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民幣跨境匯出15類情況可申請 跨境匯入限8萬

2020-12-12 中證網

  深圳試點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證券時報記者2月29日晚獲得的一份《深圳市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操作指引》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關通知顯示,為進一步拓寬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範圍,深圳將從2月14日起試點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試點業務。納入此項試點的銀行包括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招行深圳市分行、中信銀行深圳市分行以及華夏銀行深圳市分行。

  跨境匯入限8萬

  根據《指引》的規定,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分為跨境匯入業務和跨境匯出業務兩類。其中,個人跨境匯入業務遵循限額管理原則,香港、澳門居民執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內地銀行與香港、澳門銀行辦理個人人民幣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的標準;其餘地區實行每人每天8萬元的最高匯款限額。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個人的跨境人民幣匯入款不得用於國內證券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投資。

  「港澳居民此前執行的也是每人每天8萬元的最高匯款限額。假如按《指引》現在關於匯入的規定,應該是將此前限定在港澳居民的跨境人民幣匯入業務擴展到全部境外人士。」深圳某外資銀行國際業務部負責人稱。

  跨境匯出限經常項目

  引發市場強烈關注的是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出業務。對於這項業務,《指引》明確規定,將採用「實需管理」原則,並未給出每日最高匯款限額,但境內居民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出僅限經常項目匯款業務,而境外非居民個人跨境匯出業務也僅限於境外匯入未用部分的原路退回以及在境內合法經常項目人民幣收入的匯出。這一規定,與日前媒體報導的每人每天8萬元匯出額度並不相符。

  根據《指引》,境內居民個人在總共15類情況下可以辦理人民幣跨境匯出業務。這15類項目分別是:自費出境留學學費或生活費;境外就醫;境外培訓;繳納境外國際組織會費;境外諮詢;境外郵購;捐贈;贍家款;遺產繼承支出;保險支出;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支出;法律、會計、諮詢和公共關係服務支出;勞務報酬;旅遊、探親;其他經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審核同意的匯出款項。

  《指引》還規定,對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的境內個人,其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不納入本操作指引。

  受訪銀行人士稱,《指引》規定的這15類情況,在以往個人均可申請款項匯出,但大多數情況是購匯後再匯出。「直接允許個人用人民幣匯出,其實也沒有太多變化,只要境外能夠接受人民幣就不是問題。」某大行深圳市分行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表示。

  而對於境外非居民個人(中國境外自然人),則可在3類情況下辦理人民幣跨境匯出業務,分別是:境外匯入未使用的人民幣原路退回;境內取得的自有房產出租收入;境內取得其他經常項目合法人民幣收入。

  記者昨日分别致電參與試點的五家銀行網點,詢問相關業務是否已經開展,但得到的答覆均為「尚未有正式通知」。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昨日亦對相關事項不予回應,仍表示以2月29日晚間發布的澄清公告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銀行近期在南寧舉行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暨有關監測分析工作會議」總結2011年工作成績的同時,亦明確要求「各級人民銀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順應市場需求,在規範基礎上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範圍與品種,積極拓展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相關改革。」(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 見習記者 蔡愷)

相關焦點

  • 深圳人民幣跨境匯出15類情況可申請 匯入限額8萬
    跨境匯入限8萬  根據《指引》的規定,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分為跨境匯入業務和跨境匯出業務兩類。其中,個人跨境匯入業務遵循限額管理原則,香港、澳門居民執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內地銀行與香港、澳門銀行辦理個人人民幣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的標準;其餘地區實行每人每天8萬元的最高匯款限額。
  • 個人跨境匯款可直接用人民幣了
    本報訊(記者 劉文靜 通訊員 王震 李韋波)6月13日,省會市民李女士通過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直接向澳大利亞匯出了一筆人民幣匯款,這是河北省首筆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出匯款業務,該業務的實施意味著以後向境外匯款可以直接用人民幣了。  「過去由於只能用美元匯兌,不僅麻煩還有匯兌損失,相比之下,直接用人民幣匯出省時又安全。」
  • 跨境人民幣新政簡析
    ,可參照《辦法》第十二條,申請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子商務經營者、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提供結售匯及相關資金收付服務合規關鍵點及業務機會:1、銀行與持牌跨境支付機構合作2、銀行自身申請跨境支付資質3、保外貿新業態:支持發展跨境電商(105個綜試區、22個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海關)、市場採購(14個試點交易中心
  • 深圳擬推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早報記者,試點後,中國境內個人每人每天可以通過上述銀行深圳分支機構的帳戶跨境匯款不超過人民幣8萬元資金。據了解,目前除對公業務上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外,針對個人將人民幣直接匯向境外一直沒有政策開閘。如若這一業務真的開閘,也就相當於決策層面放開了個人人民幣境內外流動的閥門。
  • 六部門:進一步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流程
    境內銀行在滿足交易信息採集、真實性審核的條件下,可按相關規定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相關市場主體提供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支持境內銀行與合法轉接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合作為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相關市場主體提供跨境人民幣收付服務。《通知》提出,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重點監管名單形成機制。支持單證電子化審核。
  • 招商銀行6日成功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
    網易財經7月6日訊 6日,網易財經從招商銀行獲悉,招行深圳分行於當日為客戶比亞迪成功辦理了第一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同日,中行和交行也成功辦理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招行表示,該行充分認識到深港兩地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大勢所趨,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其深圳分行在今年春節過後就主動和人行保持密切溝通,積極尋找潛力客戶,爭取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力拔頭籌。
  •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實質運作
    6日,上海電氣集團、上海絲綢集團、上海環宇進出口公司三家在滬企業與香港、印尼的貿易夥伴籤訂了首次採用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結算貨幣的貿易合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完成了第一筆由內地企業出口香港、貿易貨款經中銀香港匯入內地的跨境貿易人民幣匯入匯款業務,以及第一筆跨境貿易人民幣匯出匯款業務,這三筆貿易涉及兩筆總值為1398萬元人民幣的出口項目和一筆30萬元人民幣的進口項目。結算資金順利到位。  此舉標誌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地位已經從計價貨幣提升至結算貨幣,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 六部門:支持個人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六部門:支持個人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據央行網站4日消息,近日,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 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個人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
  • 浦發銀行上海分行成功辦理首單境外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出匯款業務
    日前,浦發銀行上海分行成功辦理其首單境外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出匯款業務。該項業務不但有效滿足了境外個人將境內合法人民幣收入匯出境外的實際需求,也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又有了新的突破。
  • 央行等六部委發布: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
    (六)優化跨國企業集團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安排。跨國企業集團指定作為主辦企業的境內成員企業,可根據實際需要在異地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辦理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
  • 今晚報數字報-跨境人民幣政策新規帶來利好
    本報訊(記者劉英潮)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 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
  • 【獨家釋疑】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
    目前個人可參與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個人電商入駐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辦理跨境出口商品收款,此類個人電商是否必須是有進出口資質的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或個體工商戶;入駐淘寶的普通個人賣家(無進出口資質)可否也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辦理小額出口收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怎樣處理此類業務?
  • 跨境匯款內情調查:多地試個人境外人民幣直投
    廣東4家深圳8家銀行曾試點  作為以外匯業務為特色、在境外擁有眾多分支機構的中國銀行,其早在2008年就開始籌備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2011年,中國銀行主動跟央行溝通,成為第一家試點銀行。」一位中行廣東省分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
  • 德州中行成功開辦首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項下匯出匯款業務
    (原標題:德州中行成功開辦首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項下匯出匯款業務)
  • 1小時匯出!民生銀行天津分行助力跨境採購防疫物資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生銀行天津分行上下一心,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建立跨境業務的綠色通道,簡化企業單據審核,減免業務辦理手續費,解決客戶足不出戶,在線辦理跨境匯款、收匯、結售匯等業務需求。天津市一家貿易公司,長期從事海外進出口業務。
  • 滬企籤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首單 交易金額1428萬
    「今天是個好日子,」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談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滬啟動「一片好心情」,認為這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必將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參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有不少上海企業,上海市政府將為企業和商業銀行提供全力支持和服務。
  • 央行等六部門:便利個人經常項下人民幣跨境收付
    境內銀行可使用企業提交的紙質形式或電子形式的收付款指令代替《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款說明》,企業提交的收付款指令應滿足國際收支申報和跨境人民幣業務信息報送要求。境內銀行可通過審核企業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單證或電子信息為企業辦理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銀行應確保電子單證或電子信息的真實性、合規性以及使用的唯一性,並在5年內留存電子單證或電子信息備查。
  • 債市開放再提速 取消境外機構單幣種投資匯出比限制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中國債市開放再次提速。21日晚,央行、國家外匯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統一債券市場資金管理和外匯風險管理,取消單幣種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取消即期結售匯限制,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擴展至涵蓋交易所債券市場,以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規定》明確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選擇匯入幣種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 滙豐成為首家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入業務的外資銀行
    滙豐14日宣布,已成功完成了首筆個人其他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匯入匯款。這是自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1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簡稱《通知》)後,外資銀行辦理的首筆該類業務。
  • 央行完善人民幣跨境政策,確保境外投資者收益依法自由匯出
    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滿足市場合理需求,中國人民銀行1月5日對外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凡依法可使用外匯結算的跨境交易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並對便利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優化了業務辦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