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感覺比平時還忙,因為家裡的熊孩子放假了嘛,所以基本上每天除了陪她各種玩兒,給她做飯之外,似乎自己的時間又少了很多,真希望趕緊快開學啊……哈哈哈哈哈。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出版社,得知咱們《有趣的鯨豚》已經再版啦!並且再版的版本,不僅修正了第一版中的幾處內容上的錯誤,並且每本都配上海報啦!沒錯!每本都有了!不過呢,由於第一版仍有一部分沒有銷完,所以建議大家在網購的時候最好讓賣家給看一看,到底有沒有夾著海報,雖然書是塑封的,但夾著海報的還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的。
當然啦,如果之前買了書實在沒收到海報的朋友們,也不用鬱悶,可以私信我,我幫你想辦法哈~
好了,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內容,一會兒還得去給熊孩子熊媽做飯去……
下面開始今天的內容!
第六期
亞馬遜白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俗稱土庫海豚(因為當地人稱其為「Tucuxi」),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是為數不多在淡水中生活的海豚科動物。雖然如此,但它們與淡水豚類(如亞馬遜河豚、拉河豚、江豚等)並非近親。由於缺乏數據,科學家對亞馬遜白海豚的數量還沒有完全統計。成年亞馬遜白海豚可長到1.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7米長。
蓋亞那白海豚(Sotalia guianensis),又稱蓋亞那海豚,過去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土庫海豚的海水變種,但經過DNA分析於2007年確定為與土庫海豚同屬的獨立物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東北部和中美洲東部的淺水海域,以及河海交界處。由於缺乏數據,我們目前對它們了解還不多,但一些證據表明這種生物約有至少6個高度分化的族群。蓋亞那白海豚經常被誤認為是寬吻海豚,因為相比土庫海豚,它們要大許多。成年蓋亞那白海豚可長到2.1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長。
中華駝海豚(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太洋駝海豚、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東北南亞和澳大利亞海岸附近海域,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雖然沒有總數統計,但由於生態破壞及捕魚業影響,中華駝海豚部分種群的數量已經受到威脅,其在香港水域的數量已經從2003年的158頭減少到2011年的78頭,目前屬於易危物種。剛出生的中華駝海豚呈深灰色,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成白色,由於表皮下的血管所致通常顯現為粉紅色,部分成體身上還會呈現出深色的斑點。成年中華駝海豚可長到2米-2.8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印度洋駝海豚(Sousa plumbea),該物種過去一度被認為是中華駝海豚的亞種,但在2014年的研究表明,它們其實是一個獨立物種。從南非一直到印度西部的淺海海域,都能有幸見到它們身影。相比中華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的體色通常是灰色的,並且長著更為突出的背鰭。由於人為因素的幹擾(如棲息地惡化、漁船誤捕、船隻撞擊、噪音汙染等),它們的數量在急速下降,目前屬於瀕危物種。成年印度洋駝海豚可長到2米-2.8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澳洲駝海豚(Sousa sahulensis),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南部之間。過去該物種曾一直被認為是中華駝海豚的亞種,但在2014年的研究表明,它們其實屬於獨立物種。澳洲駝海豚與其他三種駝海豚的總體長度、牙齒數量、脊椎骨和地理分布都略有不同。與印度洋駝海豚相比,它們的背鰭更低更寬;與中華駝海豚相比,它們的體色主要呈深灰色,側面呈淺灰色。澳洲駝海豚應該算是「駝背」最不明顯的一種駝海豚。由於受到棲息地汙染的影響,目前這一物種屬於易危物種。成年澳洲駝海豚可長到1米-2.7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大西洋駝海豚(Sousa teuszii),俗稱大西洋駝背海豚。主要分布在西非海岸的熱帶水域。雖然一些報導稱其為常見物種,但科學家認為其一些族群已經所剩無幾,可能總數約只有幾千頭,目前屬於易危物種。成年大西洋駝海豚可長到2米-2.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條紋原海豚(Stenella coeruleoalba),又稱藍白海豚。在全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溫暖水域均有分布。這種海豚因體側的暗色條紋而得名。它們行為活躍,非常引人注目,有時跳起可高達7米,並能表演後空翻、直立出水迴旋及倒立豚遊。這種海豚的數量也十分可觀,僅在北太平洋西部的族群就高達570000頭,屬於無危物種。成年條紋原海豚可長到1.8米-2.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短吻飛旋原海豚(Stenella clymene),又稱盔海豚,過去一直認為是長吻飛旋原海豚的眾多變種之一,直到1981年才確定為獨立種。由於缺乏數據,科學家只調查了墨西哥北部灣和美國東海岸種群的數量,約在12661頭左右。它們在海上不太容易辨認,但根據分布似乎並不罕見。尤其主要分布於大西洋亞熱帶與熱帶海域,偶爾也出現於暖溫帶。成年海豚可長到1.7米-2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長。
長吻飛旋原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因有許多體型、大小與體色不同的變種而知名。在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熱帶與亞熱帶水域均有分布。目前已知變種有夏威夷種群、中美種群、東太平洋種群,以及近年來發現的侏儒種群等。由於缺乏數據,部分種群的數量並沒得到查證,但目前已統計的種群數量約為801000頭左右。其中夏威夷種群約3351頭;中美種群約11971頭;東太平洋種群約613000頭;侏儒種群及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帶的種群則沒有確切統計。由於種群差異大,成年海豚可長到1.3米-2.1米長左右,出生時的幼體約0.7米-0.85米之間。
熱帶點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又稱斑海豚,但也有一些種群是沒有斑點的。它們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熱帶及部分溫帶海域。目前這種海豚被劃分為無危物種,僅在東太平洋就約有228038頭。成年熱帶點斑原海豚可長到1.7米-2.4米,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0.9米長。
大西洋點斑原海豚(Stenella frontalis),又稱斑點小海豚,主要分布於南北大西洋的溫暖帶、亞熱帶及熱帶水域。由於變種很多,外加成年個體間斑點差異極大,所以一直以來讓科學家分類起來是煞費苦心。由於缺乏數據,目前只統計到墨西哥灣北部的種群約有30947頭左右。成年大西洋點斑原海豚約1.7米-2.3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0.8米-1.2米長。
糙齒海豚(Steno bredanensis),又稱斜頭海豚,由於頭型獨特因而在海上很容易鑑別。它們主要分布在全球熱帶、亞熱帶及溫暖帶的深海水域。目前這種海豚屬於無危物種,僅在熱帶東太平洋就有145900頭。成年糙齒海豚約2.1米-2.6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長。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感謝支持!
88!
下期見!
往期回顧: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一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二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三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四期!
【有趣的鯨豚大圖鑑】!第五期!
《有趣的鯨豚》正在火熱發售中!!
各大網店均有銷售!
歡迎選購!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