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六期!

2022-01-07 李墨謙繪館


一到暑假感覺比平時還忙,因為家裡的熊孩子放假了嘛,所以基本上每天除了陪她各種玩兒,給她做飯之外,似乎自己的時間又少了很多,真希望趕緊快開學啊……哈哈哈哈哈。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出版社,得知咱們《有趣的鯨豚》已經再版啦!並且再版的版本,不僅修正了第一版中的幾處內容上的錯誤,並且每本都配上海報啦!沒錯!每本都有了!不過呢,由於第一版仍有一部分沒有銷完,所以建議大家在網購的時候最好讓賣家給看一看,到底有沒有夾著海報,雖然書是塑封的,但夾著海報的還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的。

當然啦,如果之前買了書實在沒收到海報的朋友們,也不用鬱悶,可以私信我,我幫你想辦法哈~

好了,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內容,一會兒還得去給熊孩子熊媽做飯去……

下面開始今天的內容!

第六期


亞馬遜白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俗稱土庫海豚(因為當地人稱其為「Tucuxi」),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是為數不多在淡水中生活的海豚科動物。雖然如此,但它們與淡水豚類(如亞馬遜河豚、拉河豚、江豚等)並非近親。由於缺乏數據,科學家對亞馬遜白海豚的數量還沒有完全統計。成年亞馬遜白海豚可長到1.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7米長。

蓋亞那白海豚(Sotalia guianensis),又稱蓋亞那海豚,過去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土庫海豚的海水變種,但經過DNA分析於2007年確定為與土庫海豚同屬的獨立物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東北部和中美洲東部的淺水海域,以及河海交界處。由於缺乏數據,我們目前對它們了解還不多,但一些證據表明這種生物約有至少6個高度分化的族群。蓋亞那白海豚經常被誤認為是寬吻海豚,因為相比土庫海豚,它們要大許多。成年蓋亞那白海豚可長到2.1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長。

中華駝海豚(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太洋駝海豚、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東北南亞和澳大利亞海岸附近海域,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雖然沒有總數統計,但由於生態破壞及捕魚業影響,中華駝海豚部分種群的數量已經受到威脅,其在香港水域的數量已經從2003年的158頭減少到2011年的78頭,目前屬於易危物種。剛出生的中華駝海豚呈深灰色,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成白色,由於表皮下的血管所致通常顯現為粉紅色,部分成體身上還會呈現出深色的斑點。成年中華駝海豚可長到2米-2.8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印度洋駝海豚(Sousa plumbea),該物種過去一度被認為是中華駝海豚的亞種,但在2014年的研究表明,它們其實是一個獨立物種。從南非一直到印度西部的淺海海域,都能有幸見到它們身影。相比中華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的體色通常是灰色的,並且長著更為突出的背鰭。由於人為因素的幹擾(如棲息地惡化、漁船誤捕、船隻撞擊、噪音汙染等),它們的數量在急速下降,目前屬於瀕危物種。成年印度洋駝海豚可長到2米-2.8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澳洲駝海豚(Sousa sahulensis),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南部之間。過去該物種曾一直被認為是中華駝海豚的亞種,但在2014年的研究表明,它們其實屬於獨立物種。澳洲駝海豚與其他三種駝海豚的總體長度、牙齒數量、脊椎骨和地理分布都略有不同。與印度洋駝海豚相比,它們的背鰭更低更寬;與中華駝海豚相比,它們的體色主要呈深灰色,側面呈淺灰色。澳洲駝海豚應該算是「駝背」最不明顯的一種駝海豚。由於受到棲息地汙染的影響,目前這一物種屬於易危物種。成年澳洲駝海豚可長到1米-2.7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大西洋駝海豚(Sousa teuszii),俗稱大西洋駝背海豚。主要分布在西非海岸的熱帶水域。雖然一些報導稱其為常見物種,但科學家認為其一些族群已經所剩無幾,可能總數約只有幾千頭,目前屬於易危物種。成年大西洋駝海豚可長到2米-2.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條紋原海豚(Stenella coeruleoalba),又稱藍白海豚。在全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溫暖水域均有分布。這種海豚因體側的暗色條紋而得名。它們行為活躍,非常引人注目,有時跳起可高達7米,並能表演後空翻、直立出水迴旋及倒立豚遊。這種海豚的數量也十分可觀,僅在北太平洋西部的族群就高達570000頭,屬於無危物種。成年條紋原海豚可長到1.8米-2.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短吻飛旋原海豚(Stenella clymene),又稱盔海豚,過去一直認為是長吻飛旋原海豚的眾多變種之一,直到1981年才確定為獨立種。由於缺乏數據,科學家只調查了墨西哥北部灣和美國東海岸種群的數量,約在12661頭左右。它們在海上不太容易辨認,但根據分布似乎並不罕見。尤其主要分布於大西洋亞熱帶與熱帶海域,偶爾也出現於暖溫帶。成年海豚可長到1.7米-2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長。

長吻飛旋原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因有許多體型、大小與體色不同的變種而知名。在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熱帶與亞熱帶水域均有分布。目前已知變種有夏威夷種群、中美種群、東太平洋種群,以及近年來發現的侏儒種群等。由於缺乏數據,部分種群的數量並沒得到查證,但目前已統計的種群數量約為801000頭左右。其中夏威夷種群約3351頭;中美種群約11971頭;東太平洋種群約613000頭;侏儒種群及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帶的種群則沒有確切統計。由於種群差異大,成年海豚可長到1.3米-2.1米長左右,出生時的幼體約0.7米-0.85米之間。

熱帶點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又稱斑海豚,但也有一些種群是沒有斑點的。它們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熱帶及部分溫帶海域。目前這種海豚被劃分為無危物種,僅在東太平洋就約有228038頭。成年熱帶點斑原海豚可長到1.7米-2.4米,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0.9米長。

大西洋點斑原海豚(Stenella frontalis),又稱斑點小海豚,主要分布於南北大西洋的溫暖帶、亞熱帶及熱帶水域。由於變種很多,外加成年個體間斑點差異極大,所以一直以來讓科學家分類起來是煞費苦心。由於缺乏數據,目前只統計到墨西哥灣北部的種群約有30947頭左右。成年大西洋點斑原海豚約1.7米-2.3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1.2米長。

糙齒海豚(Steno bredanensis),又稱斜頭海豚,由於頭型獨特因而在海上很容易鑑別。它們主要分布在全球熱帶、亞熱帶及溫暖帶的深海水域。目前這種海豚屬於無危物種,僅在熱帶東太平洋就有145900頭。成年糙齒海豚約2.1米-2.6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感謝支持!


88!


下期見!


往期回顧: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一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二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三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四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五期!

《有趣的鯨豚》正在火熱發售中!!

各大網店均有銷售!

歡迎選購!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二期!
    在此說個好消息,《有趣的鯨豚》終於三審結束啦!!編輯振宇兄弟告訴我說,最近已經開始在設計封面了,爭取3月底就和大家見面咯!!!歐耶!好啦!話不多說!關於上期內容如果有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點下面連結:【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一期!
  •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一期!
    所以經過我個人的不懈努力!這個系列也終於要出書了!!書名就叫《有趣的鯨豚》,目前還在審核中……雖然現在買書的人不多了,但是對我來講,出了書,至少說我維權起來就更容易了,而且另一方面來講,也是自己對自己勞動果實的一種肯定吧。所以借著給新書預熱的原則,我也會不定期的再把這個系列搬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當然,這也是我個人公眾號開通以後,第一次自己發布這個系列。
  • 鯨與海豚大圖鑑(二)
    中文名:真海豚英文名:Short-beaked common dolphin學名:Delphinus delphis又稱短吻真海豚,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鯨豚類,在世界各地的溫帶蓋亞那白海豚經常被誤認為是寬吻海豚,因為相比土庫海豚,它們要大許多。成年蓋亞那白海豚可長到2.1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長。
  • 如何解救擱淺的鯨豚
    前幾期介紹了幾種海豚科的鯨,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非常容易在海灘上擱淺。具體原因雖然還沒有定論。很多朋友在後臺留言,他們想知道,雖然不會經常遇到,但真的在海邊發生鯨豚擱淺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 史上最強圖鑑——鯨與海豚
    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 (雌性比雄性大)。他們擁有一副洪厚的嗓子,在遷移、進食、和社交時用以互相溝通,有研究稱一頭弓頭鯨的壽命有150-200年。
  • 鯨與海豚圖鑑
    鯨和豚都是大家熟悉且喜愛的生物,但它們都分別長啥樣吶?
  • 【收藏】史上最全鯨與海豚圖鑑,每一張都萌萌噠
    全世界有100多種鯨屬動物,這裡就收納了80種,這絕對是最全的鯨魚海豚圖鑑!每一張都值得收藏!由於篇幅有限,這裡沒有一一列出,大家可以在豆瓣上搜索「鯨與海豚大圖鑑」,還有桌面大圖呢~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
  • 《高達》畫集第六彈 MS大圖鑑之格林普斯戰爭
    現在為大家帶來的是第六期,包含了《MS大圖鑑》格林普斯戰爭篇的內容,此後的幾期還將繼續放出MS大圖鑑的後續內容,敬請期待。
  • 《高達》畫集第六彈 MS大圖鑑之格林普斯戰爭
    現在為大家帶來的是第六期,包含了《MS大圖鑑》格林普斯戰爭篇的內容,此後的幾期還將繼續放出MS大圖鑑的後續內容,敬請期待。
  • 鯨與海豚大圖鑑(一)
    成年布氏鯨可達11.5米-14.5米,出生時的幼鯨約3.4-4米。中文名:長鬚鯨英文名:Fin whale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又稱真鬚鯨。在世界上僅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冰洋一帶海域有分布。自1929年-2007年,這個物種隨著捕鯨業的發展,已經下降了將近70%,目前約只有6000-14000頭,瀕危。成年長鬚鯨體長可達20米,而生活在南極洲的亞種最長可長到26.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6.5米。
  • 臺灣寫真:太平洋上追逐鯨豚的太魯閣男子
    原標題:臺灣寫真:太平洋上追逐鯨豚的太魯閣男子  中新社花蓮3月26日電 題:太平洋上追逐鯨豚的太魯閣男子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戴墨鏡,頂著遮陽帽,雙手交叉抱於胸前,泰魯閣男子薛恆威站在太平洋劇烈晃動的船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穩如泰山。
  • 深海幽靜,深海有鯨!——喙鯨(下)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上期介紹了喙鯨中的前四類,今天介紹後兩類。對於人類來說,喙鯨作為幾乎毫無存在感的一種鯨類,並不代表他們毫無可取之處。恰恰相反,有些喙鯨的本領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那就是今天最先登場的第五類喙鯨。
  • 感受海洋魅力增進保護意識 海洋三所鯨豚展館上周末對外開放
    原標題:感受海洋魅力增進保護意識 海洋三所鯨豚展館上周末對外開放   「爸爸,這是真的鯨魚嗎?它怎麼會在這裡呢?」
  • 臺灣東海岸賞鯨豚非典型攻略|宜蘭
    海洋那麼大、那麼廣,我們選擇的這個時間、這個方向、這個位置,能和誰相遇?更難企及的是鯨豚,中國有近40種之多,且不談野外觀賞,即便是專業研究取得的進展,也大都依託擱淺、死亡的個體。深邃未知的大海,存在著什麼樣的生命,會有怎樣的故事?好奇心只能沿著船舷,在海面上延伸。
  • 臺灣花蓮賞鯨豚體驗!
    春夏到來,臺灣東海岸又再度被一整片的藍佔滿,每年此時,正是觀鯨豚活動最佳的季節為什麼賞鯨豚首選花蓮?4至10月份是臺灣賞鯨豚最好季節,臺灣有賞鯨四大勝地:位於臺灣宜蘭縣的東北角,與龜山島的距離較近的烏石港;花蓮縣的北端的花蓮光漁港;花蓮縣東南方的石梯漁港;臺東市的富岡伽藍漁港。其中,人氣最旺的還是花蓮。
  • 李墨謙的-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藍鯨英文名:Blue whale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世界上第一大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一大的動物。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在世界上僅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冰洋一帶海域有分布。自1929年-2007年,這個物種隨著捕鯨業的發展,已經下降了將近70%,目前約只有6000-14000頭,瀕危。成年長鬚鯨體長可達20米,而生活在南極洲的亞種最長可長到26.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6.5米。
  • 深海幽靜,深海有鯨!——喙鯨(上)
    熟悉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時候一般會有一張典型的喙鯨照片出現。可是這次的困難在於,就像剛剛所說的「喙鯨們」,喙鯨是一個龐大的大家族,分類又多又雜,是鯨類中的第二大科,僅次於海豚科,很難用一張照片概括全貌。根據形態結構與分布區域,現生種共計有6屬20餘種,而且還常有新種發表或舊種的改正,這種不穩定的分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對喙鯨這一物種研究的缺乏。
  • 史上最全鯨與海豚圖鑑:萌萌畫風、特點鮮明、值得收藏!
    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舊稱北極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 (雌性比雄性大)。由於小鰮鯨較為豐富,它們都是賞鯨的對象。小鰮鯨很好奇,且樂於被觀賞。它們下潛時不像座頭鯨般會伸出尾巴,且很少會跳出水面。
  • 《中孚》為什麼說「豚魚吉」?易之時義大矣哉!
    《周易》的第六十一卦《中孚》,卦辭只有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豚魚吉」。這三個字,有什麼微言大義?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既然知道《中孚》在曆法上的意義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接下來對「豚魚」二字的理解就簡單多了。二、豚之時義豚,小豕也。
  • 他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全世界95種鯨和海豚的圖畫
    這樣的情況和鯨豚形態差異存在很大關係,由於鯨豚體態和覆蓋的脂肪導致其肌肉結構並不像陸地動物那麼明顯,整體來看它們就是一個渾圓的圓柱體,這種結構的動物在繪畫上表達是非常困難的。上高中後,我又一次看到了馬丁·卡姆繪畫的鯨豚彩色圖鑑,這本書就是被很多鯨豚愛好者稱為入門級、聖經級的《鯨與海豚——全世界79種鯨豚類動物的彩色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