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軍事專家蘇紫雲有關「兩枚飛彈炸三峽」的言論在兩岸輿論界激起軒然大波,不過,這位「專家」的言論既非「空前」,可能也不會「絕後」。幾十年來,對岸的各色政治人物早就曾在公開場合把上海、香港等重要都市列為攻擊目標,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曾在臺灣部署過以大陸為目標的核武器。
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6日對這些歷史作了梳理,觀察者網摘編如下,供讀者參考:
原標題:「打三峽大壩沒人性」但老美也曾建議我們炸下去
據報導,臺灣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13日舉行以「安全的總合:臺灣應善用戰略機遇-從M503談起」為題的演講,他在回答聽眾提問:幾枚飛彈可以炸毀三峽大壩時,表示「應該2枚就夠了」。
他當時還說,面對大陸軍機繞臺和M503航線的舉動,臺灣應考慮「國防經濟」,必須有正確的投資,「例如優先部署1000枚中程飛彈,兩枚就可炸掉三峽大壩。」
有學者公開表示「兩枚飛彈就可炸掉三峽大壩」引發外界抨擊。 新華社
這論點引起島內輿論撻伐,作家黃智賢就說,這牽涉反人類罪,連想都不可以想。前國防「立委」林郁方也指出,目前除了「恐怖組織」,應該沒有任何勢力會愚蠢地把敵人的大水壩或核電廠當作戰爭目標,因為這將危及無數平民的生命,必然會被全世界譴責和制裁。
但打三峽早已成為許多臺灣政客或平民對於兩岸戰爭的典型假想形態,連大陸的「知乎」網站都有人嚴肅提問:「臺灣飛彈如何?為什麼總是叫嚷要打上海、打三峽?」
最早是1999年劉泰英說要打香港、上海
1995年,臺灣地區時任領導人李登輝訪問美國,95、96年,臺海兩度出現飛彈危機。
到了1999年,曾身為李登輝重臣的前中華開發公司董事長劉泰英在泰國曼谷語出驚人,他表示,大陸若動武,臺灣飛彈將打香港、上海。
這一說法就在李登輝當年7月9日提出所謂「兩國論」後十餘天提出,十分敏感,讓各方矚目。
1999年,劉泰英語出驚人,中共若動武,臺灣飛彈將打香港、上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他說,大陸當時如果準備武力攻臺,臺灣就會馬上發射一枚飛彈至香港「海面」,再發射另一枚至上海「附近海面」。這樣的舉動將令大陸外資撤出、經濟動蕩,激起人民不滿,馬上會造成巨大動亂,也可導致政府危機。
當時媒體問劉泰英,發言是否代表李登輝的意見,劉泰英則含糊其詞稱,是否猜中上層的想法,他不知道。
遊錫堃稱,攻上海 「東方明珠」是目標
2004年9月,已是陳水扁執政,當時的「行政院長」遊錫堃在「立法院」備詢時提出「你打我臺北,我就攻你上海」的恐怖平衡理論,他說,「你打我100顆,我就打你50顆,你打我臺北、高雄,我就打你上海。」
2004年9月,時任「行政院長」遊錫堃(右)在「立法院」提出「你打我臺北,我就攻你上海」的恐怖平衡言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時臺灣媒體了解這一說法後,追蹤報導稱,臺「中科院」當時已秘密研發中程彈道飛彈,射程達1000公裡,可攻擊上海等目標。
時任「國防委員會召委」的李文忠說,兩、三年後,我們應該就有能力擁有射程超過1千公裡的飛彈,要打上海我想不是問題。
據當時臺灣方面預想,若大陸鎖定臺北101大樓作為首要攻擊目標,臺灣將從南臺灣的飛彈基地,或是船艦,發射第一枚中程彈道飛彈,瞄準上海著名地標「東方明珠塔」,接下來電廠、機場,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目標。
2004年遊錫堃提出「攻打上海」理論,媒體追蹤報導說,臺灣若被迫反擊,上海「東方明珠塔」將是目標。 新華社
首倡攻擊三峽大壩的 可能是美國防部
2004年5月底,美國國防部送交國會的《中國軍力報告》首度提出臺灣採取攻擊行動的選項。
報告中指出,臺灣為了「嚇阻」大陸,可考慮瞄準中國大陸大城市或諸如「三峽大壩」等重大目標。報告說,主張取得攻擊中國大陸武器能力者,認為以攻擊都會區或三峽大壩等方法,可威懾北京。當時報告還說,臺灣空軍已具有先進的空中攻擊能力。
但隨即出版的美國「國防新聞周刊」上即發表社論,譴責五角大樓在這份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建議臺灣先發制人攻擊大陸,是挑釁及不負責任的作法。
不過,雖然美國國防部的這份報告5月就已出爐,但遊錫堃直到當年9月在「立法院」表態時,仍未提到攻擊「三峽大壩」,只是提出攻擊「上海」這個城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石原慎太郎,加入攻擊三峽大壩「大合唱」
在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提議」攻擊三峽大壩後,2005年大陸爆發反日示威,日本的右翼政客也開始對中國作出言論攻勢,包括要求日本政府在釣魚島駐軍等。
其中最著名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以及在野的民主黨憲法調查會會長枝野幸男,他們都主張要在釣魚島派駐自衛隊。石原慎太郎就是日後「釣魚島國有化」鬧劇的重要推手。
2005年9月,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左)訪問臺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石原慎太郎加入了攻擊三峽大壩的大合唱。他這一年在《周刊新潮》雜誌,對日本政府提出「緊急提言」,希望用「以暴制暴」的手段,來對抗中國大陸的反日示威,不論是「三峽大壩」或甚至是「北京」,都可以是被破壞的對象。
2007年臺「國防部長」稱被「害死了」,「不會用飛彈惹大陸」
2007年4月26日,時任臺「國防部長」李傑在「立法院」回應質詢時透露,漢光演習兵推中的「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飛彈」(TSMFS)(即傳說中的「雄二E」飛彈),有效射程是在1000公裡以內,是否能打到上海或大陸哪裡他完全不知道,希望外界不要再問,因為上次前「行政院長」遊錫堃說臺灣飛彈可以打到三峽大壩,「把我們害死了」。
2007年,國防部長李傑在「立法院」時說,上次前「行政院長」遊錫堃說臺灣飛彈可以打到三峽大壩,「把我們害死了」。
不過,李傑搞錯了,遊錫堃當時沒說要打三峽大壩,而是打上海。事後媒體對此再詢問李傑時,李傑不願再多說,並希望外界不要把他的說法又扯上政治。
李傑回答何敏豪等「立委」時又說,現在反攻大陸根本不在臺軍的作戰計劃裡面,臺灣不會沒事用飛彈去惹大陸,因為他們用飛彈回擊臺灣也承受不起。
李傑說,我方飛彈設定的目標沒有三峽大壩,連一般港口都沒有。
真可攻擊三峽大壩的雲峰飛彈,早喊停?
據稱,臺灣從李登輝時代就開始進行的中程地對地「雲峰飛彈」計劃,射程達到2000公裡。
但蔡英文上臺後認為,就算研發成功,也只具備「有限嚇阻」而非「有效嚇阻」能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已評估放棄喊停確定不量產。不過,另一說法是,雲峰早在2014年就已喊停。
「雲峰飛彈」已研發超過10年、耗資近80億元,據稱這個飛彈計劃包括兩方案,射程最遠可達2000公裡,範圍涵蓋北京、上海,甚至「三峽大壩」,該計劃以「天弓」防空飛彈為基礎,在李登輝時代軍方將此計劃列為最高機密,並開始研發。
2008年,「雲峰」計劃中的飛彈曾有試射,原本計劃少量生產,初步規劃建造10套發射系統,每套配備15至20枚飛彈,總目標共500枚,但該計劃已在2014年被擱置。
接近雲峰飛彈的天弓二型飛彈。 (軍聞社)
在軍事對峙時代 兩岸曾經面臨核能戰爭
依據美國解密的文件,1958年「金門炮戰」爆發,在危機爆發前,美國軍方分析,除非動用核武器對大陸進行轟炸,否則不足以遏阻大陸封鎖或阻絕金門、馬祖等外島的企圖。
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曾經在其所主持的三次白宮會議中,接受軍方的作戰建議方案,下令一旦大陸進攻臺灣本島,或對金門實施登陸作戰,美國可動用核武攻擊中國大陸沿海軍事設施。
但美國當時的態度十分謹慎,連臺灣當局也不知道這張「底牌」。
這三次白宮會議分別是在1958年8月25日、8月29日及9月6日。
1960年,艾森豪總統訪臺,蔣介石親自在松山機場歡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但據解密文件,早在1958年2月間,美國一個MGM-1「鬥牛士飛彈」(Matador)部隊便已抵達臺灣。該部隊配有鬥牛士飛彈及「核彈頭飛彈十枚」。
當年8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為討論臺海危機,舉行第一次會議。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空軍上將特文寧(General Nathan Twining)在答覆副國務卿赫特(Chrestian Herter)之問題時明白地說:美國可能使用核武器對付大陸的空軍基地,以防止大陸空中阻絕作戰得逞。
他說,美國在開始時可使用低威力的1萬噸至1.5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對「廈門地區」的數個機場進行攻擊。如果大陸還不停止行動,那麼,美國除了深入中國大陸到上海地區內實施核武攻擊外,別無他途。不過,這些最終都未成真。(稿件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