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內接收8個心梗患者,立冬時節這些情況要格外注意

2020-12-18 騰訊網

「快!快!」11月23日下午3點,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緊急送來一名患者,54歲,男性,突發胸痛,全身乏力,頭痛頭暈,心電圖顯示:下壁心肌梗死。「又是一例心梗患者!」心血管內科樓鈳楠主任醫師搖頭感嘆道。

這幾天寧波氣溫驟降,心梗患者隨之突然增多。樓鈳楠醫生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幾乎天天都能收到心梗患者,就在5天前,他還創下了24小時收治8例急性心梗患者的記錄。

「過去的24小時內,收治了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了4臺急診PCI。不僅多,且重……所幸所有的病人都挺了過來,感謝所有團隊成員的同心和付出......」那天,精疲力盡的樓鈳楠在朋友圈感慨了一番。

樓鈳楠回憶說,那天連續24小時之內,他和他的團隊以一種「爭分奪秒」的備戰狀態,與「心梗」這個冷漠的「健康殺手」搶奪生命。

8名患者中,最年輕的是一名車間工人小劉,年僅36歲,在上班時突然出現了劇烈的胸悶胸痛伴大汗淋漓,同事發現後立刻將他送到了北侖第三人民醫院,一做心電圖,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必須要立刻進行血運重建,最好要在2小時內將病人轉至有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資格的醫院。

時間就是生命!北侖第三人民醫院作為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成立後的基層對接醫院之一,在獲得診斷之後,立即將心電圖傳至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網絡群,並迅速建立了以心血管內科、急診科等主要學科組成的「網絡搶救小組」。

樓鈳楠主任醫師在接到信息和電話後立刻啟動了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在病人轉運途中已聯繫好導管室、介入醫生、心內值班醫生、急診室就位,為病人開啟生命通道,以求最快速度開通血管。

病人在轉運到達急診時突發意識喪失、躁動,出現室顫,生命危在旦夕!在千鈞一髮之際,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搶救組當機立斷,在進行現場除顫、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搶救後將患者送上了手術臺,心內科介入醫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手術,開通了血管,院前、院中無縫對接,最終挽回了病人寶貴的生命。

最近這段時間急性心梗患者為何如此多發?心內科專家提醒:最近寧波已經進入「立冬時節」,雨水較多,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寒冷刺激血管收縮,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減少,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一些冠心病患者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氣溫變化較大的情況下血壓會發生波動,血壓一升高就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容易導致心絞痛症狀。

心梗發作時,多數患者會感覺胸悶、胸痛、氣短等,有些表現為後背疼、上腹痛及牙疼,且往往在爬樓梯、快走、搬運重物等體力活動時加劇,持續的時間一般為幾分鐘至十幾分鐘。醫生提醒說,如果上述部位的疼痛表現為持續劇烈疼痛且不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另外,心血管疾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一旦確診心血管疾病,就必須遵醫囑長期規律服藥,切忌自主停藥。平時也要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除了要戒菸限酒,還要管住嘴、邁開腿,保證合理飲食結構,科學控制體重,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等。

編輯:王索奇

相關焦點

  • 又一名人突發心梗去世!這些心梗預兆,提醒你一定要注意!
    醫生總結:這並不是個例,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腳底疼痛。腳底針刺一樣的疼痛,也是心絞痛的一個表現。這種症狀雖然不多見,但是千人千面,心臟報警的途徑也是千變萬化。心梗預兆四:睜不開眼睛案例:石家莊有個中年男性,8年睜不開眼睛。四處求醫找不到原因。後來找到張健醫生這裡。
  • 心梗並非毫無徵兆,只是這些症狀你沒注意!
    出現這些症狀,務必及時「求救」 急性心梗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常危及生命。 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是發病後120分鐘內,每拖延一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壞死。 心梗的出現會有哪些症狀?
  • 秋冬季心梗高發,記住這12個報警信號、8招應對方法,能救命!
    我們都知道,冬季是中老年人心梗高發季節,因此央視新聞和央視公開課專門出了相關視頻,教大家了解心梗發生原因、識別心梗症狀以及如何預防心梗。今天小編把這些重要知識整理出來,大家做好筆記哦~
  • 科普|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冬天防心梗,一定要做好這件事!
    出現這種疼痛轉移的現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醫院就診。4.胃疼。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時沒有上腹部不適的患者,如果出現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梗有時也表現為胃部有燒灼感。5.牙疼。出現很短時間的牙疼,通常持續3分鐘左右,並在1周內反覆發作,需要引起注意。
  • 立冬將至,萬物收藏!在此時節,這些習俗和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立冬將至,萬物收藏!在此時節,這幾點注意事項你知道嗎?「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耳熟能詳的24節氣歌代表了一年四季的輪迴!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此輪迴中不斷前進,時間不會停止,也沒有巡迴,年齡也沒有倒退,只有每年的節氣和節日,年復一年的陪伴著我們,讓我們感受四季的變化,時代的變遷~今天19時32分,到了2018年的立冬時節,萬物收藏!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 除了春雨醫生CEO張銳 心梗已經奪去24位名人生命
    其實,心梗已經奪去了我們身邊很多名人的生命。  他們大多承受著常人不常面對的壓力和負荷,他們也向人們警示著,心梗就在我們身邊,一定要加強防範。  回顧過去媒體報導,心梗曾經把這些名人「帶走」。  【心梗發作的5個先兆】  臨床中並非所有的心梗發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80%患者在急性心梗發作前會有一些預警的症狀,發生症狀時間一般為1—2天或更久。  1、夜間或休息時胸痛:當休息時或夜間發生心前區疼痛,要高度懷疑心梗發作。
  • 世界心梗日:90後小夥突發心梗!這些救命知識你必須知道……
    據醫生介紹,郭先生此次突發心梗,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踩中了當下年輕人的一個普遍「雷區」——熬夜 !懶得運動、愛吃大魚大肉……有這些不良習慣的人也要注意了長期熬夜會損害身體健康誘發疾病。除了熬夜,有以下這些不良習慣的人也要注意了!
  • 氣溫過山車,心梗要提防
    氣溫過山車,心梗要提防 2019-11-24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季心梗高發,識別4個早期「求救」信號!三湯一飲化解心梗危機
    2、心絞痛加重心梗的病人大多有冠心病、心絞痛病史,假若心絞痛在近一個月內症狀逐漸加重或胸痛次數比之前更加頻繁,胸痛的程度越來越重,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這是臨床上所指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特別要警惕心梗的發生。
  • 又見年輕人心梗!心梗有3次報警,12個意想不到的預兆,知道能救命!
    近日,一位三甲醫院心內科醫生分享了一個案例: 「這是一位35歲的心梗患者,到醫院的時候情況就已經不好了,根本沒有機會去手術或溶栓治療。」 「患者最近十來天一直後背疼痛,每次五六分鐘,一會就能好,他覺得就是受了風寒,或者肩周炎,在家裡找了幾貼膏藥貼著。
  • 光谷再公布8大園區、8個街道24小時疫情諮詢熱線——內附其它諮詢...
    1月25日,光谷防疫動態提要:新增8園區8街道疫情諮詢熱線、26日0點啟用已安排404輛計程車等應急車區內這些超市還在營業今天,東湖高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作出如下具體舉措——新增8園區8街道諮詢熱線繼24日開通全區疫情報告24小時值班電話後(027—65526421),東湖高新區進一步細化熱線電話安排——增加安排12位擁有醫學相關背景的人員,24小時輪班接聽上述值班電話
  • 老年人注意:肩膀疼不一定是肩周炎,有可能是心梗
    原來張先生認為的「肩周炎」實際上是心梗! 很多時候,左肩疼痛讓很多人習慣性的認為是頸椎病或者是肩周炎引起,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種情況不重視會致命的,因為左肩疼痛有可能是心梗的千兆。 為什麼心梗會引起左肩疼痛呢?
  • 氣溫「斷崖式」驟降,有醫院2天收治6名急性心梗患者,老人注意多加...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有醫院2天收治了6例急性心梗患者,醫生提醒,老年人要安度寒潮,需要從飲食、室內溫度等方面多加防範。12月16日上午,南寧市市民彭先生從菜市場買菜回來後就覺得胸口痛,想回床上躺會兒緩一緩,沒想到胸口的疼痛不但沒有減輕,還有加重的趨勢,老伴趕緊打電話把兒子從單位叫回來,開車把彭先生送往自治區人民醫院救治。
  • 高血壓患者注意,不想心梗找上門,吃了藥之後,這類水果別再碰
    馬強就是眾多因為高血壓而喪命的人中的一員,馬強今年剛24歲,是一個遊戲主播,雖然一直不太出名,但是收益一直還是非常不錯了,本來是剛好的年紀,但是前兩天,馬強卻在突然猝死在了下班的路上。當時有好心人撥打了120,但是最終也沒能搶救過來,醫生說是因為心梗而導致的,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都不敢置信,醫生當時也覺得納悶,但是跟馬強的同事和家人聊過天之後,也不覺的驚訝了。
  • 年僅39歲段子手賴寶突發心梗去世!這些救命知識你必須知道……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平均每5-6秒就有一個心梗發生。據統計,約5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1小時內死於院外,大多數是由於出現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所致。
  • 心梗急救,用丹參滴丸能起作用嗎?重申:2種藥物才是心梗適用藥
    那麼,心梗出現的時候,身體會表現出哪些症狀呢? 首先,心梗患者身體最早出現的症狀是疼痛。這種疼痛的出現沒有明顯的誘因,往往會在清晨出現,且疼痛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從幾個小時到幾天不等。因此,無原因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時,應該提高警惕,預防心梗。
  • 感到喉嚨被堵住,卻被查出心梗!醫生:心梗還有這些信號
    核心提示:我們都知道,心肌梗塞來勢洶洶,會當今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是心梗的高危人群。目前正處於換季,氣候多變,心肌梗塞時有發生。但醫生提醒,「心病」不一定表現在胸口處,還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
  • 非ST段抬高心梗如何診斷?15點總結最新指南
    周鵬醫生點評:1)心梗(有心肌的壞死或損傷)發生後,1-6小時內就可探測到hs-cTn。hs-cTn水平在24小時達到峰值,7-14天後才能回到基線水平。因此有的教科書和指南建議起病後3-6小時或心電圖有改變時才重複測hs-cTn。
  • 球王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這病有3次報警,12個意想不到的預兆
    有一組數據值得警醒:心血管疾病已佔我國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達2.9億。在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梗。關於心梗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 心梗有3次報警,12個意想不到的預兆!知道能救命!
    在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梗。 關於心梗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