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中國最神奇的海岸

2021-02-11 尋夢遊仙

從臺北坐車,大約半個小時就來到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的海邊。初聽到野柳的名字,實在是無法把它和大海聯繫在一起。野柳是一片舉世罕見的海岸,海岸邊上眾多的蕈狀巖,屹立成群。

野柳海岸是臺灣北部一個伸入海中的山岬角,岬角有如海龜蹣跚離岸,匍匐於海面之上,做翹首拱背欲遊出海之狀,因此野柳海岸又有野柳龜、野柳岬、或野柳半島之稱。

進入野柳景區,沿著步道前行,一路盡覽奇特地質景觀。礁石是海岸邊常見的石頭,真正可以稱得上奇特的並不多,但野柳的礁石則不同,野柳的石頭很怪,怪到了充滿藝術氣質,令人嘆止。

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野柳海岸的礁石,都有一種無何挑剔的獨特的野性美。這裡的奇巖怪石,都是歷經千萬年不斷地接受海水及海風的洗禮,才被雕琢成今日這番絕色之姿。

波浪的侵蝕,巖石的風化,海陸相對運動等地質作用,產生了野柳這一神奇的海岸地貌。在這裡,舉凡海岬突巖、海蝕洞、海蝕臺、海蝕崖、溶蝕磐、海蝕溝等景觀,應有盡有,舉目所見,皆為鬼斧神工。

據說,在兩千萬年前,由於地球造山運動的擠壓,野柳的地殼出現了斷層,原來的海底被擠壓凸出地表。經過海水和風雨的不斷侵蝕,破碎的斷層帶凹入內陸形成了海灣,而中間突出的部分則就成今天的野柳海岬。

野柳海岸邊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是由海水不斷的衝刷,東北季風不停地吹拂,使原本沉寂在海底的古生物堅硬結核風化出來。當堅硬結核周圍的軟巖層被侵蝕之後,堅硬結核呈現出不同形狀露出地表。

這些不規則狀的堅硬結結核,創造出了野柳這片神奇的海岸。人們在驚嘆之餘,依照這些石頭的形狀為之命名,便有了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風化窗、姜石等世間罕見的地理景觀。

遊覽野柳海岸,首先來到的是與陸地相連的第一區,這是奇石最多樣的地區。在這片海蝕平臺上,因巖層的不同,所風化出來的石頭形態也大不相同,靠近海岸的是形如老薑的姜石。

隔著一條直敞敞的海蝕溝,溝的內側則是大片凹凹凸凸的風化窗。再向內延伸,則是形似蘑菇的蕈狀巖。蕈狀巖在野柳海岸的奇石中數量最多,且最引人關注的奇石。

在野柳海岸若要論最獨特的,則非燭臺石莫屬了,全臺灣惟野柳有之,全球亦屬罕見。燭臺石位於海岸和山丘的交接處,秋冬時節的東北季風吹起的巨浪,將燭臺石的表面洗得光滑圓潤。

岸邊的礁石終年受到海浪的洗禮,在漂洗千萬年後,水流不斷沿著堅硬的結核外圍衝刷侵蝕,漸漸雕出圓錐狀的石形,中央高點露出的堅硬結核如同燭火,形成了一座座惟妙惟肖的燭臺石。

姜石是鈣質砂巖構成的,其高度比蕈狀巖還低,有可能是蕈狀巖柱石裂後頂端崩解下來的,也有可能因地形的坡度和海浪當時在該位置的磨蝕方式所造成的。

在蕈狀巖頂部或純鈣質砂巖上布滿了如蜂窩般的小洞穴,這是野柳海岸常見的蜂窩巖。這些小洞穴是由於海水漩流的磨蝕及水壓,迫使孔穴中的空氣造成爆破效果,在鈣質砂巖上留下大小不同的孔洞。

野柳海岸的燭臺石、蕈狀石、姜石、蜂窩石等象形巖石,造型各異,引人入勝。在這裡,你會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絕,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能讓你發揮隨意的想像,不同的角度、不一樣的方位,就會有不同的理解。

在野柳海岸眾多隆起的蕈狀巖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突起於斜緩石坡上的女王頭,女王頭髻發高聳、微微仰首、美目遠盼,姿態絕美,極具神韻,令人不由讚嘆自然神工之美妙。

女王頭是野柳的地標,凡來野柳海岸的人們大多也都是衝著女王頭來的,在眾多的巖石中,我一眼就看出了兩米多高的女王頭,她高高挽起的髮髻,細長的脖頸,尤其看她的側影,更顯得高貴典雅。

海岸邊的蕈狀巖從突出地表開始,在不斷風化的過程中,經歷了無頸期、粗頸期、細頸期,隨著海浪的侵蝕,蕈狀巖的頸部會越來越細,當它的頸部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時就會斷裂,結束蕈狀巖的一生。現在的女王頭已進入了暮年,有地質學家預計20年後,女王很可能斷頸而亡。

野柳海岸是一處被海浪雕塑形成似人像物的各種奇特形狀的海岸,海岸上奇巖怪石密布,種類繁多,各盡其妙。這裡的海岸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第二名。

站在野柳海岸,天空密布著灰色的雲,海上吹來的風很大,層層的波浪從遠處湧來,與岸邊的礁石碰撞,掀起白色的泡沫,給人驚濤拍岸的感覺。野柳,是海和風的寫意刻畫,大自然的靈異斧鑿,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瑰麗景象。

當我再次環視四周聳立於海蝕巖床上姿態奇異的巖石,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造工之美妙,竟然可以賦予這些石頭如此的神韻。對比平時所看過的海景,這裡算尤為獨特的,實在是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臺灣野柳 流光溢彩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新北市萬裡區,長約1.7公裡,最寬處不到300米。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接近垂直,加上波浪侵蝕、巖石風化以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野柳形成了遠近聞名的罕見地形、地質景觀。其中「女王頭」海蝕地貌最為遊客所熟知,成為遊客熱門「打卡」景點。據統計,去年野柳共接待了240萬島內外遊客,其中約30%為大陸遊客。
  • 野柳,海之孕育的美麗幻境
    陳魯寧 文/圖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www.cnair.com  寶島東北海岸,有一個地方,叫野柳。當年,《中國國家地理》主持了長達八個月的全中國優美風景。海選中,野柳,脫穎而出,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 野柳(臺灣基隆)
    野柳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之稱,又因其形狀像一隻海龜,故又被稱為野柳龜。這一帶地層由砂巖堆積而成,因受海浪長期的侵蝕和風化,在海邊形成陡直的海蝕崖及寬平的巖床。
  • 野柳沒有野柳,有的是海天一色和嶙峋怪石
    野柳又稱「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野柳地質公園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野柳奇巖是這裡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野柳的石頭很怪,怪到了充滿藝術氣質,令人嘆止。
  • 神奇靈異的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北市東北方向的野柳村,是臺灣北部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野柳岬在著名基隆港西北不遠,北望東海,東向太平洋。這一帶地層由砂巖堆積而成,海灘上奇巖怪石密布,種類繁多,各盡其妙,是世界級的地質公園。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來臺灣玩,第一站一般都是臺北,那就應該去一下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應該算是基隆市的、還是新北市的、應該不會算是臺北市的。我們從臺北去只要坐巴士即可。好像挺遠的,大約要坐一個多小時。如果藍天白雲,這裡一定非常漂亮,不過,我看別人的照片,都是灰濛濛的,還真沒見過藍天白雲下的野柳地質公園。說明這裡雨天多,能不能碰上好天氣那就要看人品了。
  • 海浪留在大地上的作品——野柳
    野柳位於新北市萬裡鄉野柳村,是一伸入海中的山岬,長約1700米,所以稱為野柳岬、野柳鼻或野柳半島。又因其開關,遙望如一對海龜,蹣跚離岸,翹首拱背而欲遊,故也有野柳龜之稱。
  • 寶島臺灣(3)---野柳的 「女王頭」
    其實 「野柳」 離臺北不遠,基隆港往北一點:在石群中尋找最令人期待的很出名的「女王頭」,在一堆 「野柳」、木棧道、遊人中,她並不孤獨,不知多少年前的、自然的、 野的氛圍已不存在,她風化得嚴重,要保護起來了
  • 林嶽棒/驚豔臺灣野柳
    用完自助早餐後,我們在新北市貝爾頌精緻汽車旅館,乘坐「知見旅行社442—SS」大巴,前往「野柳國家地質公園」。因半路遇到趕廟會的隊伍,在大巴既不鳴笛又不超車的前提下,用了約一個半小時到達了景點。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北端的基隆市西北約15公裡,是一塊突出海面的岬角。遠眺野柳岬時,它就像一隻俯臥在海中的烏龜,所以又稱為「野柳龜」。
  • 海洋地質奇觀-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個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蘑菇)、姜石(食用姜)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了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加上周圍豐富的多元地貌,使野柳成為最具觀光與遊憩功能的著名景點。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野柳」在我腦海中的大名鼎鼎,源於十數年前在諸多雜誌刊物中所見到的「女王頭」,去年5月在中國臺灣省環島自駕之旅的規劃中,野柳地質公園早已納入了遊覽計劃。我始終認為「野柳」的名字是極其浪漫的,恰如「清清河邊柳,月上柳梢頭,楊柳春風」一般的意境,可是當我了解到「野柳」名字的由來,卻多了一份心酸……關於野柳地名的由來最被認可的說法應該是:歷史上野柳當地居民靠海為生,因耕地有限,缺乏稻米,需依靠大陸沿海米商供應。每當運米糧途中,搬運工人背後的米袋經常被當地人以"鴨平嘴(臺語,以細竹筒一端削尖)"戳破,讓米流出來再隨後撿拾。
  • 看海岸邊的地質奇觀 遊地貌迥異的野柳
    攝影:源形畢露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臺北第二天一早太陽當頭照,我們坐了個公交直奔野柳。首先是大家坐過了站,其次是到了野柳,天也開始陰雨連綿起來。其實也挺慶幸我們坐過了站,這讓我們走過了一段比野柳還野的野海灘。
  • 它是「中國的好望角」,與亞龍灣、野柳並列「中國最美海岸」三甲
    成山頭,位於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因地處成山山脈最東端而得名。成山頭三面環海,與韓國隔海相望,僅距94海裡,是中國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與海南三亞的亞龍灣、臺灣基隆的野柳並列「中國最美八大海岸」前三甲。
  • 獨一無二的野柳
    也許還想邁過起伏的丘陵;如果你流連過小橋流水,也許還想穿過荒蕪的大漠;……大自然就是這麼地豐富、這麼地神奇,讓我們為它著迷,為它感嘆!野柳,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方約十五公裡處,是一處突出海面的岬角。長時期下,就在鈣質砂巖面上留下大小不同的孔洞,最小的稱蛀洞,稍大的即蜂窩,大的叫風化窗。
  • 特寫:光影美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妙一夜
    在民眾的期待中,夜色漸濃,海風輕拂,波濤拍岸,《天鵝》大提琴獨奏悠揚地如潮水般湧來,野柳地質公園「野柳石光·夜訪女王」活動璀璨登場。  奇巖、音樂、海風並陳……迷離的燈光秀給野柳地質「夜訪女王頭」活動增添了華麗的視覺體驗,而特別規劃的海灘露天「女王音樂會」的悅耳音符則將公園變成了扣人心弦的舞臺。
  • 臺灣基隆廟口少賺7成 野柳遊客數雪崩
    (張睿廷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向來人潮滿滿的基隆廟口夜市和野柳地質公園等知名景點,今年都因新冠肺炎大受影響,基隆廟口還受到網絡謠言中傷,生意驟降7成;野柳地質公園過去遊客以大陸、韓籍等觀光客佔大宗,疫情爆發後,來客數直接「雪崩」,減幅高達9成5,整座園區空蕩蕩,情況慘不忍睹。
  • 野柳可不只有女王頭
    去野柳地質公園排隊那麼久只看了一眼女王頭?是不是以為「野柳=女王頭」?你一定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更美的風景,才會離開得那麼乾脆決然。
  • 中國最美海岸排行
    野柳的奇巖怪石,歷經千萬年不斷地接受海水及海風的洗禮,雕琢成今日這番絕色之姿。野柳又稱「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野柳地質公園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野柳奇巖是這裡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NO.
  • 寶島臺灣之五:野柳、臺北
    野柳地質公園萬裡鄉為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
  • 野柳,海之孕育的美麗幻境
    陳魯寧 文/圖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www.cnair.com  寶島東北海岸,有一個地方,叫野柳。當年,《中國國家地理》主持了長達八個月的全中國優美風景。海選中,野柳,脫穎而出,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