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認知層級要點,喚醒你的人生,覺知開悟,提升境界!

2020-12-09 文眼看世界

對於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愛的喚醒。

——題記

時代如果過於沉迷於一些東西,我們最好不要去極端批判,最好的辦法是用愛,用理智,用靈性去喚醒。如何喚醒呢?高人總結了6個方面,一起來覺醒開悟,提升自我。

1,控制自己

如果你想發脾氣,或者放縱自己,一定要告訴自己,延遲欲望滿足,控制自己,才是長久之道。

社會是個整體,世界萬物都有聯繫。當你考慮自己時,一定不要忘了他人和周圍。當你不顧一切意義用事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背後可能就是對他人和周圍的傷害。這種得到獲取是以犧牲他人和自然為代價的,並不可取,也無法長久。

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自己,消減欲望,降伏心魔。

2,適度釋放

所謂的自律就是一種適度的控制,這個度要把握好,即我們雖然控制,但不壓制自己的情緒,不對自己的內在實行專制。

從人的心理看,過度壓抑和過度控制都是不好的,過度壓抑自己,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會讓自己變得失去自我判斷,變為周圍世界的盲從者,如同一個木偶一樣被人操控著生活。所以要建立自己的意識,但是同時還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內在感受。

適度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可以緩解我們的精神壓力和焦慮心理。

3,良好意識

人一出生就會有意識,然後出現各種意象和印象,最後經過大腦和心靈的加工,重組,形成觀念和概念,這就是有靈生命認識世界的過程和順序。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逐步加深,但同時痛苦也跟著增多。因此我們要對苦樂的狀態有所覺知覺察,以便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能健康成長。當我們培養起自己的意識,覺知到自己痛苦或快樂的根源所在,不讓自己陷入到虛假判斷的泥沼,我們就會對自己更加了解。

記住:認識自己,是自我覺醒的第一步。意識的覺醒永無止境,人生路上,每天都是修行。

4,覺知開悟

很多人認為有了意識就等於覺知開悟了,其實這是認知的一大錯誤。

很多情況下,意識都是迷濛的,混沌的,也就是說,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很多概念和知識在我們的頭腦中並不清晰。有了意識,還得進一步提高覺知。

當我們有了自己的獨立精神和正確分析,我們就離覺知和開悟更進一步了。尤其是開悟,它需要我們把自己以前學到的偏見和誤區全都放下,也就是放空自己,用最直接純粹的意念去感知萬物,在這種狀態裡,我們接納一切,洞察一切,不會被日常的經驗和欲望所蒙蔽。

開悟要比覺知更難,它可以幫助我們直達直覺背後的東西(事物的本質)。

5,靈性攀升

肉體是一種物質存在,它雖有能量,但不是很強,相比肉體,人充滿智慧的靈性存在是一種更大的能量,它的內部蘊含有無限的力量,無盡的慈悲播撒。

當我們覺知到人的靈性,我們的人生會變得更柔軟福安,更寬容博大。當我們處於與他人的關係時,我們不會逃避,而是用強大的心流去融化,去引導和改變。這種靈性能量讓我們不斷地向上攀升,一次次超越自我,進入到更高更深的自由王國。在那裡,我們用愛感知,用心品味,化解開所有的紛擾與苦痛。在那時,我們看到生命最真也最美的模樣。

6,與神同在

經院哲學代表人物託馬斯·阿奎納曾說過一句話:「所有我以前撰寫的內容與神啟示給我的內容相比,不過是稻草而已。」哲學詩畫覺得阿奎那想表達的意思是,哲學的頂峰是神學。人類道德和精神的最終完善極其最終目的,是達到與神同在。這點在中國道家或儒家的思想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即我們常說的天地境界,天人合一。

無論是覺知,還是精神精神,都有一定的層級,剛開始的覺知和領悟是初級的,隨著我們精神的豐盈和心靈的豐富,我們開始不斷向上攀升,攀升的越高也許會越寒冷,但是我們所獲得精神內容也會更廣博,我們看到的世界也會與日常世界有著本質區別。

當我們把認識主體不斷地向至善至美靠近,我們就幾乎達到了與神同在的地步,這種境界比道德境界和聖人境界都要高,雖然世間達到的很少,但很少並不代表沒有。偉大的佛陀和西方的基督,還有中國的老子,都應該算達到了這種至高覺醒之理想。他們三位雖然不是神,但已經與神合二為一。

相關焦點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開悟到了至高的境界是什麼?>第三條,有能力指導別人開悟,這說明一個人達到了悟道的至高境界,回答以上問題簡單得很開悟的人不但對於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三觀相關的問題沒有疑惑,而且對科學也有深刻的認識,開悟者從整體上把不同的學科統一了起來。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 何路家書: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作者:何 路My dear Tiger: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開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開悟的人心地清淨,只生智慧,不生煩惱。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口,四個老師十字街頭,這讓所學者無所適從,永遠也不可能學得成功。如果一個人開悟之後,那便可以廣學博聞,可以參學了。何謂開悟?開悟的人,六根決定不會受外面六塵誘惑,眼見色,耳聞聲,不會被外頭誘惑,這是開悟的相。如果見色聞聲,心裡還起心動念,還有喜歡的,還有討厭的,所學者準沒有開悟。
  • 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如果能有所悟,恭喜你,你的思維境界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軒腦師表示,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做出的決策不同,則行為不同,行為的不同,又會導致結果的不同。不同結果再進一步影響到個人,眾多的不同結果,也就最終導致了我們每個人命運的不同。
  • 開悟覺醒之後我首先悟到了自性本空
    但是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開悟覺醒就很難意識到堅持這種特定的思維行事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益處,那是因為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是被頭腦控制和綁架了的,事物被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大腦會立馬根據事物產生情緒,可以說這個事情本身都沒有到達過我們的本心,這就很容易被你的習慣和大腦所控制,做出一系列反應。
  • 心理學:為什麼同樣都是一生,別人就能在「開悟」後成為成功人士
    而其得道之路其實也是在訴說一個人的開悟之路。所謂開悟,只是能量級到達一定層級的表現。量子力學已經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能量可以改變宇宙的運行,而地球上的人類由於能量的不同,也活在不同的意識流和人生軌跡上。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介紹覺悟的不同階段以及普通人和開悟過後的大師有何不同,並運用霍金斯能量等級來說明不同的情緒對應的不同能量層級以及高能人和低能人在社會動機和心靈境界的不同,提出多項正能量的人和事靠攏的建議。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開悟的境界,為什麼說出來,更像是神話?
    但對於我們這些未曾開悟的人來說,西方極樂淨土這個地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更像是神話,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高僧大德們對於開悟後其境界的描述,更像神話呢?這個話頭,你參了,並參透了,那就意味著開悟了,而「我是誰」這個話頭就成為你生命的禪,鮮活的禪,這個禪就好比夢境的一把火,燒毀了你的整個虛假的夢境,讓你徹底的醒過來,來到開悟的境地。因此,開悟後的境界,唯有開悟的人方可知曉,而未曾開悟的人往往指鹿為馬,誤解太多,就好比瞎子看世界,無法描述顏色一樣。
  • 高僧「開悟」的境界,就等於成佛嗎?
    高深莫測的境界,晦澀難懂的文字,給了我們這樣的錯覺:「開悟過的祖師,都已經成佛了。」那麼,祖師大德們「開悟」的境界,是不是就等於成佛了呢?實際上,開悟並不等於成就,更不等同於修成佛道,因為這其中,還有事和理的關係。具體來說,「理上頓悟,事須漸除」,所以認為開悟的祖師成佛了並不正確。本文當中,小編蓮荷將從下面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開悟乃是明心見性、無漏無染,修行人在開悟前會經歷幾方面的變化:一、覺知擴張就好像原來你只能留意到在自己周身50平米發生的事情,但現在覺知擴張之後,你的感知力一下子就擴張到了2平方公裡,或者2萬平方公裡;此外,它也許不是一個平面的擴張
  • 人開悟時的感覺是什麼樣的?稻盛和夫:這輩子只體會過一次
    他說人生這一輩子,就是用來修煉靈魂的,讓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在每一個當下,都動機至善,了無私心,人生達到了這種極為純粹的,完全沒有任何私心地為世人為社會做事情的境界時,就是開悟了。這就是佛陀的出世修行的境界。那麼,為什麼不能有一點貪念?關於貪慾對動物腦的劫持,從而形成我們所有的焦慮與苦難,我有大量文章已經詳細解剖。此處,我主要解剖開悟的境界,我用幾個例子,來讓大家更深切的理解開悟所能達到的人生狀態。
  • 明心才閉關,覺照了生死,開悟改變命運,四大和合乃八識空寂
    凡夫當然也會偶有靈光一閃的時候,但真正的了脫生死是要能時時覺照、覺照當下,沒有純熟的功夫不可能達到如斯境界。想了脫生死一定需要把那個本來面目找到,並能隨時出入的。三、開悟能夠改命運以德行天下,才會得智慧如海,也就會深深地懂得,因果的規律是真實不虛的……開悟的人,思想境界已經超越了世間物慾的影響,便知命運不存在好與壞,就如紅花需要綠葉配,但本來無一物,又何處惹塵埃呢!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可又想,那是佛祖,有幾個人能修到佛祖的境界和能力呢?修行人直到2015年,有幸接觸到國學文化,才慢慢知道,開悟真的不是佛祖和那些神秘的高人才有,普通人也一樣具備開悟的能力,開悟面前人人平等,哪怕你是乞丐也一樣可以開悟。
  • 人生三重境界和四種大智慧
    點擊右上角,關注「惜緣見聞」,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一、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轉自嶧山興國寺 開悟,即是對生命及宇宙本體實相的真實發現和覺知,又稱見道,也叫開心入無漏智,亦名明心見性。開悟,是修行中的一個重要證量名詞,它既是有為法和無為法的轉折點,也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分界點。開悟,是修行者對自心真空法性的覺知,是一種感覺到思想認識的飛躍。這種飛躍,不是通過後天思維——第七識的作用所能達到的,更不可通過第七識所產生的意念——第六識的作用來實現。開悟的實現,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礙的清淨與客觀理智的增長)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結果。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很多人都喜歡《金剛經》中這一句話,表示句話道出人生至高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意思是這樣的: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 你是自己心念的「長相」
    你是自己心念的結果文/子夫先生萬物的世界,我懂你的真相,更懂你如何和人類那個美麗的互動!萬事的存在,我懂你的真實。更懂你如何和生命那段美好的關聯!世界上的唯一真理,其永恆不變的真理就是心一直在變,如果你能夠駕馭的了心的本性,那你也就能夠駕馭世道變遷的規則。那麼,這就是道,這就是存在的真理。日前,一場喚醒女性生命能量,喚醒女人美麗人生的心靈課程在雁蕩山森林公園完結。我在帶領這堂課程中,幾乎隨心而動的引導她們的心念回歸這個真理具足的「道」。
  • 大師開悟不如直接進入(葉展麟認知第364期)
    人生的殘廢在於三個字:我想要人生的開啟在於三個字:我就是「我想成為演說家!」「我想成為億萬富翁!」「我想要得到快樂!」你一定會說:練內功更重要。練習內功,就是強化一種自我認知「我就是!」「此時此刻,我就是!」管他的,先成為再說!省掉所有的中間環節!把「某年某月,我想成為」變成「此時此刻,我就是!大家不要小看這種思維和心態,非常關鍵!
  • 一個人認知的四個境界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指一個人不知道事物的深淺,這是缺乏深度學習和實踐體驗的認知層面,常見於孩子和學生人群,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處於矇昧無知或者膚淺表面(局限於文字和說教)階段,所以,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也是這類人群,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