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人一向重飲食,濟南菜成為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的重要分支。舊時濟南有四大魯菜館,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燕喜堂創建於1932年3月,時值南燕北歸時節,便得了這個雅號,示意開業燕子報喜。它由兩座三進四合院組成,有兩個高大的門樓。今金菊巷1號為東院,是主人住宅,3號西院為店鋪,共有18間營業室,同時可容納200人就餐。創辦人趙子俊,老家歷城,16歲進城打工,20歲時到吉元樓飯莊打工,後來在芙蓉街北首開設的魁元樓跑堂。燕喜堂是在山東商業銀行董事董丹如的資助下開辦的。因趙子俊科班出身,他對菜品質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爐灶掌門人侯慶甫、梁繼祥在烹飪技藝上追求典型的老濟南風味。
燕喜堂的菜好,就餐環境又頗具家居生活的氣氛,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很多人都以在此就餐為榮。趙掌柜提出,做生意最講究與人「結緣」,就連拉黃包車的車夫也要請進來,不能怠慢,點菜更是豐儉由人。所以,開業不足兩年,便躋身濟南府餐館三甲。
1952年燕喜堂遷至泉城路北。1956年公私合營,經理仍由創始人趙子俊的兒子趙鑫榮擔任。趙經理曾用大半年的時間搜集南北特色菜譜,不斷推陳出新。在一次濟南市的廚藝比武中,燕喜堂的師傅都名列前茅,生意也有了新的起色。1958年,這家老字號又搬到泉城路南衛巷口,後曾改名「紅星」飯店。1980年後重又改為「燕喜堂」。1986年新店又一次裝修時,還特意請詩人臧克家題寫了店名,掛在了裝飾一新的大門上。但無奈的是,老字號終因經營不善於上世紀90年代將店面賣給了一家銀行,這家曾紅透老城半邊天的飯莊就此有名無實了。
燕喜堂歷史傳承
燕喜堂飯莊是舊時濟南四大魯菜館之一,是濟南老字號飯莊。
原燕喜堂飯莊坐落於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轄區金菊巷,1932年3月正式開業。因適逢三月,南燕飛來,故取名燕喜堂,以示燕子報喜之意。飯莊有兩個大院、一個小跨院,共有平房29間,其中11間為生產使用、18間為營業室,營業室內可擺16張圓桌,能供200人同時就餐。
創辦人趙子俊,歷城人,16歲進城打工,先後在吉元樓飯莊、魁元樓工作。燕喜堂是在山東商業銀行董事董丹如的資助下開辦的。因趙子俊科班出身,對菜品質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爐灶掌門人侯慶甫、梁繼祥在烹飪技藝上追求典型的老濟南風味,時稱「歷下風味」。
飯莊開業後,聘請的廚師都是魯菜高手,嚴把原料進貨關,飯菜質高量足,力求薄利多銷。飯莊以做湯菜出名,不論是清湯、奶湯,還是炒菜,都是以肥鴨、母雞和肘子煮成高湯代替加入菜內的水份。由於雞、鴨、肘子的營養成份都浸入湯中,即便在冬天也不結冰,而成為透明的凍,用其調湯炒菜鮮美適口。不僅菜裡用高湯,就是夏天麻汁面中的麻汁湯,也是用高湯配製而成。因此,燕喜堂的湯菜名揚天下。
在服務上,對顧客做到一要吃的順心,二要招待滿意。如添菜、熱菜、添湯等,不必顧客開口,主動去問,讓顧客從心裡滿意;就連拉黃包車的車夫也要請進來,不能怠慢;點菜更是豐儉由人。由於燕喜堂的菜好,就餐環境又頗具家居生活氛圍,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故終日顧客盈門,生意興隆。開業不足兩年,便躋身濟南府餐館三甲。
1946年後,趙子俊因病不能親臨管理,由其子趙鑫容代理主持經營。解放初期趙子俊去世,由趙鑫容經營。1952年遷至泉城路北。1956年公私合營,經理仍由趙鑫榮擔任。趙經理曾用大半年的時間搜集南北特色菜譜,不斷推陳出新,生意有了新的起色。1958年,搬到泉城路南衛巷口,後改名為紅星飯店。1980年後又改回燕喜堂。1986年裝修時,特請詩人臧克家題寫了店名,並寫下「魯味天下重,名師調梅鹽」的讚譽;著名書畫家武中奇也為其題名。
燕喜堂飯莊傳統名菜
1、五星蘋果雞。用5個大小均勻的蘋果,削皮挖核;將剁好的雛雞塊,加調料少許,分別放入蘋果內,擺在碗中上籠蒸熟,扣入盤中,澆上滷汁即成。此菜雞有果味,果有雞香,味道極美。
2、奶湯魚肚鮮桃仁。水發魚肚3兩,去皮鮮桃仁1兩;將魚肚切成寸半長、5分寬的長條塊,每個桃仁分成4瓣。勺中加適量的水燒開,放入魚肚、桃仁,少氽即撈出。在空勺內放入奶湯6兩,鹽水適量,燒開後放入魚肚、桃仁,滾開後放南酒、味精,盛入湯碗內即成。此菜呈乳白色,湯味醇美,魚肚綿軟,桃仁脆嫩。
3、清氽鴨肝。生鴨肝3兩,剔去筋渣,片成肝片,放入開水內,用漏勺撥動幾下立即撈出。空勺內加入清湯7兩,鹽水、清醬油適量,放入肝片。湯開後撇去白沫,加入南酒、味精即成。此菜鴨肝十分鮮嫩,咬開還帶有細血絲,清湯呈淡茶色。
4、糟煎魚片。鮮鯉魚扇6兩,蒲菜頭(或茭白頭)兩半,蔥、姜、蒜末少許,香糟汁適量,水澱粉8錢,雞蛋清1個,清湯2兩,鹽水適量,豬油3斤(過油用)。先將魚扇片成3分厚的片,蒲菜頭切成寸段(茭白切成塊)。用水澱粉5錢及蛋清和細鹽,將魚片調勻養好。淨勺內放豬油3斤,燒至5成熱,投入魚片,炸至呈白色即撈出。勺內油大部分倒出,留下1兩,燒熱後放蔥、姜、蒜末,煸出香味,倒入炸好的魚片、蒲菜頭(或茭白頭)、香糟汁,勺內放入清湯,加適量的鹽,用澱粉勾芡,加南酒、味精少許,翻顛幾下盛入盤中。此菜色澤潔白,味醇清口,魚汁融和,吃完盤底餘汁不多。
5、油爆雙脆。生肚頭4兩,生雞胗3兩,清湯1兩,水澱粉、鹽水、南酒、味精適量,豬油3斤(過油用)。將肚頭和雞胗的兩面均劃成碎十字花,肚頭切成8分長、5分寬的長方塊。勺內放入豬油3斤,燒至7成熟,將肚頭、雞胗放入,炸透立即撈出(炸過了不脆,炸嫩了有腥味)。勺內放豬油一兩半,燒至六成熱,放入清湯一兩,鹽水適量,隨即倒進肚頭、雞胗,勾入水澱粉,加南酒、味精,顛翻幾下,盛入平盤。菜色呈紅白,質地脆嫩,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