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的「燕喜堂」,消失的五道絕味魯菜

2021-02-17 夢回老濟南

      濟南人一向重飲食,濟南菜成為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的重要分支。舊時濟南有四大魯菜館,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燕喜堂創建於1932年3月,時值南燕北歸時節,便得了這個雅號,示意開業燕子報喜。它由兩座三進四合院組成,有兩個高大的門樓。今金菊巷1號為東院,是主人住宅,3號西院為店鋪,共有18間營業室,同時可容納200人就餐。

  濟南人一向重飲食,濟南菜成為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的重要分支。舊時濟南有四大魯菜館,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燕喜堂創建於1932年3月,時值南燕北歸時節,便得了這個雅號,示意開業燕子報喜。它由兩座三進四合院組成,有兩個高大的門樓。今金菊巷1號為東院,是主人住宅,3號西院為店鋪,共有18間營業室,同時可容納200人就餐。創辦人趙子俊,老家歷城,16歲進城打工,20歲時到吉元樓飯莊打工,後來在芙蓉街北首開設的魁元樓跑堂。燕喜堂是在山東商業銀行董事董丹如的資助下開辦的。因趙子俊科班出身,他對菜品質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爐灶掌門人侯慶甫、梁繼祥在烹飪技藝上追求典型的老濟南風味。

  燕喜堂的菜好,就餐環境又頗具家居生活的氣氛,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很多人都以在此就餐為榮。趙掌柜提出,做生意最講究與人「結緣」,就連拉黃包車的車夫也要請進來,不能怠慢,點菜更是豐儉由人。所以,開業不足兩年,便躋身濟南府餐館三甲。

  1952年燕喜堂遷至泉城路北。1956年公私合營,經理仍由創始人趙子俊的兒子趙鑫榮擔任。趙經理曾用大半年的時間搜集南北特色菜譜,不斷推陳出新。在一次濟南市的廚藝比武中,燕喜堂的師傅都名列前茅,生意也有了新的起色。1958年,這家老字號又搬到泉城路南衛巷口,後曾改名「紅星」飯店。1980年後重又改為「燕喜堂」。1986年新店又一次裝修時,還特意請詩人臧克家題寫了店名,掛在了裝飾一新的大門上。但無奈的是,老字號終因經營不善於上世紀90年代將店面賣給了一家銀行,這家曾紅透老城半邊天的飯莊就此有名無實了。

  燕喜堂歷史傳承

  燕喜堂飯莊是舊時濟南四大魯菜館之一,是濟南老字號飯莊。

  原燕喜堂飯莊坐落於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轄區金菊巷,1932年3月正式開業。因適逢三月,南燕飛來,故取名燕喜堂,以示燕子報喜之意。飯莊有兩個大院、一個小跨院,共有平房29間,其中11間為生產使用、18間為營業室,營業室內可擺16張圓桌,能供200人同時就餐。

  創辦人趙子俊,歷城人,16歲進城打工,先後在吉元樓飯莊、魁元樓工作。燕喜堂是在山東商業銀行董事董丹如的資助下開辦的。因趙子俊科班出身,對菜品質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爐灶掌門人侯慶甫、梁繼祥在烹飪技藝上追求典型的老濟南風味,時稱「歷下風味」。

  飯莊開業後,聘請的廚師都是魯菜高手,嚴把原料進貨關,飯菜質高量足,力求薄利多銷。飯莊以做湯菜出名,不論是清湯、奶湯,還是炒菜,都是以肥鴨、母雞和肘子煮成高湯代替加入菜內的水份。由於雞、鴨、肘子的營養成份都浸入湯中,即便在冬天也不結冰,而成為透明的凍,用其調湯炒菜鮮美適口。不僅菜裡用高湯,就是夏天麻汁面中的麻汁湯,也是用高湯配製而成。因此,燕喜堂的湯菜名揚天下。

  在服務上,對顧客做到一要吃的順心,二要招待滿意。如添菜、熱菜、添湯等,不必顧客開口,主動去問,讓顧客從心裡滿意;就連拉黃包車的車夫也要請進來,不能怠慢;點菜更是豐儉由人。由於燕喜堂的菜好,就餐環境又頗具家居生活氛圍,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故終日顧客盈門,生意興隆。開業不足兩年,便躋身濟南府餐館三甲。

  1946年後,趙子俊因病不能親臨管理,由其子趙鑫容代理主持經營。解放初期趙子俊去世,由趙鑫容經營。1952年遷至泉城路北。1956年公私合營,經理仍由趙鑫榮擔任。趙經理曾用大半年的時間搜集南北特色菜譜,不斷推陳出新,生意有了新的起色。1958年,搬到泉城路南衛巷口,後改名為紅星飯店。1980年後又改回燕喜堂。1986年裝修時,特請詩人臧克家題寫了店名,並寫下「魯味天下重,名師調梅鹽」的讚譽;著名書畫家武中奇也為其題名。

  燕喜堂飯莊傳統名菜

  1、五星蘋果雞。用5個大小均勻的蘋果,削皮挖核;將剁好的雛雞塊,加調料少許,分別放入蘋果內,擺在碗中上籠蒸熟,扣入盤中,澆上滷汁即成。此菜雞有果味,果有雞香,味道極美。

  2、奶湯魚肚鮮桃仁。水發魚肚3兩,去皮鮮桃仁1兩;將魚肚切成寸半長、5分寬的長條塊,每個桃仁分成4瓣。勺中加適量的水燒開,放入魚肚、桃仁,少氽即撈出。在空勺內放入奶湯6兩,鹽水適量,燒開後放入魚肚、桃仁,滾開後放南酒、味精,盛入湯碗內即成。此菜呈乳白色,湯味醇美,魚肚綿軟,桃仁脆嫩。

  3、清氽鴨肝。生鴨肝3兩,剔去筋渣,片成肝片,放入開水內,用漏勺撥動幾下立即撈出。空勺內加入清湯7兩,鹽水、清醬油適量,放入肝片。湯開後撇去白沫,加入南酒、味精即成。此菜鴨肝十分鮮嫩,咬開還帶有細血絲,清湯呈淡茶色。

  4、糟煎魚片。鮮鯉魚扇6兩,蒲菜頭(或茭白頭)兩半,蔥、姜、蒜末少許,香糟汁適量,水澱粉8錢,雞蛋清1個,清湯2兩,鹽水適量,豬油3斤(過油用)。先將魚扇片成3分厚的片,蒲菜頭切成寸段(茭白切成塊)。用水澱粉5錢及蛋清和細鹽,將魚片調勻養好。淨勺內放豬油3斤,燒至5成熱,投入魚片,炸至呈白色即撈出。勺內油大部分倒出,留下1兩,燒熱後放蔥、姜、蒜末,煸出香味,倒入炸好的魚片、蒲菜頭(或茭白頭)、香糟汁,勺內放入清湯,加適量的鹽,用澱粉勾芡,加南酒、味精少許,翻顛幾下盛入盤中。此菜色澤潔白,味醇清口,魚汁融和,吃完盤底餘汁不多。

  5、油爆雙脆。生肚頭4兩,生雞胗3兩,清湯1兩,水澱粉、鹽水、南酒、味精適量,豬油3斤(過油用)。將肚頭和雞胗的兩面均劃成碎十字花,肚頭切成8分長、5分寬的長方塊。勺內放入豬油3斤,燒至7成熟,將肚頭、雞胗放入,炸透立即撈出(炸過了不脆,炸嫩了有腥味)。勺內放豬油一兩半,燒至六成熱,放入清湯一兩,鹽水適量,隨即倒進肚頭、雞胗,勾入水澱粉,加南酒、味精,顛翻幾下,盛入平盤。菜色呈紅白,質地脆嫩,味道鮮美

相關焦點

  • 75歲的老字號燕喜堂:力扛魯菜重振大旗
    一個老字號如果消失了,許多歷史的記憶也將跟著消失!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孕育出眾多帶有濃鬱民族特色、享譽國內外的老字號,湧現了代表「魯菜」的「燕喜堂飯莊」、代表民族工業的「張裕」、「青島啤酒」和代表齊魯商業的「大觀園」等典型,還有許多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老字號有待挖掘振興。
  • 魯菜名店「燕喜堂」重新開業,熱賣菜有拔絲蓮子…
    這五家小院各有一泓泉水,裝修古香古色,菜品也各有主打,除了泉水鯉魚、荷香雞、奶湯蒲菜等招牌菜品外,二號院、三號院主要經營九轉大腸、爆炒腰花等傳統魯菜,四號院則主打荷香菜,五號院更偏重於濟南民俗風味菜,而「燕喜堂」則主要傳承和恢復幾十年前的老魯菜。
  • 78歲"燕喜堂"易主後重新開業 落戶舜和國際酒店
    「燕喜堂」正式揭牌。(通訊員 提供)  □記者 趙文竹  17日,泉城市民牽掛已久的魯菜老字號招牌「燕喜堂」在位於段店立交橋東南角的舜和國際酒店正式揭牌。但是由於管理、經營上的諸多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燕喜堂風波不斷,關門停業、供貨商堵門等事件讓這家魯菜老字號一度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多次易主,也讓很多關心魯菜和濟南老字號的市民頗感無奈。  今年6月21日,燕喜堂由於欠債敗訴且逾期沒有償還債務,由市中區法院強制拍賣有著78年歷史的「燕喜堂」商標,最終被舜和酒店集團以70萬元的價格拍得。
  • 探秘舌尖上的老味道:6旬魯菜大師41年只做傳統菜
    名聲在外的魯菜,原本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扮演著「老大哥」角色,但近些年卻屢受質疑,有人說它沒落了,有人嫌它黑乎乎、油乎乎,這一系列的標籤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解說】4月2日,記者來到創始於1932年的魯菜老店燕喜堂,一探這一舌尖上的老味道。作為魯菜輝煌時期的代表餐館,燕喜堂見證了魯菜起起伏伏的發展史。
  • 正宗魯菜:濟南人氣爆棚的「大師傅魯菜館」如今換了位置!
    這家魯菜館的廚師據說是以前燕喜堂的掌勺。(燕喜堂是山東現存為數不多的中華老字號之一,它是一塊中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魯菜輝煌時期的重要代表,上了年紀的濟南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燕喜堂的。始創於1932年3月的燕喜堂飯莊是濟南市赫赫有名的餐飲老字號、魯菜代表。)
  • 雙節同慶,美食「假」到之濟南篇 ▏尋味濟南府的傳統魯菜三大店
    今兒個,我不得不給各位夥伴隆重推介一下來自我家鄉的代表菜系,八大菜系之首---魯菜。魯菜一直是廚師的自發性菜式,說白了,就是完全由廚師自己摸索出來,研究出來的菜系,魯菜注重食材,工藝複雜且繁瑣,及其考驗廚師的功底,南北大菜,宮廷滿漢全席宴基本上都以魯菜為主,可見魯菜之重要性!
  • 珠海聯邦&中美史克杯煙臺燕喜堂店長環島徒步賽圓滿落幕
    山東燕喜堂醫藥集團董事長於志剛首先為頒獎典禮致辭。他表示:在今天的店長徒步賽中,他看到了燕喜堂人一貫的百折不撓、奮勇爭先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燕喜堂在剛剛結束的22周年慶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優異成績。他對在座諸位為燕喜堂的付出與貢獻致以由衷的感謝,今後也將與大家共同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帶領大家與燕喜堂一同走向新的輝煌。
  • 魯菜,為什麼能成為八大菜系之首?
    甚至連很多北方人都不太清楚魯菜代表菜品有哪些。魯菜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八大菜系的老大,也是有原因的。魯菜發端於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和魯國(今山東省),形成於秦漢。宋代後,魯菜就成為「北方飲食」的代表,也是宮廷菜的起源。魯菜包含著一整套飲食文化在裡面。菜做好,色香味俱全,要有好的裝修,而襯起這桌子魯菜的不光有裝修,還要有文化傳統,比如婚、喪、嫁、娶、壽等對應宴會的上菜順序、菜品搭配、座位順序、喝酒方式、主人責任、赴宴的穿著、輩分的細分、親戚區別都會具體體現在這魯菜上...
  • 八大菜系之首——魯菜,就吃這6道菜,品味魯菜,就是這個味!
    在美食上,我們國家分為了八大菜系,分別是魯、川、粵、蘇、閩、浙、湘、徽,其中魯菜是八大菜系之首。那麼為什麼魯菜能排在首位呢?下面我來介紹魯菜中的這幾道菜,大家吃過之後就會發現,魯菜排在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
  • 山東最有名的4道魯菜,最後一種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八大菜系,分別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魯菜正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實有很多菜系都是起源於魯菜的,因為魯菜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很受歡迎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年輕的人都開始喜歡上吃重口味的菜餚,因此魯菜就開始慢慢從很多人的餐桌上消失了。但是魯菜作為經典菜系,在山東還是依舊很受歡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山東最受歡迎的四道魯菜,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 這道豬大腸製作的美食,是魯菜中的經典,吃過就忘不了
    最早的魯菜發源於春秋時期,大概是當時齊國和魯國一帶,也就是今天山東地界。早在宋代,魯菜就已經自成體系。山東是孔子的家鄉,所以有多魯菜都能找出典故。魯菜還傳承了山東人豪爽樸實的性格,捨得用料,分量十足。從口味上說,魯菜主要是以鹹鮮為主,特別注重保留食材的本味,加齊魯大地物產豐富,也為魯菜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基礎,成為北方菜系的傑出代表。
  • 盤點魯菜中的4道招牌家常菜,第3道曾是滿漢全席的一員
    魯菜作為八大菜系之首,招牌菜自然是非常多的,其實魯菜不僅在現在非常受歡迎,在以前,魯菜還深受王侯將相的喜愛,甚至說魯菜中有很多都屬於曾經的滿漢全席,後來流入民間,成為家家戶戶愛吃的家常菜,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魯菜中的4道招牌家常菜,第3道曾是滿漢全席的一員。
  • 固本之法:魯菜.
    後來在製作上又有所改進,將洗淨的大腸入開水煮熟後,入油鍋炸,再加入調味和香料烹製,此菜味道更鮮美。文人雅士根據其製作精細如道家「九鍊金丹」一般,將其取名為「九轉大腸」。在山東,無論是參、翅、燕、貝,還是鱗、介、蝦、蟹,經當地廚師妙手烹製,都可成為精彩鮮美的佳餚。僅膠東沿海生長的比目魚(當地俗稱「偏口魚」),運用多種刀工處理和不同技法,可烹製成數十道美味佳餚,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變化於一魚之中。以小海鮮烹製的「油爆雙花」、「紅燒海螺」、「炸蠣黃」以及用海珍品製作的「蟹黃魚翅」、「扒原殼鮑魚」、「繡球乾貝」等,都是獨具特色的海鮮珍品。
  • 【我的法援故事第584輯】消失不見的五萬元,該找誰要?
    【我的法援故事第584輯】消失不見的五萬元,該找誰要?這五萬元錢在一個月後,消失不見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案情簡介原來,鄭老太有個9周歲的外孫女,以網上寫作業為由用鄭老太的智慧型手機打手遊。外孫女也承認自己玩手遊,充值了一些錢。那誰應該承擔責任?
  • 盤點幾款最有代表的經典魯菜,魯菜經典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現通行地帶不僅限於當代的山東省,以大連菜為代表的遼南菜系也屬於魯菜),其發源地為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 ,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
  • 中國滷製行業市場規模突破兩千億,看絕味的經營之道
    畢竟,在這個領域布局的企業個個都是百億億級市值,比如:周黑鴨市值85.79億港元、絕味食品市值236.03億元、煌上煌市值67.80億元。 那麼,在高手林立的滷味市場,未來比拼的將是渠道能力、營銷能力、運營能力、資源整合能力。 比如,絕味食品已經從這個領域深悟業績提升之道。
  • 山東人最稀罕的三道魯菜,每道都饞的不行
    中國各地都有著非常經典的美食,並且分為八大菜系,魯菜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春秋戰國時期,齊魯餚饌便嶄露頭角;而在西周、秦漢時期,魯國都城曲阜魯是相當繁華的城市,飲食行業盛極一時,可見魯菜的歷史有多麼悠久,位居八大菜系首位。接下來要介紹的三道魯菜,每道都讓人饞得不行,你吃過沒?
  • 魯菜憑什麼是八大菜系之首?吃過這6道菜,您就明白了,一吃難忘
    魯菜憑什麼是八大菜系之首?吃過這6道菜,您就明白了,一吃難忘。中國的八大菜系分別是:魯、川、粵、蘇、閩、浙、湘、徽。其中位於八大菜系之首的就是咱們熟悉的「魯菜」,那麼魯菜憑什麼就能夠佔領第一位呢?當然是憑實力!
  • 絕味幹嘛跟周黑鴨PK?扯那麼多,誰給我買絕味鴨脖?
    今天特地觀察了身邊的兩家店,一個是位於地鐵出口的周黑鴨,一個是位於小區旁邊的絕味鴨脖。在公眾場合,我們很少啃鴨脖,但下班途中,我們必定會捎上一點鴨脖,帶回家吃。炎熱夏天,開著空調,坐在電視機前,啃鴨脖,一定比吃西瓜還要自在。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鴨脖的存在更是必不可少。辣,就是鴨脖吸引顧客的特質之一。
  • 【魯菜之鄉】「魯菜文化」向「文化魯菜」嬗變
    福山人傳承東夷族獨特的地域山海文化,注重飲食,自古就有"三輩子學吃、五輩子學穿"之說,形成了質樸的"家家會吃、人人善烹"的民風民俗嗜好,千百年來,湧現出一批又一批身懷絕技的國際魯菜大師;又深受齊魯文化影響,講究禮儀、熱情好客、注重迎來送往,宴飲之風盛行,酒樓飯館林立於城內,為魯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