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景清(中)來到村民家中走訪。 (資料圖片)
經濟日報消息,2019年10月15日,周六,冉景清照例在單位加班。傍晚時,他突然感到病痛難忍,馬上叫來同在加班的徐洲、李元江將自己送往就近的蒼嶺鎮衛生院。然而,一切為時已晚。
噩耗傳出,八方含悲。41歲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信訪辦幹部、酉陽蒼嶺鎮大河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冉景清,就這麼離開了愛他和他深愛著的大河口村鄉親們。
10月16日清晨,蒼嶺鎮衛生院裡已擠滿了人。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為的是送冉景清最後一程。
「我真不相信他已經走了!」「他對貧困戶從來不分你我,默默奉獻,太可惜了!」幾乎相同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每個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紅了眼眶,流下熱淚。
扶貧「好手」凝聚民心
「有女不嫁南溪溝,早晨一碗眼屎飯,黑了一背刺疙篼。」這首民謠,形象地描寫出昔日貧窮的酉陽蒼嶺鎮大河口村。雖然大河口村風景秀麗,但對老百姓而言,引導他們脫貧致富才是最關鍵的。
「大河口村整村脫貧工作點多面廣,任務重,時間緊,對基層幹部素質要求特別高。」蒼嶺鎮分管大河口村駐村脫貧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樊翔說,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大河口村涉及大量庫區移民、易地扶貧搬遷、整村脫貧等工作。
2018年1月,酉陽對全縣駐村工作隊進行調整優化,冉景清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號召,來到了大河口村。
「聽說新來的第一書記是坐辦公室多年的機關幹部,缺少基層工作經驗。」樊翔有些擔心。然而,當見到冉景清後,樊翔立即打消了顧慮。「熱情、隨和,沒有一點架子,一看就是做群眾工作的好手。」雖然長年從事文案工作,但冉景清有著5年的信訪維穩工作經歷,他對經手的案件、人員瞭然於心,對來訪群眾耐心細緻,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
冉景清自小生長在農村,大河口村民風淳樸、環境優美,他來後很快就愛上了這片土地,和貧困戶打成一片,成了人人喜愛的「冉書記」。冉景清堅持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當他了解到10多戶村民出現季節性缺水後,立即帶頭進山找水源,幫助全村新建蓄水池7個,解決了180戶600多人的飲水難題。村裡修「四好農村路」,他自掏腰包買來西瓜和礦泉水為群眾解渴。冉景清把每個貧困戶乃至所有村民當成家人、親人,堅持每月「串門式」地對全村75戶貧困戶和沿線非貧困戶開展全覆蓋循環式遍訪,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為全村的脫貧攻堅不懈努力著。
事無巨細幫扶貧困戶
駐村工作的點點滴滴,冉景清都記錄在工作日誌裡,他寫道:「通過走訪這些貧困戶後,我的沉重心情有所緩解。因為通過前幾年的幫扶,我村貧困戶均有較大幅度轉變,家庭收入和生活都有了長足的改變,我心甚慰!」
信訪工作繁瑣而細緻,需要大量時間深入調研。在摸底走訪中,冉景清發現,群眾思想觀念落後、發展動力不足是當地脫貧的一大難題。
貧困戶石建成是村裡出了名的「倔脾氣」。8年前,因夫妻兩人感情不和,他賭氣撇下妻兒離家出走,好端端一個家破敗凋零。
了解情況後,冉景清主動攬下調解石建成家庭矛盾的重任。他一邊找到石建成和他溝通,以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身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他回家承擔責任;一邊到石家走訪,事無巨細地關懷一家人的生活,勸說孩子重新回到校園。
同時,冉景清還為石家爭取到8000元的「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問題整改資金,不厭其煩地駕車往返縣城,幫助他家挑選危房改造材料。
「冉書記對我一家太上心了,實在不好意思……」受到觸動的石建成終於回家了,與家人重歸於好,並承諾要挑起當家的擔子。
「與貧困戶溝通,關鍵是要找到正確溝通的方式方法。和貧困戶打交道,扶貧幹部要能換位思考、真情相待,相信扶貧工作會進展更快!這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冉景清常常這樣和同事說。
村民石邦昌,因家庭變故,妻子臥病在床,終日鬱鬱寡歡。為了給石邦昌一家解決難題,冉景清親自採集證據,到縣相關部門遞申請、跑程序,為石邦昌家申請低保戶,為石邦昌的妻子申請到殘疾證,最終,石邦昌的牴觸情緒被冉景清的真情舉動逐漸融化。
得知冉景清突然離世的消息,石邦昌的妻子泣不成聲,非要去送冉景清一程。由於妻子偏癱不便行動,石邦昌決定自己在家照顧妻子,囑咐女兒代表全家去送冉書記最後一程。
大家眼中的「第一書記」
「他是特別有主見的一個人,心中有政策底線,不會隨意對工作『偷工減料』。」同事李元江說。
在一次對10多戶村民飲水問題的處理上,李元江與冉景清發生分歧。香樹堡村民的飲用水長期以來都是採取分散接取水源,造成部分群眾水管被堵。李元江主張統一尋找新水源,而冉景清主張先為水管被堵的村民更換新水管。當天兩人爭執不下。
第二天,冉景清帶人走訪香樹堡,尋找並比對了3處水源,綜合考慮後決定實施李元江的方案。隨後,冉景清組織群眾出工出力,拉來水管,當晚就完成了香樹堡水管的鋪設和投用工作。
但是,香樹堡海拔較高的幾戶人家水壓不夠。冉景清與工作組商量,從工作經費中擠出一部分,為這幾戶人家專門購置了3臺水泵,徹底解決了香樹堡村民的飲用水問題。
熱心的冉景清總是用盡全力去幫助每一位村民。駐村工作隊隊員徐洲與冉景清共事3個月後,對他欽佩不已。「除了偶爾開車回家,他的車就是村裡的公車。」徐洲說,每次車開到村裡後,冉景清都會接送村裡的病人和小孩,去鎮裡送文件開會,順便幫正在裝修房子的村民運送材料……每次在路上遇見認識的人,他都會順路捎人,有時甚至掉頭接送。冉景清以他的真情關愛和傾情幫助,贏得了大河口群眾的一致好評。
對於後輩,冉景清更是傾心提攜。「剛參加工作時,我還沒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名在冉景清工作日誌裡提到的「楊飛小兄弟」回憶,「冉景清從不擺架子,總是像大哥哥一樣關心我。」
冉景清經常與楊飛談心,鼓勵他應在思想和視野上有所追求,告訴他要學習相關文件,並讓他在每周一的例會上講見解,談感想。正是在冉景清的引領下,楊飛等年輕幹部迅速成長,許多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團結友善互敬互諒。」這幅掛在冉景清寢室裡的字,正是冉景清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大河村也正是在冉景清的勤勉不倦下逐漸擺脫了「貧困村」的名字,往「文明村」「示範村」過渡發展。
冉景清走了,但他的精神仍舊在激勵著每一位共產黨人像他一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以熾熱的家國情懷抒寫不平凡的人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冉瑞成 通訊員 吳燕利
原標題:他,以熾熱情懷抒寫人生——追記重慶酉陽縣蒼嶺鎮大河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冉景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