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漿提防「假沸」

2020-12-13 大河網

    □福建省南平農校牧醫學科汪志錚

    生豆漿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是微生物生長的理想條件。所以,豆漿必須煮熟燒透才能將微生物殺死。另外,豆漿中含有一種叫做皂苷的毒素,因為它的水溶液在搖振後能產生肥皂樣泡沫,因此名字裡有個「皂」字。

    通常,鍋內豆漿出現泡沫沸騰時,溫度只有80℃,這時是豆漿出現「假沸」現象,此時應減火力,用匙充分攪拌,以免豆漿溢出,再繼續煮沸5分鐘~10分鐘,直至泡沫完全消失,這樣才能使有害物質被徹底分解。另外,營養學家研究發現,豆漿經煮沸可提高其中大豆蛋白的營養價值。

    沒煮熟的豆漿中含有皂角素、胰蛋白酶抑制劑等物質,這些物質比較耐熱,如果豆漿未煮熟進入胃腸道,會刺激人體的胃腸黏膜,使人出現一些中毒反應,如噁心、腹痛、嘔吐、腹瀉、頭暈等中毒症狀,嚴重的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若搶救不及時,會危及性命。

相關焦點

  • 豆漿怎麼煮更安全 為什麼豆漿會假沸
    原標題:豆漿煮沸後再煮10分鐘   80℃的豆漿會沸騰,喝了或致人中毒?日前,這條傳言成為微信朋友圈的熱點話題。這是真的嗎?專家表示,豆漿沸騰後至少再煮10分鐘以上,這樣飲用才更安全。   網絡有傳言稱,當豆漿加溫到80℃時會出現假沸現象。
  • 煮豆漿不糊鍋的小訣竅
    一、煮豆漿不糊鍋的小訣竅    1、放幾粒花生一同磨碎再煮,不但使豆漿味道更好,還可減少糊鍋機率;    2、在煮豆漿之前先在鍋裡加一點水,然後再放豆漿在鍋裡煮。道理很簡單,糊鍋是因為豆漿中的大豆蛋白附著在鍋底上造成的,而加入密度比豆漿大的清水則可使豆漿浮在水面上,豆漿不接觸鍋底自然就不容易糊鍋了;    3、當生豆漿加熱到80℃~90℃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很多人誤以為此時豆漿已經煮熟,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假沸」現象,此時的溫度不能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正確的煮豆漿方法應該是,在出現「假沸」現象後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
  • 豆漿有沒有營養,就看你豆漿怎麼煮,這些方法教你做出好喝豆漿!
    豆漿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了,在歐美有「植物奶」的美稱,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煙酸、鐵、鈣等物質,其中鈣含量可以適用各個年齡的人群,包括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兒童等。豆漿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飲用,不同的季節,喝豆漿補充營養也不一樣。在春天的時候飲用豆漿可以滋陰潤燥,調和陰陽。
  • 豆漿煮起起沫就喝?小心中毒!
    隨著營養衛生觀念的 普及,很多人喜歡 自己在家煮豆漿。一般 當我們看到鍋裡的豆漿 出現大量白色泡沫時,就 認為已經沸騰了,可以關 掉火,品嘗美味了。但這是豆漿呈現的 「假沸」現象,此時豆漿 內 部 的 溫 度 只 有 攝 氏 80~90 度,並沒有煮熟。 揚州大學營養科主 任彭景解釋,豆漿 含有較多的皂甙, 其 表 面 張 力 比 較 大,在加熱的過程 中會逐漸形成很多泡沫, 看 起 來 就 像 煮 沸 了 一 樣。
  • 你真的煮熟豆漿了嗎?
    純豆漿85℃即出現沸騰現象食用後易中毒建議煮沸後再加熱五分鐘  豆漿是市民經常食用的早餐,有些市民也會自家購買黃豆用豆漿機自磨豆漿食用。最近網上有帖子稱,自磨的豆漿在加熱時會出現不到90℃就沸騰的假沸現象,如果在這段時間內立刻食用豆漿,有可能會出現食物中毒。
  • 燉肉、煮豆漿時,這些「泡沫」都需要去掉嗎?
    在日常生活中,燉肉會有浮沫,煮豆漿也有浮沫,甚至榨果汁也會產生泡沫。 燉肉產生的泡沫有害嗎?煮豆漿時出現的泡沫是什麼? 煮豆漿時產生的泡沫,主要成分是大豆皂苷。皂苷由於其分子中含有親脂的配基和親水的糖基,因此表面活性好,在水溶液沸騰或振蕩時能產生大量持久的肥皂泡一樣的泡沫。
  • 煲肉湯、煮豆漿、熬粥……泡沫到底要不要去除?
    生活中很多食物在燉煮的時候,都會出現泡沫,像煮豆漿、煲粥、熬湯......另外,泡茶、泡咖啡、榨果汁等,上面也會有一層泡沫。有人說這泡沫是食物的精華,要留下來,也有人覺得不乾淨,應該去掉。那到底是去是留,能不能吃呢?
  • 煮肉湯、煮豆漿、煮果蔬汁等上邊的浮沫,要不要撇掉?很多人搞錯
    很多人都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煮肉湯、煮豆漿、果蔬汁、煮粥、煮麵、泡茶、煮中藥、煮咖啡都會在上邊有一層浮沫,有些人會把這些浮沫給撇掉,那到底是撇掉好還是不撇掉好呢?具體什麼時候撇掉呢?很多人都搞錯了,今天一文幫助大家全面解答這些疑惑。
  • 永和大王健康手冊之煮豆漿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永和大王健康手冊之煮豆漿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時間:2015-11-23 17:2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永和大王健康手冊之煮豆漿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永和大王希望用超值價格讓消費者享受營養美味的中式快餐。
  • @寧波人,煲肉湯、煮豆漿、熬粥……泡沫到底要不要去除?營養師提醒...
    生活中很多食物在燉煮的時候,都會出現泡沫,像煮豆漿、煲粥、熬湯時;另外,泡茶、泡咖啡、榨果汁等,上面也會有一層泡沫。有人說這泡沫是食物的精華,要留下來;也有人覺得不乾淨,應該去掉。那到底是去是留,能不能吃?
  • 豆漿怎么喝才健康?從此多了一個喝豆漿的理由
    喝豆漿已經成為一種傳統,豆漿所含有的營養價值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充分肯定,越來越多人喜歡在餐館喝豆漿。尤其在南方城市,哪怕下#暴雨#,也得按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去喝水一碗熱騰騰的豆漿加油條,這個在#朋友圈#裡瘋傳的段子,其實傳遞的是我們老百姓對豆漿的熱愛和情懷。
  • 後悔看晚了,豆漿裡面出現這種泡沫,千萬不要喝了
    上喝杯豆漿,那真是既營養又美味,我們都知道豆漿是大豆做出的副食品,豆漿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和卵磷脂,還有豐富的礦物質,我們中老年朋友最適合食用豆漿這種食物,但是今早小百在找選題的時候,看見這麼一則驚心的新聞!
  • 永和豆漿:穀雨養生正當時,喝豆漿有講究!
    穀雨養生正當時,一杯暖暖的營養豆漿不妨了解一下。  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飲品,豆漿在歐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譽,春秋季節喝豆漿,驅寒暖胃,營養健康。但是,喝豆漿也要有講究,要想發揮豆漿的營養價值,食用時還得注意一些小竅門。  豆漿作為大眾頗為熟悉的飲品,有一些食用禁忌也不容忽視!
  • 煲肉湯、煮豆漿、鮮榨果汁的泡沫到底要不要去除?這兩種最好撇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普蘇州,ID:kepusuzh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冬天到了大家都喜歡吃些熱乎的但生活中很多食物在燉煮的時候都會出現泡沫像煮豆漿等到正式熬煮時,湯裡還會出現泡沫,不過此時的泡沫量較少,顏色奶白,看起來乾淨很多,這是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被煮了出來。此時的泡沫可以保留,但如果覺得影響外觀,或者是在減肥,也可以撇掉。
  • 歷史悠久營養美味的豆漿,喝起來都有哪些學問呢?
    相傳在19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是個大孝子,其母患病期間,劉安每天用泡好的黃豆磨豆漿給母親喝,劉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從此豆漿就漸漸在民間流行開來。直至今日,豆漿依然是我們日常早餐的不二之選。在歐洲,豆漿更是有「植物奶」的美稱。
  • 喝了煮開的豆漿,卻出現上吐下瀉?或許是忽略了一件事,別搞錯了
    不少朋友在早上有煮豆漿喝的習慣,很多人是將生豆漿買回家以後,自己放入鍋中加熱煮沸的。有的朋友卻在喝了自己煮的豆漿以後,身體出現了上吐下瀉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豆漿裡含有的營養元素是非常多的,它裡面含有的大豆異黃酮,能夠很好的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平衡,對於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 豆漿油條,像極了愛情,早餐喝豆漿的知識,你懂多少?
    接下來我們科普今天的主人公「豆漿」"一杯鮮豆漿,天天保健康"的說法,大家並不陌生,鮮豆漿營養豐富,味美可口,富含人體所需優質植物蛋白,祖國醫學早就肯定了豆漿的保健作用。認為豆漿性質平和,具有補虛潤燥、清肺化痰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
  • 豆漿為啥不能跟雞蛋一起吃?有科學道理嗎?喝豆漿需要注意3件事
    傳言說,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豆漿中含有一種叫做胰蛋白酶抑制劑的物質,它能破壞胰蛋白酶的活性,即使攝入再多的蛋白質也會影響它的消化吸收,所以就有了吃雞蛋不要配豆漿的說法。這個理由聽起來不無道理,可是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我們平時喝的豆漿都是經過充分加熱煮熟的豆漿,胰蛋白酶在高溫環境下已經失去了活性,再想破壞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幾乎不可能了。所以說吃雞蛋不能喝豆漿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更可況,如果真的喝了沒煮熟的豆漿,不僅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沒熟的豆漿有毒。
  • 4歲兒童喝豆漿後腹瀉不止?養生專家:這樣的豆漿別喝!
    煮製豆漿需注意:生豆漿在加熱至90℃左右會有「假沸」現象,這時胰蛋白酶抑制劑的失活率是40%,未達到100%,所以還存在威脅。對於豆漿,正確科學的方法是將豆漿煮至沸騰之後再用小火加熱至少10分鐘,這樣才能將豆漿中的有害物質全部消除,可以放心飲用。
  • 煮雞蛋、煮麵條、煮餃子,在家想煮東西好吃,原來真有技巧
    煮雞蛋:有個黃金8分鐘煮雞蛋看似簡單,若煮法不當,不但口感不好,還會破壞雞蛋中的營養成分。因此,煮雞蛋一定要恰到好處。先把雞蛋放入冷水中,大火煮開,然後保持沸騰狀態再煮3~5分鐘,把火關掉,用餘熱把雞蛋再燜一會兒,一般需要8分鐘左右。 煮玉米:帶兩層皮煮玉米味道千差萬別,奧秘可能就在於玉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