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岸邊的地質奇觀 遊地貌迥異的野柳

2021-01-20 蜂鳥網

  去臺灣之前,我翻看了一些關於臺灣旅遊的書,從裡面的圖文了解各個景點,特意選中了這裡。原因很簡單,這裡的地貌特徵是罕見的,不親眼瞅瞅有些可惜。因為這裡距離臺北市不遠,所以計劃暫住臺北時光顧這裡。又因為這裡屬於自然風景,所以計劃晴天時前往。


因為坐過站,我們便開始徒步折返,公路很有感覺,車少,旁邊是一片野海。


於是我們下到了這片野海區域,海邊的石子形態各異,很特別


這片野海也屬於野柳區域,但是沒有遊客


攝影:源形畢露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臺北第二天一早太陽當頭照,我們坐了個公交直奔野柳。首先是大家坐過了站,其次是到了野柳,天也開始陰雨連綿起來。其實也挺慶幸我們坐過了站,這讓我們走過了一段比野柳還野的野海灘。從地圖上看,我們那時處於臺灣最最東北邊緣的海邊。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野柳風景區位於臺灣省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個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遠望如一隻海龜蹣跚離岸,昂首拱背而遊,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野柳龜。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野柳曾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進入野柳風景區前,要經過一個小鎮

  景區裡的石頭極富生命力,這些石頭一直在不斷生長。在海水衝刷和東南季風的吹拂下,周圍的軟巖層被逐漸侵蝕,原本沉寂海底的海中古生物的堅硬結核裸露了出來。蕈狀巖從稍微突出地表的誕生期開始,經過不斷的風化,逐漸經歷無頸期、粗頸期、細頸期。最後,細長的脖頸會因為無法承受頂端石頭的重量而瞬間斷裂,結束蕈狀巖的一生。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野柳公園裡可以參觀的地方也是有限制的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野柳風景區分為三個大區:第一區女王頭、仙女鞋、乳石等,第二區豆腐巖、龍頭石等,第三區海蝕壺穴、海狗石等,適合作地質教學的田野調查課程。林添楨塑像是紀念其當年捨身救人的英勇事跡。

  進入野柳風景區,沿著步道而行,一路可盡覽奇特的地質景觀,如女王頭蕈巖、仙女鞋、象石、瑪玲鳥石等造型各異其趣,行至岬角尖端,即為白色的野柳燈塔,在此展望海天一色,最是令人心曠神怡;除了地質景觀,野柳亦是眾多候鳥休憩的驛站,是賞鳥人士眼中的寶庫。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野柳風景區的地貌無論是大場景還是小細節,基本都是圖片這樣。這裡畢竟是一個景點,會有絡繹不絕的旅行團,也會有遊客排大長隊為了拍一張紀念照。所以,如果真的想來這裡拍些照片,建議找一些冷門的時間。從照片裡也可以看到,我並沒有拍那些著名的「石雕」,比如女王頭、仙女鞋、龍頭石什麼的,因為這樣的圖網上很多,我只是隨行拍了些自己喜歡的,畢竟是來遊玩的。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我清楚的記得,這裡最著名的女王頭前,大概拍了30多個人的隊伍,大家挨個與它合影,四周圍觀的人也很多,所以我沒拍。我覺得我對於攝影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隨意了,不像以前那麼強迫症了。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圖片及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源形畢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作者微博:@源形畢露,微信公眾號:iyuanfoto。

  更多《看見臺灣》系列文章請點這裡:

  《看見臺灣 文藝範十足如電影般的集集車站》

  《看見臺灣 發掘特色主題民宿之羊兒煙囪》

  《看見臺灣 記憶裡的五班斑斕臺北初印象》

  《看見臺灣 文藝花蓮裡的松園別館和舊酒廠》 

  《看見臺灣 聽陳綺貞的歌行走文藝小鎮九份》

  《看見臺灣 在臺中市閒逛偶遇電影主題餐廳》

  《看見臺灣 偶遇墾丁到花蓮路上的文藝枋寮》

  《看見臺灣 復古店裡尋找臺灣人的童年記憶》

  《看見臺灣 感受海峽對岸對同志文化的包容》

  《看見臺灣 雨中悠然慢遊雲霧繚繞的阿里山》

《看見臺灣 臺南紀事之吃早點偶遇熱心大爺》

相關焦點

  • 海洋地質奇觀-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個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蘑菇)、姜石(食用姜)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了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加上周圍豐富的多元地貌,使野柳成為最具觀光與遊憩功能的著名景點。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獨特地質風貌令人心醉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獨特地質風貌令人心醉 2013年07月11日 08:13 來源:新華網臺灣頻道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江西遊客臺北遇「女王」 野柳地質公園迎贛首發團
    站在野柳地質公園看臺灣海峽,美麗如畫。 透過野柳地質公園看臺灣海峽       大江網臺北訊 特派記者吳躍軍報導:說「野柳」美麗是因為那裡有個「女王」,她常年側著臉,聆聽大海的私語。4月23日下午,因美麗「女王」而聞名的臺北縣萬裡鄉的野柳地質公園迎來了江西赴臺遊首發團。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來臺灣玩,第一站一般都是臺北,那就應該去一下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應該算是基隆市的、還是新北市的、應該不會算是臺北市的。我們從臺北去只要坐巴士即可。好像挺遠的,大約要坐一個多小時。如果藍天白雲,這裡一定非常漂亮,不過,我看別人的照片,都是灰濛濛的,還真沒見過藍天白雲下的野柳地質公園。說明這裡雨天多,能不能碰上好天氣那就要看人品了。
  • 大自然奇特景觀--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組圖]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貌景觀一角。中國網圖片庫 李曉峰攝影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省萬裡鄉,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
  • 臺灣野柳 不可錯過的地質奇觀
    野柳風景區位於臺灣省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個突出海面的岬角,遠望如一隻海龜蹣跚離岸,昂首拱背而遊,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野柳龜。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瑰麗景象,是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摘要】 去臺灣旅遊歸來,臺灣野柳地貌風光,讓我深深體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力量。野柳沿海一段突出海面的岬角,約有1700公尺。這一帶地層是   去臺灣旅遊歸來,臺灣野柳地貌風光,讓我深深體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力量。  野柳沿海一段突出海面的岬角,約有1700公尺。
  • 野柳,中國最神奇的海岸
    野柳海岸是臺灣北部一個伸入海中的山岬角,岬角有如海龜蹣跚離岸,匍匐於海面之上,做翹首拱背欲遊出海之狀,因此野柳海岸又有野柳龜、野柳岬、或野柳半島之稱。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野柳海岸的礁石,都有一種無何挑剔的獨特的野性美。這裡的奇巖怪石,都是歷經千萬年不斷地接受海水及海風的洗禮,才被雕琢成今日這番絕色之姿。
  • (夏雲)臺灣見聞之五——野柳公園:鬼斧神工地質地貌
    (夏雲圖文)臺灣面積不大,四面環海,優美的海岸風景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和特殊的地質景觀,其中以臺灣東北部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引人注目,在「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它超過了知名的玉山主峰和日月潭名列第一。
  • 臺開放個人遊 基隆野柳地質公園成熱門景點
    野柳,這個名字更是逐漸響亮。  「野柳水拍雨瀟瀟,墨客匆匆忙聚焦;硯池走獸姿百態,清夢遠古方舟漂」……現代人的詩句描述了野柳地質公園的詩意情境,但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體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前,筆者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對野柳一線深入探訪,對此處奇巖怪石的地質奇觀驚嘆不已。
  • 寶島臺北野柳地質公園覽勝
    祖國寶島臺灣四面環海,優美的海岸景觀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色。
  • 科學網—走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2009年被《圖說天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處奇異地貌之一,記者日前隨旅行團赴臺,有幸目睹了這一世界奇觀。後來在海浪、雨水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形成了野柳如今的地質地貌和千奇百怪的巖石。 進入野柳地質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藍浩瀚的太平洋。沿著步道前行,周圍奇特的地質景觀,讓人感覺置身於一個龐大的天然地質博物館,遊走於一片奇幻壯觀的石林之中。
  • 祖國寶島臺灣行--野柳地質公園回眸
    北回歸線是看不見的一條假想線,建立了標誌塔,就使得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的客觀實體,感覺到這條緯線的存在。它對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氣候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又繼續乘車前往參觀著名的"野柳風景區",那是奇巖世界奇觀之一,因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乃導致形成罕見的地形,如馳名中外的女王頭,仙女.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質奇觀—新聞—科學網
    ■圖/文 餘翔林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地區新北市萬裡區。公園所在區域為突出於海岸線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和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使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臺灣地區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
  • 臺北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巖
    臺北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巖 2014年08月04日 11:44:39  來源:新華網    臺北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巖是世界奇觀之一。
  • 臺灣野柳:滄桑歲月造就的自然奇觀
    野柳地質風景區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野柳地貌的形成是因為幾百萬年前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奇巖怪石景觀。
  • 智庫解析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位於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野柳地質公園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吸引著遊客,號稱世界十大最美海岸之一。
  • 北賞野柳奇觀 南遊墾丁美景
    臺灣名勝,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外,北有世界奇觀野柳地質公園,南有著名的墾丁風景區。許多遊客雖去過臺灣,往往顧此失彼,錯過美景。  A 環島遊中稀缺品  市面上,臺灣環島7日遊仍屬「稀缺產品」。  臺灣遊常見產品有兩類:西線6日遊和環島8日遊。西線6日遊一般為:臺北—臺中—臺南—高雄,時間緊,需放棄風光秀美的花蓮、臺東、墾丁等。常規環島8日遊雖然景點全,但時間較長、價格較高。  有讀者會首先問這個問題:「都是環島遊,7日遊和8日遊僅差一日,能有什麼區別呢?」
  • 我與野柳女王的約會
    參加完臺北兩岸旅遊交流展開蒂式,臺灣林先生就駕車帶我們一行到深坑老街,深坑老街古色古香,主要去品嘗「大樹下串燒臭豆腐」,完後,林先生野柳地質公園
  • 寶島臺灣看「野柳」
    ……」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想有一天到祖國的寶島臺灣去看一看。前不久,終於和朋友一起來了次環寶島遊,上阿里山,遊日月潭,品特色美食……一通遊下來,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多麼好聽的名字。大巴載著我們一行十人離開臺北向野柳駛去時,我的思維跳躍起來:今天要去的野柳地質公園莫非是個柔條垂拂、綠色蔭蔭的海邊公園?我遐想著,企盼著。當來到野柳地質公園時,我被完全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