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與海豚大圖鑑(一)

2022-01-07 動物世界

小露脊鯨科



中文名:小露脊鯨

英文名:Pygmy right whale

學名:Caperea marginata

又稱侏露脊鯨。是小露脊鯨科唯一的成員,也是鬚鯨中體型最小的一種。由於數據缺乏,目前科學家對這種生物的生活狀態了解不多,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鯨不曾是捕鯨業的目標之一。科學家估測小露脊鯨可能生活在南半球的中高緯度海域。成年小露脊鯨約4米-6.5米,出生時的體型還尚未清楚,可能會有1.6米-2.2米左右。

灰鯨科



中文名:灰鯨

英文名:Gray whale

學名:Eschrichtius robustus

又稱東太平洋灰鯨。是灰鯨科唯一成員。分布於鄂霍次克海、南韓及東太平洋。在北大西洋也曾有分布,但此族群在300年前已經滅絕。上世紀40年代前灰鯨一度瀕危,但經過多年來的保護,如今種群得到回覆,目前全世界灰鯨數量約有15000頭-20000頭左右,無危。成年灰鯨可達12米-14米。出生時的幼鯨約有4.5米-5米。

鬚鯨科



中文名:小鬚鯨

英文名:Common minke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又稱矛頭鯨,鬚鯨科最小的一員。它們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及北太平洋,在南方的海洋也有發現。目前全世界的小鬚鯨約有182000頭左右,無危。成年小鬚鯨長度可達7米-9.8米,出生的幼鯨約長2.4米-3.5米。



中文名:南極小鬚鯨

英文名:Antarctic minke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bonaerensis

又稱南方小鬚鯨,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小鬚鯨的亞種,直到後來從線粒體DNA測試才發現南極小鬚鯨其實是獨立物種。南極小鬚鯨分布於南半球的海洋,夏天靠近南極,冬天則向北遷徙。由於缺乏數據,目前科學家推測這種生物的數量可能超過50萬頭。成年的南極小鬚鯨長約7.2米-10.7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鯨約2.4米-2.8米。


中文名:塞鯨

英文名:Sei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borealis

又稱北鬚鯨,世界上第三大鬚鯨。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尤其是在遠離海岸的海洋深層。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塞鯨種群如今集聚下降了近80%,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但也有觀點提出異議,認為塞鯨在世界分布至少有28000頭以上,但真實數據目前還有待考察。成年塞鯨可達12米-15米。出生幼鯨約4米-5米。「塞鯨」這個名稱是從挪威語的「Pollock」(青鱈)而來的,青鱈是種與塞鯨同時間出現在挪威海岸邊的魚類。


中文名:布氏鯨

英文名:Bryde's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brydei

又稱熱帶鯨。1913年才被發現,因此人們對它的了解還甚少。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部分的溫帶水域,而除了北冰洋外,布氏鯨的活動範圍幾乎包括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分析其現存數量可能會有9萬頭左右。成年布氏鯨可達11.5米-14.5米,出生時的幼鯨約3.4-4米。


中文名:藍鯨

英文名:Blue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世界上第一大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一大的動物。曾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但在上世紀遭到了過度捕殺,如今約只有5000-12000頭左右,瀕危。目前主要族群生活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冰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成年藍鯨可達27-30米,幼鯨出生時約6米。


中文名:長鬚鯨

英文名:Fin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

又稱真鬚鯨。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在世界上僅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冰洋一帶海域有分布。自1929年-2007年,這個物種隨著捕鯨業的發展,已經下降了將近70%,目前約只有6000-14000頭,瀕危。成年長鬚鯨體長可達20米,而生活在南極洲的亞種最長可長到26.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6.5米。


中文名:角島鯨

英文名:Omura's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又稱大村鯨,直到2003年才被正式確認與命名。因為模式標本是擱淺在日本山口縣的角島,故俗名「角島鯨」。它的學名omurai則是為了紀念日本的鯨豚學者大村秀雄。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這種鬚鯨的了解還不是很多。已知分布海域為西太平洋地區,標本來自日本、臺灣、菲律賓、澳洲與索羅門群島。角島鯨外形極似長鬚鯨,但成年體型只有11米左右。


中文名:座頭鯨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又稱大翅鯨。在世界所有的重要海洋中均有分布,但在地中海地區相對較少。上世紀末一度瀕危,經過極力保護之後,如今種群數量得到恢復,約6萬頭左右,無危。成年座頭鯨可達11.5-16米之間,剛出生時的幼鯨則長約3-6米。座頭之意源自日文ザトウ,本意是琵琶,這主要是指座頭鯨的頭部很像日本的琵琶。

露脊鯨科



中文名:弓頭鯨

英文名:Bowhead whale

學名:Balaena mysticetus

又稱格陵蘭露脊鯨。與其他喜歡在全世界範圍遊來遊去的鬚鯨不同,弓頭鯨一生都在北極及附近水域度過。據統計,目前這種生物在全世界的種群量應該超過10000頭,無危。成年弓頭鯨可長到14米-1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米-4.5米長。


中文名:北大西洋露脊鯨

英文名: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

學名:Eubalaena glacialis

北大西洋露脊鯨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北部。在1643年-1951年之間,曾有不低於5500頭(或者是其兩倍的數字)慘遭殺害。如今它們的種群可能只有300頭左右,瀕危。成年北大西洋露脊鯨可長到13米-16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5米-6米。


中文名:北太平洋露脊鯨

英文名:North Pacific right whale

學名:Eubalaena japonica

一度認為它們是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另一族群,如今主流觀點認為它們是獨立物種。北太平洋露脊鯨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白令海峽及美國北部海岸。據統計如今它們只剩下200隻左右,瀕危。如果不積極保護,200年後它們很有可能就滅絕了。成年北太平洋露脊鯨可達15米-18.3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5米-6米。


中文名:南露脊鯨

英文名:Southern right whale

學名:Eubalaena australis

它們夏天主要分布在南部近南極洲的地方,冬天則會北遷。相比兩位北方親戚,南露脊鯨的數量恢復的還是不錯的,據統計目前約有7500頭以上,並且種群日益上升,無危。成年南露脊鯨可達17.5米-1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5米-6米。

抹香鯨科



中文名:小抹香鯨

英文名:Pygmy sperm whale

學名:Kogia breviceps

又稱次抹香鯨,短頭抹香鯨。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對這種生物的了解還不是很多。只知道它們喜歡生活在熱帶至溫帶水域,在我國臺灣海域也曾有發現。小抹香鯨體型接近海豚,成年可達3.5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鯨則有1.2米。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鯨長有假鰓,讓人一眼望去以為是條魚,但其實只是一種偽裝裝飾而已。


中文名:侏儒抹香鯨

英文名:Dwarf sperm whale

學名:Kogia sima

又稱歐文氏小抹香鯨。它們比小抹香鯨還要迷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一種鯨。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已知這種鯨一般集中在大陸架的邊緣生活,比較喜歡溫暖的水域。與小抹香鯨一樣的是,侏儒抹香鯨的眼睛後方也長有假鰓。成年後它們可長到2.1米-2.7米。出生時的幼鯨約1米。


中文名:抹香鯨

英文名:Sperm whale

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又稱巨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也是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的「潛水冠軍」。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都可發現它們的踨跡,其中以深且富生產力的海域為最。長久以來抹香鯨遭到捕殺,因為其除了富含鯨油與鯨腦油之外,身體中偶爾還會產生龍涎香。這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昂貴的香料之一,直到人工合成替代品誕生之後,抹香鯨的命運才得以好轉。目前全世界的抹香鯨約36萬頭,但有學者認為它們的數量有下降的趨勢,目前屬於易危。成年抹香鯨可達10米-20米。出生時的幼鯨約3.5米-4.5米。

一角鯨科



中文名:白鯨

英文名:Beluga whale

學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白鯨,以多變的叫聲和豐富的面部表情而聞名於世,有「海中金絲雀」之稱。白鯨主要分布在環北極地區,主要集中於北緯50°-80°之間。白鯨有高度的「戀家情懷」,每年都有回到出生地的習性。目前全世界的白鯨數量約10萬頭以上,但部分地區的族群面臨威脅,近危。成年白鯨約4.2米-4.9米。出生時的幼鯨約1.5米-1.6米。


中文名:一角鯨

英文名:Narwhal

學名:Monodon monoceros

又稱獨角鯨,因為雄性長有像螺旋狀犄角般的長牙而得此名,西方國家認為它正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原型。一角鯨主要分布在北極海域,在北大西洋、格陵蘭海、白令海也都有分布。長久以來,人們為了獲取一角鯨的牙齒而瘋狂殺戮,如今它們的數量大約在5萬頭左右,近危。雄性一角鯨可達4.7米,雌性可達4.2米。出生時的幼鯨約1.5米-1.7米。一角鯨雖然得名於此,但雄性鯨有500分之1的機率會長出雙長牙,額外長出的右側長牙通常會比左側的短。

海豚科


中文名:小虎鯨

英文名:Pygmy killer whale

學名:Feresa attenuata

又稱侏虎鯨,因為體型類似虎鯨而得名。小虎鯨性格兇猛,甚至族群之間也會發生自相殘殺的現象。全世界均有它們的身影,但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只知道在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數量為38900頭。成年小虎鯨可達2.1米-2.6米。出生時的幼鯨約80釐米。

中文名:短肢領航鯨

英文名:Short-finned pilot whale

學名: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又稱圓頭鯨。在世界各地的熱帶、亞熱帶以及溫暖帶海洋中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它們的研究還有待提升。但根據習性我們得知,領航鯨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生活的哺乳動物,它們少則10-30隻為一群,多則60隻為一群。科學家估算僅在熱帶東太平洋就可能生活著589000隻短肢領航鯨。成年短肢領航鯨約3.6米-6.5米長,剛出生的幼鯨約1.4米-1.9米長。

中文名:長肢領航鯨

英文名:Long-finned pilot whale

學名:Globicephala melas

又稱長鰭領航鯨、黑圓頭鯨。除了北太平以外的冷溫帶與亞極地,在其他海域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數據缺乏,比較準確的一次統計實在1987年-1989年,當時的長肢領航鯨約有75萬頭左右。長肢領航鯨相比它們的親戚短肢領航鯨前肢明顯更長一些,社交性也更豐富,可組成達100頭左右的群落,有時候它們還會和寬吻海豚和灰海豚進行社交。長久以來長肢領航鯨每年都會遭受一次丹麥法羅群島居民的大規模捕殺,被當地居民稱之為「傳統慶典」。如今這一民俗引起的全世界的關注和反對,並強烈呼籲丹麥政府取消這一殘忍活動。成年長肢領航鯨可達3.8米-6米。剛出生時的幼鯨約1.8米-2米。

中文名:虎鯨

英文名:Killer whale

學名:Orcinus orca

又稱逆戟鯨、殺人鯨。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生物。由於經常在電影、電視以及水族館中演出,所以家喻戶曉。大自然中,虎鯨遍布世界各地的海洋,尤其在極地海域特別常見。即便如此,科學家們對虎鯨的研究依舊是數據缺乏,主要是分布太廣和太分散了,僅在熱帶東太平洋地區就約有8500隻,在其他海域也均有分布。虎鯨是海洋中的霸者,就連兇殘的大白鯊也是它的食譜之一。成年虎鯨可達5.5米-9.8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鯨約2.1米-2.5米。

中文名:瓜頭鯨

英文名:Melon-headed whale

學名:Peponocephala electra

瓜頭鯨屬唯一成員,因為有尖瓜狀的腦袋而得名。瓜頭鯨主要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深水海域,在菲律賓及澳大利亞普遍可見,在夏威夷終年可見。它們的數量目前在全世界約有5萬2千餘頭,屬於無危物種。成年瓜頭鯨長約2.1米-2.7米,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

中文名:偽虎鯨

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

偽虎鯨屬唯一成員,因為背鰭露出水面時看起來很像虎鯨,因而得名偽虎鯨。這種生物十分罕見,但其在世界各地的溫帶至熱帶海域均有發現。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可知在熱帶東太平洋的數量約39800頭,在我國及日本沿海則約有16000頭左右。成年的偽虎鯨可達4.3米-6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體約1.6米-1.9米。

喙(huì)鯨科


中文名:阿氏槌鯨

英文名:Giant beaked whale

學名:Berardius arnuxii

又稱南方四齒鯨、阿氏貝喙鯨、阿氏喙鯨、南槌鯨。是大型的喙鯨類,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環南極地區。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目前這種生物的數量還不太了解。已知它們喜歡群居生活,有時群體可達50頭之多。阿氏槌鯨以章魚、烏賊和深海魚為食,成年可達7.8米-9.7米,出生時的幼體可達4.5米。

中文名:貝氏槌鯨

英文名:Baird's Beaked Whale

學名:Berardius bairdii

又稱貝氏喙鯨、巨瓶鼻鯨、北槌鯨。一度被認為是阿氏槌鯨的北方變種,直到1910年才確認為獨立物種。貝氏槌鯨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溫帶與亞北極深水海域。雖然自古以來就曾遭到捕殺,但直到如今人們對其了解依舊很少。由於數據缺乏,僅統計約在北太平洋東部有1100頭左右、在日本海域則有7000頭左右。貝氏槌鯨同樣喜歡群居,有時多達50頭。它們以章魚、烏賊和深海魚為食。成年可達10.7米-12.8米。出生時的幼體約4.5米長。

中文名:北瓶鼻鯨

英文名:Northern bottlenose whale

學名:Hyperoodon ampullatus

是目前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一種喙鯨。「瓶鼻」指的是其像燒瓶一般的嘴喙。它們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海域水深1000米處。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對其在全球的數量並沒有具體統計,但僅在北大西洋東部就約有4萬頭左右。自1850年-1970年期間,超過65000頭的北瓶鼻鯨曾遭到捕殺,目前部分亞群可能依舊呈下降趨勢。成年北瓶鼻鯨可長到7米-9米,出生時的幼體約3米-3.5米。

中文名:南瓶鼻鯨

英文名:Southern bottlenose whale

學名:Hyperoodon planifrons

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對其的了解多來自擱淺的個體。已知這種生物分布在南極北方到至少南緯30°的南半球深水寒冷海域,種群數量至少在59萬頭以上。成年南瓶鼻鯨可長到6米-7.5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9米-3.5米。

中文名:鏟齒中喙鯨

英文名:Spade-tooth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traversii

又稱鏟齒喙鯨,是喙鯨科中最為罕見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一種。起初在1872年紐西蘭皮特島科學家發現了其下顎骨骼,直到2010年才第一次發現擱淺的活體(一對母子,後來死去)。起初科學家認為這只是格氏中喙鯨,但經過DNA認證發現它就是一直以來傳說中的鏟齒中喙鯨。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只知道其分布在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溫暖深海水域,族群數量至今還是謎團。成年鏟齒中喙鯨可達5米-5.5米左右,初生個體資料不詳。

中文名:索氏中喙鯨

英文名:Sowerby'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bidens

人類最早發現的喙鯨科動物,已知在北大西洋東、部溫帶與亞北極水域都有分布。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對它們的種群數量並不了解。雖然是極易擱淺的一種喙鯨,但在海上的目擊記錄卻寥寥無幾。成年索氏中喙鯨可長到4米-5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4米-2.7米長。

中文名:安氏中喙鯨

英文名:Andrew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bowdoini

安氏中喙鯨,已知研究資料極少,在其分布範圍內約只有35次左右的發現記錄,全部是擱淺個體,大部分在紐西蘭與澳洲發現。由於數據缺乏,至今它們的數量還是個迷。成年安氏中喙鯨可長到4米-4.7米,出生時的幼體約1.6米長。

中文名:哈氏中喙鯨

英文名:Hubb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carlhubbsi

又稱胡氏中喙鯨,在1945年被發現時曾一度認為是安氏中喙鯨,但後經鑑定為新物種。這種喙鯨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冷溫帶水域,尤其在日本本州東北部海岸一帶比較集中。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還不了解。成年哈氏中喙鯨可長到5米-5.3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5米長。

中文名:布氏中喙鯨

英文名:Blainville'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densirostris

骨骼密度位列第一的喙鯨科生物,其拉丁學名中的「densirostris」正是「骨質緻密的嘴喙」的意思。已知這種喙鯨可能是該屬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在夏威夷歐胡島外海、南太平洋社會群島外海、巴哈馬東北部均有目擊記錄,可能在大多數熱帶海域都有分布。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對其了解還有待深入,目前只估算出約有32678頭左右生活在太平洋東部。成年布氏中喙鯨約4.5米-6米長,出生時的幼鯨約1.9米-2.6米長。

中文名:熱氏中喙鯨

英文名:Gervai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europaeus

又稱傑氏中喙鯨,歐洲中喙鯨。目前可能仍沒有目擊記錄,但卻是一種經常在北美洲海岸擱淺的喙鯨。似乎這種生物只分布於大西洋熱帶與暖溫帶海域。在北大西洋西岸、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擱淺頻率最高。由於數據缺乏,對這種生物的種群數量我們還不了解。成年熱氏中喙鯨可長到4.5米-5.2米,出生時的幼體約1.6米-2.2米長。

中文名:銀杏齒中喙鯨

英文名:Ginkgo-toothed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ginkgodens

因為牙齒酷似銀杏葉而得名,最早是在日本沿海被發現並命名的。雖然偶有捕獲記錄,但科學家對其主要研究更多來源於擱淺個體。已知這種鯨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熱帶、暖溫帶海域。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他們的種群數目還不了解。成年鯨可長到4.7米-5.2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1米長。

中文名:格氏中喙鯨

英文名:Gray'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grayi

是中喙鯨屬中人類研究最深入,也是最易擱淺的一種喙鯨(也有科學界認為它應該屬於獨立的物種Oulodon屬,目前還有爭議)。有時候它們會集體擱淺,在1874年就曾有28頭格氏中喙鯨一起擱淺於紐西蘭查塔姆島的記錄。雖然缺乏數據,但根據擱淺頻率可以得知這種喙鯨的數量應該是很多的,它們主要廣泛分布於南半球溫帶水域,主要在南緯30°-45°之間。成年鯨可長到4.5米-5.6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米-2.4米。

中文名:赫氏中喙鯨

英文名:Hector'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hectori

或稱作賀氏中喙鯨,是以James Hector爵士(紐西蘭威靈頓博物館創建者)之名命名的一種喙鯨。由於缺乏數據,科學家們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擱淺記錄來推測,這種喙鯨可能生活在南半球溫帶各地海岸,但恐怕種群數目並不多。成年赫氏中喙鯨約4米-4.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2米長。 

中文名:長齒中喙鯨

英文名:Strap-tooth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layardii

又稱長齒鯨,是中喙鯨屬中體型最大,也是最容易辨認的一種生物。雄鯨下顎長著一對粗長的牙齒,並且向上朝後彎曲。隨著年歲的增長,有的個體牙齒能長到30釐米長,甚至會形成交叉並影響嘴巴的開合。這種奇特喙鯨分布廣泛,在南半球冷溫帶海域呈環南極分布。由於缺乏數據,它們的種群數量還是個謎,但根據大量的南半球擱淺記錄來看,這種喙鯨的數目應該是可觀的。成年長齒中喙鯨可長到5米-6.2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5米-3米長。

中文名:特魯氏中喙鯨

英文名:True'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mirus

又稱初氏中喙鯨,奇妙喙鯨(拉丁學名中的「mirus」即「奇妙」之意)。過去認為僅分布於大西洋,但現已確認在南半球亦有分布。罕有目擊記錄,曾有科學家發現有3頭特魯氏中喙鯨在北卡羅來納州外海約600英尋(大概約合1097.28米)深處移動。同樣是數據缺乏,我們對其種群數量還有待深入研究,但可能它們在北大西洋的數目並不少。成年特魯氏中喙鯨約4.9米-5.3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2米-3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二)

即將發布


- 李墨謙 -

青年插畫師、青年國畫家。

喜好自然之美,熱愛動植物,

繪畫主題因此也多於此。


關注他-點擊閱讀原文


動物世界-微信公眾平臺

討論動物知識,請加入動物世界QQ群

群號:211689174

歡迎投稿!

e_mail: iltaw_tg@sina.com

訪問動物世界主站(www.iltaw.com)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鯨與海豚大圖鑑(二)
    Stejneger在白令島發現了一具神秘頭骨,直到100多年以後人們才見到了這種中喙鯨的真身。蓋亞那白海豚經常被誤認為是寬吻海豚,因為相比土庫海豚,它們要大許多。成年蓋亞那白海豚可長到2.1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長。
  • 史上最強圖鑑——鯨與海豚
    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 (雌性比雄性大)。他們擁有一副洪厚的嗓子,在遷移、進食、和社交時用以互相溝通,有研究稱一頭弓頭鯨的壽命有150-200年。
  • 鯨與海豚圖鑑
    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 (雌性比雄性大)。由於小鰮鯨較為豐富,它們都是賞鯨的對象。小鰮鯨很好奇,且樂於被觀賞。它們下潛時不像座頭鯨般會伸出尾巴,且很少會跳出水面。
  • 【收藏】史上最全鯨與海豚圖鑑,每一張都萌萌噠
    全世界有100多種鯨屬動物,這裡就收納了80種,這絕對是最全的鯨魚海豚圖鑑!每一張都值得收藏!由於篇幅有限,這裡沒有一一列出,大家可以在豆瓣上搜索「鯨與海豚大圖鑑」,還有桌面大圖呢~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
  •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六期!
    一到暑假感覺比平時還忙,因為家裡的熊孩子放假了嘛,所以基本上每天除了陪她各種玩兒,給她做飯之外,似乎自己的時間又少了很多,真希望趕緊快開學啊
  • 李墨謙的-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藍鯨英文名:Blue whale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世界上第一大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一大的動物。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在世界上僅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冰洋一帶海域有分布。自1929年-2007年,這個物種隨著捕鯨業的發展,已經下降了將近70%,目前約只有6000-14000頭,瀕危。成年長鬚鯨體長可達20米,而生活在南極洲的亞種最長可長到26.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6.5米。
  • 史上最全鯨與海豚圖鑑:萌萌畫風、特點鮮明、值得收藏!
    今天這篇文章的畫風略萌,是知名漫畫家李墨謙的作品,漫畫裡遊出來的鯨魚和海豚變得憨態可掬、特點鮮明。不僅適合大人們增長知識,若是家裡有小朋友,也可以通過這篇文章讓小朋友了解更多的鯨與海豚哦!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 (雌性比雄性大)。
  • 鯨和海豚的社交生活與人類相似
    新研究表明鯨和海豚(鯨目動物)有著與人類相似的社交生活,它們有親密的社交群體、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地域方言和一對一的聊天。這些都得益於它們聰明的大腦。由各國科學家共同組成的國際團隊收集了90種海豚、鯨魚和鼠海豚的信息,這成為了同類研究中第一個在鯨類動物大腦體積和社會行為上收集如此大的數據集的研究。
  • 他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全世界95種鯨和海豚的圖畫
    對於我來說,鯨與海豚,這些優雅的生物永遠都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神之選題。我最早接觸到鯨豚的科學繪圖還是在初中,很多自然科普類書籍當中的動物插圖都很精緻,但一到鯨和海豚的部分,哪怕是同一個繪者,圖畫風格和水準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和降低。
  •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一期!
    不過呢,也正因如此,這個系列也被很多我並不認識的公眾號平臺各種盜圖、轉載,甚至還被某科普網紅私自拿來用作自己的PPT課件!本來一開始是想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保護野生動物的信息,並且希望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慢慢地這些事情的頻繁出現,讓我開始覺得很鬱悶也很噁心!所以經過我個人的不懈努力!這個系列也終於要出書了!!
  •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二期!
    實在對不起大家,這麼多天都沒來更新哈~~~主要是借著過節放假,把最近拉下的美劇都給補了補……最近這幾天,閨女學校開學了,所以就有回歸了正常作息,哎,果然,時間還是擠一擠效率更高,一放假就容易鬆懈哎哎哎!!!在此說個好消息,《有趣的鯨豚》終於三審結束啦!!
  • 黃牛和水牛不能雜交,為什麼海豚和鯨卻能雜交?
    但物種之間就不一定了,比如黃牛的染色體是24對染色體(12條),水牛則有30對染色體(15條),兩者相加是27條,理論上兩者和馬驢類似可以雜交生產後代,但事實上兩者相距太大,甚至都無法發育,有研究表明水牛和黃牛的受精卵只能發育到分裂成幾個細胞,然後就終止發育了!這表示兩者存在存在比較嚴重的生殖隔離!
  • 挪威日本還在大規模捕鯨,他卻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世界95種鯨和海豚的圖畫
    對於我來說,鯨與海豚,這些優雅的生物永遠都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神之選題。我最早接觸到鯨豚的科學繪圖還是在初中,很多自然科普類書籍當中的動物插圖都很精緻,但一到鯨和海豚的部分,哪怕是同一個繪者,圖畫風格和水準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和降低。
  • 最熟悉的陌生人——寬吻海豚
    原因一是海豚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鯨類了。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會把海豚和那些體型巨大的鯨類看作同類。但海豚的確和藍鯨這樣的海洋巨獸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只不過藍鯨們屬於鬚鯨,海豚屬於齒鯨。大家熟悉的虎鯨,其實就是最大的海豚。而作為分類的海豚科,除了大家平時常說的海豚之外,還包括淡水豚等其他一些類別,以後我們還會提到。
  • 海豚和鯨能雜交,黃牛和水牛為何卻不能雜交?
    很多物種都可以雜交,例如海豚和鯨也能雜交,但是呢,讓人吃驚的是同為牛的黃牛和水牛居然不能雜交。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決定物種之間究竟能不能雜交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奧秘吧。據研究表明,決定物種能雜交與否,生物體的染色體起著決定性作用。
  • ——真海豚
    此外,真海豚的眼有黑色的圈(黑眼圈!?)借用網友的說法就是:什麼海豚航拍最壯觀??真海豚說第一,沒人,哦!不對,是沒鯨敢說第二。      有一種說法,如果此時你看到N頭海豚躍出水面,那就說明還有3N頭海豚正遊在水下,以此循環出水。
  • 深海幽靜,深海有鯨!——喙鯨(上)
    熟悉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時候一般會有一張典型的喙鯨照片出現。可是這次的困難在於,就像剛剛所說的「喙鯨們」,喙鯨是一個龐大的大家族,分類又多又雜,是鯨類中的第二大科,僅次於海豚科,很難用一張照片概括全貌。根據形態結構與分布區域,現生種共計有6屬20餘種,而且還常有新種發表或舊種的改正,這種不穩定的分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對喙鯨這一物種研究的缺乏。
  • 遼寧撫順海豚與花鯨交配產下罕見鯨豚獸
    新華網瀋陽7月5日電(記者王軍)遼寧省撫順皇家極地海洋世界飼養的一隻海豚與花鯨自行交配,產下一隻罕見的鯨豚獸,不幸的是這隻難得一見的小傢伙剛出生就夭折了。6年前,三隻雌性海豚被從日本轉運至瀋陽,並在撫順皇家海洋世界安了家。它們與一隻雄性花鯨安置在海洋館容積最大、條件最好的池子裡。
  • 海豚和花鯨同遊一池六年 產下罕見「鯨豚獸」(圖)
    當然,每天還少不了艱苦的培訓:頂球、跳躍、投籃……  一轉眼,6年過去了,我從一個頑皮小子變成俊朗青年,她們幾個也都出落成婷婷玉立的美少女。  按常理說,男女授受不親。不過,包括馴養師、動物總監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一隻花鯨與3隻海豚,根本不是一個種族,無論哪方面都差距甚遠,根本不可能發生什麼。多年來,我和她們幾個相處愉快,在我眼裡,她們都是好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
  • 世界海豚日|海豚十問
    4.14是世界海豚日說起海豚,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聰明可愛、自由自在嬉鬧活潑、暢遊在五湖四海古靈精怪、可愛友善從古至今這種印象就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人類文化中海豚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它們有17屬36種之多,分布在世界各大海域和一些淡水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