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外出現第一抹紅色的時候,家住廈門前埔的小曾知道,廈門的春天近了;又一日,火紅的花朵綴滿枝頭,清晨傳來鳥聲啁啾,小曾確定,廈門的春天,就在窗外。
小曾家住4樓,窗前能看到兩棵樹,一棵是木棉,另外一棵也是木棉。每年4月,是窗外景色最美的季節,因為木棉花開了。
和小曾一樣,4月,廈門每一個普通市民都沉浸在木棉紅的美麗風景線裡。只要稍稍留心,在家中的窗前,在路兩旁的人行道上,在公園,在校園,處處都是紅花壓枝、春意盎然的景象。
木棉是亞熱帶地區生長的一種落葉樹,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先開花再長葉子。往往一棵木棉樹上,就開滿幾百朵紅色的花朵,遠望如一把把火炬,又如一個個紅色的驚嘆號,頗為壯觀。加上木棉樹的樹冠總是高出周圍的樹群以爭取陽光雨露,暗合奮發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樹又有英雄樹的美稱。
如果在4月,登上鼓浪嶼,遠遠地看到一樹碩大而火紅的花朵,沒有綠葉的陪襯,直接盤踞枝頭,不要懷疑,這就是木棉樹,就是讓詩人舒婷產生靈感寫出《致橡樹》的英雄樹。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有我的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或許正因為這詩句,木棉樹也成了愛情的象徵。不少廈大學子便相信,只要在樹下被木棉花砸中,很快就會遇見愛情。
詩人郭小川在《廈門風姿》中也曾以花抒情:「鳳凰花如朝霞一片,木棉花如宮燈萬盞」。廈門的4月,正是木棉怒放、宮燈萬盞的時節;在4月發現廈門的美,在心底留一抹紅。
□早報記者 蘇麗豔/文 豐曉飛/圖
(來源: 泉州網-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