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讀古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表述:某朝,尚X,為X德,比如「大秦帝國,尚黑,為水德」,似乎是很隆重的一件大事,跟皇帝老兒的龍袍和全國勞動人民的穿著都有莫大的干係。從表面看,這種說法當從五行中來,但到底這事是怎麼定的?誰說了算?後來怎麼就又廢棄了?
至少在宋朝之前,中國的皇帝們,尤其是開國的皇帝們對於這件事還是足夠重視的,大家有統一的認識是:虞舜為土德,夏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於是代周而有天下的秦始皇規定秦德為水,尚黑色,以後的朝廷也就有樣學樣,都把這很當回事了。
到戰國末期,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先生橫空出世,他把在西周末期已經出現的五行觀念與陰陽概念聯繫起來,提出「五德終始說」,試圖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他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轉化形式,把社會的變革歸結為一種神秘的天意,這就有點「機械」的傾向了。
根據他的學說,後世對於五行顏色的定位是土德尚黃,火德尚赤,金德尚白,水德尚黑,木德尚青。
《呂氏春秋有始覽應同》篇較為完整的記載了「五德終始」學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
這可以算是五行德運說的緣起,從記載中可看出,哪個朝代是什麼德,取決於「天」之所見,從中選了一件事就定了,如黃帝尚黃,為土德,即制定了與土德相契合的政令制度;禹之時,其事則木,即制定了與木德相契合的政令制度。後世的秦始皇照貓畫虎,什麼東西都往水上面靠,比如他們的服飾顏色,水尚黑,於是秦國上下普遍以黑色為主色調,包括秦軍將士、武器、裝備,還有秦始皇的龍袍,都是清一色的黑色。
但個人認為,「天」之所見帶有偶然性,「德」之所屬並不是根據什麼公式推演出來的,所以,這讓後世的皇帝們有些任性甚至有些迷惑。
比如漢代就成了一個「三德子」,變來變去,一點也不嚴肅。
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張蒼認為秦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不屬於正統朝代,那麼漢朝接替的應該是周朝的火德,所以漢朝之正朔應為水德。好吧,於是漢朝以為自己是水德,可到漢武帝時,又認為秦屬於正統朝代,那麼漢取代秦,就應了以土克水,所以正朔應該為土德。又好吧,漢朝就又土德了好多年。
直到王莽建立新朝,又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漢家的帝王們就都穿起了紅色。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漢尚火德,就是這麼曲折確定的。
五行說是一環扣一環的,漢朝變來變去,後面來的只能跟著變。東漢改為火德以後,漢運衰,大家一想,代漢而興者當為土德,於是,起義頭目張角自稱「黃天」,以示將承漢祚而王天下。很不幸,他的黃色世界沒有建立起來。倒是曹丕實現了黃色世界的夢想,他和平方式的禪讓,倒對應了五德相生的理論。220年,他不僅按照土德改制,還把年號定為黃色——「黃初」,曹魏的土德就是這麼來的。
但劉備並不以為然,他號稱自己是漢室正統,所以蜀國依然是火德的赤色。孫權剛開始也爭黃色的火德,後來要為漢報仇,按照五德相剋的理論,就採用了克土的木德,所以東吳的世界是青色。
這之後,晉金德,南朝宋水德,南齊木德,蕭梁火德,陳土德,北魏前期土德,孝文帝以後改為水德,北周木德,隋火德,唐土德,五代後梁木德,後唐土德,後晉金德,後漢水德,後周木德,宋火德,金朝前期金德,章宗以後改為土德。
五運之說到了北宋中期遭到了衝擊,歐陽修就認為這是「不經之說」、「昧者之論」,在其晚年改訂的《正統論》中對它展開了正面批判:
「自古王者之興,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澤被於生民,或累世積漸而成王業,豈偏名於一德哉?……曰五行之運有休王,一以彼衰,一以此勝,此歷官、術家之事。而謂帝王之興必乘五運者,繆妄之說也。」
故,《古今圖書集成》考述歷代德運,至金而止;清代的兩種蒙學讀物《群書紀數略》和《幼學歌》將歷代王朝德運作為文化史知識來介紹,其下限均迄於宋。
元朝不再講求德運,人們已經失去了對於五運說的信仰。
不過民間的聲音一直在擾攘不休,有人認為明朝火德,清水德,但官方始終沒有公布過。
本以為在明朝一代德運說似乎要壽終正寢,但最後時刻,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忽然又想起了這個事,還自稱以水德王,據趙士錦《甲申紀事》說:「賊雲以水德王,衣服尚藍,故軍中俱穿藍,官帽亦用藍。」李自成為何號稱水德?顯然是因為一般人多以明朝為火德,故取以水克火之意。不過按傳統的說法,水德理應尚黑,李自成改為尚藍,大順天子也有幾十天能說了算。
乾隆在《題大金德運圖說》中認為:
「五德之運,說本無稽。……自漢儒始言五德迭王,遂推三皇五帝各有所尚,後更流為讖緯,抑又惑之甚矣。夫一代之興,皆由積德累仁,豈遂五行之生剋?而服御所尚,自當以黃為正,餘非所宜。元、明制度尚黃,不侈陳五德之王,其義甚正。本朝因之,足破漢魏以後之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