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商業利潤
不止是鋪設油管,外媒還一直猜測,中國和巴基斯坦或還將建設瓜達爾港前往中國喀什的鐵路,這將進一步增強中巴兩國間的聯繫。《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早在2006年2月中巴建交55周年之際,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訪華期間就提出讓巴基斯坦成為中國「能源通道」和「貿易走廊」、建設中巴鐵路和能源管道、為中國運輸進口能源的設想。中國經濟網也曾報導,中巴兩國工程技術人員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完成了鐵路沿線的地質勘探工作。
「不過,不管是建鐵路,還是鋪設油管,帶來的更多的是商業利潤,而非外媒想像中的軍事價值。」宋曉軍說,「因為,不光中企收益,巴基斯坦也將得到實惠。」
「鋪設鐵路,可解決巴基斯坦國內年輕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一旦油管建成,中國石化企業可在油管沿線建立石化產業群,這將直接拉動油管沿線當地的經濟。」宋曉軍說,「一旦有2億人口的巴基斯坦經濟得到提升,又將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比如,一些中國的產能過剩產業或輕工業,就可轉移到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且與中國關係非常密切的巴基斯坦。更重要的是,經濟穩定和收入穩定的巴基斯坦又將保障中巴邊境的穩定,消除塔利班武裝對中國的間接影響。」
宋曉軍還認為,巴基斯坦一旦經濟崛起,同樣將帶動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鄰國阿富汗的經濟發展,讓中國進一步增強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
不過,地緣政治的風險亦不可小覷。2004年5月,中國幫助修建瓜達爾港基礎設施的員工就遭遇過武裝襲擊。但專家認為,「日漸富裕的巴基斯坦或將逐漸消除恐怖組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