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有時會發出一個疑問:與荊軻同去的秦舞陽,在秦王面前嚇得渾身發抖,最後只有荊軻獨自刺殺秦王。如果當時有個比秦舞陽更勇敢的人做荊軻副手,最終的結果會不一樣,秦王可能被刺死,歷史也將重新改寫……
當時,為什麼沒有安排更勇敢的人作荊軻副手呢?史料中對此沒有解釋,但是通過對各種史料的匯總分析,我們還是能找出一些原因來的。
1、秦舞陽並非平庸之輩
燕太丹子挑選秦舞陽作荊軻副手,也是必然選擇。因為秦舞陽並非平庸之輩,《史記》載:「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13歲就敢殺人,別人見到他,害怕到不敢看他的眼睛,這是秦舞陽成為荊軻副手的主要原因。
按古人習慣,秦舞陽的13歲是虛歲,實際是12歲。那麼,僅憑這點就選中秦舞陽?顯然不是!史書記載,燕國曾有位賢將叫秦開,年輕時在胡地當人質。歸國後率兵攻破東胡,胡人退卻1000多裡,秦開在燕國歷史上最大功績,是奪回被胡人侵佔的遼東。
當時,箕子朝鮮欲出兵幹預,秦開率軍進入朝鮮西部,攻取2000餘裡,兵至滿番汗(今朝鮮安州)。「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原來,秦舞陽是將門之後,作為秦開的孫子,未成年時就敢殺人,這份膽量也不是憑空而來的。
2、秦舞陽面對秦王政徹底崩潰
秦舞陽成為荊軻副手的最初表現,還符合殺手本色:「荊軻與武陽入秦,過陽翟。軻買肉,爭輕重,屠辱軻,武陽欲擊,軻止之」。這段記載源自《燕丹子》。入秦途中路過今天河南禹州,荊軻買肉和屠夫爭執,秦舞陽撥刀想殺人,被荊軻攔住。
動不動要殺人的秦舞陽,面對秦王政表現如何——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
荊軻捧著樊於期腦袋,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以正副使的次序走到殿前階下,秦舞陽臉色突變,渾身發抖,大臣們感到奇怪。荊軻回頭衝秦舞陽笑笑,給秦王謝罪:「北方小國、蠻夷之地的粗人,沒見過天子而心驚膽顫。希望大王原諒他,讓他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拿上來秦舞陽手裡的地圖。」
3、秦王政的氣場到底有多強大
秦舞陽面對秦王政徹底崩潰,首先是因為秦王政的強大氣場。《史記》引用尉繚子之語記述過秦始皇的外表:「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這9個字的意思是:鼻子高挺,眼睛細長,有隼鳥一樣健壯的胸膛,聲音洪亮,十分威嚴。
帝王之相還表現在秦王政身高、氣力上。據負劍擊殺荊軻和秦劍長1.3米至1.5米的記載,推算秦王政身高近1.9米。在古代,這個身高是常人是異人之相。
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巡遊中曾用連弩射殺「巨魚」。秦弩最大張力700多公斤、射程860多米、弩重100多公斤。沒有相當的力氣,怕是連弩機也扳不動吧。
秦王政的氣場還來自秦師!透過西安出土的兵馬俑軍陣,今人仍能感受到一股肅殺之氣。當年秦舞陽面對的是真實的秦武士,是當時天下無人能敵的最強大的虎狼之師。
4、荊軻真正的副手沒有跟隨
秦舞陽是燕太丹子選中的,但並非是荊軻所中意的副手。對此《史記》記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這裡說入秦行刺前,荊軻在等待一個人,打算一同出發。但那人家住得很遠,一直沒趕到,荊軻甚至替那人準備好了行裝。
後世猜測,這個讓荊軻備好行裝的人,才是他心目裡的真正副手,也許他早就看出秦舞陽並不合格。荊軻要等的人是誰?是曾用眼神殺退荊軻的第一劍手蓋聶?還是曾呵斥荊軻的猛士魯句踐?抑或後來眼瞎仍用琴擊秦王的高漸離?對此,史料沒有明確記載。
可以設想,上述三人中的任一個人,都會比秦舞陽更適合當荊軻的助手。他們至少不會因為渾身發抖,從而失去接近秦王政,最終讓荊軻獨自刺秦……
荊軻沒等到真正的副手,秦舞陽跟隨,這是歷史的選擇,是時代的選擇。戰國紛爭的局面,早讓七國人民厭倦戰爭,和平和統一是最大渴望。因此,秦舞陽這個不靠譜的副手,使荊軻刺秦王政失敗,也許是冥冥中上天所註定的吧。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