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2020-12-19 天奇成語故事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

官渡之戰的經過

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袁紹因為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屢次拒絕部屬的正確建議,一再喪失良機,最終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全軍潰敗。

官渡之戰的結果

官渡之戰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曹操出奇制勝,以兩萬左右的兵力擊破袁軍十萬。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徵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併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鬥,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相關焦點

  • 為何曹操,能以少勝多贏得官渡之戰,卻在兵強馬壯時輸了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我們都很熟悉,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結果卻是一勝一敗。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實力是不佔優的,但卻獲勝了;而在赤壁之戰時,實力是明顯佔優的,反而大敗而歸。這兩次戰爭,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 官渡之戰,許攸是曹操勝利主要的人物,曹操為何還要殺他?
    許攸,字子遠,官渡之戰曹操勝利的關鍵人物。如果沒有許攸的叛袁投曹,或許官渡之戰結局,乃至整個三國歷史都會改寫,可能就不會存在魏蜀吳三國了。悲劇的是,在曹操攻克鄴城後,荀攸被曹操無情地殺害了。那麼,曹操為什麼要背上「殘殺功臣」的罵名,斬殺官渡之戰獲勝的關鍵人物許攸呢?
  • 「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統一北方?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就成為了中國北方的霸主,袁紹陣營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殲滅。《三國演義》中所展示的情節也大體如此。然而,在真實歷史上,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 官渡之戰誰贏了呢?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誰?
    官渡之戰對於了解中國軍史的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場經典的戰役。官渡之戰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被列入在了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中。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誰的兵力較少又取得了勝利呢?
  • 官渡之戰發生前,有一個人讓曹操極為擔憂,打袁紹之前就要收拾他
    公元200年,中原大地的北方,兩個實力強悍的軍閥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發生大戰,這場大戰不管是袁紹勝了還是曹操勝了,他們都將獲得一統天下的資格,而這場戰爭就被稱之為「官渡之戰」。儘管這樣,在官渡之戰發生的時候,曹操對各方勢力都不擔心,唯獨對一個人不放心,他是誰呢?這位讓曹操憂心的大人物就是劉備,劉備跟曹操一樣依靠黃巾之亂起家,但是劉備點兒比較背,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以前劉備跟著老同學公孫瓚後面混江湖,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劉備被徐州牧陶謙看上,終於有了徐州這一塊根據地。
  • 假如袁紹聽從田豐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能拖垮曹操嗎?
    東漢末年時期,出現了三大戰役,其中的官渡之戰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去看,三大戰役都是影響力非凡的。曹操一統北方之前,袁紹是相當強大的勢力,其次北方還有一個擁有很大勢力的諸侯,他就是公孫瓚。無論哪一個,都不可小覷。
  • 官渡之戰,上天給了袁紹六次獲勝機會,卻被一次機會的曹操打敗
    建安五年,當時中原大地的兩大霸主曹操和袁紹相持於官渡,進行了一場決定中原歸屬的戰鬥,這場戰鬥歷史上叫做「官渡之戰」。彼時的袁紹擁有幽、並、青、冀佔據河北之地,對於曹操可謂碾壓的態勢,可是這場戰鬥的結局卻以袁紹失敗而告終。
  • 曹操的豪賭!解讀《徵戰三國》官渡之戰
    曹操是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也是大型國戰策略手遊《徵戰三國》的重要角色。這位「奸雄」足智多謀又殘忍惡毒,曾經憑著一腔熱血刺殺董卓,後來靠著兵法謀略一統北方,他的人生裡有太多傳奇色彩,太多精彩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曹操是怎麼打贏他人生中最總要的一戰——官渡之戰!
  • 官渡之戰袁紹為何戰敗?郭嘉起到了什麼作用?曹操治軍方法不簡單
    導語: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直接延長了天下一統的時間。因為袁紹當時坐擁青州、幽州、并州以及冀州,是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人。曹操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可以直接導致他的勝利?01曹操軍隊紀律比袁紹好。軍隊紀律真的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嗎?不少人認為這是一種謬論,甚至有人認為軍隊紀律差的部隊,往往能夠出其不意地打勝仗,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紀律是一支部隊的靈魂,只有上行下效,領導的命令百分之百的服從,這支軍隊才有靈魂。
  • 曹操的得意之作,來之僥倖的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第一戰,最後以實力弱小的曹操一方,戰勝了實力強大的袁紹一方,成為曹操的得意之作。曹操在與袁紹這場決定各大集團在全國排名榜名次的爭霸賽中,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並很好地利用了敵人的錯誤,終於戰而勝之。雖然當之無愧,卻也十分僥倖。
  •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主要由三大戰役組成,一個是解白馬之圍,一個是延津之戰,最後一個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最終的決戰,那麼其中的解白馬之圍和延津之戰,可以說是官渡決戰的序幕了。建安五年的2月份,袁紹派遣他手下的大將顏良,在白馬攻打曹操的守將劉延。
  • 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關鍵是什麼?
    了解郭嘉,或者看過郭嘉傳記的人大概都認為郭嘉對官渡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提出的「十勝袁紹論」,更是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的結果。實際上,儘管有郭嘉的打氣,在官渡之戰相持階段,曹操也是「合戰不利」,想要放棄官渡,退守許都,這個時候是荀彧為曹操打氣,堅持認為這是決勝的關鍵階段,不能輕言放棄,然而當時曹操的補給已經很困難了,離失敗只在一步之遙。
  • 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軍隊為什麼會存在糧食不足的問題?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之間爆發了戰略決戰,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前半階段面臨非常不利的局面,其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糧食不足。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曹操當時已經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和司州(司隸校尉)大部並實行屯田制,官渡又接近曹操大本營,應該沒有糧食不足的問題。那麼曹操在官渡之戰時為什麼會糧食不足呢?首先,曹操控制的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大部在漢末戰亂中遭受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 官渡之戰詳解,面對袁紹十萬大軍,且看曹操如何以少勝多?
    也可以說,官渡之戰決定了中國北方的歸屬,而官渡獲勝的曹操,也奠定了其中原霸主的地位,甚至給了他統一天下的機會。官渡之戰,史書記載頗詳細,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文獻,均著有大量筆墨。先簡單講講官渡之戰的過程。自此,一場長達十個月的鏖戰,拉開序幕。廣義上說,袁曹交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前一年的四月,曹操北渡黃河擊潰眭固一黨,但此時袁紹的主攻方向仍在北方公孫瓚處,袁曹雙方只是對峙。兩軍主力真正開始對決,則是從曹操擊破劉備,回軍官渡之後始,大略建安五年一月末。因此這裡將官渡之戰的開始定於建安五年一月。
  • 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發生在什麼地方?
    公元200年,東漢建安五年,發生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縣東北)的這場袁紹和曹操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官渡之戰,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劣勢兵力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從此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4萬對11萬,曹操一手謀劃的經典戰役,官渡之戰如何奇蹟獲勝
    經典戰役官渡之戰復盤:曹操是怎樣以4萬擊敗袁紹11萬兵馬的 三國時期最早登場的霸主人物是董卓,雖然燒了洛陽緊急撤離長安,但長安不是他的安樂窩,很快董卓遭到刺殺,所有屬於他的部隊變得四分五裂,此時曹操眼光很準,見縫插針的在這樣的一個亂局當中成為了北方的領導人物,而本來曹操也僅僅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軍閥
  •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為何會突然缺糧?
    在官渡之戰中,曹袁雙方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對峙,於是糧食消耗就成了大問題。在火燒烏巢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袁紹缺糧,卻總能聽說曹操缺糧,這是為什麼呢?在我看來,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曹操基本盤的發展情況不如袁紹基本盤。在官渡之戰打響之前,袁紹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曹操佔據兗、徐、司、豫四州。
  • 官渡之戰曹操戰將並未損失 赤壁之戰損失4人
    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其中有兩場戰役就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而這兩場戰役決定了三國的命運。官渡之戰決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局勢的一統還是三分。那麼,在這兩場戰役中,曹操都損失了哪些猛將呢?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決定曹操命運的一戰,此戰若贏了,那麼曹操就是整個東漢末年的最強諸侯,財富美女取之不盡。若是輸了,那曹操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從此再無翻身的機會!而此戰也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曹操穩操勝券。
  • 官渡之戰曹操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東漢建安五年,決定天下格局的官渡之戰爆發,黃河流域的兩大強勢集團,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為爭奪北方霸主的地位發生了激烈的交戰,最終曹操取勝,雖然沒有完全扭轉劣勢,但最起碼抵擋住了袁紹最強勢的一次進攻,為曹操蕩平河北打下了基礎。
  • 曹操為什麼要除掉官渡之戰取勝的關鍵人物許攸?
    曹操殺許攸,是因為許攸的品質不好,過於傲慢,犯了曹操的忌。許攸原是袁紹的一個謀士,因貪財得不到滿足,故而渡海投奔曹操,出賣了袁紹的機密,即烏巢屯糧的情況,使曹操火燒烏巢,反敗為勝,擊敗袁紹。在官渡之戰的勝負中,許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