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2020-12-09 子曰大官人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

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

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在佛教說法中,開悟前,所見所執,無不是虛妄,而開悟之後,頓見自性本真,從此常住不空,再不隨生死而輪轉。

但其實,關於開悟,由於本身就是難以言說的境界,就不得不借用比喻,而佛教緣起於印度,有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在印度的神話中,誇張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聽上去難免顯得像是神話,實則不過是比喻。

舉個例子,佛說「非想非非想天」住人,壽命長達四萬八千劫,本意是說這樣長久的生命,還是不能免於「但報終仍當墮落」,以此說明生死輪轉於眾生而言,是無可解脫之苦,唯有涅槃,才能消弭對生死的恐怖。

但心有蒙昧的人,只看見天人壽數之久,而著眼在神話之上,忽略了佛的本意。

開悟本身不是神話,但描述所用的比喻,令人以為是神話。釋迦牟尼是作為人醒覺,也作為人入滅,不是神話中的仙神,只是從宇宙固有的自然規則中,感悟到了關於生死的道理。

老子西出函谷,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也是這樣,心有所悟,於是託之以神話,來把自己所要言說的事情道明。

在現代,我們都清楚神仙不存在,但古人蒙昧,不用這樣的例子,很難把自己要將的道理給說清楚。

因此,開悟聽起來像是神話,但究其本質,是心靈的境界。

什麼才是開悟?

開悟前後,可能所觀所行可能別無二致,但心念則大有不同。

濟公吃肉喝酒,無損修行,為什麼?因為他已經開悟,心裏面無有生滅的念頭,也沒有殺生的理念,在他看來,吃肉喝酒,只不過是諸行輪轉的過程,是自然的循環,所以即便他吃肉喝酒,還是可以佛祖心中留。

但眾生吃肉喝酒,是以牲畜為食,存了生滅的觀點,在其看來,吃肉乃是烹宰動物以為食,所以世人要是學了濟公,就是入了障見。眾生只看見濟公吃肉的名相,而未曾看透他內在的思想。

很多人都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有所誤解,不是說惡人不再作惡就能免於懲罰,而是當他將心裏面為惡的念頭、執著放下,就能領悟到佛的境界。

所謂開悟,就是心裏面一念間的覺,醒悟到人世間的種種外相,不過是令人執著,生出煩惱的妄念,眾生因此妄念,不能醒轉佛性,到底沉淪苦海之中,為障見所迷。

生死輪轉,乃是世間的常理,即便是世尊,其身也是五蘊所合,自當隨因緣入滅,但關於生死的恐怖,可以通過心靈的明悟來消解。

世人畏死戀生,緣由無非是心中有執,若是執著放下,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因執著而生就的煩惱自然也不存在。當然,這不是說不再戀生,而是不曾畏死,把生死看成人的過程。

開悟的人,在生活上可能不會有多少變化,只是做人做事,少了執著之念,更傾向於羚羊掛角,順勢而為。

開悟是你對人生的感悟,即便不曾有閱覽佛經,也不影響你對生命有所認識,只有心中有所覺,遇到契機,自然就會醒覺。

你認為開悟是神話傳說,還是人心靈的一種境界?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開悟的境界,為什麼說出來,更像是神話?
    但對於我們這些未曾開悟的人來說,西方極樂淨土這個地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更像是神話,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高僧大德們對於開悟後其境界的描述,更像神話呢?按照佛教的說法,開悟之後,就好比睡後醒來,發現夢中的一切都是假象一樣,因此,限於夢境之中假象的元素不足以描述夢境外的狀態,而這些描述往往都是借用比喻來完成,因此,對於我們這些沒有開悟的人來說,並不是真相,反而更像是神話。
  • 何路家書: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作者:何 路My dear Tiger: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開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開悟的人心地清淨,只生智慧,不生煩惱。一個人如果煩惱不斷,永遠也談不上開悟。如果聽到人說開悟,說話者煩惱不斷,說明他並沒有開悟。一個人如果自己沒有開悟,說開悟便如流水,流過之後就過去了,自己不明白,自然也不會給別人說明白。如果一個人向這樣的人學習,那永遠是學與不學一個樣兒,甚至學了還會誤入歧途。
  • 高僧「開悟」的境界,就等於成佛嗎?
    高深莫測的境界,晦澀難懂的文字,給了我們這樣的錯覺:「開悟過的祖師,都已經成佛了。」那麼,祖師大德們「開悟」的境界,是不是就等於成佛了呢?實際上,開悟並不等於成就,更不等同於修成佛道,因為這其中,還有事和理的關係。具體來說,「理上頓悟,事須漸除」,所以認為開悟的祖師成佛了並不正確。本文當中,小編蓮荷將從下面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開悟到了至高的境界是什麼?這個必須是過來人才有資格說的,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一個人開悟以後,他就會領悟出一套理論,並且他做到了以下三點:人生沒有疑惑生命主動進化指導別人開悟>第三條,有能力指導別人開悟,這說明一個人達到了悟道的至高境界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為什麼很多人學佛很精進,卻很難開悟?
    現在很多人學佛,看似非常的精進、非常的虔誠,但是卻很難達到開悟的境界,甚至連開悟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都不明了。那麼,這其中的緣由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非常的精進修行卻很難開悟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意思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都可以通過修行成佛,只是眾人被貪婪心、怨恨心、不明理之心所蒙蔽,所以才不能夠成佛。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這又和佛家、儒家對悟道的描述不謀而合。
  • 開悟的境界!有幸來此一生,生命難得,莫讓自己空在人間走一回!
    是人站在自己的立場由於無明、貪愛的作用,才自己分出際遇的好壞差別的。人常興起錯誤的念頭,這是由於內心的愚痴執著自我,乃造成行為乖張和迷惑之身。人會有痛苦是因為沒有悟通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人很自私以為自己是自己的,於是就與別人有所比較,於是就有痛苦,其實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 揭密禪定開悟的感覺,看佛祖開悟成道時的感受!
    開悟,是指開智悟理也。法華經序品曰:『照明佛法,開悟眾生。』八十華嚴經四曰:『開悟一切愚暗眾生。』開悟就是將佛的智慧之光注入眾生黑暗的心房之中。開悟是否真的存在?語言無法描述那個已徹底消融的境地。他看見每個細胞都像是一滴水,一滴出生,成長,死亡這條永無止息的時間長河裡的水滴。他無法在身體中找到任何一個細胞是永恆不變和獨自存在的。融匯在身體之流的有感受之流,而每一個感覺就是一滴水。這無數的點滴又匯集在出生、成長和死亡的過程裡。一些感受是美妙的,而另一些是悲傷的,更有一些是平靜的。但他所有的感受都並不恆久:它們的出現與消失,就如體內細胞的生滅一般無常。
  • 如何看待聖者的「開悟」?
    尤其作為密宗弟子,時刻淨觀五種圓滿是密宗的基礎,或者說是密宗重要的根本條件。 很多人都喜歡說某個導師是多少多少年成就的,是吧?這只是導師站在緣起法的角度上告誡某些弟子:修行是能成就的,起初我不是成就者,後來才成就。但我們說的是導師啊,是佛菩薩的化身,他本來就是任運自成的,難道他成就還有時間的限制嗎?是哪一年才開悟的?
  • 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世尊在菩提樹下開悟,知曉了人生萬有皆「空」,抵達了涅槃寂靜的境界,但是,不少人把開悟之人當成是持有神通,其實也是一種謬誤,開悟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不執著妄想。佛陀在醒覺的時候就說過,眾生之所以未覺,就是因為「執著妄想」,而既然開悟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妄念之中。「不住於相」,成就正覺的人,不再執著於我們因緣和合而生就的外相,他們清楚,人世之間的所有註定流轉歸「空」,榮華、紅粉、摯愛,無一例外,因此不能為一時之間生就的外相而執迷。
  • 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4,覺知開悟很多人認為有了意識就等於覺知開悟了,其實這是認知的一大錯誤。很多情況下,意識都是迷濛的,混沌的,也就是說,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很多概念和知識在我們的頭腦中並不清晰。有了意識,還得進一步提高覺知。
  • 以「陰陽調和」「快速達到開悟境界」為由強姦他人!一男子獲刑7年
    據北京市昌平區法院判決認定,2019年3月,被告人宋利軍以交費加入其建立的「普渡之神真女人真男人弟子班」等微信群,成為其終極合伙人,跟其學習練功、聽課治病為由,騙取被害人周某(女,36歲)人民幣10萬元,並將周某誘騙至其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東沙各莊村的暫住地內,以練功學習、陰陽調和、快速達到開悟境界等為由,多次與被害人周某發生性關係。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由於開悟時上述氣脈變化證量的決定性存在,所以,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對此皆有大致統一的描述,譬如,「入流」、「入心』、「入中」、「登地」(即登入心地),「桶底脫落」、「花開見佛」,等等。與此相仿,在佛教密宗與淨土宗中,對於開悟也各有「得見明體」與「心地開明」之說。因此,在真正的開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們一般都能夠無礙地觀察到心身內外存在的煩惱現象,以及一般眾生的修行狀態,並能有效地幫助有緣眾生改變心身狀態。所以,密宗又把開悟叫做證得「轉法輪智」。
  • 三種開悟,腦知\心知\真知,知行合一是真知
    這個詞叫做「手感」,教練們也常常講要找到「手感」,好的投籃,從身體姿勢到投籃動作整個過程流暢連貫、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似一種天然的流動,這是就對有「手感」狀態的描述。腦知——解悟:一個不實際打籃球的人,從來沒有體會過 「手感」,但根據上面的描述,在大腦的層次,知道了什麼叫做「手感」,這就是腦知。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一路上山高路遠,寒暑變化,甚至被人取笑,被迫從別人褲襠底下鑽過去。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談到這裡,不少人會好奇,一個人開悟以後究竟是什麼狀態的呢?這就是本期我們重點研究的內容。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俗諺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河。」用它來說明世人開悟的方式,雖然言辭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畢竟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開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萬別。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