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居然是一個好色的官二代?小年夜,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12-20 胡賽萌

胡賽萌/文

中國有南方和北方,中國人也分為南方人和北方人。

相比於南方人花樣翻新的節日美食,北方人逢年過節一律吃餃子,以至於南方人嘲笑北方人只知道餃子和嫂子。

南方與北方,不但吃法迥異,就算是過年這樣的大事,也往往不一致,比如小年夜,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

小年夜,團圓時,南方北方還不統一,難道這背後有故事?

01

官二代

小年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送灶神。

灶神,是何方神聖,以至於人間如此鄭重其事,專門對其迎來送往?

灶神,也是民間所稱的「灶王爺」,是玉帝派來人間的欽差大臣,代玉帝監督、查訪、巡視人間。

灶王爺這個巡視員,其來頭並不清楚,有人說他是一個叫張單的普通凡人,後來走狗屎運當上了神仙。

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叫張宙的富二代,因為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產,後因緣際會當上了灶王爺。

於是,有些有錢人在灶王爺的畫像前面,還會供奉酒、茶、甜食糖餅、水果等等。

有些闊綽人家,甚至會準備清水、料豆、秣草和生鮮蔬菜(如紅蘿蔔、地瓜、黃瓜等),給灶神所乘駿馬返回天庭的途中所用。

不但要準備好祭品,還得念禱詞。在送神的時候,一般常念的禱詞是這樣的: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神上青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可是,灶王爺領不領情大家也不知道,為了保險,人們在送神祭灶的時候,還要把糖瓜、米糕或年糕等甜食用火融化,抹在灶神畫像的嘴上,使其「嘴甜」,避免他在玉帝面前說自己一家老小的壞話。

如今,許多年輕人以己度神,認為灶王爺可能吃年糕吃得太膩了,所以改用巧克力來給灶王爺行賄,只是不知道灶王爺他老人家的牙齒好不好,能不能吃巧克力這種西洋甜食。

04

好日子

過小年,送灶神。

這不僅是中國的傳統,更是受中華文化浸染東亞各國的習俗,比如越南、韓國和日本,也都有類似的送神祭祀活動。

不過,琉球人自從跟了日本之後就有些壞心眼兒了,在祭灶時候加上了大蒜,想讓灶神吃了大蒜口臭,不敢在玉帝面前說話,因此就不會說自己家的壞話了。

可是這些琉球人想過沒有,灶神口臭的確不會再說你家壞話了,可與此同時他也不會再說你家好話了,那玉帝來年還怎麼降福給你們家呢?

再說了,只要你們家平日不幹虧心事,用得著在送神的時候這麼心虛嗎?做我們中國的屬國這麼多年,怎麼一被日本吞併就變成這幅德行?

我們中國人想著法子給灶王爺吃好吃的甜食,甚至連巧克力這樣的進口貨都上供桌了,可你們琉球人卻玩這一套!

當然,中國也有不上進的落後分子,這些人平日在灶王爺的監督下不敢為非作歹,但是小年過後,灶神回天了,他們就理所當然地放飛自我了。

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多人說小年之後就開始準備過年了,所謂的過年,其實就是吃喝玩樂,麻將撲克。

沒有灶王爺的監督,人們精神終於放鬆,心思早就不在工作上了,大家紛紛置辦年貨,好讓自己在過年期間大吃大喝、大賭大玩。

一年到頭,總得好好放鬆和放縱一下。畢竟,這幾天是沒有灶王爺監督的好日子啊!

如此說來,小年一過,儘管我們的肉體還在辦公室,但靈魂早已回家。要知道,作為神仙的灶王爺都休假回天庭了,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還有哪門子心思去幹工作!

各位讀者們,連神仙都放假回家了,你們還堅守在工作崗位嗎?

作者:胡賽萌,好果文化創始人,知名評論人,曾在新聞晚報、教育時報,BBC中文網,聯合早報等國內外知名媒體發表評論文章。

相關焦點

  • 這個小年夜,「灶王爺」很忙!
    這是人們對小年年俗文化的常規印象,而今年的二十三,灶王爺除了「上天言好事」,還忙著開闢自己的「新業務」。剛剛過去的小年夜,伴隨著熙熙攘攘的萬家燈火,騰訊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的「ZAO王爺」IP形象正式上線。今年,灶王爺不再只是出現在灶臺間,而開始活躍在我們的手機屏幕裡,還換了身萌味十足的新行頭。
  • 灶王爺的故事
    北方農村或者南方農村比較多見,灶王爺神像旁邊有幅對聯,上聯寫著:上天言好事。下聯寫的是:下地保平安。非常的工整。上天一定是言好事嗎?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期望,一個美好的願望。好與壞全看你一年的行為造作,好就是好,惡就是惡,由不得任何人隨意更改。我們的灶王爺也是非常公正的。
  • 民間故事丨臘月二十四灶王爺上天的故事
    我就說個臘月二十四祭灶的故事。從前,在沂蒙山區裡的一個村莊裡,有這麼一家子,老兩口辛辛苦苦把兩個兒子養大,都給說上媳婦,分了家,各自過日子。很快十幾年過去了,老兩口老了,生活不能自理,要兩個兒媳婦輪流過來侍候,燒火做飯,洗衣服。
  • 小年夜是指哪一天 小年夜有什麼習俗
    在過除夕和春節之前,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會先到來,隨之而來的是小年夜。小年夜的到來是在提醒人們,要開始忙年了。那麼,小年夜是在哪一天呢?小年夜有什麼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小年夜是指哪一天  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小年夜是指臘月二十三的晚上。
  • 我們海鹽人不過小年,只有小年夜!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也就是灶王爺他老人家的年終述職了 灶王爺雖然官小,但絕對不敢小看 老人家還擔負一項要緊的使命 就是玉帝爺安排他監督
  • 都知道「灶王爺」,但很少有人知道灶王爺的習俗和來歷,你知道嗎
    中國的神挺多,大到玉皇大帝,小到一方土地公,而「灶王爺」就是其中一個。很多人知道,在過年的時候,農村老人有祭拜灶王爺的習俗,不過,可能並不是特別了解灶王爺的習俗和來歷,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道一下。   剛剛說到神仙也是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灶王爺」這三個字就是他的職務體現。灶王爺這個官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他主要管人們的灶,也就是廚房。農村老人都會特別供奉灶王爺兩天,生怕灶王爺記錄下了他們的什麼不當之舉,然後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狀。
  • 關於「基層幹部」灶王爺的那些事……
    沒錯,這就是在說基層幹部灶王爺!那麼灶王爺到底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基層幹部?灶王 | 是誰?灶王爺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也因此十分受民間百姓的敬重。在古代百姓的思想裡,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來監督自己言行的基層幹部。
  • 遂平民間故事: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傳說
    相傳,灶王爺姓張,名臘月,年輕時生得一表人才,頗有幾分才學。妻子郭氏丁香,貌美賢惠,勤謹持家。可惜這張臘月平日裡玩樂放蕩,不理生業,郭氏苦苦勸誡,反遭臘月討厭。王海棠過不得苦日子,見張臘月沒了錢財,又跟著一個有錢的財主跑了。張臘月氣瞎了雙眼,走投無路,只好挨村乞討,有一頓沒一頓地捱著日子。被休掉了郭丁香,又遇到一個好人家,小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張臘月討飯討到她家,丁香念及舊情,總是讓丫環給他端飯拿饃,飯裡悄悄放些銀子。誰知張臘月眼瞎,把咬不動的銀子都扔了。
  • 大年初四|今天為什麼要迎灶王爺?
    還記得不久前的臘月二十三我們剛把灶王爺送走嗎?今天是正月初四我們要迎灶王爺回民間啦!「灶神」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平日裡在煙燻火燎中爐灶風箱前灶王爺總是靜靜地看著我們春夏秋冬裡的一日三餐和瑣碎細小的柴米油鹽他都默默記在心底而每當到了過年的時候那個在我們看起來總有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
  • 灶王爺又是什麼爺?
    今天是北方的小年,說是送灶王爺夫婦上天的日子。在小時候的記憶裡,從這天起,貌似灶王爺兩口子放假了,而且各種鬼也全部放假,可以自由活動,所以,從小年這天起,小孩子們晚上外出就多了一層擔心。那些鬼,大多不認識,也有的是認識的,比如自己死去的祖先,鄰家死去的人的鬼魂等等。這一天,人們把貼在灶火坑旁邊,被一年的煙火燻得黑乎乎的灶王爺兩口子(有時候只有灶王爺一人)摘下來,給它嘴上抹點糖,然後扔進灶坑裡燒了。灶王爺就乘著一縷青煙到天庭報到去了。為什麼給它嘴巴抹糖呢?
  • 「老宋講故事」灶王爺的來歷
    北方農村或者南方農村比較多見,灶王爺神像旁邊有幅對聯,上聯寫著:上天言好事。下聯寫的是:下地保平安。非常的工整。上天一定是言好事嗎?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期望,一個美好的願望。好與壞全看你一年的行為造作,好就是好,惡就是惡,由不得任何人隨意更改。我們的灶王爺也是非常公正的。
  • 除夕就「上班」的灶王爺是什麼來歷?
    小編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在北方被稱為「小年夜」,這天人們要擺放祭品,祭祀灶王爺。傳說這天是灶王爺回天庭述職的日子。而之後在除夕,民間又有迎灶王的習俗。除夕就「上班」,灶王爺可謂最辛苦的神仙之一了。所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民間灶王爺有「檢舉」人間的職能,每家每戶是不是說了對上天不敬的話?灶王爺都會在天庭進行稟報,天庭也會據此給百姓進行福報或懲罰。灶王爺是什麼來歷?今天,小編帶大家穿越歷史,談談灶王爺的前世今生!
  • 臘月祭灶,拜灶王爺,起初這位灶王爺,卻是一位穿紅衣漂亮女郎
    民間習俗,每年臘月祭灶,達官顯貴家二十三祭灶,平頭百姓戶二十四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祭灶,所用的供品一樣,都是糖瓜一類的甜食,專門用來對付灶王爺夫婦的。本意是用糖瓜糊住灶王爺夫婦的嘴,不讓他們說三道四,要開口就說甜的,中聽的好話。
  • 灶王爺的來歷是什麼?為何臘月二十四要祭祀灶王爺,有何典故?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是古代神仙等級中最低的地仙,也就是玄幻小說中修煉成仙后,一開始的檔次。古代的神靈中,灶王爺是信徒最多的神仙之一,但同時他也是身份最多的幾個神之一,甚至連性別都極為模糊,有人說他是男,有人說他是女。
  • 臘月廿三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說說他的來歷和習俗
    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即將到來,處處充滿濃濃的年味;又逢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小年夜,是傳統的祭祀「灶王爺」升天告白的節日。那麼讓我們說說:「灶王爺」的來歷和習俗。」民以食為天,毎戶人家都要炒菜做飯。
  • 迎新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在童年記憶裡,學到的那些知識和知道的民間傳說故事,大多是奶奶口裡言傳身教的。這些東西的來源,也比較應景。比如臘月初八就講臘八的禁忌和傳說,臘月二十三就是灶王爺的傳說。哪怕是到了七月七,奶奶才想起來牛郎織女的故事。奶奶平日裡,杷鍋燎灶的,不會有過多時間的。到了臘月二十三,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好糖瓜,給灶王爺從廚房神位上揭下來。
  • 民間故事|小年夜灶王爺升天
    灶王爺老話說:「灶神老爺本姓張,鞋子放在鍋堂裡炕,不燒鞋底就燒幫,十雙就要燒九雙。」灶君,俗稱灶神、灶公,民間俗稱灶王爺。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夜,祭灶的時候,家家戶戶除了奉上各地特色的豐盛酒菜外,還有諸如芝麻糖、花生糖、麥芽糖、炒米餅、粉印餅、甘蔗、水果等。各地有各地的習俗,但糖果必須是粘性極大的。一種說法是,灶王爺最喜歡吃甜食,叫他「吃了人家的嘴軟」,上天庭匯報時,多說宅主的好話。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二十三也是小年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要在今天去天庭回報工作,玉皇大帝張友仁會將全年工作報告聽取後,做一個總結,並且將新的任務發放給灶王爺,灶王爺會在天庭逗留很久,處理我們一年的日常表現,灶王爺會在大年初一上班後回來我們家中繼續工作。我們熟知的灶王爺姓什麼呢?對於灶王爺姓什麼?
  • 專家觀點 | 談談灶王爺傳說
    在神像前供上麥芽糖制的糖瓜或關東糖(北京稱南糖),意在讓灶王爺把嘴粘住,以免他到天上玉皇大帝那裡去亂說亂奏。還要燒些紙錢,意思是送給灶王爺上天路上用的盤纏。還要給灶王的坐騎準備一桶水和一些草料(黑豆),供他餵馬之用。在祭祀時,戶主口中念頌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類口訣。然後全家人依次叩頭,為灶神送行。儀式就這樣簡單。祀灶有些禁忌。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和灶王奶奶,有啥故事?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在好多神仙裡,最不起眼的是灶王爺了。你看從年頭到年尾,他老人家待在人家的廚房裡,灰頭土臉,真是辛苦。不過,老百姓都很喜歡灶王爺。因為呀,過日子無非是衣食住行,吃可是老百姓的頭等大事。灶王爺整天待在廚房裡,廚房有啥事都歸他管,老百姓能不重視他嗎?說起來灶王爺,這兒還有個故事呢。據說,灶王爺原本是觀音娘娘座下的一名童子,名叫愛民。因為跟觀音娘娘言語不和,被玉皇大帝罰下凡間當廚師,忍受煙燻火燎之苦。愛民也不灰心,每天還是樂呵呵的,該幹啥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