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運河博物館傳承千年古鎮記憶

2021-01-21 網易新聞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千年運河,時代IP
    這是運河貨運終點才有的獨特體驗,這就既做到了場景重現,也有了辨識度。 看 河北:老珠新磨蘊彩光 作為承載燕趙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全長530公裡、流經五市的大運河河北段是展示北方運河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大運河河北段的IP打造體現出自身的特色。
  • 千年古鎮河北勝芳萬盞花燈鬧元宵
    劉向 攝 (新春走基層)千年古鎮河北勝芳萬盞花燈鬧元宵中新網廊坊2月17日電(宋敏濤 邢亞南)16日,農曆正月十二,為期5天的河北勝芳第34屆傳統元宵燈會花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勝芳花會,也已成為京津冀遊客熱捧的知名民俗文化品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蘇州:建設運河文化小鎮 傳承古鎮歷史文化
    當下的滸墅關,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與舊的更迭中,如何傳承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留下更多滸墅關人的生活印記?作為千年古鎮,蘇州高新區滸墅關在創新中傳承蠶桑、大運河文化,創新翻建原滸關蠶種場為文旅時尚街區,更有本土藝人吳連男等用手藝重現「江南要衝地,吳中活碼頭」的歷史風貌,讓鄉愁印記成為古鎮的亮麗名片。
  • 滑縣道口古鎮:願成為「千年運河」最出彩的那一朵浪花
    核心提示:「我生在古鎮、長在運河岸,現在還在古鎮居住,自隋唐大運河永濟渠滑縣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道口古鎮和大運河的變化真是太大了。」
  • 德清:新市古鎮擦亮運河文化金名片
    讓新市古鎮成為網紅打卡點,復興運河文化成了專家們與新市鎮的共同願望。選擇步行感受新市古鎮的溫度,也成了專家組們最大的收穫。  江南水鄉孕育了許多古鎮,臨水而建,依水而居是這些古鎮共同的特點,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就位於這富庶的京杭大運河畔。據記載,新市古鎮建於西晉,京杭大運河開通後這裡成為浙北重要的水上商埠,在陸路不發達的古代,新市也依託大運河迅速發展起來。
  • 行走大運河丨這個令人「上頭」的千年運河頭,遍地是文物地標,甚至...
    △清代張家灣運河及碼頭全圖順水而來,沿河而生,漕運不僅帶來了糧食、絲綢、茶葉、木材、石料,而那些無形的,影響或許更為深遠……發源於江南的崑曲《牡丹亭》,從明朝湯顯祖的玉茗堂,沿著大運河北上京師;活躍在南方的徽劇,也是沿著大運河一路唱著、唱著,最終誕生了一個全新的劇種——京劇。
  • 「蘇州府」的「運河百景圖」:以河湖整合成棋,將古鎮串珠成線
    千裡水道,綿延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和安徽八省市,沿岸名城古鎮無數,中原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江南文化在此一脈湧流。畫卷裡的運河,商賈熙攘,漁火歌吹。所以,王健提出,想打造蘇州運河的品牌,必須將可通航的運河+不具通航功能的古運河充分勾連,形成整體方案,保證運河水脈的連續性和擴展性,凸顯蘇州運河的獨特。除水路本身,運河沿岸還有大批因河而興的古鎮,如木瀆、同裡、震澤等。他們各具特色,又相互關聯,點染出江南雋秀而繁盛的圖景。
  • 「蘇州府」的「運河百景圖」:以河湖整合成棋,將古鎮串珠成線
    千裡水道,綿延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和安徽八省市,沿岸名城古鎮無數,中原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江南文化在此一脈湧流。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副院長史建華指出,古鎮們「獨而不孤」,應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之機,將古鎮保護作為區域板塊來研究定位,推進大運河區域性文化的整體建設。一方面通過完善的自身城市歷史挖掘、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城市間相互借鑑、相互支撐,形成經濟、運作聯合體。
  • 「中國運河之都」儒運融合輝煌傳承
    其實早在多年前,這座運河名城就已經堅實地邁出了保護大運河的步伐,並且每一步都貫穿古為今用的理念。搶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編制大運河濟寧段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建設大運河總督署博物館,加快推進南旺分水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濟州古城、老運河十裡畫廊等項目建設……透過漸趨成型的運河地標,融入儒風大運的運河之都風貌也將更加靚麗。
  • 江蘇淮安:千年運河,奔騰煥發時代風採
    行走在運河兩岸,你會被這些情景所吸引:白天,兩岸綠樹成蔭,藍天白雲映襯下的裏運河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晚上,清江浦流光溢彩,好似一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   我們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驅車來到洪澤湖畔的蔣壩,你會為「小鎮風情」所傾倒;來到運河邊的古鎮河下,你會被「小鎮故事」所吸引……
  • 【城事】河北省非遺旅遊地圖出爐,我市四個非遺項目、兩個旅遊景點入選「千年運河精品線路」
    其中,「千年運河精品線路」是廊坊非遺助力文旅融合的全新嘗試,涉及廊坊市四個非遺項目、兩個旅遊景點。據了解,作為集「賞、學、聽、品、購、娛」為一體的河北全域非遺旅遊指南,著力提升非遺保護水平和旅遊體驗質量,為「京畿福地·樂享河北」品牌注入歷史文化要素,以非遺助力河北旅遊發展。該地圖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兩者相得益彰,互為補充。
  • 運河之旅考察第三站吳橋:運河滄波千年事,今日橋頭萬木春
    會議結束後,運河文旅考察團一行前後參觀了吳橋雜技博物館、吳橋大運河文化展館、河北線裝書博物館、吳橋縣酒章文化產業園、吳橋國際雜技文化創意園「吳橋雜技大世界」、運河文化公園和銘揚雜技學校。晚上,觀看了「大運吳橋」消夏音樂節的精彩演出。
  • 千年流淌的運河水 終歸向大海
    ,來到了塘栖古鎮。塘栖古鎮既有江南水鄉古鎮的玲瓏秀氣,雖沒有周莊,西塘,朱家角等江南古鎮名氣大,但也沉澱著千年運河的波瀾歷史。塘栖古鎮的御碑碼頭,保留了塘栖發現的乾隆南巡的歷史實物,見證了塘栖在漕運中的重要地位。
  • 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成績單 從文物裡讀懂千年運河的壯美華章
    大運河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她貫通南北,連綴了沿線30多座城市,催生了一批運河古鎮、古街、古村。揚州的繁榮,滄州的雄渾,拱宸橋的車馬,洪澤湖的濤聲,運河鈔關的繁忙,古纖道的印痕……都一一刻畫在運河沿線豐富的文化遺產上。  「大運河申遺成功五周年成果展」用大量圖片和實物,充分展示大運河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
  • 避開人潮,探索北方被歷史遺忘的千年運河古城,景點與美食攻略
    旅遊季,如果你既想遊玩古鎮,又想避開擁擠的人群,那一定不能錯過千年運河古鎮—山東臨清。這個十八線都不到,曾在清代繁華一時,與運河相伴的城市,靜靜地坐落在山東西北部。清明上河圖上依然能找到它當年蓬勃的影子。時光在人來人往中川流不息。景點:1.大運河在這裡你能看到流淌千古的運河,聽說乾隆皇帝下江南還路過了這裡。
  • 河北保定唐縣:唐堯故裡 傳承千年的堯帝文化
    唐縣,史稱「唐地」,為堯封唐侯之所,亦為堯建唐國之處,歷代承襲這個「唐」字,至漢初置縣時,取名唐縣,成為傳承千年的唐堯故裡、唐堯文化發祥地、中華文明源頭之一。2014年,該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唐堯文化之鄉」。
  • 走進千年古鎮滸墅關:感悟小康之美
    滸墅關始建於秦朝,歷史悠久,是千年古鎮,自古興旺繁榮,素有「江南要衝地、吳中活碼頭」之稱。「大運河穿梭而過,將滸墅關古鎮分成了河西上塘街、河東下塘街,而今船來船往,汽笛聲依舊....。。」在74歲的吳連男的記憶裡,兒時的運河兩岸到處是店鋪,充盈著溫煦的市井生活氣息。吳連男,這位生於滸墅關、長在光福的老木匠以造船為生、以木頭為伴,傳承了祖上紅木製作的絕技。
  • 泊頭千年運河披錦繡
    同時,運河兩側還包含廣場及相應的娛樂設施,給人們帶來舒適便捷的休息和遊玩場所。公園內,共設置了26組場景雕塑,再現了泊頭漕運記憶,實現了自然風貌保護、便民利民、文旅融合的有機統一。2018年,配合滄州市第二屆旅發大會,公園舉辦了以「運河古驛、大運泊頭」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周活動,吸引了12萬人參觀交流。
  • 全國百佳入境遊旅行商發布《無錫宣言》 加強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延續壯美運河千年神韻
    堅持以文化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加強保護傳承利用,堅定文化自信,全方位、多層次講好大運河故事,多渠道、系統性傳承大運河優秀文化,全面闡釋大運河文化當代價值和時代精神,讓大運河活起來,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更加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大運河是全國各民族各地區交融互動的關鍵紐帶,是新時代區域創新融合協調發展的示範樣板。
  • 通州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發布,2025年大運河北首盛景再現
    承載千年歷史的北運河通州段將在2022年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黃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到2025年再現大運河北首盛景。《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系統梳理了城市副中心大運河現狀,深入研究了美國伊利運河、法國米迪運河的保護發展經驗,從文化、生態、旅遊、開放四個層面,歷史、自然、世界、未來四個維度,提出了四大戰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