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羅文:一首《獅子山下》,唱出無限香江情

2020-12-09 阿恆品歌

小編喜歡聽歌,更喜歡品歌。一首歌曲的誕生,不僅僅是音樂,歌詞,還有演唱者的演繹。最後,到了聽者的耳朵,內心產生共鳴和浮想翩翩。

現在很多歌曲,都很矯情。 而70年代到90年代的香港,樂壇的崛起和鼎盛,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經典歌曲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歌曲裡面透露出的感情,能讓人勾起回憶,有著無盡的感慨,比如這一首《獅子山下》就特別有味道。

獅子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外型就像是一頭端坐於九龍塘和大圍之間的雄獅,面朝九龍西,在上億年的漫長歲月當中,靜靜俯視著腳下這顆神奇的「東方之珠」。獅子山下的人,歷經風雨挑戰洗禮,在拼搏中永不放棄,不斷創造奇蹟。

1973年,香港系列電視劇《獅子山下》,導演是徐克、許鞍華。主演是陳奕迅,萱萱。以當時的社會背景,記錄了70年代到90年代的香港。講述的獅子山下的難民們如何掙扎苦鬥、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體現了香港苦難中也要掙扎著不放棄的「獅子山精神」。

電視劇不是豪華製作,但200集劇情非常寫實, 特別那首主題曲音樂響起,讓人莫名感動。

「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們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這首歌作詞人是黃霑,主唱是羅文,非常走心的詮釋了香江精神。 每當香港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更體現的淋漓盡致:2002年,香港經濟蕭條期間,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而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向香港市民深情吟誦起這份歌詞,號召香港人民發揚獅子山的精神,使獅子山終成為香港精神的象徵。這種精神,讓香港散發獨特的魅力,成就了數不清的輝煌。

《獅子山下》寄託了香港人民對自己的看法,他們的想像,甚至有的還建立了他們的身份,給了他們歸屬感。《獅子山下》把這一切,全部都唱出來了。它成了香港的代表歌曲,像義大利普契尼的《晴朗的一天》、英國Beatles的《Hey Jude》一樣,很大程度在於,這些歌都確認了這個地方是個怎樣的地方。

再來聊一下這首歌以及他的主唱:羅文。他香港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著名的實力派歌手,如果說許冠傑是第一交椅,那麼第二非羅文莫屬。並且他是香港新一代不少歌手的師傅,有「樂壇教父」之美譽,亦有人稱他為「歌聖」。

羅文論曲目、傳唱度,他都應該屬於粵語歌真正的無冕之王,基本功紮實、古典風格鮮明、活躍時間長,所以也稱得上香港第一個將流行曲高度專業化的歌手,他不僅擁有歌唱實力,還有強大的明星氣派。

1945年,一個小男孩在廣西百色出生了。他叫譚百先,後來改名羅文。

1947年,羅文跟隨全家來到廣州定居,後因政局不穩,他們一家移居到香港。1949年,羅文跟隨全家回到廣州。羅文的媽媽是個粵劇迷,所以羅文小的時候常常跟著媽媽去看粵劇。這也讓他心中產生了對音樂的喜愛和追求。

在讀初中期間他參加過青年文化宮的文工團。初中畢業以後他因為想報考粵劇學校而沒有繼續升學。

17歲的羅文離開廣州,前往香港發展。來到在香港後,為了生計,他做過裁縫、雜工、銀行見習生等,但是他沒放下自己的愛好,幾年後,組成了「羅文四步合唱團」,開始其歌唱生涯。來介紹一下這個樂隊,是香港1960年代著名的英語樂隊。成員包括了羅文、George Fung(馮文杰,吉他手)、Danny So(琴師)、Willy Han(韓仁義,低音吉他手)、Vinton Fung(鼓手)。

羅文是一個很純粹的歌手,不像其他歌手,屬於多棲型藝人,他一直在歌唱事業中發展,1972年,27歲的羅文與沈殿霞合組「情侶合唱團」,多次在海外演出,大受好評。

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時間,羅文想要個人發展,解散了組合後羅文主唱了《獅子山下》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曲《獅子山下》,可以說這首歌就是羅文的成名作品。

1974年,因為《獅子山下》,被無線相中簽約,成為無線電視臺合約歌手;積極參與多項慈善盛會,如保良局籌款、東華三院之夜、童軍總會之夜、仁濟及博愛醫院籌款等。

1975年,參加了Yomiuri電視臺舉辦的「全日本歌謠選手比賽」,連續十周位列第一名,並最終拿到總冠軍,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非日本籍歌手。

1976年 主唱電視劇《錦繡前程》主題曲,在全港各電臺十大流行榜高居榜首達24周。

1977年 主唱電視劇《家變》、《小李飛刀》主題曲。《小李飛刀》一曲更風靡全球華人界,奪獎無數。同年在利舞臺舉行15場個人演唱會,為香港首位個人演唱會之藝人,從此掀起香港舉辦個人演唱會之熱潮。

在香港的男歌星中,羅文的嗓音很有特色,他的高音了不起,低音也出類拔萃。因為當時很多電視劇,或者武俠片都找他來唱主題曲,在七十年代,羅文的武俠電視主題曲被人們廣為傳唱。可以說,羅文代表了武俠之聲。

比起歌唱成就,羅文的感情史相對有點單薄。

羅文曾公開表示過欣賞電眼美人李美鳳,是羅文唯一暗戀的女藝人。

而汪明荃是極少數羅文敬佩的女演員之一,當年在羅文自資的舞臺劇《白蛇傳》中,羅文對Lisa姐愛護有佳,這對「舞臺上的好拍檔,私下的好朋友」。

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一來我好享受獨身的生活,我親眼見到親戚朋友結了婚未必開心。不過我經常戀愛的,只不過只是開頭,後來大都沒有結果之類。」

羅文一生未婚,但是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歌唱事業,獻給了舞臺。

當年羅文在香港樂壇極具影響力,有著極高地位的的羅文也與其他大咖一樣,此外他還帶出了很多優秀的歌唱人才, 像關淑怡,容祖兒,古天樂,鄭伊健等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對羅文了解的粉絲都知道,他被肝病困擾好幾年,直到後來傳出肝癌,一開始,羅文還樂觀說著,是良性的(其實已經確診為肝癌了),希望大家不要過多的擔心。

然而在2002年,因慶祝生日時開心、興奮,又是對生活恢復正常後的一種期待,所以竟任性地吃起了魚生和喝起了酒,這可是肝癌病人的大忌。事後果然肝癌復發送進了醫院,直至2002年10月18日,最終救治無效逝世,享年57歲。

羅文的中國傳統式唱腔講究每個字發音都要非常清楚,讓人們豁然開朗:「原來粵語歌可以這樣大氣磅礴、美不勝收的。

相關焦點

  • 推介:一天一首粵語金曲 羅文《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是羅文演唱的一首歌曲,黃沾作詞,顧家輝作曲。羅文(1945年2月12日-2002年10月18日),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中國香港歌手、音樂人、演員。1973年香港電臺開始播放《獅子山下》,為電影式的系列電視劇,過二百集,至1994年持續21年,為港島千家萬戶所耳熟能詳。劇中抒寫香港「草根」階層掙扎苦鬥、逆境求強,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主題曲《獅子山下》多年來膾炙人口,有「香港市歌」之譽。
  • 傾聽羅文經典好歌,重溫他的光輝一生
    人生中 有歡喜難免 亦常有淚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獅子山下1973年香港電臺開始播放《獅子山下》,故事講述香港「草根」階層掙扎苦鬥、逆境求強的勵志故事。羅文演唱的電視劇同名主題曲《獅子山下》膾炙人口,號召香港人民發揚獅子山的精神,使獅子山終成為香港精神的象徵。
  • 香港的獅子山精神還在嗎
    - 羅文電視劇《獅子山下》主題曲詞:黃霑曲:顧嘉輝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 羅文當年在香港歌壇到底有多紅?
    羅文可以稱得上20世紀70到80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一部分,而他的百變造型也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的一位歌手,在那時究竟有多紅呢?香港的粵語歌壇,如果論資排輩的話,歌神許冠傑坐頭把交椅,這個應該沒什麼疑問,羅文當仁不讓坐第二把交椅,其他人有譚詠麟、張國榮、林子祥等,爭奪第三,1967年,成為「四步合唱團」的成員,正式出道。1973年,因演唱電視劇《獅子山下》的同名主題曲而走紅 。
  • 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1973年香港電視臺開始播放系列電視劇《獅子山下》,它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因此自播出以來就一直轟動全港。人生中 有歡喜  難免 亦常有淚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獅子山下的貧民區,聚集了不少從大陸來的年輕人。他們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只能住在香港九龍港島一側的寮屋、唐樓、公共房屋裡,通過做苦力維持基本生活。
  • 獅子山下
    香港還有一片山地,叫做獅子山。逃到香港的大陸人,來到獅子山的腳下,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一座木屋。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從大陸佬變成了香港仔。十幾年間,獅子山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外來貧民區。1973年,電視劇《獅子山下》上映,這部講述香港底層草根掙扎、痛苦、彷徨、逆境求生的電視劇在香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港人。
  • 獅子山猶在,香江水永流
    07獅子山下電影春光乍洩劇照,最廣傳的一句臺詞: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從太平山下俯瞰維多利亞港,四大家族的高樓和外資銀行最為矚目,也有不太起眼的港府地盤——香江文化中心。SARS疫情大爆發,全港陷入病毒危機,擔任香江藝人協會會長的阿梅還是走出來,集結香江歌手發起1:99抗非典演唱會為非典患者籌款。獅子山下迎戰號角吹響,全城人共同對抗來勢洶洶的病毒。6月,世界衛生組織將香江從疫區除名,小城好不容易打贏非典,大家還未來得及慶功,這位香江女兒就宣布自己患癌的消息。
  • 員工專欄 | 重拾「獅子山下精神」
    從那以後,獅子山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起代表著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精神」,在港經歷讓我對它有了更深沉的理解。  獅子山下精神源自上世紀70年代香港電臺拍攝了一部反映香港社會的電視劇《獅子山下》。
  • 香港有座獅子山
    獅子山下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 人文天下: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同期:《獅子山下》MTV解說:這首幾乎每個香港人都能哼唱的《獅子山下》由樂壇已故歌星羅文創作。1973年,有著「樂壇教父」美稱的羅文,以一曲《獅子山下》唱出千萬港人的心聲,此曲也成為代表「香港精神」的經典佳作。出鏡:新華社報導員 金小菲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
  • 樂壇教父羅文,生命最後一次採訪爆粗口講髒話,只為守住這個秘密
    羅文是上個世紀後50年的香港樂壇的中流砥柱,也許90或者00後不熟悉,但聽過粵語歌的一定聽過《射鵰英雄傳》和《世間始終你最好》,還有《鐵血丹心》,更聽過《獅子山下》等等傳世經典,我想當年心中有武俠夢的我們說到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心中響起的也是羅文的聲音。
  • 劉德華致敬羅文,翻唱港人飲歌《獅子山下》
    由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熱血合唱團》於今日釋出插曲《獅子山下》的 MV: 《獅子山下》是羅文於 1979 年發行的港樂經典,發行四十多年以來
  • 香港優秀歌曲如此多,城歌為何是《獅子山下》?
    不過對於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獅子山下》可能更能代表他們。電視劇——《獅子山下》1973年香港電視臺開始播放一部單元劇——《獅子山下》, 至1994年,播出跨度達21年。該電視劇有過二百集,用富裕的材料講述的獅子山下的難民們如何掙扎苦鬥、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體現了香港苦難中也要掙扎著不放棄的「獅子山精神」。而其中的同名主題曲《獅子山下》,黃霑的作的詞寫出了相遇於獅子山下的難民們一起建造屬於自己的家園時的那份樂觀、團結和無畏無懼,引發了香港人的共鳴,因而火遍香江。
  • 叮砰相|許冠傑:71歲再唱《獅子山下》
    作者 | 趙大卓 & 陳億謙「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尖沙咀海港城的天台上,熟悉的《獅子山下》歌聲響起。沒有觀眾,沒有樂隊,71歲的許冠傑身穿花紋皮衣、頭戴棒球帽,架著一副墨鏡,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精神十足。
  • 17年前的今天,從大陸到獅子山下,歌在人心的香港歌聖羅文逝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17年前的今天,從大陸到獅子山下,歌在人心的香港歌聖羅文逝世1945年2月12日,羅文出生於廣西百色,後來隨家人搬到廣州。媽媽是粵劇迷,羅文從小也喜愛粵劇。初中畢業後,羅文報考粵劇學校,但落了榜。
  • 梁錦松效應推波助瀾 70年代經典電視劇再熱香江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四日電(記者張淑琴)在商業社會中,「明星效應」有助商品促銷,但原來「阿松效應」亦不弱,因為他在本年度預算案中的結束語,使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經典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再度在香港掀起熱潮。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本月六日發表他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社會各界多有稱讚,而其在結語中摘錄的「獅子山下」歌詞,則更令所有人印象深刻。
  • 香江漫話:香港獅子山下的九龍寨城公園今昔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一日電題:九龍寨城公園今昔   中新社記者孔妙然  獅子山下的九龍寨城公園,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一個寨城,以寨城為中心散布在附近的村落,就是今日的九龍城,而寨城幾經變遷,已由「殘堞斜陽」變成一個美麗的都市花園。
  • 【蟹粉享】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 逝去的人,都會留下一首歌
    羅文《獅子山下》《獅子山下》是一部從七十年代到千禧年後的實況電視劇,講述普通市民在生活中的掙扎與看法。它幾乎是見證了香港的變遷史。那時,該劇的監製張敏儀很看中主題曲對電視劇的宣傳作用,便邀請了顧嘉輝、黃霑、羅文合作創作了同名主題曲《獅子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