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下午,由利星行地產與隈研吾先生共同策劃的「隈研吾 大/小展」,於隈研吾先生整體設計落成的北京利星行中心開幕。活動現場,利星行地產主席楊富山先生,隈研吾先生以及日本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參贊福田高幹先生共同為此次展覽揭幕。
從左至右依次為利星行地產(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魏海霞女士、日本著名建築師,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株式會社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創始人隈研吾先生、利星行地產主席-楊富山先生以及日本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參贊-福田高幹先生
身臨其境是此次展覽最大的看點之一: 還原竹屋、太宰府星巴克和東京大學研究大樓三處大師設計的實景,讓人身處北京卻真正貼近世界著名建築。
長城腳下公社——竹屋(Great Bamboo Wall)
日本福岡太宰府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
東京大學研究大樓(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
發現大師的內心世界是該展的重大看點之二:大師通過七塊紗幕講述了自己從普通人成為世界一流設計師的歷程。 該展紗幕和視頻均有由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頻影像總設計楊慶生先生創意製作。
展區紗幕以及隈研吾先生的部分展品模型、照片
文化傳承和演繹是該展的重大看點之三:大師從中國明朝服飾靈感而發的純白「帳篷」– 「 旋渦」。 該作品系大師為此展設計製作。
漩渦 (UZU)
以「跨界、融界、無界」為主題的專題論壇也於當日在坐落於利星行中心剛剛揭幕的北京望京凱悅酒店舉行。專題論壇上,隈研吾先生、窮遊網總裁蔡景暉先生、著名演員耿樂先生、著名主持人孔潔先生齊聚一堂,從自己所涉及的建築、旅行、演藝、主持、藝術等領域出發,探討建築設計跨界合作下的現狀與變化。哲學理論中曾有這樣的闡述:「萬事萬物是聯繫、發展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聯繫才有「跨界」的可能,進而「融界」,最終到達「無界」,正如隈研吾先生在論壇中所說:「拿建築來說,它不是一個獨立的裝置,其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跨界行為的結果,它需要人去使用,也一定會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並被他們所影響。當人們聚集於建築之中,融界在悄無聲息中發生。不同的人群在建築中進行交流,達到理解,便打破了邊界,達到無界。」
「跨界、融界、無界」主題論壇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現代人對建築的審美已經不局限於視覺與功能,而是更加追求「溫度」。作為利星行中心三合院落的組成部分,北京望京凱悅酒店充分展現了隈研吾先生「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北臨望京中央公園,南接自然庭院,隈研吾先生遵循自然之道、執於自然之材、秉持自然之意,在此勾勒出了一片「可呼吸的都市綠洲」,恰似為繁冗的都市生活增添一抹溫度。
展覽館一側的北京望京凱悅酒店
建築不僅是冰冷的水泥巨人,它理應擁有鮮活的生命。在這樣的背景下,湧現出一批對建築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與情感的新生代建築設計師。此前,隈研吾設計事務所面向廣大學生徵集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品,得到了熱烈的反饋。在展覽開幕當日,隈研吾先生為入選的學生頒獎,並表達了對中國的建築新星們的讚許與期待。
中央美術學院學生汪涵獲得一等獎
中央美術學院學生蒯新珏獲得二等獎
「隈研吾 大/小展」是隈研吾先生首次在北京舉辦的個人展覽,也是首次受業主邀請,在自己設計的建築中籌辦展覽。利星行用行動表達了對建築師的尊敬之情,對於隈研吾先生而言,這也是一次彌足珍貴的體驗。本次展覽將延續到2018年8月31日,在這個夏天,走進隈研吾先生的建築世界,感受建築師的造物之心。
隈研吾先生與他的作品「漩渦」
隈研吾 大/小展
展覽日期:7月14日-8月31日
展覽時間:10:00-18:00(周一閉館)
地點:利星行中心A座北一層
(朝陽區廣順南大街8號)
門票:50元(學生25元,需憑學生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