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11月23日下午3點,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緊急送來一名患者,54歲,男性,突發胸痛,全身乏力,頭痛頭暈,心電圖顯示:下壁心肌梗死。「又是一例心梗患者!」心血管內科樓鈳楠主任醫師搖頭感嘆道。
這幾天寧波氣溫驟降,心梗患者隨之突然增多。樓鈳楠醫生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幾乎天天都能收到心梗患者,就在5天前,他還創下了24小時收治8例急性心梗患者的記錄。
「過去的24小時內,收治了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了4臺急診PCI。不僅多,且重……所幸所有的病人都挺了過來,感謝所有團隊成員的同心和付出......」那天,精疲力盡的樓鈳楠在朋友圈感慨了一番。
樓鈳楠回憶說,那天連續24小時之內,他和他的團隊以一種「爭分奪秒」的備戰狀態,與「心梗」這個冷漠的「健康殺手」搶奪生命。
8名患者中,最年輕的是一名車間工人小劉,年僅36歲,在上班時突然出現了劇烈的胸悶胸痛伴大汗淋漓,同事發現後立刻將他送到了北侖第三人民醫院,一做心電圖,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必須要立刻進行血運重建,最好要在2小時內將病人轉至有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資格的醫院。
時間就是生命!北侖第三人民醫院作為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成立後的基層對接醫院之一,在獲得診斷之後,立即將心電圖傳至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網絡群,並迅速建立了以心血管內科、急診科等主要學科組成的「網絡搶救小組」。
樓鈳楠主任醫師在接到信息和電話後立刻啟動了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在病人轉運途中已聯繫好導管室、介入醫生、心內值班醫生、急診室就位,為病人開啟生命通道,以求最快速度開通血管。
病人在轉運到達急診時突發意識喪失、躁動,出現室顫,生命危在旦夕!在千鈞一髮之際,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搶救組當機立斷,在進行現場除顫、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搶救後將患者送上了手術臺,心內科介入醫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手術,開通了血管,院前、院中無縫對接,最終挽回了病人寶貴的生命。
最近這段時間急性心梗患者為何如此多發?心內科專家提醒:最近寧波已經進入「立冬時節」,雨水較多,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寒冷刺激血管收縮,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減少,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一些冠心病患者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氣溫變化較大的情況下血壓會發生波動,血壓一升高就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容易導致心絞痛症狀。
心梗發作時,多數患者會感覺胸悶、胸痛、氣短等,有些表現為後背疼、上腹痛及牙疼,且往往在爬樓梯、快走、搬運重物等體力活動時加劇,持續的時間一般為幾分鐘至十幾分鐘。醫生提醒說,如果上述部位的疼痛表現為持續劇烈疼痛且不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另外,心血管疾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一旦確診心血管疾病,就必須遵醫囑長期規律服藥,切忌自主停藥。平時也要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除了要戒菸限酒,還要管住嘴、邁開腿,保證合理飲食結構,科學控制體重,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等。
編輯:王索奇