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山河塵點沙,寂寥古道一鳴車。薰風輕拂蓉城柳,曉夢驚回錦裡花。」這幾句詩是南懷瑾先生1943年驅車出成都入峨嵋閉關途中所作,描繪了一幅蓉城夏秋之交的美麗畫卷。
1937年—1947年,南懷瑾先生在四川度過了足以影響自己一生的十年,留下許多傳奇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成都軍校從戎任教,靈巖寺參禪開悟,維摩精舍侍師弘法,峨眉峰頂閉關閱藏,多寶寺得法準提,大慈寺受顯密大小戒律……可以說,南懷瑾先生畢生從事接續中華傳統文化命脈的事業,與蜀中經歷密不可分。
為了緬懷紀念南師,敦眾文化近期將舉辦重走南師蜀中足跡的遊學活動,行程包括南師當年參悟修證的諸多重要地點:
成都文殊院
鹽亭鳳靈寺
靈巖寺
峨眉清音閣
峨眉十方普賢
多寶寺
大慈寺
通過禪行遊學,學友可以從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扯脫出來,近距離感悟南師之宏偉志願,進而引發我們重新面對自己、重新思考生活、甚至整個人生的根本意義與價值。屆時,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四川的三位嘉賓老師,包括心帆學長(袁煥仙先生的家屬;南師乾兒子)、王國平、賴和平,與大家交流分享,講述南師在川地生活的點滴因緣。具體報名信息可見文末,歡迎參加!
王國平:南先生在四川呆了很多年?
南懷瑾:我在四川呆了十年,主要在成都一帶活動,先在灌縣靈巖寺,然後又到峨眉山閉關。四川、重慶我都呆過,川西、川南、川東、川北都去了很多次。西康,雲南、貴州的邊境都是出土匪的地方,我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土匪頭子……
王國平:在四川生活這麼多年,您怎麼看待四川文化?
南懷瑾:四川文化一大景觀就是,喝喝茶,打打麻將,擺擺龍門陣。
王國平:您怎麼看四川人的性格?
南懷瑾:四川人非常講義氣,真痛快、真義氣、真耿直,講的袍哥大爺,講的是:你哥子,我兄弟,你不吃,我慪氣。四川人說話愛罵人,但是你罵他,他也會不生氣。
王國平:您還記得四川方言嗎?
南懷瑾:四川方言太有意思啦,四川人很幽默,而且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歇後語,連抬滑竿的都有一套。比如前面抬滑竿的師傅報一聲:「天上一個亮」,後面的就說:「地下有個水凼凼」。前邊的說:「左邊立起大」,後邊的說:「讓它不要說話」。前邊的說:「下下坡」,後邊的說:「慢慢梭」,意思是下坡的時候,不能走快了,要慢慢兒地梭下去。比如叫花子要飯,遇到有狗對他叫,他就會說:「黃狗白犬你莫咬,你我前生命不好」,意思是,你叫什麼,我們都是前生做了錯事,我變叫花子,你變狗,都命苦。我以前記了一大本子四川人的歇後語。現在老了,都忘了。
四川人也喜歡民間文學,我們以前在川南鄉下旅館,么店子,一碗豆花,一碗海椒,門口掛個旗幟:「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也有小二就會站在喊:「未晚先投二十八(宿),雞鳴早看三十三(天)」的歇後語。哎呀,四川人太幽默了。還有人說:「半夜起來賊咬狗,拿個狗來打石頭,從來不說顛倒話,陰溝踩到腳裡頭。」
王國平:擺龍門陣是四川的一大特色。
南懷瑾:四川人愛擺龍門陣啊。我在四川的很多老朋友,都會擺龍門陣,聽的故事很多。青城山當時有一個傳說中的神仙叫周凌宵,據說會飛劍,死了,他女兒還在。還有人告訴我:「我給你介紹一個師父,青城派的,姓徐。」那個師父叫徐庶,就是三國演義裡的那個徐庶,我一聽就不去了。那個時候流行飛劍,你們不要笑,劍術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川、康、渝一帶這種神話非常多。當時還有人寫信給蔣委員長,說日本飛機怕什麼,只要學了「劍仙」的飛劍,就用飛劍把飛機射下來,日本鬼子就完了。抗戰精神可嘉,亂七八糟迷信的神話也太多。
我有一個朋友原來在西康的,後來我在臺北碰到了,他請我吃飯,我問他:「聽說你每次給蔣先生寫完報告後,一定要在信尾寫上,又在哪裡碰到一個神仙了,又在哪裡碰到一個劍仙了,叫老頭子採用,可以來打日本人的飛機。」他說:「有啊,你怎麼知道的?」。我說:「我當然知道,你當時不就擺了龍門陣的嘛」。然後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說:「我怕蔣委員長『忌才』啊,我以前寫了很多報告,言必有中,蔣先生都言聽計從啊,我就一定會在後面寫一些怪話,表現得怪誕,這樣我就安全了。」
四川有個大學者叫劉師亮,北京大學名教授,連謝無量都很佩服他。當時四川軍閥亂殺人,俗話叫「亂剃頭」,於是他寫了一首剃頭詩:「問道頭可剃,人人都剃頭,有頭皆可剃,無剃不成頭,剃自由他剃,頭還是我頭,且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意思是說:你要殺人,別人也就要殺你…
我再擺一個四川的龍門陣。有一天,我和袁老師一起到成都去喝茶,就在東門的牛市口。我們兩個人邊喝茶邊擺龍門陣,談佛論道。這時,旁邊桌子上也坐了幾個人在喝茶。突然,一個人站起來,一隻腳踏在板凳上,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狗日的,當年老子也是讀過書的,後來家裡窮啊,沒有辦法才學殺豬啊!那個豬殺死之後,就在豬腿上割一刀,用嘴巴對著刀口吹氣,把豬吹脹,拿熱水燙了之後才好刮毛,格老子我東一吹,西一吹,就把我一肚子的學問吹到豬肚子裡去了。」你看四川人會不會罵人啊。袁老師聽了,拿起一杯茶敬他說:「你哥子,罵得好!罵得好!」那個人說:「哦,我哪裡是罵人哦,我講的是真話!」
王國平:請問您是什麼時候到灌縣靈巖寺的?
南懷瑾:民國三十一年(1942),我就在山上經傳西法師介紹認識了袁老師。後來,冬天的時候,袁老師在山上組織一次「打七」活動,專門為我做的,就十來個人,不是四川一些報刊上說的上百人,那完全亂說的。
王國平;當時灌縣離成都有點遠,您是怎麼去灌縣的?
南懷瑾:坐車,當時有一條馬路,也有了汽車,只不過路太爛了,坑坑窪窪的,跑得慢,票價記不得了。當時在四川大後方流行一首詩,是根據古詩改編的。原詩是這樣寫的「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經過四川人一改,就成了「一去二三裡,拋錨四五回。前行六七步,八九十人推。」
王國平:當時的住持是傳西法師。
南懷瑾:傳西法師是我的老朋友,我在灌縣的靈巖寺學佛。他那個時候還是華西大學的教授,一個和尚在華西大學講課,講的內容是《愛的哲學》,轟動一時啊。那個時候,靈巖山住的都是什麼人?錢穆、馮友蘭、李源澄、王恩洋、郭本道、曾子玉、程天放……李源澄當時在靈巖寺的下院鐵佛寺辦有一個書院,學生、老師都是他一個人,「艱苦卓絕,始終不退」。
燕京大學的著名教授郭本道當時把燕京大學圖書館的全套線裝《道藏》搬到這裡,不帶過來不行啊,不帶過來就會被日本人拿走。原來我看不到,這次看到了,平時我們哪裡有機會看到那麼多書啊!
王國平:聽說馮友蘭也在山上?
南懷瑾:馮友蘭先生當時也在山上住了三個月,讀了《指月錄》,他下山以後去教書了,在重慶出版了《新原人》。
王國平;當時靈巖山上真的是名流匯集啊。
南懷瑾:靈巖寺本來是個小廟,抗戰時期,一群避難的文化界朋友都來到這裡,他們都是傳西法師的朋友。靈巖山不住和尚,卻住了一批文化人,老實講啊,包括馮友蘭、錢穆、袁老師、賈題韜啊,都欠傳西法師的情。我們吃他,住他,被他供養,我們也笑他,專門供養我們這一群文人。傳西法師說,不管啦。他還非得要供養。我們四十年代在靈巖寺住了那一段,有感情啊!
我還有一個老朋友,也在靈巖寺呆過,跟著傳西法師,現在九十多歲了,在成都文殊院住著呢,叫淨天老和尚。聽說他現在還記得我,還稱我「南教官」。
王國平:聽說您在四川的朋友很多。
南懷瑾:成都的五老七賢,有幾位是我的老朋友,其中一個七十多歲的劉豫波老先生,他的一個小硯臺都還在我的手裡。四川的朋友是那麼值得懷念。我的老師袁煥仙就是四川有名的大德。離開四川後,我一直都很想念他,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也時時牽掛。我試著聯絡寫信給張懷恕,請她打聽袁老師的下落。結果好幾個月沒有消息。後來收到她女兒秦敏初的回信,得知張懷恕已經死了。當時大陸的變化很大,那時的郵政局真了不起,經過兩三個月輾轉查訪,終於把我的信送到張懷恕女兒的手裡,我們都非常感謝這個郵差。秦敏初收到我的信非常高興,她認得我,我離開四川時,她還是個高中生。後來,她幫忙聯繫和打聽到很多老朋友的消息。從她那裡,我得知袁老師在文革開始時去世了。前不久,我在鹽亭的鳳靈寺為袁老師修建了一座靈塔。
四川有一個人叫劉杭生,後來到了臺灣,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北大畢業的,當過抗戰末期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我們那時在成都,大家都喊他「杭老」。劉杭生是個孝子,他到了臺灣後住在四樓,媽媽八九十歲了,每天他都把媽媽背起,一級一級地下樓梯,到街上去轉,晚上又背回來。劉杭生在臺灣很窮,他雖做過財政部長,自己卻沒有錢。有一天,他給一個朋友寫個條子,借三千元錢。幹什麼啊?他想去吃四川館子。借到錢,劉杭生就到四川館子去了,四川館子的老闆一看:「喲,杭老,您來啦!來幹什麼啊?」「吃飯。」「請客啊?」「沒有,我一個人吃」。於是他就點了四菜一湯,也就是回鍋肉,白菜之類。然後又讓服務員給他買了一罐香菸,把煙罐打開,說:「我想成都啊。」吃完了以後,站起來就走了。四川館子的老闆連忙說:「杭老,您就走啦?」劉杭生說:「走啦!」老闆說:「還沒有找您錢哪。」杭老說:「給你們的小費。」他就這麼瀟灑。
成都東門外聖佛寺還有個光厚老禪師,光厚禪師不簡單啊,四川人都稱他為「四川現代的活羅漢」。那時候,光厚禪師每日上午為人醫病,其行醫,不把脈,不開方,不教吃藥。我給他的治療方法命名為「以大拇指頭燒病」。光厚禪師說大拇指中心為他修煉的三昧真火「火門」,真火自此火門出,按在病人之穴道上,一按一揚,一揚一按:好像蜻蜓點水一樣。每一穴道,病重的人按二三十下,病輕的人按幾下就可以了。你仔細一看,被按的穴道皮膚就紅了一塊,很神奇。
王國平:您老懷念四川嗎?
南懷瑾:我跟這位劉(雨虹)老師多麼懷念四川啊。四川是晚年最好居住的地方,比昆明、杭州……哪裡都好,優哉遊哉。
王國平:很想請您回四川走走。
南懷瑾:感謝你邀請我回四川。對不起,人怕老,老了以後,當年的老朋友一個個都沒有啦,找不到老朋友了,跟很多人坐在一起,都無話可談了。我從美國回到香港以後,還尋訪到了一些四川的老朋友,然後每年過年的時候,我會給他們送禮金。現在很多老朋友都走了,還只剩一兩個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方志四川
第一天. 12月11日 周五 各地—成都
報到時間:早上9點之前文殊院集合
入住、參訪文殊院
特別見面:特邀嘉賓賴和平 交流分享 第1場
第二天.12月12日 周六 成都—鹽亭—都江堰
參訪鳳靈寺,與當家師交流,禮拜袁太老師靈塔;夜遊都江堰。
入住都江堰酒店
特別見面:特邀嘉賓王國平 交流分享 第2場
第三天.12月13日 周日 都江堰-峨嵋山
參觀靈巖寺,參訪金頂,禮拜十方普賢,與當家師交流。
入住峨眉山金頂寺廟
第四天.12月14日 周一 峨嵋山-樂山
參訪峨嵋山清音閣,與當家師交流,聽清音。
登山赴牛心寺,遠觀大坪寺;
入住清音閣附近民宿
第五天. 12月15日 周二 樂山-成都
參訪多寶寺,南師關房。參訪大慈寺。
入住成都賓館
特別見面:特邀嘉賓心帆學長(袁煥仙先生的家屬;南師乾兒子)交流分享 第3場
結束晚宴:成都傳統美食
第六天. 12月16日 周三 成都—各地
早餐後,行程結束。
時 間
2020.12.11 - 12.16 共6天
地點
四川
人數
25人
特邀嘉賓
心帆學長
心帆學長(袁煥仙先生的家屬;南師乾兒子)
王國平
王國平(1976— ):四川江油人。著有作品十餘部,其中《南懷瑾的最後100天》曾連續5周蟬聯當當網全國暢銷書排行榜冠軍,榮登2014中國北京書市銷量榜首,《靈巖山傳》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山嶽傳記、中國版的《尼羅河傳》。曾獲全國「閱讀學習成才職工」、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獎、金芙蓉文學獎等表彰。現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奎光書院院長。
賴和平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人類發展與教育系教育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學(國史先秦段)碩士、四川大學文學學士。
研究領域:中華文化(國學)教育、中華古典人文教育、詩教 、禪文化與美育、鄉村復興與中華文化教育等。
擁有17年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各階段教育教學經驗;並在四川、山東、浙江、廣東等地的鄉鎮區縣各級幼兒園、中小學進行300多埸有關中華文化的分享;持有教育部頒發的三本教師資格證書。
報名方式
課程費用
新學員:6900元/人
早鳥價(截止11月20日):6300元/人
老學員:5900元/人
以上費用含全程交通、住宿、保險、集體用餐、景點門票費用以及遊學內容費用。不含往返路費。
「老學員」備註:指凡參加過敦眾書苑組織的遊學活動和線下課程;或者購買過《南師述著精選研讀》微課專欄;或者在有贊、敦眾微店、懷師書屋淘寶店購買過《南懷瑾文集》百年誕辰紀念版的朋友。
繳費方式
1. 銀行轉帳:
帳戶名稱:上海敦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開 戶 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江寧支行。
帳 號:03330600040022724
2.支付寶轉帳:帳號:yelucheng@aliyun.com戶名:上海敦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3.微信轉帳:13671760489(季女士)
報名以繳費為準。轉帳匯款報名者,匯款請備註「成都行」。
匯款後請將匯款信息「成都行+學員姓名+聯繫方式+匯款方式+金額」發送到敦眾小燕子手機號(或微信)「13671760489」,當收到確認回復後,方視為報名成功。
歡迎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入「敦眾文化」微信群
研讀、交流與實踐南師精髓
▼ 好書好課好物,閱讀原文查看。傳播南師智慧,歡迎轉載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