝追求和形式表現,為紫砂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們奉獻出一場精彩紛呈的紫砂藝術盛宴。 「舉行『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暨『毛順興陶器行百年慶典』,我心情十分激動。
  • 金陵竹刻與宜興紫砂同臺聯展
    本報訊(記者 朱凱) 5月15日,「刻意江南——竹刻、紫砂作品聯展」在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博物館、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主辦,省民協省直分會、省竹刻藝術研究會、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等單位承辦。
  • 上海文史研究館在宜興設紫砂研習基地
    中國江蘇網1月21日訊 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在宜興設立紫砂文化研習基地,基地揭牌儀式昨天在宜興市荊溪紫砂藝術院進行。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受聘擔任該研習基地名譽主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以及宜興畫家杭中吉、紫砂藝人杭傑受聘成為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特聘研究員。
  • 『故宮博物院珍藏宜興紫砂回鄉展』
    紫砂是陶瓷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時下藏者甚眾。宜興紫砂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從明代開始進入宮廷,在清康雍乾時期頗受皇室的青睞。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宜興窯器物約400件,多為清宮舊藏,這些宮廷紫砂包括茶器、花器、文房清供等,藝術成就極高,但大多深藏府庫, 外界絕少看到。故宮現有館藏文物180多萬件,能展出的僅佔0.6%。
  • 宜興紫砂 見證五百年中國文化夢想
    科技開新境:宜興紫砂讓生活更美好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靈魂,那麼,創新就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  創新,不僅需要思想的啟迪,還需要科技的驅動。  史俊棠坦率地指出:對宜興紫砂而言,我們現在的科技創新,第一在於材質上要發生變化,第二在於功能要不斷加大。  的確,傳統紫砂材質雖美,施之於健康,猶有不足之處。
  • 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原標題: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中國江蘇網9月8日訊 為紀念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由紀念顧景舟誕辰100周年活動組委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二廠有限公司、新華全媒體藝術館承辦的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大家好,我是瘋瘋沙哈,今天我們聊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丁蜀鎮作為陶都,是紫砂文化的發祥地。1976年,宜興紅旗陶瓷廠在施工中發現了紫砂古窯遺址,有力地證明了宜興陶瓷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紫砂陶作為宜興特有的陶瓷產品,是陶瓷產品中的精品,具有唯一性。丁蜀鎮的紫砂行業主要有紫砂泥生產與紫砂工藝品生產,而紫砂工藝品主要有紫砂雕塑和紫砂茶具兩大類。紫砂茶具以造型古樸、質地細膩、色澤渾厚、雕鏤精細著稱。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桑黎兵,2010年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1960年生於宜興,「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之一,現為江蘇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茶文化研究會兼職教授,河北省紫砂陶藝協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紫砂藝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江蘇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
  • 紫砂傳承,帶你認識紫砂的另一面
    本報訊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名窯傳承館,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紫砂藝術佳作105件套。通過此次展覽,有助於人們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並從中感悟中華紫砂藝術的多樣魅力。
  • 《宜興紫砂珍賞》出簡體字版,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講述紫砂史
    宜興紫砂是中國傳統茶文化與陶文化結合的產物。現代考古發現宜興丁蜀鎮周圍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以及各代陶器遺存,羊角山的發掘,更證實了從北宋初期一直到明初,當地已經有用紫砂制陶的工藝。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在《紫砂陶史概論》中寫:「從羊角山出土的早期紫砂殘器可知,其器物的用途與明清乃治現代的紫砂器有較大區別。
  • 紫砂名人坊~虛扁
    其製作難度為手工成型技法中最難,利用紫砂金銀絲鑲嵌,是紫砂傳統裝飾技法。在紫砂胎體上布局鑲嵌圖案紋飾,將需要鑲金嵌銀的圖案雕刻繪成並抽金銀絲細槽線。此壺外表造型質樸無瑕而又生動,為壺中佳品。出水流暢,不斷流,此乃壺中之精品,值得收藏!
  • 紫砂七老
    宜興紫砂史是一部歷代紫砂藝人的創業史,已故的七大老藝人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創造了紫砂藝術的巔峰,他們是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為了緬懷老一代藝術家,進一步弘揚紫砂文化、推動紫砂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特地製作了專題——紫砂「七老」!
  • 江南大學在宜興紫砂人家聘任客座教授,毛國強大師接受聘任
    6月18日下午,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一行出現在宜興紫砂人家,在宜興市丁蜀鎮通蜀路上的毛國強紫砂藝術館,聘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簡潔卻透著莊重,朱慶葆書記為毛國強教授頒發聘書並佩戴校徽,體現了江南大學對受聘對象的重視與尊崇。
  • 一眼千年:宜興這場中日茶陶會見證器物風流|宜興|金士恆|宜興紫砂|...
    滿架漢罐,一排又一排明代以來的歷代宜興均釉大缸,五席中式茶席居中,以「陽羨茶、紫砂陶,宇治茶、朝日燒」為主題的2019年中日宜興宇治茶陶會於12月8日下午在宜興長樂陶莊舉行。由宜興長樂陶莊、日本宇治「三星園-上林三入」共同主辦的此次中日茶陶會,特別邀請:日本宇治「朝日燒」與會,同時,杭州「京都之約」、日本京都「香山堂」、日本大阪「宜興株式會社」、宜興「明清宜均」、宜興「埴陶復」等茶陶文化藝術機構傾心參與。
  • 宜興的「五朵金花」,除了紫砂你還知道哪些?
    文章來源: 六一堂 說到宜興,更多人想到的或許都是紫砂,但其實遠不止於此。宜興擁有2100餘年的建城史和7000多年的制陶史,創造於新石器時代,又在晉宋時期發展成熟,最終於明清大放異彩。 無論是蒼翠欲滴的青瓷、還是端莊凝重的均陶、是胎質堅緻的精陶、還是釉色斑斕的美彩陶都是宜興陶藝的珍寶,它們與典雅古樸的紫砂一同被譽為宜興藝術陶瓷的「五朵金花」。
  • 南通季漢生與宜興制壺名家共同譜寫文化紫砂新篇章
    蘇東坡在謫居紫砂發源地宜興時,曾親自設計了一款提梁式壺,後人稱為「東坡提梁」,相沿至今,追捧者不計其數。可見,「東坡壺」已成為紫砂文化發展中最早的經典之作。到了元代,紫砂藝人已嘗試在紫砂作品上鐫刻銘文,紫砂文化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品味紫砂文化,大同人筆下的宜興丁蜀鎮
    在江南古城宜興附近,車船往來來,絡繹不絕,將丁蜀鎮盛產的陶器源源不斷的外運。還沒到這著名的陶都,就已然感受到了陶都的氣息。宜興丁蜀鎮,由丁山、蜀山、湯渡三個小鎮組成。這裡,集中了許多了陶瓷企業,還有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