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譜寫「扶貧壯歌」——追記陝西省寧強縣核桃壩村第一書記...

2021-01-19 人民網

原標題:用生命譜寫「扶貧壯歌」 ——追記寧強縣核桃壩村第一書記陳少勇

群山蒼茫,寒風嗚咽。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望著路邊一排排天麻大棚、一片片高山蔬菜,66歲的吳秀珍老人不由得淚流滿面:「陳書記啊,你這麼好的人,咋說走就走了呢?」

大山深處的農家小院裡,2018年已順利脫貧的村民劉大義還不時念叨:「陳書記如果還在,他肯定來我家講木耳種植技術了。他最牽掛的就是我們這些發展產業卻缺乏技術的人啊!」

鄉親們心裡念著掛著的,就是寧強縣核桃壩村的第一書記陳少勇。2016年6月,寧強縣天然林保護辦公室黨支部書記陳少勇,被選派到陽平關鎮核桃壩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多的時間裡,全村163戶貧困戶已有143戶順利脫貧。

2018年12月13日凌晨,住在核桃壩村村委會的陳少勇突發疾病,離開了他深深牽掛著的村民,離開了他熱愛的扶貧事業。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4歲。

究窮根,踏遍全村土地

2016年6月2日20時,陳少勇和扶貧工作隊隊長席聯軍,隊員倪勇、王家輝風塵僕僕地趕到了核桃壩村。一到村上,陳少勇顧不上歇息,拿起培訓資料,便開始研究相關政策和村情村貌。

此時的核桃壩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200元。「幫扶工作怎麼幫、怎麼扶?」「如何才能發展產業、帶富群眾?」……駐村第一宿,陳少勇徹夜未眠。

陳少勇深知自己是農村工作的「門外漢」。摸透政策、理清思路成了擺在他面前的新課題。第二天一早,他就和工作隊隊員這家進、那戶出,了解貧困戶的生活情況和產業發展狀況。幾天下來,這幾個風風火火走村串戶的身影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

「陳書記到我們村,第一件事情就是搞調研。每到一戶,他都拿出本子,隨問隨記,像個學生,好認真。」核桃壩村村委會主任馬祥富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說,「哪家貧困戶的娃要上學了,誰家有人要出去打工了,誰家有重病號……陳書記都記得一清二楚。」

在7組調研時,一戶人家低矮的土坯房引起了陳少勇的注意。孤寡老人王業芳,家裡有一畝多地,平時靠種植玉米換些米麵生活。雖然享受低保,但她的生活仍十分拮据。

得知這一情況後,陳少勇成了老人家裡的常客。缺糧少油了,陳少勇自己掏錢買;老人生病了,陳少勇陪著去村衛生室看病。老人逢人就說:「這個新來的陳書記,不怕我家窮,不嫌我家髒。我打心裡感激他。」

短短30多天,陳少勇帶領工作隊走遍了核桃壩村11個村民小組,對全村597戶1902人,163戶貧困戶530名貧困群眾的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

通過逐戶走訪調查,陳少勇認識到,村民思想固化、沒有產業支撐是村子貧困的根源,要拔掉「窮根」,就要發展產業,讓「輸血」變「造血」。

細思量,激活一方樂土

「要讓村子早點脫貧,讓村民們早點過上好日子。」這是陳少勇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看來,第一書記不能只當「指揮員」,還要當「戰鬥員」。

2016年6月底,陳少勇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產業發展能手和貧困群眾代表,去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學習高山蔬菜種植技術。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核桃壩村差不多。看到當地村民依靠種植高山蔬菜脫貧致富,陳少勇和同去的人深受鼓舞。回來後,幾乎沒經過動員,全村很快就發展了600畝甘藍。

然而,到了9月底收穫的季節,甘藍價格卻從之前的平均每公斤1元降到了每公斤0.3元。一時間,種甘藍的村民怨聲載道,個別村民還把採摘的甘藍背到村委會討說法。

「那幾天,陳書記愁得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人都瘦了一圈。就這樣,他還說挨罵沒什麼,千萬不要讓村民失去發展的信心。」說起那段經歷,核桃壩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富感慨不已。

為了解決問題,陳少勇和馬祥富、劉全富一邊給村民寬心,一邊到處聯繫銷售渠道。一個月後,他們終於在廣元市找到了收購甘藍的客商,價格也漲到了每公斤0.8元。很快,村民的600畝甘藍銷售一空,每畝收入達到3500元左右。

經歷此事後,陳少勇和工作隊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乘勝追擊,經過市場調研,制定了以天麻、木耳種植,土雞、豬、牛養殖為主的產業發展規劃。村民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

在陳少勇的帶領下,核桃壩村種植天麻800畝,發展烤菸300畝、桑園300畝,栽植高山蔬菜300畝,養殖土雞3萬隻,出欄生豬1500頭……2018年,全村14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達到6500元。

辦實事,用心幫扶群眾

核桃壩村背靠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山大溝深。

2018年之前,核桃壩村還有3個村民小組的出行路是不足1米寬、在山林中時隱時現的羊腸小路。90戶500多名村民住在山頭,日常出行全靠雙腳,運輸東西都得人背畜馱。多年來,修一條致富路成了村民們夢寐以求的事。

村民胡守明還記得,之前沒有通路,他種植的椴木木耳,遇上陰雨天來不及烘烤,只能爛在地裡;家中修房因建材運不進來,還得多花錢僱人把河砂背上山,日子太苦了。

村民的艱辛深深地印在了陳少勇的腦海裡。2018年年初,經過陳少勇多方努力,大伙兒期待已久的通組水泥路開始動工修建。5月底,3條全長7.4公裡的通組道路全面建成。

而在核桃壩村的另外4個村民小組,電線桿還是多年前木製的,電壓很低,晚上開燈,還得再點蠟燭才能勉強看清。得知這個情況後,陳少勇又四處奔走,爭取項目資金,改造了4個村民小組20多公裡的低壓線路。

從一件件的小事做起,從百姓關心的問題辦起,陳少勇靠著行動走進了大伙兒的心裡,也贏得了大伙兒的尊敬。

時間來到2018年12月12日13時。

那天,天空飄著雪花,陰冷陰冷的。在核桃壩村村委會的院子裡,貧困戶政策宣講大會正在進行。當天因水管被凍,陳少勇連午飯都沒吃,餓著肚子給參會村民講解產業扶持、健康扶貧方面的最新政策。

15時,會議結束。陳少勇又把村、組幹部留下,安排第二天的工作。隨後,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富與陳少勇商量村上的黨建工作。17時30分,天色漸漸暗下來,陳少勇就對劉全富說:「老劉,你先撤!」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陳少勇留給劉全富的最後一句話。

12月13日,當陳少勇突發疾病離世的噩耗傳出後,聞訊趕來的村民們哭成一片。全村人都不願相信,他們的陳書記就這樣離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3組組長黃桂蘭不會忘記,陳少勇說話總是輕言細語、面帶微笑,更不會忘記,因她隨口說了一句想種植藤椒,陳少勇就到處聯繫,最終幫她運來了種苗。

「你聽,這是陳書記12號開會的講話,我用手機全程錄下來了。本想回去沒事聽聽,好好吃透政策,沒想到……現在我是想聽又不敢聽,聽到他的聲音,我就難過。」黃桂蘭邊說邊抹眼淚。

至今,妻子李興梅回憶起丈夫仍抑制不住悲痛。「12號那天,我還給他打電話,叮囑他要愛惜身體,記得按時吃飯。結果,出事後我到核桃壩村去,發現他房間爐子上還有幾片烤焦的饃,這就是他吃的最後一頓飯啊……」李興梅說。

在縣天然林保護辦公室主任劉麗眼裡,陳少勇隱忍堅強。「陳書記一生真是坎坷。2012年,他15歲的獨子意外去世,他幾乎是一夜白了頭。從那之後,他就拼命工作。2016年單位派駐第一書記,他還是主動請纓。」

如今,鄉親們的陳書記走了。兩年多來,陳少勇用真心、真情、真行,完成了帶領當地百姓脫貧攻堅的壯舉,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記者 喬佳妮 通訊員 李長波)

相關焦點

  • 以生命譜寫作風之歌——追記江西進賢縣七裡鄉蘭溪村扶貧駐村第一...
    原標題:以生命譜寫作風之歌 這是兒子準備送給爸爸的一件生日禮物——一臺帶按摩功能的足浴盆。兒子說:「看著爸爸為幫助貧困群眾四處奔波,磨出滿腳水泡,真的很心疼。要用這一點心意,來略微減輕爸爸的痛楚。」 這是懸掛在貧困戶付國運家中的一張公示牌——看著上面國網進賢縣供電分公司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李俊敏的照片,付國運總是擦了又擦。
  • 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追記廣西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原第一書記...
    原標題: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2019年12月30-31日,百色市委宣傳部聯合廣西電商協會舉辦的「秀起百坭·與橘相約」喜樂購活動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舉行。看著滿載砂糖橘的一輛輛貨車駛向村外,現任百坭村第一書記楊傑興說:「黃文秀書記為我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果園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年,2019年全村砂糖橘產量100多萬公斤,幫助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黃文秀生前任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晚,她從百色市返回百坭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犧牲,生命定格在30歲。
  • 用生命書寫的民情日記——追記黑龍江省龍江縣七棵樹鎮雙龍村扶貧...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用生命書寫的民情日記——追記黑龍江省龍江縣七棵樹鎮雙龍村扶貧幹部於文濤  新華社記者 梁冬  民情日記 寫滿「為民」情懷  在七棵樹鎮的15個行政村裡,雙龍村是名副其實的後進村——集體經濟薄弱,沒有產業支撐,村「兩委」班子人員不全……  翻看於文濤的工作日記,「今日周末,無休」這樣的話出現頻率最高。按照規定,扶貧幹部一年的駐村時間不少於240天,而於文濤9個月內駐村時間就達到239天。
  • 王屋山下的「英雄讚歌」 ——追記倒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第一書記李豔軍
    2020年11月2日,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要時刻,他突發急病,因公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46歲。2020年12月31日,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黨工委追授李豔軍為「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優秀共產黨員」。迎難而上誓做脫貧攻堅「排頭兵」「退伍軍人就是中,扶貧路上往前衝」。
  • 經濟日報:追記重慶酉陽縣蒼嶺鎮大河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冉景清
    41歲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信訪辦幹部、酉陽蒼嶺鎮大河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冉景清,就這麼離開了愛他和他深愛著的大河口村鄉親們。10月16日清晨,蒼嶺鎮衛生院裡已擠滿了人。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為的是送冉景清最後一程。「我真不相信他已經走了!」「他對貧困戶從來不分你我,默默奉獻,太可惜了!」幾乎相同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每個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紅了眼眶,流下熱淚。
  • 追記優秀共產黨員、鎮安縣回龍鎮宏豐村第一書記郭琴
    原標題:把永恆的初心獻給深愛的大地 ——追記優秀共產黨員、鎮安縣回龍鎮宏豐村第一書記郭琴 2018年1月4日,寒風飛雪。商洛市鎮安縣殯儀館院子裡擠滿了人,他們中有縣上領導,有普通幹部群眾,還有前一晚就從20多公裡外趕來的回龍鎮宏豐村的鄉親們。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默默送別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第一書記郭琴。
  • 陝西省寧強縣主要的四座火車站一覽
    寧強站寧強站是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的一個鐵路車站,現僅辦理貨運,不辦理客運業務,車站及其上下行區間均為電氣化區段。寧強南站寧強南站(Ningqiangnan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四等站。是西成客運專線在漢中市寧強縣所設站點,車站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高寨子鎮筒車河村,距縣城約4公裡。西成高鐵寧強南站的建設將促進寧強融入西安、成都兩大城市的經濟圈。
  • 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
    8月2日清晨6時許,星期五,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突發疾病,被送往醫院搶救。本來答應當天回家,周末要為妻子女兒做拉麵的他,永遠和家人「失約」了!當日9時31分,51歲的郭建平永遠倒在了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再也沒有醒來。
  • 王慶平:譜寫一曲英雄壯歌
    王慶平:譜寫一曲英雄壯歌■新華社記者 賈啟龍走進上海警備區軍史館生死關頭,王慶平毫不猶豫向右跨出一大步,撲向戰士的右後側,用自己身體護住他,並使出全力將他向隱蔽壕方向推去……轟!一聲爆炸聲後,戰士得救了,6枚彈片卻擊中了躲閃不及的王慶平。雖經全力搶救,35歲的王慶平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王慶平曾多次組織過投擲實彈訓練,他很清楚手榴彈的爆炸時間。
  • 用生命之光照亮山村——追記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第一書記李紹山
    2018年8月,李紹山來到月亮洞村擔任第一書記後,他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夜以繼日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使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底的22.52%下降至目前的4.66%。李紹山來到月亮洞村後,一心撲在工作上。
  • 燃盡生命的堅守——追記河北唐山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子春
    新華社石家莊3月30日電 題:燃盡生命的堅守——追記河北唐山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子春新華社記者楊帆最近村裡大喇叭沒了王子春的聲音,村口檢測點沒了他的身影,村裡疫情防控群裡也沒了他的消息。很多村民還沒反應過來,他們的「主心骨」永遠離開了。
  • 「新時代贛鄱先鋒」用生命踐行初心和使命——追記會昌縣扶貧幹部...
    用生命踐行初心和使命——追記會昌縣扶貧幹部文樹人初秋的會昌縣周田鎮橋塘村,依舊滿眼綠色,風吹樹葉作響,葉子上灑滿陽光。村民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此時,他們沒有忘記一名扶貧幹部——文樹人。2018年12月10日,文樹人倒在了扶貧路上,生命永遠定格在56歲。斯人已去,浩氣長存。文樹人在平凡而艱辛的扶貧崗位上,助力當地村民將夢想變為現實。村民們沒有忘記,組織上沒有忘記,在2019年全省「新時代贛鄱先鋒」之「擔當作為好幹部」名單中,文樹人的名字入列。
  • 話劇《大山壯歌》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首演
    &nbsp&nbsp&nbsp&nbsp9月10日晚,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南寧市委員會宣傳部、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出品,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排演的話劇《大山壯歌》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舉行首場演出。
  • 廣西話劇《大山壯歌》亮相武漢
    話劇《大山壯歌》劇照。(受訪者供圖)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理略、通訊員王雅婷、蔡璐)11月24日,來自廣西南寧的話劇《大山壯歌》亮相第七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的舞臺,為江城觀眾講述了壯鄉人民「滾石上山」脫貧故事。  《大山壯歌》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南寧市委宣傳部、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出品,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排演。
  •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自然風光
    寧強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隅,寧強地處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境內東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寧強雨量充沛,空氣溼潤,大部地區屬暖溫帶山地溼潤季風氣候,降水強度大,年降水量最高達1812.2毫米。青木川古鎮山清水秀,生態天然,民風古樸。古鎮歷史悠久,古時曾是羌漢雜居地區,自明朝年間逐漸繁華盛,民居多建於明清時期。
  • 堅守,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追記豐南區錢營鎮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
    堅守,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追記豐南區錢營鎮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子春  3月9日的晨曦,沒有帶來溫暖,卻隱含一抹悲傷。  噩耗打破了豐南區錢營鎮湯毫子莊村的寧靜。6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子春突發心梗,倒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舉起電話,囑託工作,卻未能給家人留下一句話。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人們再也看不到王子春忙碌的身影,再也聽不到他關切的叮嚀,再也見不到為大家操勞的「主心骨」。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用青春書寫扶貧壯麗詩行 萬安村背村第一書記餘亮良
    中國吉安網 記者劉嬌九百多個日夜,紮根之處便是故鄉;十萬多字的扶貧日記,字字句句充滿溫情。他用使命和擔當,以青春的名義,寫就了「第一書記」與貧困群眾同心鑄夢的動人篇章,在扶貧路上書寫著新時代黨員幹部的壯麗詩行..........
  • 神奇「動」畫|是畫家,也是駐村第一書記,他描繪出廣西大山深處的...
    當一位畫家帶著第一書記的使命走進深山會擦出怎樣神奇的火花?在廣西的扶貧工作一線有這樣一位「神筆馬良」——廣西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駐村第一書記尚新周他是廣西藝術學院的教師也是一位青年畫家回顧自己的駐村扶貧經歷,尚新周說:「兩年半時間,是我一輩子的財富。走進人民群眾、用自己力量努力解決群眾的問題,是我最自豪的事。」
  • 駐村「第一書記」——初心點亮扶貧路
    編者按:選派優秀幹部到農村貧困地區擔任「第一書記」,是實現精準扶貧、推動廣大農村貧困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掉隊的有效舉措。「第一」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寄予的厚望,是在貧困村任何急、難、險、重的工作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肩負使命,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是戰在一線的第一守護人。
  • 西安航空基地駐村第一書記張貟鵬:傾情教育扶貧拔「窮根」
    央廣網西安9月17日消息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我們希望通過精準教育扶貧,幫助這些貧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奮鬥,持續傳遞正能量。」西安航空基地駐藍田縣葛牌鎮米岱河村第一書記張貟鵬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