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幽靜,深海有鯨!——喙鯨(下)

2021-02-08 山魈在海邊

美這個東西不但可怕,而且神秘。圍繞著這事兒,上帝與魔鬼在那裡搏鬥,而戰場便在人們的心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上期介紹了喙鯨中的前四類,今天介紹後兩類。對於人類來說,喙鯨作為幾乎毫無存在感的一種鯨類,並不代表他們毫無可取之處。恰恰相反,有些喙鯨的本領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那就是今天最先登場的第五類喙鯨。

五、劍吻喙鯨屬

柯氏喙鯨/鵝鼻鯨

      柯氏喙鯨額隆不突出,體型也比其他喙鯨更粗壯,只有雄鯨下頜前端有一對牙齒。柯氏喙鯨是最常見的喙鯨,也是這幾年研究的熱門,原因就在於他們不可思議的潛水能力。柯氏喙鯨是目前已知的潛水深度最深、屏氣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它可以下潛到超過水下3000米,並且在水下可以停留近4個小時,然而他們在水面換氣的停留時間只要兩分鐘左右。順便說一下,人類在水下屏住呼吸的最長時間是24分3.45秒。

      喙鯨基本上都是潛水高手,比如貝氏喙鯨潛水深度可以達到近1700米。即便不是喙鯨,同屬齒鯨的抹香鯨的潛水深度可以達到2250米,但是柯氏喙鯨能夠克服這樣的深度壓力對身體的損害,的確匪夷所思。之所以能在水下存活這麼長時間,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可以儲存大量的氧氣,能夠減緩心跳,而且新陳代謝很低。

      有理論認為,柯氏喙鯨的潛水傾向可能是為了躲避海洋中最兇猛的捕食者之一:虎鯨。

      但這個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潛水高手們幾乎都是齒鯨?因為虎鯨作為海洋之王,也同樣是鬚鯨的天敵,可為什麼只有包括喙鯨在內的這些齒鯨們選擇了深海逃避呢?可能這和他們的食物來源有關係,作為食物的魷魚等各種魚類在深海,他們也就只有去深海。

柯氏喙鯨深海捕食

      可見,吃貨們!不要擔心,食物不說是自然界進化的最重要因素,至少也是之一。

六、印太喙鯨屬

      印太喙鯨的形態接近雌性瓶鼻鯨,一些觀測記錄表明它們可能比想像中更大(可能接近9米),但是仍缺乏證據。

      有理論認為印太喙鯨屬的唯一成員是朗氏喙鯨,舊稱朗氏中喙鯨,後獨立到印太喙鯨屬,是該屬唯一成員(具體介紹參見上期關於中喙鯨的介紹)。直到前些年,人們對這種喙鯨的研究還僅來源於那兩個風化的頭骨,1個在澳洲東部,另1個在非洲東部海岸,根據形狀判定,最初認為這可能是特魯氏中喙鯨的某亞種。但後來人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熱帶海域一帶相繼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喙鯨,它們外貌貌似南瓶鼻鯨,經過對擱淺個體的解剖調查才被認定為印太喙鯨。

      和在地面600千米處的太空「九天攬月」不同,在海面下幾千米「五洋捉鱉」又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太空並非一片黑暗,甚至會被各種星星照耀的頭暈目眩。而水下200米是陽光的極限,超過200米光線完全消失。對於人類,無需想像深海是什麼樣子!只要閉上眼睛,深海就在你眼前了。至於在深海能聽到什麼,遇到什麼,如何承受千倍於地表的壓力,則需要各位天馬行空,哦!不!或者說喙鯨潛海般的想像力了。

      即使你從未有過進入深海的體驗,也一定有在夢中經歷過跌入深淵的恐懼,仿佛我們的基因已經將深海定義為不可涉足的禁區。貧瘠、荒涼、黑暗……或者,僅僅是一個黑暗,就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對深海生物來說,那是他們的家園,可能也是避開人類的最好的世外桃源。

深海幽靜,深海有鯨!——喙鯨(上)

個頭雖小,可戴著袖標呢!——小鬚鯨

我在說,你卻聽不到。——長鬚鯨

我們不一樣,不一樣!——塞鯨

家門口的訪客——布氏鯨

如何解救擱淺的鯨豚

小夥伴們,跟我走!——領航鯨

難道長得黑點兒,就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有嗎?——偽虎鯨

海神的寵兒——虎鯨

他們的淚,仿佛變成了整個海洋——灰鯨

海洋中的金絲雀——白鯨

憂傷的「肥宅」——弓頭鯨

海中的獨角獸——角鯨

古鯨傳奇——鯨魚變形記

你可以兇狠一點嗎——露脊鯨

海洋中的舞者和歌手——座頭鯨

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吃的卻是小口糧

海中的光明 悲傷的精靈——抹香鯨

鯨魚的分類

史上最全海豚圖鑑 - 萌翻啦

史上最全鯨魚圖鑑 - 萌翻啦

相關焦點

  • 深海幽靜,深海有鯨!——喙鯨(上)
    熟悉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時候一般會有一張典型的喙鯨照片出現。可是這次的困難在於,就像剛剛所說的「喙鯨們」,喙鯨是一個龐大的大家族,分類又多又雜,是鯨類中的第二大科,僅次於海豚科,很難用一張照片概括全貌。根據形態結構與分布區域,現生種共計有6屬20餘種,而且還常有新種發表或舊種的改正,這種不穩定的分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對喙鯨這一物種研究的缺乏。
  •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微信公眾號「深海所」 2020-12-25 18:53
  • 鯨能潛入3000米深海,為什麼潛艇卻承受不了1500米水壓?
    大家都知道,鯨是一種巨型哺乳動物,不屬於魚類,即使體型最小種類的鯨成年後的體長也會超過六米。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捕捉,鯨的生存境遇已然不容樂觀。然而許多人不曾注意到的是,許多種類的鯨都具有深海潛行的能力,甚至一種柯氏喙鯨可以下潛至近3000米的深海中。
  • 鯨落,深海中的溫柔孤島
    深海熱泉口和冷泉口雖然能夠長存,但是相距遙遠,裡面的生物代謝模式又太專一,離開這些聚集地就難以維生。一些研究者估計,在灰鯨的遷徙路線上,平均每年每8000平方公裡就有至少一頭灰鯨落入海底;兩個鯨落之間平均距離只有不到10公裡。在鯨魚誕生之前,那些巨大的海洋魚類和爬行動物也許就部分擔當了綠洲的任務,而數千萬年前鯨魚的到來讓這些死亡中煥發的新生更加燦爛。
  • 軍方聲納實驗,威脅到柯氏喙鯨的生存?
    科學家發現,柯氏喙鯨刷新了哺乳類動物的深潛紀錄。柯氏喙鯨能憋氣85分鐘,下潛至1900米的深海,打破了抹香鯨保持的1200米深潛紀錄。近20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鯨的死亡與人類的聲吶試驗有關。2000年,美國海軍宣布,他們的聲吶試驗導致6隻柯氏喙鯨在巴哈馬群島的海灘上擱淺。從那時開始,至少有5次鯨在聲吶測試點附近的海灘上擱淺而亡的記錄。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這份來自深海的浪漫你了解多少?
    4月2日下午,「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亞。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 何為鯨落?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 「鯨屍在深海中,仍將滋養其他動物十五年.」
    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能合成和海面輸送來的物質,熱泉口是它們的城市,洋流是它們的道路,從海面緩慢飄下來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們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軀,則是它們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島和綠洲。這些軀體是鯨的屍體,被稱為「鯨落」(Whale fall)。
  • 喙鯨:被天敵逼出來的動物界潛水冠軍,在人造聲納面前卻不堪一擊
    但是在鯨魚家族中,還有一種隱藏的王者,喙鯨,這種長著短短的喙的鯨能潛到2900米的深度,潛水持續時間長達137分鐘!因此,喙鯨才是當之無愧的潛水冠軍。喙鯨之所以經常被人們忽略,是因為這個物種很難被發現,由於其難以捉摸的習性和對海洋深處的偏好,它們仍然是科學界最不為人所知的鯨類之一。
  • 何為「鯨落」?一頭鯨的死亡造就一個深海生態系統
    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與深海熱液、冷泉一樣,鯨落如同荒漠中的「綠洲」。TS16航次科考隊隊員、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教授趙牧秋向科技日報記者描述了鯨落的4個階段。此前,科學家們在鯨落的鯨骨中發現了幾種特殊的吃骨蟲,它們只寄生在鯨落的骨頭中,樣子類似於水紋形的螢光棒,它們產下成千上萬的幼蟲在海洋中漂浮,直到遇到另外的鯨落,然後重新開始這一過程。
  • 瘤齒喙鯨擱淺長樂海灘死亡 標本在廈門「安家」(圖)
    形態:喙較長,下顎明顯隆起處長有兩顆巨大的牙齒,好像一對角。喉部有V形溝。背部黑灰色或棕灰色,腹側稍淡,身上布滿條痕。  大小:成體體長可達5米,初生仔鯨體長2.25米。  我是一頭成年雄性瘤齒喙鯨,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生活在深海,所以,身為人類的你們很少見到我和同類的身影。當然,有時候也會有意外———8月15日,我不小心「脫離」了自己熟悉的區域,被衝上了長樂市文嶺鎮北貓山附近海域擱淺了。由於沒有力氣返回大海,在被人類發現後不久,我就離世了。生活在深海 不小心擱淺  想知道我長什麼樣子?
  • 鯨落與熱液、冷泉——深海生命的三大「綠洲」
    荷花圖估價60萬到120萬港幣,服不服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抵達三亞。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何為「鯨落」?
  • 【科普一下】最寶貴的資源在消失「鯨屍在深海中,仍將滋養其他動物十五年.」
    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能合成和海面輸送來的物質,熱泉口是它們的城市,洋流是它們的道路,從海面緩慢飄下來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們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軀,則是它們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島和綠洲。這些軀體是鯨的屍體,被稱為「鯨落」(Whale fall)。
  • 李墨謙的-鯨與海豚大圖鑑
    是大型的喙鯨類,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環南極地區。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目前這種生物的數量還不太了解。已知它們喜歡群居生活,有時群體可達50頭之多。阿氏槌鯨以章魚、烏賊和深海魚為食,成年可達7.8米-9.7米,出生時的幼體可達4.5米。
  • 日美共同發布鯨魚新品種「黑貝喙鯨」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北海道大學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棲哺乳類部門等共同對北海道沿岸擱淺的鯨類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確認存在尚未得到科學認可的品種,並將其命名為黑貝喙鯨
  • 「鯨落」是什麼意思?
    然後在營養成分稀少的深海中,用自己的死亡,創造出一套完整的、可以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十幾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態系統,成為孤獨深海裡最溫暖的綠洲。生物學家賦予了這個悲壯的過程一個名字,叫做「鯨落」。人們常說:「人間最美,不過鯨落。」為何有如此說法呢?
  • 一鯨落,萬物生,蘿崗驚現罕見的「鯨落」現象!
    鯨落(Whale Fall),指鯨死去後沉入海底的現象。當鯨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屍體最終會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為鯨落。一座鯨的屍體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 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 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鯨落維持了至少有43個種類12490個生物體的生存,促進了深海生命的繁榮。
  • 深海所組織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順利返航
    深海所組織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順利返航 2020-07-30 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經對考察結果進行初步分析發現,本航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至少包含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物種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他遠海鯨類物種
  • 一鯨落,萬物生…鯨魚這看似驚悚的屍骸,卻是世上最浪漫的重生
    實際上,整個鯨落現象一共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當一條鯨魚在深海地區死去之後,鯨魚的屍體會慢慢沉入海底。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聚集在鯨魚屍體的周圍,來分解、吞食鯨魚的屍體。而從屍體下落開始,到屍體被分食乾淨,整個過程會依鯨魚的體型而持續4-24個月。
  • 灘涂上的巨獸屍體:是什麼導致了抹香鯨擱淺?
    這是哺乳動物裡自由潛水的的第二好成績,僅次於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當然,抹香鯨也許會潛得更深,只是人類對它的了解太少。之所以潛到漆黑的深海,只為了獵殺。抹香鯨的主要食物是各種頭足類動物——魷魚和烏賊。從幾十克一條的小傢伙到幾百克一條的中等個。頭足類動物生著難消化的角質喙,曾經有人從一條抹香鯨的胃裡找到近兩萬個角質喙。
  • 鯨落
    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鯨落(Whale Fall)。一座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這是它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當鯨魚的軀體沉入海底,盲鰻、睡鯊、深海蟹等生物會吃掉鯨魚90%以上的軟組織,這頓饗宴一般會持續4~12個月。隨後20餘種多毛類和甲殼類小型生物入住,依靠食物殘渣可以再延續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